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么自然資源的日本,在金融危機的形勢下,提出要做世界的“資源大國”目標(見日本政府近日公布的經濟危機對策 http://www5.cao.go.jp/keizai1/mitoshi-taisaku.html#taisaku)。為什么日本要這么提,值得中國人關切。
一、危機時期的觀念轉變和觀念革新,是化“危”為“機”、轉“危”為“機”的重要方面。日本在最近的“危機應對戰略”中提出的開發“城市礦山”概念就是一例。
二、近鄰日本,由于在創新、產業升級和人才培育上做足了功夫,上世紀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都變成了日本提升產業發展層次、優化機構的大好機會。
三、即使在從1990至2003年的所謂“失去的十年”當中,日本也出現了“任天堂”等一批新的世界級企業,并且使豐田等傳統制造業的競爭力做到了天下極致。2007年豐田公司的凈利潤達到252億美元,相當于近2000億人民幣。2008年的40億美元虧損,按日本一些人的說法,是不可抗形勢下的“一次性擠膿包”。此次危機過后,豐田有可能成為在競爭力上呈“孤獨求敗”狀。
四、豐田一年2000億人民幣的利潤(2007年)!中國制造業企業營收規模能做到2000億人民幣的目前還沒有,遑論(更不用說)利潤做到2000億了。所以談中國很快“趕超”日本的人,一定要注意到經濟的結構和質量才是更為本質的問題。
五、面對去年每桶147美元的天價石油,日本經濟競爭力并沒有受到大的影響。真正對日本經濟形成沖擊的,是過去半年多的外需大滑坡和內需不振。
六、經歷幾次大危機的陣仗后,日本持續通過技術升級、優化產業鏈、加強資源的全球控制力,已經基本上解決了資源恐慌問題。即,日本仍然需要面對資源問題,但并沒有驚慌。正是持續的技術積累和產業鏈經營,使日本不再因為自然資源的問題而驚慌。而且總的看,世界走勢對資源富集國并不利,而對技術富集國卻越來越有利。
七、面對此次金融危機,以及未來仍然需要長期面對的能源問題,沒有什么自然資源的日本,卻提出要做“資源大國”。
八、日本想當“資源大國”,主要的措施(見日本政府最近公布的經濟危機對策 http://www5.cao.go.jp/keizai1/mitoshi-taisaku.html#taisaku)包括:
A、開發“城市礦山”。即在戰略上重視對含有稀有金屬的制成品回收利用體系的建設(其中的一項是,今后3年通過拆解手機1億臺,回收3.2噸黃金,以及其他大量稀有貴金屬),進一步提升日本已形成的“資源節約型”和“循環經濟”的內涵。
B、加強海洋(包括海底)資源開發,例如“可燃冰”。
C、加強對日本企業從事他國家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開發的支持。
D、由于水資源已成為國際資源爭奪的新戰場,日本將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加強對世界水務市場的競爭,做國際水務大國。
E、加強對核能產業基礎的強化。包括提升日本東芝公司控投的“東芝-通用”聯合體的核電設備技術水平和世界市場的控制率。加強日本資源公司對中亞等國核能資源(如鈾的開發和加工)的掌控。
九、日本能通過不斷努力基本解決資源問題,并進一步邁向全球的“資源大國”,秘訣有三個:
A、重視技術能力積累。有資源的國家,往往都沒有技術,而且喜歡選擇那些資源采收率高、技術系統可靠的國家來做為合作伙伴。日本在資源利用方面有世界級技術水平,這可以彌補其在政治戰略資源不足的問題。
B、重視產業鏈經營。日本經濟的公開秘密之一就是產業鏈強。通過經營產業鏈,一是形成了日本企業之間的利益共同體,確保“肥水盡量不流外人田”;二是注重滿足合作對象的“多方面需求”。日本企業但凡介入他國的資源“開發”,往往在技術提供、最終用戶、設備選用、后續服務、人才培養、融資服務等方面提供“周到”的服務,形成了資源國家同日本的合作“欲罷不能”的現實。
C、重視做好前期鋪墊。日本每年向海外提供的海外發展援助(ODA)不少,但日本政府也明白地說了,這些ODA主要是著眼服務那些“日本企業準備進出或已有重要商業利益”的國家或市場。對華的“日元貸款”就是這一類性質的資金。從中可以看出日本人的深謀遠慮。
幾十年下來的對華ODA有3000多億人民幣,同時現在每年日本企業在中國的營收也達到了3000億美元。據日本經產省“第37回海外事業活動基本調查概要”,2006年日本企業在華營收總規模為30.3萬億日元,相當于3200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每年10塊錢的GDP當中,就有一塊錢是日本企業創造的。
十、我國的資源問題并沒有很好解決。金融危機為解決中國的資源問題提供了機遇。能不能抓住,關鍵是要做好三個工作:一是要加快資源利用技術能力的發展和提高,形成系統的自主的技術體系,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二是要加強中國資源產業的產業鏈整合,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布局,提高資源開發的收益。三是要推出中國自身的開發“城市礦山”的計劃,免得這一豐富的資源盡為他人所用。
總之,利用金融危機提供的機會,更加重視技術能力的提高和技術體系的形成,更加重視經營產業鏈和產業鏈經營,更加重視對國際市場體系的全方位參與,中國就能更好地解決資源問題,中國也能做“資源大國”,而不是被別人開發的資源大國。
四月二十三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