前景堪憂的巴勒斯坦內部和解
作者:馬曉霖
摘要:2009年4月,巴勒斯坦兩大主流派別法塔赫與哈馬斯在開羅舉行的和解談判未取得任何重大進展。哈馬斯拒絕承認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指定內閣的合法性。在當前局勢下,巴和解缺乏內部和外部動力,本文試就巴內部和解現狀及其制約因素進行探討,并就巴未來組成民族聯合政府的前景作出預測。
關鍵詞:巴勒斯坦;內部和解;中東和平進程;法塔赫;哈馬斯
作者簡介:馬曉霖,博聯社總裁,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常務理事,中國中東學會理事
2009年4月28日,巴勒斯坦內部兩大主要派別法塔赫與哈馬斯在開羅舉行的第四輪和解談判未取得任何重大進展,雙方同意2009年5月16、17日復會舉行第五輪談判。巴勒斯坦人士稱,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已指定前看守內閣總理法耶茲重新組閣。盡管阿巴斯要求法耶茲組閣時要吸納在加沙的獨立人士,但哈馬斯表示,絕不承認法耶茲組成內閣的合法性,因為他此前組織的那個內閣就沒有獲得過哈馬斯占多數的自治議會的信任投票。與此同時,哈馬斯為對抗阿巴斯的組閣努力,在加沙任命了自己的內政部長。至此,持續近3個月的巴勒斯坦內部和解進程再次受挫,它反映了巴社會分崩離析、無法統一的現狀在持續,也預示著巴以和平進程將處于一個比較復雜、艱難的時段,且此時段可以概括為:內部缺乏動力、外部缺乏推力。可見,重啟巴以最終地位談判前景黯淡,近期取得實質性突破的希望渺茫。外部缺乏推力在于:美國總統奧巴馬上任伊始,其中東政策處在研判、規劃和調整初期;埃及和沙特等大國在加沙戰事后因失去哈馬斯的影響力和信任度而干預乏力;哈馬斯倚重的伊朗和敘利亞不希望和平進程在巴以軌道上單獨前行而橫加掣肘。內部缺乏動力在于:巴以雙方民眾仇怨情緒上升,強硬政治勢力得勢。內部針對和平進程立場差異較大,無法形成團結、有效和渴望大有作為的強勢政府和領導人。這些特征在以色列方面體現為:大選右翼陣營獲勝,組閣困難,選后一個半月才勉強組成“最大最右”的聯合政府。在巴勒斯坦方面的體現是,內部和解努力屢次受挫,核心分歧難以彌合,群龍無首和兩地分治狀況依舊,主要兩派的明爭暗斗并未中止等。
因此,本文主要討論巴方內部和解進程現狀及制約因素,探討成立民族團結政府前景及其對和平進程的影響。
一、 哈馬斯和法塔赫迫于形勢尋求和解及其結果
22天的加沙戰事給巴勒斯坦社會特別是加沙的巴勒斯坦人造成空前災難和損失。據巴方統計,此次戰役共導致1300人死亡,近5000人傷殘;加沙全部建筑的14%受損,其中,4000所住宅完全被毀,17000所住宅部分受損,25處學校、醫院,22座清真寺和1700個工廠(作坊)被毀或受損。戰爭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達19億美元。戰爭過程中,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圍繞對哈馬斯和以色列的態度分歧十分明顯,但大多袖手旁觀,嚴重孤立了獨自抵抗的哈馬斯,也使法塔赫陷于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哈馬斯上臺后,由于拒絕改變對以政策,備受孤立,繼而驅逐法塔赫勢力獨霸加沙,反將自己關入囚籠,既無法有效行政,又無力拓展外交,更難以改善民生,無奈之下以“自殘”方式高調誘使以色列重拳出擊,圖謀爭取國際重視和同情。事實證明,哈馬斯的原有政策顯然過時,調整策略在所難免。
