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阿爾巴尼亞和科索沃問題
十年前,也就是1999年5月8日晚上,我和錦賢、老牛正在宿舍大吃方便面,小符進來說中國駐南大使館被炸了,同學們正在學校游行。我們當即端著飯盒,沖入了游行隊伍,一邊走一邊用鐵匙把飯盒敲得山響。好玩的是,由于當時官方還未明確態度,校方未進行勸阻,但也有幾個輔導員勸我們回去看書。第二天一早,高層表態后,長春高校即組織大游行,唯不允許市民參加而已。還記得,在人民廣場上,二十萬大學生,高喊“血債血還”。十年過去了,當年的熱血青年有的進了國安,有的當了老板,一個可愛的女孩子在畢業頭一年就自殺了,還有老實巴交的錦賢則無端在街頭被車撞死。而血債有沒有血償,卻只有天知道。甚至連為什么會卷入北約與塞族的戰爭,為什么會挨這三枚導彈,當年的我們固然不甚了然,就算到了今天,又有多少人清楚呢?
(一)兩次大戰期間阿爾巴尼亞被瓜分
所謂塞族,即塞爾維亞民族。所謂阿族,即阿爾巴尼亞民族。阿爾巴尼亞是歐洲國家,除了在文革時期看過該國電影的人,只怕很少人知道這個小國、弱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奧匈帝國企圖并吞塞爾維亞。英法等協約國為了與奧匈帝國爭霸,就支持塞爾維亞,犧牲了阿爾巴尼亞民族的利益,把一半土地劃給了塞爾維亞,這樣塞爾維亞將變大,而且將由內陸國變成沿海國。戰端一開,協約國軍隊就可從海上登陸支援塞爾維亞。出于同樣原因,而不是好心,奧匈帝國反對塞爾維亞并吞阿,而德國支持奧匈帝國。雙方爭奪的結果,阿爾巴尼亞慘遭肢解。一半的領土被塞并吞,另一半沿海成了名義上的獨立國。從此阿爾巴尼亞民族長期不得團聚。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法等為了拉攏意大利,又犧牲剩下的阿爾巴尼亞,作為誘餌使意大利背棄同盟而投入協約。所以阿爾巴尼亞人民天然地不滿意英、法還有美國。而德、奧出于自己的目的反對塞爾維亞并吞阿爾巴尼亞,這又在阿爾巴尼亞人中造成了一種好感。所以兩次世界大戰中,阿爾巴尼亞的資產階級政府都親近德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與奧匈帝國戰敗后,塞爾維亞在英法美支持下,從奧匈帝國并吞了大批土地。這些土地原本也是奧匈帝國并吞來的,當地人民既不愿當奧匈帝國的臣民,也不愿臣屬于塞爾維亞。另外塞爾維亞又從保加利亞并吞了一些土地。由此拼湊出了一個南斯拉夫。所以該國歷來民族矛盾尖銳。而又以阿爾巴尼亞人要求回歸祖國,實現民族統一為甚。
阿爾巴尼亞于1939年4月被意大利占領。國王索古逃亡國外,政府瓦解。 1941年11月8日 ,成立了阿爾巴尼亞共產黨。阿共積極領導人民開展反意武裝斗爭,并于1943年7月建立了民族解放軍總司令部。同年9月,意大利宣布投降,德軍接替意軍占領了阿爾巴尼亞。阿共又領導人民抗擊新入侵者。1944年5月,在佩爾梅特市召開第一次反法西斯民族解放代表大會,成立民族解放委員會行使臨時民主政權的職能。10月,民族解放委員會正式改名為阿爾巴尼亞民主政府。這時,阿民族解放軍已發展到7萬人,它乘蘇軍追擊德寇進入東歐的有利形勢,以自身的力量解放了3/4的國土。 11月17日 ,解放首都地拉那。29日,攻克最后一座城市斯庫臺。1945年12月,阿舉行立憲議會選舉,共產黨領導的民主陣線獲93%以上選票。 1946年1月11日 ,立憲會議正式宣布廢除君主制,成立人民共和國。阿共領導人恩維爾·霍查當選部長會議主席,兼外交部長和人民保衛部長。以霍查為首的勞動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堅決起來斗爭,趕跑了意大利,后來德國入侵又與德國法西斯打,終于建立了自己的獨立自主的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盡管阿爾巴尼亞愿意與美、英、法等西方國家和好,可由于他們是共產黨,維護民族利益,不愿讓美、英、法取代德意的地位,美、英、法等竟然借口以前阿爾巴尼亞的資產階級政府親德,要制裁阿爾巴尼亞。阿爾巴尼亞希望從南斯拉夫手中拿回屬于本國的土地。但南斯拉夫的鐵托上臺后,成立聯邦,按民族分國內為六個自治國,卻對于阿爾巴尼亞人不但連自治也不給,反而分而治之,最大的一塊屬于塞爾維亞,即科索沃,另外黑山、馬其頓也得到一塊。這樣,阿爾巴尼亞人要求民族統一回歸祖國,就同時得罪了幾方。除此以外,鐵托又想并吞阿爾巴尼亞,卻也不能得手。而阿爾巴尼亞既受到南斯拉夫的威脅,也不能忘情于國界線那邊的同胞,這樣,阿爾巴尼亞與南斯拉夫就不能不是對頭。
