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資產安全:求美不如求己
張庭賓
在27日下午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上,中方明確提出,希望美國保持金融市場和美元匯率的穩定,從而保證中國在美投資資產安全。
與前幾次中美戰略對話相比,這表現了中方在國家金融主權和金融安全意識方面的進步,直接而坦率地要求對方承擔應負責任——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理所當然要保證發行的國債不貶值,本來就不應由它國反復提醒和強調。
然個人以為,保障中國在美投資資產安全,特別是美國國債的安全,以單純而美好的愿望要求美國“保證”,是被動的,是無效的,甚至是有害的。
我們必須把外匯儲備資產安全的自主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自救而不是仍抱著莫名幻想和僥幸心態讓美國人口頭保證來救。在美國人書面保證——美國國債、美元就是“書面保證”都毫無信用時,指望口頭保證再對書面保證來保證,豈非“頭上安頭”般荒誕?
更何況,對于中方提出的保證要求,美國人完全可以推脫這是投資者的市場行為,甚至連美國官方都不需要出面。甚至讓一些美國學者來中國“布道”就可以了。
2009年5月中旬,諾貝爾經濟學獲獎者,美國人克魯格曼中國行,他就不客氣地說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卻把資金大量投向發達國家,這就像把水從低處往高處引,這是違背自然規律的。這在歷史上也是第一次。“無論如何,中國大量貿易盈余和美國大量貿易赤字的情況,都是不可持續的。中國將大量盈余用于幾乎沒有利息的投資項目(美國國債),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他的理由是:從來是富人借錢給窮人,難道窮人借錢給富人不奇怪嗎?引起許多國內經濟學家的不滿和抨擊——盡管這種抨擊本身也挺無厘頭的。
也不能說克魯格曼完全沒道理——既然是買賣,那也是你情我愿的事,或者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兩個成人間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更何況兩個國家呢?
問題是,我們還能繼續相信美方的“真誠的承諾”嗎?過去幾十年了,美國一直用美元貶值來逃避他們的債務責任。即使最近的一次,今年3月14日,奧巴馬安慰中國說:“應該對在美國投資的安全性抱有絕對信心,對美國國庫券、政府債券的投資以及對私營部門、商業和工業部門都是如此。
可是,這話說了僅僅5天,美聯儲就宣布了印刷1.25萬億美元,以購買機構抵押證券和長期國債,也就是說直接向美元和美國國債的“豬肉”中注水。
對于這樣長期、一貫、迄今都不守商業信譽的國家,我們還能相信它極其廉價的口頭保證嗎?當然不能!而且絕不應該再抱有任何的僥幸幻想之心。
如果我們繼續相信這種廉價的保證,或者存有任何僥幸之心。那么美國人必然會繼續“請君入甕”——如果美國試圖繼續穩定美元和美國國債,必須得到中國的支持,即中國繼續買入美國國債;如果中國不購買美國國債,我們沒有辦法來保持美元和美國國債不貶值;為了中國已經購買的近萬億美元美國國債的安全,你們也必須繼續購買美國國債……
那么,最后的結果必然是,我們要求美國保證中國在美國資產的安全,結果更多的外匯資產被更深地套進了美國國債的陷阱之中,如果這樣被動惡性循環下去,中國終有一天會像一塊墊腳石一樣,成為美元戰車駛出沼澤的犧牲品——戰車駛出去了,墊腳石完全沉沒于沼澤之中。
有意思的是,對于美國人的這套荒誕邏輯,美國最忠實的盟友、美國的軍事保護國——日本央行壓根不相信,根本不理睬。自2006年以來,日本人不僅沒有增加一點美國國債,反而大規模減持美國國債超過1000億美元。與此同時,俄羅斯央行也不相信,也一直在減持美國國債。由此可見,增減美國國債與是否盟友國家,是否對抗國家沒有關系,跟國家政治沒關系,主要取決于外匯儲備管理當局的偏好。
過去兩年中,全球唯有中國驚人地增加美國國債等美元資產。至2008年9月末,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達到5850億美元。中國取代日本成為美國國債最大持有國。并繼續高速增持。截止2009年5月底,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數字是8015億美元,而根據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的一份報告推論,實際達到了近1萬億美元,美元總資產達到約1.8億美元,占到中國全部外匯資產的約70%。中國的黃金資產在其中占比僅為1%(這還是因為黃金價格上漲的緣故),而美聯儲的儲備資產中黃金超過75%!