法塔赫先丟大選,后失加沙,一再喪失威信,單獨與以媾和合法性不足,同樣內外交困。加沙一戰,法塔赫坐視150萬同胞蒙受巨大傷亡和哈馬斯瀕臨滅頂之災而無所作為,漁利之心路人皆知,也令巴勒斯坦和阿拉伯民眾失望和不滿。阿拉伯半島電視臺戰后的一項民調顯示,阿巴斯的支持率不但低于哈馬斯溫和領導人哈尼亞,更低于被以色列關押的同黨少壯領導人巴爾古提:如果阿巴斯和哈尼亞二選一,支持率分別是45%和47%;如果在巴爾古提和哈尼亞之間選擇,支持率分別是61%和34%。可見,無論如何,阿巴斯得分最低,聲望日下。因此,渴望東山再起、重返加沙并主導和平進程也是法塔赫和阿巴斯的當務之急。在此情勢下,雙方只得結束冷戰和敵對,尋求和解,共謀發展。
埃及作為巴以和平的地區頭號監護人和斡旋者,對哈馬斯先壓后拉,迫其就范,啟動與法塔赫的開羅和解進程,以擺脫自身政治和輿論上的被動局面,為加沙戰事結束鋪墊臺階,也為重掌巴勒斯坦事務監護權、重塑地區大國地位創造條件。
4月27~28日,以前自治政府總理庫賴為首的法塔赫代表與政治局副主席馬爾祖克為首的哈馬斯代表在埃及情報局總部舉行了第四次談判,雙方宣布將于5月中旬恢復談判。此前,雙方分別于2月26日、3月19日和4月2日三次磋商,均因立場差異較大無法彌合而破裂。
據報道,雙方談判是在一個共同最高委員會指導下,由5個下屬委員會圍繞4個主要議題磋商:第一,如何組建和解政府、重新分配權力,實現軍令、政令、法令和自治土地的統一,結束分裂、敵對和互不承認、互不來往、互相攻擊的現狀,避免巴社會繼續分裂;第二,巴解組織的作用和前途,試圖通過改造巴解組織,使其成為過渡階段巴社會的唯一合法領導機構;第三,內部選舉問題,包括巴全國委員會選舉,巴立法委員會選舉和民族權力機構主席的選舉;第四,改組和整合巴武裝力量及安全機構。
綜合各方披露的有限內部情況看,雙方不僅在上述四大議題上未達成重要共識,相反又各自提出額外條件,擴大了差距和分歧。主要體現為:第一,雙方僅僅將2009年已被耽誤的立法選舉推遲到2010年1月,其他相關問題沒有觸及;第二,在武裝力量整合方面,法塔赫提出僅僅在加沙改組武裝機構,哈馬斯堅持改組必須在加沙和西岸同時進行、統籌安排;第三,法塔赫在第三輪談判中重申美以及和平進程四方委員會的立場,即哈馬斯必須答應三個前提條件,即承認以色列作為主權國家在本地區的存在、放棄暴力手段和接受巴以共處的“兩國方案”。這個額外條件被哈馬斯斷然拒絕;第四,哈馬斯也節外生枝地提出啟動加沙重建進程和誰來掌控加沙邊境口岸兩個問題,但法塔赫認為這兩個問題事關第三方因素,沒有商談的余地。
此外,哈馬斯內部也并非鐵板一塊,而且近百名高官、議員被以色列逮捕,境外骨干又分散在敘利亞、伊朗等地,他們均處在以色列的監控甚至追殺狀態,磋商和協調立場都很難。立場相對溫和的哈尼亞抨擊開羅磋商是打著“現實幌子的政治妥協”,是對巴勒斯坦人民利益的“藐視”,重申哈馬斯“拒絕以任何方式承認以色列”。
