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老套路的腐敗路線圖
劉仰
我的一個大學同學,現在是玩金融的。很多年沒見面,去年約了一次見面,在飯店吃了一頓飯,這個家伙讓我感到不爽。他和我,兩人要了一個包間,但是,吃飯期間他經常跑出去。他對我解釋說,他同時還有一桌“朋友”在隔壁的包間,不得不兩邊同時應酬。我說20年沒見面了,居然搞成這樣,很缺乏誠意啊,早知如此,我不來了。他說沒辦法,隔壁包間的“朋友”是“大摩”的人,臨時要找他談一個項目,只好安排在一起了。“大摩”就是摩根士丹利,一家美國金融公司。我當時對他說:又是“大摩”的人,這幫兔崽子在中國沒干什么好事。我說這話,并不是因為“大摩”的金融專家們攪了20年的老同學見面,而是因為,這幫家伙在中國確實沒干什么好事。
當我們說現代社會要民主、要信息公開的時候,有很多秘密是被法律嚴格保護的,其中有一類秘密叫做——商業機密。我在以前的文章里說過,現在的很多超級企業已經形成了“企業帝國”,并因此而控制了社會生活的很多方面,實際上,企業帝國已經成為了私人政府。然而,就是這種與大眾的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企業帝國,卻不在民主和信息公開的范圍內,反而由法律嚴格保護其“商業機密”,這不能不說是一件詭異的事情。很多“商業機密”一旦公開,大眾就會發現,大眾的個人利益是如何被企業帝國傷害的。然而,同樣由企業帝國操縱的媒體,與其他企業帝國狼狽為奸,經宣傳和灌輸,讓大眾也普遍認為,保守商業機密是應該的,卻沒有意識到,這種概念完全符合企業帝國的利益,而很可能會傷害大眾利益。這種狀況在我看來,就是現代愚民政策之一。
關于企業帝國,在我的《中國沒有榜樣》一書中,有專門一節論述。今天看到一則新聞,再補充議論一點。商業機密的名義很多,例如知識產權、運行方式、客戶名單等等。這些看來似乎無害的內容,究竟有多大的必要,要向公眾或監管部門保守秘密,這里不去論述。我想說的是,還有一大類商業機密一旦公開,人們就會發現,冠冕堂皇的企業帝國,是如何游刃有余地從事著腐敗事業的。我另一位朋友是國際銀行界的高管,曾經對我說,國際銀行家全是流氓,只因為“商業機密”而不能公開。然而,打著商業機密的旗號被掩蓋的腐敗,有時候也會露餡。比方說實在太過分了,法律也保護不住了,便成為被迫公開的腐敗。我今天看到的相關新聞,大致就屬于這類狀況。
《財經》雜志報道,摩根士丹利(簡稱“大摩”)中國區前董事、總經理杜軍,涉嫌內幕交易,5月4日在我國香港開庭受審,杜軍共被提出10項指控。該案還沒有宣判,法律人士指出,如果指控成立,杜軍將服10監禁,并將受到1000萬港幣的罰款。我要說的“腐敗路線圖”,是由于杜軍受審而引出的另一個案件。大摩是一個美國公司,在中國有很多業務。比方說,它與上海市盧灣區政府控股的“上海永業集團”有合作關系。《時代周報》報道,近日,上海永業集團的前董事長和現任董事長都被舉報,有嚴重的貪污腐敗“嫌疑”,而所有貪污腐敗的證據,都在與“大摩”合作的房地產項目中。這里還有一個關鍵人物,永業集團前董事長的女兒,以前在美國念書,學成之后回國,在大摩的上海分支機構工作。正是這個美國留學生,把大摩和她父親拉到一起。
省略不必要的細節,這個故事的實質是:一家美國公司要在中國賺錢,看好了有政府背景的國內公司,通過關鍵人物搭上線,形成了合作。所開發的房地產項目,從中國百姓那里賺錢,絕大多數進了美國公司的腰包,少部分進了國內公司董事長的腰包。這個商業機密沒有掩飾住,就成了被公開的腐敗。在這個腐敗路線圖中,有幾個環節值得討論。第一,前董事長的女兒出國讀書,是誰付的錢?有些外國公司為了放長線釣大魚,很早就用這種手段埋下伏筆;第二,前董事長的女兒畢業回國后,到大摩駐上海的機構工作,是憑真本事的招聘,還是人為的故意安排?據我所知,人為的安排很常見。第三,女兒給父親和大摩搭線,是巧合還是蓄意?在我看來,蓄意是肯定的。但是,跳開上海永業集團的案子,類似的秘密,都在“商業機密”的范疇中,甚至還在“個人隱私”范疇中,都被法律嚴密保護。即便上海永業集團高管被舉報的案件最終判決確實是腐敗,這些秘密,以及其他無數公司的類似秘密,仍然將是“商業機密”。于是我們看到,大眾被灌輸后,大都已經把“商業機密”和“個人隱私”當成天經地義的文明標志或不容侵犯的權利。事實上,這些被美國文化標榜的東西,常常成為腐敗的保護傘。在中國如此,在美國同樣如此。