在斯大林時代,蘇聯與南斯拉夫交惡,阿爾巴尼亞親近蘇聯。斯大林死后,赫魯曉夫親近鐵托。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都是新沙皇,要控制其它社會主義國家,作為自己的殖民地與勢力范圍,獨立自主的阿爾巴尼亞就不能不起來反對赫魯曉夫了。
和中蘇交惡一樣,阿爾巴尼亞與蘇聯的斗爭,絕不像鄧小平等所說的那樣,僅僅是意識形態的爭論。
(二)霍查時代與蘇聯修正主義的斗爭
在“22大”上,中國黨和阿爾巴尼亞黨成了難兄難弟,受到蘇共的猛烈攻擊。許多兄弟黨不以為然,印度黨高斯低頭看文件,印尼黨艾地和英國黨高蘭埋頭做記錄、寫東西,日本黨野坂的辦法是閉目養神;越南代表團胡志明和黎筍把兩只手放在桌子下邊,誰也看不見是鼓掌還是不鼓掌。中國黨的彭真兩手平擺在桌面上,動也不動,明白表示不贊成蘇共大反阿爾巴尼亞。
在1961年3月間,蘇聯領導在華沙條約國首腦會議上通過一個指名譴責阿爾巴尼亞的決議。同時,蘇聯軍隊從阿爾巴尼亞發羅拉海軍基地撤出,把阿爾巴尼亞完全暴露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面前。5月間蘇聯宣布停止對阿爾巴尼亞的一切援助。到8月,華沙條約國首腦會議拒絕阿爾巴尼亞代表出席,實際上就是把阿爾巴尼亞開除出華沙條約國組織。
阿爾巴尼亞堅決反對赫魯曉夫大國沙文主義,不放棄他們支持中國的立場,堅決頂住赫魯曉夫的壓力。在霍查同志領導下,阿爾巴尼亞處于兩個超級大國的重重包圍與封鎖下,堅持走自己的路,經濟得到很大的發展。阿爾巴尼亞從1951年起實施五年計劃。民德在完成“一五”計劃時,工業產量增加約90%。阿爾巴尼亞這期間工業產量增加2.8倍,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由1938年的9.8%上升到43.5%。
一九六六年, 十月二十五日 ,毛/澤/東在《致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第五次代表大會的賀電》中說:“英雄的人民的阿爾巴尼亞,成為歐洲的一盞偉大的社會主義的明燈。”“你們是敢于同世界上一切暴敵戰斗的大無畏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海內存知己,天涯如比鄰’。中阿兩國遠隔千山萬水,我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我們是你們真正的朋友和同志,你們也是我們真正的朋友和同志。我們和你們都不是那種口蜜腹劍的假朋友,不是那種兩面派。我們之間的革命的戰斗的友誼,經歷過急風暴雨的考驗。”
(三)倒向西方資本主義
在六十年代與赫魯曉夫論戰時,毛/澤/東就預見到前蘇聯必然會解體,前東歐社會主義小國將掙脫新沙皇的束縛。盡管意識到這些國家在一段時間里可能會倒向西方資本主義一邊,將走一條曲折的路,但最后的勝利還是屬于社會主義。在八九年到九一年,這些偉大的預見,前面的已經完全成了擺在眼前的事實,那些垮臺的政府也不配有更好的命運。后面的也因公開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破產,在反面得到了證實。