也就是說,在美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后,在美元風險急劇上升之際,中國央行大規模增加了4000多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其中2008年10月,一個月竟然增加了659億美元,真是大手筆——按照當時的國際黃金價格,這筆錢足以購買2500噸黃金。
如此大規模增持美元資產,特別是美國國債的一個極為嚴重的后果是,中國沒有余錢去大增黃金和石油等對沖美元風險的戰略物質和真實財富!
那么,對中國外匯美元資產而言,本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是一個解套的契機,還是一個被更深套牢的節點呢?本人不悲觀也不樂觀,重要的是看未來一段時間的美元走勢,如果美元重新上漲,那么就等于告訴市場,中國人又繼續增持美國國債了,其它的美國國債持有者又多了一段乘機賣出解套的寶貴時間。
有一句話必須反復講明,如果繼續增持美國國債和美元資產,未來中國外匯儲備資產一定會遭遇滅頂之災。堅決不增加美元資產,擇機拋出美國國債,大量增持黃金、石油等戰略物質是正確的選擇——這個話從2005年7月以來,我們反復在強調,盡管其效果并不明顯,但現在仍不過時。
為了亡羊補牢,避免災難性悲劇發生,中國必須猛然醒來,而覺醒必須從“求人不如求己”開始!
內容簡介
本書展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大國金融博弈的畫卷,通過分析國際金融市場變局,特別是黃金跌宕曲線背后潛伏的金融大棋局玄機、殺機,層層深入,揭露真相。并對迫在眉睫的人民幣危機、人類文明毀滅性災難做出預警。在美元大崩潰已大勢所趨,當黃金王者歸來已勢不可當,冷靜建言我們該如何捍衛個人財富,并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沒有這本書,是社會蒙蔽了你的選擇權
錯過了這本書,是你放棄了財富自決權
此書近日已經在全國上市。更多中美戰略合作博弈關系請參見此書第5章、第6章。
目錄如下:
第二篇 貨幣新戰國
第5章 萬億外儲爭奪戰 126
轉嫁危機已成為美元絕地一線生機 129
中國貨幣連環緊縮 股市經濟雙重休克 131
汶川大地震震醒中國 國家經濟主權開始覺醒 134
美元陷阱更深套牢中國巨額外儲 138
美元雷擊黃金多頭 中國貨幣戰略抉擇命運 142
第三篇 人類的毀滅和突圍
第6章 中國不是美國附庸 148
中國能夠放棄外匯貨幣主權嗎? 151
SDR背離中國的國家戰略利益 153
美聯儲與中國央行間的“太極推手” 155
“Chimerica”:“中美國”幻象 160
“美國領主中國農奴”式關系絕不可接受 164
原文照登:前瞻贏天下
2007年7月30日
我們將見證一個動蕩的金融時代
須高度警惕人民幣成美元犧牲品
張庭賓 原載于《第一財經日報》“庭賓透市”專欄
過去的一周,全球股市風聲鶴唳,中國A股風景獨“好”。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周五下跌了1.54%,本周共下跌了4.2%,周跌幅達到了自2003年3月28日以來的新高,而標準普爾500的周跌幅更達到了5%,創下9。11以來最大單周跌幅。日經指數周跌4.814%,英國富時指數周跌5.619 %,香港恒生指數下跌3.098 %。
新興市場股市,如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波蘭、韓國等地股市均出現普跌。
反差鮮明的是,中國A股上證指數反而逆勢大漲了6.20%,這使得今年2。27中國A股大跌后,“美國股市受中國連累”一周大跌的責難不攻自破。
2月底3月初的那次美股大跌,當時市場存在兩種“導火索”分析:一個是受中國A股大跌拖累;二是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發出警告,美國經濟2007年底可能陷入衰退。現在可以排除前者了。
