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強硬姿態的背后
劉仰
(2009-05-08)
去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俄羅斯對不聽話的格魯吉亞采取了軍事行動,強硬的作風令美國和歐洲無可奈何。由美國引發的金融危機,對于當今的俄羅斯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然而,俄羅斯總理普京依然計劃保持同前幾年一樣的軍費開支。普京非常明確地說:“成為強國是俄羅斯的唯一出路”。暫且不說俄羅斯對待美國和歐洲的強硬作風對未來會造成什么影響,本文只簡單說一下,俄羅斯與歐美對抗背后的一個重要因素。
自前蘇聯解體后,俄羅斯面臨一個信仰的危機,這個危機延續了一段時間。在這一期間,一批俄羅斯的新貴,以歐美為榜樣、為信仰,對金錢的崇拜代替了以往的信仰,唯利是圖、利欲熏心,成為那個階段俄羅斯的特征。與此同時,這批以發財為唯一目的的新貴,政治上投靠歐美,一方面在國內政治領域,以強大的經濟實力影響國內政治,另一方面以出賣國家利益換取自己的暴富。那個階段是俄羅斯最痛苦的階段。葉利欽下臺時,把混亂的俄羅斯交給了普京。
普京對于既得利益集團的態度與他對待外國勢力的態度是一致的,他以毫不妥協的姿態,降伏受歐美勢力操控的既得利益集團,將國家利益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因此而獲得俄羅斯國內的高度支持。但是,普京在對待既得利益集團的時候,并不很徹底,他只不過是拿擁護政府的既得利益集團,代替了親歐美的既得利益集團。這種做法暫時取得了一定得成效,從長遠來說,會有什么后果,還要看俄羅斯政府如何處理與擁護政府的既得利益集團的關系。普京對于外國勢力強硬態度的背后,有一個巨大的支撐,這就是宗教。
經過前蘇聯解體所形成的一段時間的信仰空白,俄羅斯傳統的東正教目前在政府支持下,已經開始了復興,成為整個俄羅斯國家復興的先聲。僅在莫斯科,東正教堂的數量已經有幾百個。而在前蘇聯時期,東正教處于氣息奄奄的狀態。如今,東正教的信徒在俄羅斯超過了1億,而俄羅斯整個人口數量不到1.5億,因此,東正教已經成為俄羅斯最強大的社會力量。東正教的牧首相當于梵蒂岡的教皇,它正與俄羅斯政府聯合起來,介入俄羅斯的社會。如果我們簡單了解東正教的歷史,就會理解俄羅斯當前對于歐美強硬態度的這一個深層原因。
東正教的形成,起源于羅馬帝國的分裂。基督教最初被確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時,并沒有后來的分裂狀態。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與西羅馬后,基督教也遭遇了一次巨大的分裂。由于東羅馬帝國遷都君士坦丁堡,因此,東羅馬帝國一直認為自己是羅馬帝國的正宗延續,伴隨東羅馬帝國一起遷移的基督教,也認為自己才是正宗。他們將自己的名字叫做“正教”,從名字上就顯示了其以正統自居的態度。然而,西羅馬帝國的基督教并不買賬,它逐漸發展成為天主教,曾經有一段時間,兩個教派還試圖和解,但是,權力斗爭使得雙方的沖突越演越烈。兩個教派互相開除對方教會首腦的“教籍”,顯示出雙方都以基督教正統自居。可以說,東正教與天主教的爭奪正統的斗爭,在1000多年前就開始了,并且延續至今。