綜合半島電視臺報道,前三輪談判失敗后,有關各方都表示不滿。埃及“非常失望”,主持會談的情報局長蘇萊曼責令雙方代表立刻離境。法塔赫和哈馬斯相互抨擊,推諉責任,其他派別也頗有微辭。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人陣)公開譴責談判失敗,認為它將導致巴社會的繼續分裂,希望雙方尋求民族最大公約數,不負人民及其巨大犧牲。另一“人陣”負責人抨擊說,談判失敗的原因是法塔赫和哈馬斯試圖建立“兩極”權力體系而忽略其他派別的存在,阿巴斯試圖以其失敗方案拉攏哈馬斯及其盟友,而哈馬斯只想按照自己的邏輯多分享有限自治的“毒蛋糕”。伊斯蘭圣戰組織則將失敗歸咎于同時向兩派施壓的四方委員會和國際社會。只有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陣線(民陣)領導人冷靜地鼓勵埃及繼續推動和解對話,敦促雙方超越挫折,不要放大分歧,更不要相互指責和推卸責任。第四輪談判前,埃及媒體人士稱,埃及官方已向各派致以措辭嚴厲的信函威脅稱,如果不在4月底的會談中取得突破,埃及將放棄居中調解。此輪談判中,埃及傳話給雙方,如果未來和解政府不滿足美以及和平進程有關四方機制的條件,美國將不承認這個政府,也將拒絕提供任何財政援助。但這些外來壓力還是沒有奏效。5月1日,哈尼亞在加沙批評阿巴斯宣布單方面組閣的決定,認為這是屈從外來壓力,將對和解進程構成障礙。哈馬斯與法塔赫的和解談判未果,在底層的爭奪也在持續。據以色列《國土報》報道,3月底,哈馬斯與法塔赫成員在加沙聯合國近東及巴勒斯坦難民工程處的工會選舉中爭奪白熱化,紛紛宣布自己取勝,以至于該處負責人威脅解雇這些把黨派之爭帶入人道主義工作的職員。與此同時,哈馬斯加緊了對加沙的控制,包括在教育和醫療部門開除法塔赫的人,安插忠于自己的人,還可能替換幾十名武裝部隊的指揮官。在雙方爭奪下,附近加沙居民成為犧牲品。美聯社4月28日報道說,自從3月22日哈馬斯接管了原本由法塔赫掌控的治療安排委員會后,該機構與埃及和以色列的協調功能就中止了,每月平均1000名需要出境緊急救治的病人安危頓成問題,一個月內已有8名病人因為此機構的癱瘓不能及時得到救治而身亡。相反,有35名病人是靠以色列的衛生人權組織關照才得以離開加沙治病的。一位加沙人權組織人士憤怒抨擊哈馬斯與法塔赫這種為各自利益而不顧民眾疾苦的現象,認為這是把病人的生命與痛苦當兒戲,毫無責任心。
綜上可見,以哈馬斯和法塔赫為代表的兩派對立情緒嚴重,整個巴勒斯坦社會內部認識依舊一片混亂,思想難以統一,這對巴民眾的生活產生了消極后果,其影響十分惡劣。
二、和解受挫原因深刻且復雜
法塔赫與哈馬斯和解談判失敗并不意外,這是其固有的結構性矛盾所致,是雙方經過武裝沖突、爭奪加沙和加沙戰事等一系列事件后關系惡化、信任喪失、彼此猜忌、提防和算計的必然結果,也是圍繞未來權力格局和利益分配的最新較量。但這也表明,雙方既缺乏長久共識和戰略認同,又迫于外在壓力和干擾,無力完全自作主張,也無法很快彌合日漸拉大的對立,主要包括:
第一,在和平進程的目標、手段和未來政體三大問題上,哈馬斯與法塔赫持續20多年的根本性分歧依然存在。
1、法塔赫已面對現實,接受“土地換和平”原則,愿意以聯合國相關文件特別是338和242號決議為基礎,建立以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為基礎的有限國家,實現與以色列的和平共處。以法塔赫力量為核心的巴解組織在1988年11月巴勒斯坦《獨立宣言》發表前夕,明確宣布接受以色列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的地區存在:新巴勒斯坦國強調,它不是一個侵略國家,巴勒斯坦人民不是要取消“以色列”,而是追求與它在睦鄰關系范圍內的和平共處。在《獨立宣言》發表3周后,法塔赫及巴解組織主席阿拉法特發表聯合聲明,明確宣布承認以色列國。哈馬斯則堅持認為,歷史的巴勒斯坦是統一的和不可分割的,他們拒絕接受以色列作為國家在本地區的存在。《哈馬斯憲章》第十一章稱:“伊斯蘭抵抗運動認為,巴勒斯坦的土地是世代相傳直到審判日的伊斯蘭教產,沒有人可以割裂它的任何部分,也沒有人可以拋棄它的任何部分。”哈馬斯至今未修改其含有消滅以色列內容的憲章。即使在2006年轉換角色,由抵抗組織上升為執政黨后仍然拒絕承認以色列,其實質是堅持“一國”方案。