這個“腐敗線路圖”的背后,還有一個重要的社會心理。大摩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排名比較靠前,由于對美國的盲目崇拜,光是這個排名就足以令無數中國人神魂顛倒。向美國學習,不正是向這樣的美國大企業學習嗎?吸引外資,不正是要吸引這樣的高水平、高檔次的世界一流企業嗎?說實話,大摩在美國的屁股也不干凈,前科也不少,因此,它在中國的所作所為,并不是因為中國的水土,它不得不“入鄉隨俗”,而是它一貫的行為,最多手段不同而已。我并不是說要排斥大摩這樣的外國企業,而是要說,由于對美國的盲目崇拜,當大摩這樣的企業來到中國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放松警惕,被它牽著鼻子走。
張維迎教授曾經說,腐敗是次好的。借助大摩和上海永業的這個腐敗路線圖,我想,大家也許能明白,張維迎之類的崇美教授和專家,為何不排斥腐敗,反而可能助長腐敗。因為,張維迎等崇美專家認為,像上海永業這樣的政府控股公司是不應該存在的。如果把它變成私人公司,董事長搞幾套豪華住宅,還能算腐敗嗎?在我看來,這就是人們常說中國腐敗比美國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從長遠目標來說,張維迎們就是要把所有國營企業都變成私營,并且把政府變成不管事的“小政府”。他們認為,那樣的話,腐敗就消失了。在這個目標達到之前,中國的國營公司還存在,正好可以借助其政府力量,幫助美國公司賺錢。而這個幫助的潤滑劑,就是“次好”的腐敗。事實上,都變成私營公司,只不過把腐敗洗白而已,董事長可能賺得更多,同時還受到“商業機密”和“個人隱私”的法律保護,更加安全了。老百姓會有更多好處嗎?我很懷疑這幫人的素質。
美國經常把自己打扮成沒有腐敗的健康國家,彷佛腐敗都是其他國家的痼疾。這是美國給很多落后國家編造的神話之一,相比之下,歐洲人要比中國人清醒得多。因此,在歐洲經常出現對美國公司的反壟斷指控,在中國則很少。在崇美心理看來,世界500強企業,請都請不來,合個影都是榮耀,趕緊放大了掛在墻上,怎么可能起訴人家?但是,如果美國沒有腐敗,作為樣板的安然公司丑聞為何會出現?世界五大會計公司之一,百年歷史的安達信會計公司為何會倒掉?可悲的是,很多中國人聽信了這一美國神話,面對很多腐敗,根本不相信源頭在外國大公司,不忍心把憤怒指向心愛的外國大公司。雖然很多西方大公司不斷爆出腐敗丑聞,例如西門子,但是,在商業機密的法律保護下,我們能夠看清的真相并不多。
這是一個常見的腐敗路線圖:外國公司要在中國賺錢,外國公司在中國的代理人就會腐敗,這個腐敗傷害中國的利益,卻有利于外國公司。這并不是中國特色,而是外國公司的特色,它們在世界很多國家都是這么干的。比方說非洲石油大國尼日利亞,資源這么豐富,國民卻窮得不行,外國公司和尼日利亞政府形成了腐敗的合作。尼日利亞某一屆政府想要查一查,清理一下腐敗,那就要當心:被外國勢力操縱的民主武器,很容易就把你搞下臺,換一個聽話的。所以,讀者也許就能理解,去年我與老同學見面時,當他說他在與“大摩”談合作的時候,我為何會給他一個輕蔑的不屑。再重申一遍,我不是說要排斥大摩之類的外國企業,而是說,要從內心改變對它們的迷信。雖然中國的腐敗現象也有自身的原因,但絕不是唯一的原因。在前面的文章后面,有讀者留言說,為什么很多中國人把子女送到外國?這是一個多么簡單問題:這種行為除了對腐敗者本人有好處外,另一個最大的受益者是誰?當年西方人為何不幫助清朝的維新力量,不幫助孫中山,偏偏要把慈禧太后保留下來?這是一個老花招,到現在還有很多中國人看不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