位于中東的耶路撒冷也是基督教的起源地,那里的一些基督教教堂保留有所謂耶穌的遺跡。由于天主教、東正教、新教本質上都屬于基督教,因此,這些存有耶穌遺跡的教堂,從理論上說,屬于基督教的各個教派。但是,這些教堂由哪個教派掌管,意義就大不相同。在耶路撒冷的某一個基督教堂內,所有的財產都被天主教和東正教均分,但只是名義上的均分,實際上不能把一個“遺跡”一分為二。名義上的均分比較好辦,一旦遇到共同的宗教節日,兩個教派的教徒都要求圣地歸自己使用。雖然兩個教派的首腦人物經協調,可以達成時間、地點安排上的妥協,但是,教徒們常常因為對方教徒“超時”等原因而產生不滿,甚至發生沖突。因此,位于西歐的天主教、新教與位于東歐的東正教之間,對立和沖突長期存在。
東羅馬帝國被阿拉伯人征服后,東羅馬帝國的剩余勢力大都搬遷到了俄羅斯。俄羅斯歷史上的“沙皇”,其名稱的來源,就是羅馬帝國的“凱撒”。因此,歷史上的俄羅斯一直以東羅馬帝國的正宗傳人而自居。隨著東羅馬帝國搬遷到莫斯科的“東正教”,也當然認為自己才是基督教的正統。基督教爭奪正統的殘酷斗爭,在西歐經歷了馬丁-路德引發的宗教改革,經幾百年后,基本實現了天主教和新教的和平共處。但是,西歐的宗教改革運動很少觸及俄羅斯的東正教。因此,東正教與西歐教派爭奪正統的斗爭并沒有結束。前蘇聯時期,由于國家意識形態排斥宗教,東正教與西歐宗教的斗爭實際上是被掩蓋了。當前蘇聯解體后,經過十幾年的時間,普京、梅德韋杰夫等人在意識形態上與東正教聯手,東正教得以復興,它與歐美教派爭奪基督教正統的斗爭,實際上成為當今俄羅斯對歐美強硬態度最大的支持力量,東正教如今在俄羅斯提出的口號就是“愛國愛教”,東正教已經成為俄羅斯愛國力量的重要源泉。
如果沒有宗教的支持,僅僅在國家利益上的較量,有時候還有必要采取妥協的技巧。但是,由于宗教正統的心態,使得當今的俄羅斯在對歐美表達強硬態度時,容易表現出毫不妥協的堅決。對此,在宗教上同宗同源的歐美國家,常常也無可奈何。除非再來一次宗教對立,而美國的憲法已經排除了教會對世俗政治的影響力。但是,我們同樣應該看到,近幾十年來,教會勢力在美國也獲得了深入廣泛的發展,小布什兩次就任美國總統,與美國教會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在美國,一種被稱之為“基督教原教旨主義”的勢力,正在大行其道。這種態勢預示著俄羅斯與美國的對立,由于有宗教力量在背后的巨大推動,將有可能難以化解。比方說,東正教的牧首站在俄羅斯政府的立場上,面對當前的金融危機,嚴厲譴責美國的貪婪,并祝福俄羅斯領導人。而美國的一些教派也對美國的國家政策產生了日益巨大的影響。
東正教在俄羅斯的復興,除了對外的影響之外,還有一個重大影響就是對內。目前,東正教在俄羅斯國內已經成為緩和貧富差距所造成社會矛盾的重要力量之一。東正教給大量低收入者提供食物和簡單衣物,提供生活幫助和精神安慰。某種程度上,東正教在俄羅斯已部分承擔了政府應該承擔的職責。這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當教會勢力足夠強大,并能成為政府的左膀右臂時,它的好處可能會得到更多地體現。當教會勢力強大到不聽政府指揮時,它也可能成為俄羅斯內部的動蕩之源。這是我們觀察俄羅斯未來發展,觀察俄羅斯未來與歐美關系的一個重要著眼點。
對于中國來說,利用宗教促使國家復興的方式并不可取,但是,俄羅斯復興東正教以實現內部團結的做法,對于中國是有意義的。這個意義在于,一個國家的復興和強大,除了經濟實力之外,還需要精神的力量。中國的傳統文化可以在這個方面提供重要的精神養料,成為當今中國人精神力量的重要內涵之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