2、與戰略目標相適應的是,法塔赫經過多年挫折認識到與以色列武裝對立沒有出路,因此,將和談作為戰略選擇,即使在過去持續近8年的第二次“起義”中,武裝和暴力手段也只是其向以色列施壓的輔助方式,談判才是其最終途徑。哈馬斯則堅持武裝斗爭、暴力襲擊甚至自我犧牲是解決巴以沖突的主要甚至唯一方式,始終不肯放棄“圣戰”、“抵抗”這面旗幟。《哈馬斯憲章》第一部分第八章“哈馬斯的口號”宣稱:“真主是它的目標,先知是它的榜樣,《古蘭經》是它的憲法,圣戰是它的道路,為安拉的事業而死是它最莊嚴的信仰”。其憲章第十五條、第三十三條都公開呼吁通過“圣戰”解決巴勒斯坦問題。
3、在未來國家模式設計上,法塔赫致力于建立世俗、民主和文化多元的現代國家。巴勒斯坦《獨立宣言》規定:“巴勒斯坦國屬于無論在何處的巴勒斯坦人。在那里,在一種建立在言論自由,組織政黨自由,多數人照顧少數人的權利,少數人尊重多數人的決定,社會公正,平等,不分種族、宗教、膚色或男女普遍享有權利的基礎上的民主的議會制度下,按照一部保證法律至上、司法獨立的憲法,本著全盤繼承巴勒斯坦許多世紀以來形成的各種宗教相互容忍和寬容相處的精神和文化遺產的原則,巴勒斯坦人發展自己的民族和文化特性,享受完全平等的權利;在那里,他們的宗教和政治信仰以及人的尊嚴得到保護。”法塔赫更強調未來國家的阿拉伯屬性;哈馬斯則致力于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政權,強調未來國家的伊斯蘭屬性,明確宣布自己是“穆兄會的巴勒斯坦分部”。其憲章中的第十一條、第十三條均強調巴勒斯坦土地的伊斯蘭獨有屬性。
第二,外力的干擾始終是造成兩派對立與不和的重要因素,兩派所投靠山不同必然影響其制定政策的走向。法塔赫與哈馬斯圍繞上述三大戰略問題所秉持的立黨之本和施政之策,不但對內加劇不和、矛盾和摩擦,對外,客觀上也把雙方歸入不同的地區和國際陣營,進而使各自擁有外來依托,既借外力壯大自己打壓對方,同時雙方也被外力驅使,充當外人籌碼,進而使巴勒斯坦形勢更加復雜化。顯然,法塔赫一直倚重支持和平進程的國際和地區力量,包括美國、以色列、埃及、土耳其、約旦、沙特等。哈馬斯則投靠敘利亞和伊朗,其境外政治領導人也多寄居這兩個國家。加沙戰事充分暴露這種地區對立力量暗中角力的復雜格局:和平進程既得利益諸方旗幟鮮明地冷眼觀戰甚至指責哈馬斯,放手讓以色列重拳教訓哈馬斯,而且阻撓召開阿拉伯首腦會議通過決議向以色列施加壓力。圍繞法塔赫與哈馬斯對巴勒斯坦社會控制權的爭奪,由于伊拉克戰爭導致的伊朗勢力西進和什葉派聯盟形成,對伊朗戒心甚重的幾個中東國家超越民族、語言和宗教差異,形成反什葉派陣營,包括以色列和土耳其。卡塔爾作為遜尼派國家因不滿沙特而倒向什葉派陣營,伊朗深度介入巴以沖突并公開指責阿拉伯大國,均激化了地區勢力的站隊和洗牌,造成它們出于私利拉偏架,為哈馬斯與法塔赫的爭奪增加了前所未見的地區教派角逐色彩,也讓雙方的和解困難重重。