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美國主流媒體以巴沖突報道的嚴重缺陷

譯者惠寄 · 2006-08-15 · 來源:http://details.blogbus.com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美國主流媒體以巴沖突報道的嚴重缺陷
書評:《另一條戰(zhàn)線--以色列、巴勒斯坦以及為爭奪媒體優(yōu)勢的斗爭》

(The Other War: Israelis, Palestinians and the Struggle for Media Supremacy)司苔芬妮·戈特曼(Stephanie Gutmann)著

埃森·戴維斯(Ethan Davis), 2005年11月7日發(fā)表于Townhall.com/勞牛 編譯

[提起西方媒體,關(guān)心時事的朋友們常常會想到CNN、《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或BBC英國廣播公司這些名字,但很少會想到在千百個這樣的媒體機構(gòu)之間會存在各種有時是很尖銳的分歧。今天介紹一篇書評,講的是保守派對自由派(或稱'主流媒體')以巴沖突的報道取向的抨擊,供參考。--勞牛注]

司苔芬妮·戈特曼簡介:戈特曼女士曾為《紐約時報》和《紐約郵報》撰搞,并另著有《更仁愛和溫柔的軍隊》(The Kinder, Gentler Military)。

埃森·戴維斯簡介:戴維斯先生是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學生。他畢業(yè)于阿默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并任該學院共和黨學會主席。曾為克萊蒙研究所(Claremont Institute)和《華盛頓時報》(Washington
Times)撰搞。

在老式的大打出手、一決雌雄的交戰(zhàn)中,以色列戰(zhàn)績輝煌。自1948年以來以色列所參與的四次主要戰(zhàn)爭中,其它的中東國家全都敗北。

但看看它的國際形象,就很難說以色列在媒體戰(zhàn)中也有著驕人的戰(zhàn)績了。司苔芬妮·戈特曼在《另一條戰(zhàn)線--以色列、巴勒斯坦以及為爭奪媒體優(yōu)勢的斗爭》一書中,由沖突第一線直擊報道,告訴人們個中原委。

《另一條戰(zhàn)線》并不是一本關(guān)于頭條新聞和記者政治預測的數(shù)字堆砌式的干巴巴分析。相反,這是一本給人以清新之感的文獻。戈特曼女士生動描述了她在第二次起義時期在以色列本土和被占領(lǐng)土的的情形。除了深入評述以色列同國際媒體之間的各種恩恩怨怨,戈特曼女士還栩栩如生再現(xiàn)了以色列和約旦河西岸的生活情景,其中不乏同一些以色列及巴勒斯坦人士的扣人心弦的交流。

不過,該書著重于對國際媒體的偏袒報道進行指責。戈特曼女士使人們清楚看到:個別的形象并不代表故事的全過程,而往往很難辨別個別的真實同謊言之間有什么不同。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熟悉中東沖突的人們會記得的2000年9月穆罕默德·阿杜拉(Mohammed Al-Dura)的事件。十二歲少年阿杜拉及他的父親在一堵墻后躲避以軍和巴勒斯坦激進分子之間的槍戰(zhàn)時中彈身亡。一家法國政府出資的電視頻道獲得該慘劇的五十一秒長度錄像后把它剪輯成幾秒鐘的片段,并宣稱巴勒斯坦少年"在以軍彈雨下喪身。"

該錄像片段和標題頓時傳遍全球。第一個趕上這股潮流的當然是《紐約時報》。威廉·奧姆(William Orme)寫道:阿杜拉已成為"憤怒的巴勒斯坦人繼續(xù)遭受蹂躪的強力新象征。"

英國的《衛(wèi)報》更稱:阿杜拉之"受害……是國際人權(quán)組織指控以軍殺害兒童并對巴勒斯坦抗議人士使用過度暴力的有力罪證。"此后,該報的蘇珊·戈德堡(Suzanne Goldberg)提出,阿杜拉之死可能是謀殺:她寫道,"有證據(jù)指向更令人發(fā)指的結(jié)論:那十二歲少年和他的父親是遭到以軍士兵的故意射擊的。"

《時代周刊》(Time.com)對這段錄像是的描述是:"驚恐的阿杜拉全力把瘦小的身體縮到蜷伏的父親身后,而父親乞求以軍停止射擊的呼求換來的卻是一排無情子彈襲來,留下身負重傷的父親抱著孩子無力的軀體。"

可是,媒體煽情報道的問題在于:它們?nèi)狈σ攒娛勘鴮Υ耸录撚胸熑蔚拇_鑿證據(jù)。由于攝像機是固定的,記錄阿杜拉喪身的這條錄像帶并未顯示開槍者為何人。以色列國防軍的調(diào)查指出,以軍士兵使用的5.56口徑子彈不可能打出錄像中看到的墻上那種彈痕。另有彈道取證對媒體認定子彈是從以軍位置發(fā)射的結(jié)論也提出異議。阿杜拉到底是死于以色列人之手還是巴勒斯坦人之手,至今仍然迷霧重重。不過,翻遍《紐約時報》或《衛(wèi)報》,讀者是看不出這一點的。