南斯拉夫共產/黨政權下的所有制是所謂的“自治模式”,在這樣的模式下,國家是資產的所有者,但集體一一工人和管理人員一一掌管著國有資產的使用權。當這個國家分裂為一個個獨立的共和國之后,它們都作出決定,讓集體以低價和分期付款方式將它們掌管的那部分國有資產買走。雖然這樣的產權模式最不便于外國人來接收,但這沒有阻止那些在前南基礎上新生出來的國家成為受外國人主宰的經濟體。譬如,克羅地亞就選擇了前述的資產分配方式,但由于與塞爾維亞之間進行的戰爭和人們普遍都很貧窮,將國有資產出售給集體的活動并沒有取得多大進展。接下來,居統治地位的精英集團便將主要精力轉移到私有化方面,將之作為為自己的忠誠信徒謀取利益的手段。但2000年當其原來的領導人被廢黜之后,這個國家的政策發生了轉變,允許外國人前來接收他們的財產。國有資產被以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賣給外國人,以銀行業為例,到了2001年處于外國人控制之下的資產比重已經達到80%之多。
阿爾巴爾亞實行私有化的做法幾乎與南斯拉夫等國家一模一樣。霍查去世后,他的遺孀領取了幾千美元的撫恤金,竟會被人作為貪污的罪證。后來阿爾巴尼亞果然貪污成風。九零年前后,腐敗的政府維持不下去了,選擇了公開的西方式的資本主義道路。當共產黨的統治垮臺之后,人們開始大規模地哄搶公有財產,一個擁有一個國有農場(集體農莊)的小村莊內發生的情況就是這樣。就在執政黨及其領袖的末日被宣告的當日,這個國家及其威懾作用就失去了效力,而市場及與之相伴隨的自由卻并沒有出現,人們看到的只是沖動和混亂。很快,學校的校舍和醫務室的房子就被一磚一瓦地拆走了。盡管每個農民都得到了一塊磚頭,但他們作為一個集體所得到的卻是一片廢墟,再也沒有學校和醫務室了。不幸的是,他我預見到了這一變化也料定此路不通。果然以后經濟政治更加每況愈下。
殘缺不全的國家又給同一批人厲顏厲色地上了另外一課,它用一種被稱為"金融金字塔"的投機體系取代了公有的銀行。當這種投機體系崩坍之時,它把個人的儲蓄也都隨之一道埋葬了,國民經濟徹底地破產了,而賣淫嫖娼和制毒販毒卻成為其經濟中兩大新興的產業部門。然而,這一切不過是國家的特質進一步喪失的一個序曲而已。在一場小型的內戰,或者更不如說是一場打冤家期間,意大利的警察被派了進來。后來在科索沃戰爭期間,外國軍隊也開了進來。阿爾巴尼亞變成了另一個被保護國,一個供外國人購買國有資產的天堂。
(四)科索沃無義戰
九十年代初南斯拉夫瓦解以后,按理應該補歷史之過尊重民族自決權,以消弭矛盾。可是北約、俄羅斯競相插手,米洛舍維奇之流又出于少數人的利益死抱著大塞爾維亞主義不放,致使戰亂不斷、血流成河。毫無疑問科索沃人民要求民族自決,爭取民族解放,回歸祖國阿爾巴尼亞的斗爭是完全正義的。阿爾巴尼亞人民要求收復失地科索沃,實現民族統一的斗爭也是完全正義的。阿民族不得團聚至今已有八十多年了,這種狀況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阿爾巴尼亞在社會主義時期也是全民皆兵。1997年阿爾巴尼亞人民造反,一下子從武器庫里奪取了一百萬件武器。親西方的“總統”貝利沙說他們要“復辟共產主義”。在這方面他的確比許多親身參加斗爭的人有眼光得多。西方國家急急忙忙地扶植起邁達尼政府,卻毫無威信。新政府急急忙忙地去解除人民的武裝。可是流失的一百萬件武器大多收不回來。第二年,這些武器就流入了1912年在英法俄操縱下被塞爾維亞并吞的科索沃。阿爾巴尼亞人民的民族感情使他們首先要去解決自己的民族統一與團聚,這使得邁達尼政府可以在形式上還存在。他們連人帶槍進入了科索沃,使得早就存在的科索沃解放軍大大地發展起來了。
以米洛舍維奇為代表的南斯拉夫官僚集團,在葬送了社會主義之后,卻又不舍得扔掉大南斯拉夫主義。他們急急忙忙地來搞民族大屠殺與大清洗,可是塞爾維亞人民對于科索沃實在是厭倦了,他們承認塞爾維亞實際已經丟掉了科索沃。如果沒有外來干涉,那么要不了多久,米洛舍維奇政府和任何親西方還是親俄政府,就將為阿爾巴尼亞人民與塞爾維亞人民的洪流共同推翻。可是,一切國際反動勢力,帝國主義和超級大國霸權主義,新新沙皇都不會允許這股洪水自由蔓延。不管他們支持米洛舍維奇還是做出同情阿爾巴尼亞族的樣子,在一個問題上是一致的,不同意科索沃脫離塞爾維亞,不允許阿爾巴尼亞統一,堅持要求斗爭的阿爾巴尼亞人民解除武裝。