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于2009年4月27日訪美時要求警惕伊朗在該地區的擴張,特別是對巴勒斯坦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的操控。參議院共和黨領袖議員馬克·基爾克稱,阿卜杜拉在會見中說“所有的哈馬斯官員均聽命于德黑蘭的命令”。這是阿拉伯溫和國家領導人前所未有的判斷和表態,印證了哈馬斯與伊朗關系的特殊性以及帶給地區國家政府的深刻關切和焦慮。伊朗出于其政權的政治和宗教理念,也出于體現其地區大國地位、在伊斯蘭世界充當領袖的戰略考慮,也公開、大張旗鼓甚至理直氣壯地支持哈馬斯,反對以色列作為國家出現在巴勒斯坦土地上,號召世界穆斯林支持巴勒斯坦人特別是哈馬斯等派別對以色列發動“抵抗”和“圣戰”,拒絕阿拉伯國家指責其干涉巴勒斯坦事務,并稱這是伊斯蘭世界和每個穆斯林的義務。2009年3月初,伊朗議長在德黑蘭發起了第四屆支持巴勒斯坦國際大會,伊朗最高宗教領袖、總統、議長和大法官等4位最高權力者集體出席,巴勒斯坦各派特別是哈馬斯等強硬派領導人云集會場并向伊朗表示忠心,伊朗儼然成為巴勒斯坦事業的最大庇護者。以色列一直指責伊朗通過海上和加沙與埃及邊境,向哈馬斯等激進組織走私販運武器。更有報道說,4月底,以色列聯合美國千里奔襲蘇丹海濱,摧毀了一艘為哈馬斯運送武器的商船。伊朗對法塔赫的滲透也是存在的。以色列中東新聞在線2009年4月30日報道說,阿巴斯已下令將任何與伊朗有來往的官員或外交人員除名。阿巴斯接到報告,一些民族權力機構的官員已接受德黑蘭當局的資助。“我們已開除了一些官員,包括在安全部隊的官員。”不僅如此,巴勒斯坦其他一些集團骨干、人陣和民陣領導人也都與伊朗保持著良好的關系,這種態勢無疑會加劇巴勒斯坦內部和解的復雜和變數。
三、和解前景不容樂觀
哈馬斯盡管遭受重創,但其群眾基礎非常強大,以色列很清楚不可能打垮哈馬斯,更別說消滅哈馬斯。就加沙戰事而言,以色列《新消息報》指出,以色列任何軍事行動的現實目標不是“把哈馬斯趕下臺”,而是“削弱它的軍事能力和統治權”;“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目標一定是削弱哈馬斯繼續戰斗的欲望,并在此基礎上達成停火協議。”這些觀點其實代表了以色列各派和社會主流的長期看法。除無法根除哈馬斯這個客觀因素外,為法塔赫培植和樹立對手、讓巴社會保持分裂和內耗、分散和削弱巴民族力量便于以色列分而治之,是以色列多年的戰略。此外,和平進程又是國際社會的共識和地區政治主流方向,特別是巴周邊國家的戰略選擇。這種宏大的國際背景和態勢決定了和平進程既不能因哈馬斯的頑固而停止甚至倒退,也不能將哈馬斯邊緣化而一意孤行。反之,對哈馬斯也是如此,現實是嚴峻和殘酷的,因為消滅以色列幾乎就是天方夜譚,單獨對抗以色列也力不從心。囚籠地緣條件和環境使哈馬斯缺乏持續其武裝戰略的基礎和空間,甚至不能像黎巴嫩真主黨那樣獲得相當的回旋余地,武裝斗爭和暴力手段無法讓以色列屈服。
另外,以色列22天的打擊更讓為哈馬斯買單的巴民眾失望。2009年2月,巴勒斯坦輿論研究中心民調顯示,由于封鎖和戰爭帶給巴民眾巨大創痛,和2008年11月相比,哈馬斯在加沙的支持率由51.5%下降到27.8%;法塔赫從31.4%上升到42.5%。56%的加沙居民和48.4%的西岸和東耶路撒冷巴民眾認為哈馬斯應該對這種困局負責。聯合國開發署4月14日公布的一項報告顯示,69%的巴勒斯坦青年人認為暴力行動徒勞無益,只有8%的人認為應該采取暴力手段。