當然,還有的是赤裸裸的反猶宣傳。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登載了一幅政治漫畫,畫著巨人般大小的沙龍總理蹲在一堆廢磚爛瓦上、正把一具無頭的巴勒斯坦少年尸體舉向自己沾滿血腥的嘴邊。"(這里影射了那段"猶太人偷取并吃掉非猶太嬰兒"的"血腥誹謗"。)英國的政治漫畫協(xié)會(Political Cartoon Society)將該畫評為2003"年度漫畫"。

其它媒體偏袒的事例要來得含蓄些,但同樣具有危害性。來看看《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兩條新聞標題的細微差別吧:"以色列襲擊造成加沙至少12人死亡"同"以色列巴士旁汽車炸彈造成至少14人死亡"。第一條標題清楚表明以色列是肇事者,而第二條怪的是汽車炸彈,好像汽車炸彈早就存在,并且會跳出來自行引爆。

戈特曼女士寫道:"看來似乎是整個地區(qū)里只有以色列一家……,媒體報道使人想起電影《搏擊會》(Fight Club)里的一段情景,其中看到愛德華·諾頓(Edward Norton)鈰演的角色對著空氣搏擊、沖殺。"

戈特曼女士把這更多歸咎于那些道德相對主義者和情不自禁的反以色列記者。不過,有時也不能全怪他們。帶槍的巴勒斯坦人如果由得他們,是不讓別人給自己拍照的。(試想,如果以色列人也如法炮制,會有什么反應)。而且巴勒斯坦人通常到夜幕降臨時才把槍支拿出來。在白天,當攝像機轉(zhuǎn)動時,能看到的只是棍棒石塊。

以色列對自己公關(guān)的失敗也難以完全推卸責任。以色列新聞機構(gòu)喜歡把自己最優(yōu)秀的人員提拔到以色列以外的崗位。他們的發(fā)言人往往因其濃重的口音難以打動人心。發(fā)生意外時例行的一句"我方正在調(diào)查"也聽起來干巴巴、冷冰冰一點人情味也沒有。

相比之下,巴勒斯坦權(quán)力機構(gòu)的代言人多是受過高等教育(地點往往在美國)。他們口齒伶俐、要點突出。當被問及巴勒斯坦人的暴行時,這些發(fā)言人會把注意力重新聚焦到他們合意的側(cè)面上。正如一位以色列記者說的那樣:"不管是薩耶布·埃雷卡特(Saeb Erekat)還是哈南·阿什拉維(Hanan Ashrawi),巴方發(fā)言人絕不會錯過機會把事情從頭說起:這是我們的土地,我們是這塊土地的唯一主人,是猶太人侵占了我們的土地并對手無寸鐵的人民動用武力。"

還應該談到的是戈特曼女士在書中也提起但沒有深入分析的一點。作為充斥美國左派中道德相對主義的一個例證,一些記者們故意以道德對等混淆巴勒斯坦人的意外傷亡和對以色列人的蓄意謀殺。他們?nèi)缓髮﹄p方的傷亡進行純數(shù)字對比,而巴勒斯坦人的傷亡要比以色列的來得高。

同樣的這種道德對等也在高等院校占上風。校園里那些奉《紐約時報》之言為真經(jīng)的學生們舉辦"反對占領(lǐng)"的集會,呼叫的口號是"沙龍、希特勒,名字不同--其實一樣。"

最后,戈特曼女士提出了這么一個發(fā)人深省的現(xiàn)實:圖像并不永遠能表達真相。事實上,圖像常常還會予人以假相。

客氣地講,因為在美國和歐洲許多人一時難以領(lǐng)悟這個道理,這種以圖像傳播假相的伎倆還真能得逞。戈特曼女士回憶她同一位《紐約時報》讀者的交談時,對方說: "我能看到的只是他們在殺害兒童。以色列人怎么可能是要和平的呢?"還有這么一段紐約婦女的名言:"我是眼見為實的,而我見到的是以色列人對巴勒斯坦人施暴。難道說CNN在撒謊嗎?難道你在告訴我他們在造假嗎?"

但愿事實并非如此。

譯者惠寄,轉(zhuǎn)載請注明《細節(jié)的力量》 http://details.blogbus.com首發(fā)(11/18/2005 4:8)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無版權(quán)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烏有之人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tài)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4. 改開以來民間“順口溜”拾穗(一)
  5.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chǎn)金融騙局
  6. 選擇題:到底誰讓老百姓吃飽了飯
  7.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8. 臥龍大橋擴寬:南陽人民的恥辱!
  9. 研究和評價“文革”,是否應該跳出個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否定前三十年,就是在否定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
  1. “深水區(qū)”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jīng)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fā)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jīng)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chǎn)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shù)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guān)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fā)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精选AⅤ在线观看 | 综合欧美国产天天 | 亚欧乱色国产精品免费九库 | 中文字幕一区2区3区乱码在线 | 亚洲中文AⅤ一二三区 |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