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機場亂局:私有化敗筆 |
|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
光明觀察 |
|
英國目前的機場亂局,是考慮不周的機場私有化行動可預見的結果,且早在預言之中。有些企業(比如說鋼鐵廠)可以很容易地私有化,有些則不能,美國在簽署安保協議時遇到的問題就證明了這一點。最起碼,英國在鐵路私有化時遇到的問題表明,在關鍵的公共服務領域進行私有化,必須極度謹慎。 在克林頓執政時期,美國空中交通控制系統的私有化問題曾引發激烈的爭論。雖然空中交通控制系統的私有化與機場私有化不同,但它們在很多方面非常相似,因此,相關分析或許也適用于機場私有化。筆者曾在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歷任委員、主席職務。該委員會在認真分析之后,對空中交通控制系統的私有化表達了強烈的保留意見,部分原因是,機場(和空中交通控制系統)幾乎無法避免其事實上的壟斷特性。對一個不會遭遇競爭的實體進行私有化,這實在太危險了。因發現恐怖分子炸飛機的陰謀,英國機場最近出現危機,顯示出其私人經營者與使用者(航空公司及它們的顧客,而后者更為重要)之間的利益并不一致。 旅客的安全當然最為重要。而問題在于,作為英國機場的運營商,英國機場管理局不僅正常情況下的管理令人失望,在最近危機中的表現也是糟糕透頂。航班被取消或者延誤,主要是因為英國機場管理局缺少足夠的熟練員工用于安檢。英國機場管理局決定寧可讓旅客等候,也不花錢額外雇用員工以提高安檢速度。讓旅客等候,或花錢提高速度,這兩種動機無法共存,而且因為機場是壟斷事業,沒有競爭迫使其做出改變。 通過計算時間損耗的價值,我們可以看到這種糟糕局面的影響有多大:如果平均每位乘客每小時掙10英鎊,平均排隊浪費1小時,每年大約6800萬旅客通過希思羅機場,那么,這一年的時間損耗價值就是6.8億英鎊(合12.8億美元)——如果英國機場管理局必須對乘客損失的時間進行賠償的話,其利潤將大打折扣。屆時,英國機場管理局將迅速認識到,它可以雇傭更多的安檢人員、購買更多的檢測設備,來大幅減少旅客排隊等候的時間,而花費只是賠償成本的零頭。 假如合同設計得好,英國機場管理局肯定將承擔上述成本,那它就有了改善服務的相應動機。然而,在匆忙進行私有化的過程中,人們對這些細節給予的關注太少。如果沒有適當的激勵機制,私人經營者將需要自己承擔增加人員及設備帶來的成本,但從中得不到任何好處。一味追求利潤最大化,結果導致過度的節約;英國機場管理局的利潤增長了,但其代價是航空公司的利潤和消費者的福利受損;整個社會陷入惡性循環。英國機場管理局這種對客戶和用戶的明顯不屑,或許正是壟斷者的通病。 各方就此辯論的核心,往往是兩種互相對立的體制安排——政府所有與私有化。其實還有別的選擇,例如實行公司化,由航空公司持有大量股權,同時繼續由政府監督安全。作為所有者,航空公司不僅關注機場運營對其利潤的直接影響,還會關注一些間接影響,比如客戶因為不滿意而選擇其他交通工具。航空公司自己會關注安全問題——它們都知道安全事故對于空中旅行意味著什么。 當前的這場危機,應該會讓英國機場所有用戶都已明白的一個問題變得毫無爭議:某個地方出了錯,必須對其進行糾正。合作形式的公司化是一種方法,但也有其他方法。人們對政府管理機場的抱怨在于,在平衡納稅人利益和用戶利益方面,政府對用戶承擔的責任不夠,他們過于關注為納稅人省錢,對用戶的便利則關注太少。實行私有化之后,機場管理者將需要負起責任——但只是對股東負責。顯然,除非輔以更好的激勵機制,否則,私有化結果將繼續令人失望。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