正在美國蔓延的次級抵押債券的危機更明確后者。這個危機與格老不無關系,在911和美國網絡股泡沫破滅之后,美國經濟幾乎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時,格老果斷地將利率下調到1%,同時美國出臺減稅措施,這極大地刺激了美國人的消費欲望,而購房恰恰是最重要的消費,因房價上漲,美國人獲得更多的抵押現金投入消費。
然而,隨著美國深陷中東和反恐泥沼,美國財政赤字急劇提高;以制造能力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為特征的全球結構調整方興未艾,美國貿易赤字也勢必不斷攀升。在歐元咄咄進逼之下,美元不得不不斷加息,直到5.25%,房地產還息開始不堪重負。
次級房債的危機僅僅是一系列連鎖惡性循環的開始,根本而言,它是一場”紙幣危機”。
1944年7月,國際貨幣的布雷頓森林森林體系建立,其實質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實行固定匯率制度。1971年7月,美國宣布停止履行用美元兌換黃金的義務。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本質上是使美元這個唯一的國際儲備紙幣擺脫了黃金這個監管者。當黃金被甩脫后,遏制美元被濫發的只能是美聯儲和美國的世界責任,而拋棄黃金本身就背棄了這種責任,加之美國人的個人享樂主義消費欲望日見強烈,美元濫發成為必然。
當美元被不斷以超過全球GDP增長速度濫發,如何避免由貶值而導致美元危機呢?兩個方法被天才般地創造出來:一,通過各種金融衍生品制造貨幣需求,將貨幣魔獸引入虛擬世界,所以從1970年代后期開始,國際金融市場大躍進式爆發,如今更是要把“二氧化碳”這一氣體貨幣化;二,當美元危機將臨時,就將魔獸從虛擬世界變成現實中的“熱錢“,洶涌流入目標國,威逼利誘該國本幣大漲,在當地資產泡沫極度膨脹后,熱錢再急速流出,導致本幣大跌,熱錢就可以利用價差“剪羊毛”,將它國積累的物質財富輕易地據為己有。此前,1990年的日本金融危機、1997-1998年的東南亞危機無一不是美元犧牲品。
當歐洲終于大徹大悟,推出歐元反擊這種掠奪式的紙幣單極霸權時,美國的正確對策是——收縮消費,增加國家和國民儲蓄,通過更勤奮的勞動增強美國經濟的競爭力。然而美國無法改變國民消費習慣,加上911的外部原因等,反走上歧途。
歧途之一,試圖徹底控制伊拉克和伊朗石油,進而絕對操控中東石油,使石油成為支持美元的硬通貨,但這恰恰導致油價大漲,通貨膨脹壓力反噬;歧途之二,誘使人民幣大幅升值,再釀一場區域性金融危機,將中國人艱苦奮斗積累的物質財富剪走;
令其失望的是,中國決策者冷靜地選擇了人民幣漸進升值的道路,漸進升值的方法必然導致中國對美出口商品價格不斷攀升,美國未受剪羊毛之利先受通脹之苦。
坦率地說,在歐元、美元“雙寡頭競爭”的現狀下,美國某些決策者仍以單極美元時代的慣性思維,試圖“剪羊毛”向中國轉嫁危機是極其不明智的,一是其現實難度明顯加大,二是會將其最重要的經濟盟友中國推向歐洲。當然,如果這些人一意孤行,中國仍須高度警惕。
在筆者看來,美國度過此輪危機的最佳策略是——與中國合作,構建以“美國—中國”為中軸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只要中美間保持實質性匯率穩定,高度互補的中美經濟可保雙方在大動蕩中避免根本傷害。而試圖以中國為壑,只能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時至今日,這場已經吹了30多年的“超級美元大泡泡”的破裂已經難免,中國應未雨綢繆,以最大決心和最快速度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進而刺激國內需求,盡可能降低這場大動蕩對中國經濟的沖擊。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 投資者決策風險自負 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