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益民:日本人如何“玩轉”全球三大鐵礦石巨頭
——解密日本財團體制 日本綜合商社的全球礦業布局
鐵礦石價格上漲,擁有巴西淡水河谷股份的三井物產就多賺一些,然后在鐵礦石貿易時讓利給新日鐵。這就是為什么鐵礦石談判新日鐵總是與淡水河谷率先達成漲價協議
在這幾年中國鋼企與國際鐵礦石供應商的價格和供貨談判中,日本鋼鐵企業在其中扮演了某種特殊的角色。
熟悉這個市場的人士都曉得,今年5月26日,力拓公司發布公告,稱與日本新日鐵公司已經達成新財年鐵礦石合同價格降價33%,而此時中國企業正談判要求降價40%。在2005年2月22日,日本新日鐵與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也單方面達成協議,將鐵礦石價格漲幅定為71.5%,隨后新日鐵與另一鐵礦石巨頭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也達成類似協議,之后中國鋼企被迫接受了這一價格。至2008年2月18日,日本新日鐵又與巴西淡水河谷率先達成了漲價65%的協議,最終再次逼迫中國企業接受了如此巨大的價格升幅。
很多讀者不免想問,日本企業到底想干嘛?他們為什么愿意主動接受一個高價格,而不和中國的需方一起聯手爭取一個低價格呢?這背后到底有什么關系?
實際上,表面上新日鐵更主動地接受了比中國鋼企要求的更高的價格水平,但由于新日鐵關聯方三井物產(三井財團的綜合商社)在鐵礦石上游的資源布局,整個三井財團獲得了更大的利益。新日鐵公司和三井物產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他們之間存在相互持股或共同投資的關系。
就是說,鐵礦石價格上漲,擁有巴西淡水河谷股份的三井物產就多賺一些,然后在鐵礦石貿易時讓利給新日鐵。這就是為什么鐵礦石談判新日鐵總是與淡水河谷率先達成漲價協議。
在三井物產的官方網站上,我們可以看到如此清晰的敘述:“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就積極地參與投資開發鐵礦石資源,長期以來穩定地供應鐵礦石。2003年收購了世界最大鐵礦石生產銷售商Vale(舊稱CVRD淡水河谷)公司的母公司Valepar公司15%的股份,并且還持續地擴大了與力拓公司和必和必拓公司之間共同合作的鐵礦石事業。基于三井物產擁有權益比例的鐵礦石控股產量已躍居世界第四位,年開采權益已超過4000萬噸。”
對于有長遠理想的中國鋼鐵行業來說,我們有必要系統地梳理三井物產與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的聯合關系。先說淡水河谷。
三井物產與巴西淡水河谷真正走向聯合,是從2001年三井物產幫助淡水河谷成功并購巴西資源公司CMM公司開始的。三井物產本就擁有CMM公司40%的股份,后又從CMM創始人的孫子Frering兄弟手中買進60%具有表決權的股份,徹底并購了CMM。之后,三井物產將一半的CMM股份賣給淡水河谷,幫助后者成功控制了CMM公司。
此后,三井物產繼續深化與淡水河谷的合作,雙方于2002年4月簽署了戰略聯盟協議,正式將合作關系擴展到鐵礦石業務之外,包括三井物產向淡水河谷出售采掘機械,提供運輸鐵礦石的鐵路車廂,以及建立沿海集裝箱運輸和物流合資企業等。合作中,三井物產還對淡水河谷給予金融援助,在日常工作中,雙方還有著非常密切的人員交流,例如三井物產派人出任淡水河谷的客戶經理,雙方還建立了情報互換機制。
事實上,早在2003年9月,三井物產出資8.30億美元收購了Valepar公司1960.7萬股的普通股,Valepar公司是巴西淡水河谷的控股公司。此次收購的股份相當于淡水河谷總股份的5.05%和淡水河谷公司7.84%的普通股。由此,Valepar的股份構成是:Littel(四家巴西養老基金)持股58.0%、Bradespar(巴西發展銀行的投資公司)持股17.4%、三井物產持股15.0%。然而,前兩位股東是巴西當地金融機構,沒有商業經驗,并非實際經營者,而三井物產則派遣業務主管進入了淡水河谷的行政委員會,成為事實上的公司經營決策者。
再談三井物產與力拓和必和必拓的聯合。
事實上,三井物產在澳大利亞投資經營鐵礦山已經有很多年,與力拓公司關系密切。三井物產已經部分擁有力拓的一項核心資產,即位于澳大利亞Robe River的鐵礦石業務。1965年,三井物產投資Robe River鐵礦山。1967年,繼續投資澳大利亞的Newman鐵礦山。目前,位于西澳大利亞的West Angelas鐵礦山和Pannawonica礦山由力拓公司、三井物產、新日鐵、住友金屬工業公司共同擁有和開采。
三井物產與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的關系也非同一般。三井物產在西澳大利亞經營三座鐵礦合資企業Mt. Newman、Yandi和Mt. Goldsworthy,必和必拓、伊藤忠商事和三井物產在這些合資企業的股權分別為85%、8%和7%。三井物產還連續出臺增資計劃,以提高共同經營的西澳大利亞鐵礦合資企業的年產能。
此外,三井物產與必和必拓在澳大利亞以外也有聯盟關系。早在2006年11月,必和必拓向三井物產出售了其在西南非洲納米比亞油氣田15%的利益,此宗交易標志著日本公司首次獲得納米比亞的勘測許可。
除了三井物產以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另外兩家財團住友財團和三菱財團,也和力拓、必和必拓有密切的合作關系。比如,力拓擁有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Northparkes銅金銀礦80%股權,其合資方住友商事擁有6.7%,住友金屬礦山公司擁有13.3%。另外,力拓加鋁與住友商事合資擁有新西蘭Boyne島鋁冶煉廠,其中力拓加鋁擁有該廠79%的股份,其余21%股份由日本住友商事持有。三菱財團的綜合商社三菱商事則與必和必拓共同在澳大利亞經營全球最大的煉焦煤供應商必和必拓三菱聯合公司(BMA),雙方各持有50%股份。三菱商事與必和必拓在鋁和銅項目上也展開密切合作,三菱商事持有莫桑比克Mozal鋁冶煉廠10%股份,必和必拓持有47%股份。三菱商事持有智利Escondida銅礦少量股份,必和必拓持有57.5%股份。三菱商事持有秘魯Antamina銅鋅礦10%股份,必和必拓持有33.75%股份。說明一下,三井財團與住友財團的金融系統合并成了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兩家是親兄弟關系。
以上我們系統梳理了日本財團與三大鐵礦石供應商千絲萬縷的合作關系。而隨著中國資本在該領域的深入,我們也更多看到日本財團和鐵礦石供應商聯合的身影。
相比于日本財團在鐵礦石資源長端的深入布局,可以想見,中國要走的路還很長。
[作者系全國日本經濟學會(中國社科院主辦)理事,曾在三井物產工作12年,專注于日本經濟模式的研究,著有《三井帝國在行動》(——揭開日本財團的中國布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