在加沙重建進程中,國際各方未來兩年將籌集超過40億美元的資金。這筆資金既是恢復民生、重建經濟的重要保障,也是爭取民意、獲得擁護的物質基礎。誰主導了加沙重建進程,誰就會影響巴勒斯坦社會的未來。因此,實現和解,組成團結政府,在重建進程中發揮作用是哈馬斯與法塔赫,特別是前者渴望所在。但哈馬斯作為立黨22年的主要力量,也是為巴勒斯坦事業蒙受犧牲最重的派別之一,讓其一夜間改弦更張不現實,需要采取更策略、更務實的方式加以解決。最近,圍繞巴以和平進程歷史遺產,即巴解組織有關和平進程的政治決定以及巴以簽署的和平協議和承諾,有關方面在埃及的斡旋下,似乎找到了一個折中方案,即不再堅持哈馬斯必須“遵守”相關協議和承諾,而只是表示“尊重”,作為軟化立場的第一步。為此,埃及分別派外長阿布·蓋特和情報局長蘇萊曼前往華盛頓和布魯塞爾,以說服美歐體諒巴勒斯坦內部情勢現狀和阿拉伯社會的壓力,接受這一折中表述,打破對哈馬斯的孤立,將其逐步引入和平進程。據埃及《金字塔報》報道,歐盟對這一思考接受的態度越來越明顯。
加沙戰事中,由于埃及、沙特、約旦被指責放任以色列大打出手,三國政府承受了本國和阿拉伯世界民眾的巨大壓力,也意識到必須從外圍解決哈馬斯強硬的問題。奧巴馬新政府對此也似乎有所認識。2009年初,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與布魯金斯研究會聯合提交一份有關中東地區的形勢報告,建議奧巴馬政府重視和正視哈馬斯的地位和作用。這份由著名學者哈斯和前美國駐以色列大使英迪克撰寫的論文指出,無論哈馬斯持什么立場,將其排除在外的任何和平協議都會失敗,因為它控制著加沙,且至少獲得1/3民眾的支持。
加沙戰事后,美國和敘利亞恢復接觸十分引人注目。自2005年美國召回駐敘利亞大使后,雙邊關系一直十分緊張,美國指責敘利亞干涉黎巴嫩內政、支持伊拉克境內反美武裝,也是真主黨和哈馬斯等反美武裝的背后推手。奧巴馬上臺后,開始調整對敘政策。國務卿希拉里2009年3月訪問貝魯特時宣布,兩名美國特使將訪問敘利亞商談雙邊關系,他們分別是國務院負責近東事務的代理助理國務卿杰弗里·費特曼和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中東問題的丹尼爾·夏皮羅。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圍繞和平進程、巴內部和解及阿拉伯內部和解的努力已開始,為法塔赫和哈馬斯最終取得共識,并以兩派為中心實現所有派別參與的民族和解創造了一定的內外部條件。法塔赫尤其積極:如阿巴斯任命的臨時總理法耶茲宣布辭職,主動派代表去加沙接觸哈馬斯。但是,巴以未來半年的主要任務應是整合內部力量,形成和平進程新思路,尤其對巴方而言,難度非常大,在舉行大選前,很難指望形成合力和統一談判立場和目標。特別是哈馬斯堅持不承認以色列,使得法塔赫與哈馬斯的和解非常艱難。2009年4月17日,哈馬斯主要領導人之一扎哈爾首次在加沙公開露面,他對公眾強調,“我們現在不會,將來不會,永遠都不會以任何形式承認我們的敵人(以色列)。”這表明,組成和解政府雖然可以預期,但幾個月內恐怕也不能樂觀以待。退一步說,即使組成了和解政府,如果在對以立場上仍不能實現統一與協調,和解政府也將無法形成統一的對以談判策略和目標,自然也不可能有效地與以色列重開和平談判。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