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們似乎熟悉了美國一些政客在大選前拿中美貿易逆差等經濟問題說事,但當這種將貿易摩擦和經濟糾紛政治化的做法出現在與我們一貫友好的非洲國家時,還的確多多少少地讓我們吃了一驚。
應該看到的是,中國制成品的輸入彌補了非洲制造業的不足,中非經貿的快速發展還有力地推動了非洲近年來年均5%經濟增長率的實現。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對原材料的巨大需求,幫助要依賴原材料出口的非洲國家獲得了可觀的外匯收入。中國投資企業的到來不僅使非洲國家在吸引外資方面有了更多的選擇,而且隨投資而來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分享也為非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
即使是對非洲紡織和輕工行業造成一定沖擊的紡織品貿易,也使非洲很多人,如批發商、零售商和廣大消費者獲益匪淺。不久前,南非零售商就成功向政府施壓,使限制中國紡織品進口的實施日期從今年9月底推遲到了明年年初,因為南非紡織業根本無法在短期內彌補市場產品空缺,對中國產品的設限會使圣誕節的商場貨架變得空空蕩蕩。也正因如此,絕大多數非洲國家領導人和各界有識之士都把中非關系的發展看成新千年非洲脫貧和實現復興的歷史“機遇”,而不是“威脅”。
但是,中國企業和產品進入非洲,也的確給非洲的同類企業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事實上,隨著中非經貿關系的加深,中非經濟合作出現些小摩擦是很自然的,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某些別有用心的政客利用,將經濟問題片面放大和政治化,這對中非關系的健康發展將會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
由于非洲國家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已步入了多黨民主的政治發展進程,定期的選舉、新聞自由和活躍強大的工會組織等等已編織成了一張利益交匯的大網。要想避免經濟摩擦被這張無形的“政治之網”網住,最關鍵的還在于“釜底抽薪”,解決好經濟摩擦這個源頭問題。
從根本上看,與非洲國家產生的貿易摩擦必須納入中非“全方位合作”新型戰略伙伴關系的框架內來加以化解。畢竟,非洲是我們傳統友好的外交基石,是我們在一系列重大國際政治經濟事務中可以依靠的外交資源和力量。解決好雙邊經貿關系中出現的摩擦,就需要我們有長遠的眼光,以有別于與發達國家的競爭方式,對非洲的紡織業等相關支柱產業采取一定的保護和讓渡措施。今年6月,溫家寶總理在訪問南非時宣布,中國決心采取自我限制紡織品出口配額的措施,幫助有關非洲國家進行紡織品工業的結構調整,以提高其產品的競爭力。此舉不僅清晰地表明了我們對非洲國家相關利益的重視和關切,而且還彰顯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寬容和大度。
另外,我國政府還應積極引導我國具有優勢的產業,推動其由粗放型向高附加值型轉變,提高技術含量,給非洲國家相關行業的產業結構調整留出充裕的時間,幫助其逐漸提高競爭力。中國企業可以通過在非洲投資設廠,幫助非洲國家提高產品加工開發能力,使其出口產品逐漸走向多樣化?!ㄗ髡呤侵袊鐣茖W院西亞非洲所非洲室主任、研究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烏有之人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