美國等決不是像有的人所說的那樣是支持阿爾巴尼亞族的,他們只是怕阿爾巴尼亞人民在與米洛舍維奇等所代表的狹隘的大塞爾維亞主義斗爭中發展壯大,所以要在他們壯大以前越俎代庖,免得他們在斗爭得到鍛煉。同時給阿爾巴尼亞人以幻想,以為靠他們這些救世主就可得到解放,從而磨滅他們的斗志。由于米洛舍維奇親俄,他們又借此與俄爭奪,把塞爾維亞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另外,北約與俄羅斯都意識到塞爾維亞早晚會與阿爾巴尼亞聯合起來反對他們,北約對塞爾維亞的轟炸又可摧殘他們的經濟力量,免得以后成為反對自己的資本,所以俄羅斯實際是放縱了北約的轟炸。只是在戰后搶先闖入了塞爾維亞。
正因為如此,北約既給科索沃解放軍施加壓力,又給米洛舍維奇施加壓力。搞了個什么朗布以埃協定強迫兩方簽訂。許多人只看到后來北約打塞爾維亞,卻沒注意北約以威脅也在實際上準備打科索沃解放軍來強迫他們簽約。在壓力下,他們雖然簽了約,卻依然說,第一要求脫離塞爾維亞,第二不繳槍,不變。壓倒了科索沃解放軍后,北約就又來壓塞爾維亞,結果就是對塞爾維亞的轟炸與戰爭。米洛舍維奇就加緊了對阿爾巴尼亞人民的屠殺與驅逐。美國還趁機轟炸了我國的駐貝爾格蘭德大使館。這無疑是往我們民族的臉上打耳光,中國人民的憤怒與抗議是理所應當的。但是,這不等于我們就應該站在米洛舍維奇一邊。
春秋無義戰,這場戰爭的各方——無論是美國、俄國還是米洛舍維奇都是非正義的。北約、俄羅斯競相插手,都是為了自己的私利。
北約如果真心幫助科索沃人民,就得首先承認科索沃人民的自決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扮演過不光彩角色的國家就應該首先檢討自己。據說轟炸前四天就花了五億美元,這如用來武裝與訓練阿爾巴尼亞人民,以2500萬美元一萬人計,就可建立20萬阿爾巴尼亞游擊隊。米洛舍維奇將無法對付,對阿族的大屠殺與大驅逐也將受到激烈的抵抗。北約也就沒有必要對塞爾維亞狂轟濫炸了。充其量可以在科索沃上空對武裝起來的科索沃人民進行一些空中掩護與支援。然而他們為的是爭奪世界霸權寧肯自己動手。
北約師出無名。如果科索沃是塞爾維亞合法領土,那就是塞內政,北約無權干涉,更無權武力干涉。如果科索沃不是塞領土,北約就理應支持阿族人民的民族解放斗爭,沒有權利強迫阿族人民接受什么自治,接受什么朗布依埃協定。在當前領土與主權應當得到尊重的不是塞爾維亞,而是包括科索沃在內的阿爾巴尼亞,阿爾巴尼亞的領土主權從來就未得到尊重過。在這問題上北約、米洛舍維奇與俄羅斯是一丘之貉。北約更沒有權利要求科索沃解放軍解除武裝。應該讓科索沃人民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自己解放自己。北約所以急急忙忙要求科索沃解放軍解除武裝,甚至多次眼睜睜地看著米洛舍維奇政權“圍剿”科索沃解放軍也是出于同一原因。他們生怕阿爾巴尼亞人民掌握了武裝就會對準自己。北約的真正目的根本不是幫助阿爾巴尼亞族,而是稱霸世界,把科索沃乃至塞爾維亞劃入自己的勢力范圍。
對北約、俄羅斯來說,米洛舍維奇只是他們的一條狗,他們真正害怕的是阿族和塞族人民。米洛舍維奇埋葬了社會主義,使前南人民重新回到資本主義的苦難當中。米洛舍維奇的種族屠殺與驅逐是不爭的事實。這樣的人當然不會得到被壓迫民族阿爾巴尼亞人民的支持,塞爾維亞人民也認識到米洛舍維奇只會給他們帶來災難,所以他的投降也不足為奇。數千名外國占領軍進駐依舊是塞爾維亞的一個省的科索沃。物產豐富的礦山曾經是塞爾維亞工業綜合體中的核心部門,一些經過精心挑選的外國公司被授予全權去開采這些富礦。執掌政權的已經由原來那些反對入侵的人換成了對入侵者俯首帖耳的人。由于外國對塞爾維亞實行的無休無止的經濟禁運,由于外國法庭對塞爾維亞主要政治領導人的通緝和追捕,塞爾維亞人也迫于壓力將國有資產賣給外國人。
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精英早就違背了以往宗旨,所以既沒有站在阿族人民一邊,又沒有站在塞族人民一邊,卻試圖同時討好美國和俄國統治集團,結果是挨了導彈,卻得不到世界人民的同情。中國挨了一悶棍,結果因為媒體的控制,大部分人都不了解這一棍是為什么而挨的。之前我也是支持米洛舍維奇的。這么看來他的失敗也是必然的,因為他根本就不是什么好東西,跟薩達姆是一路貨。而且他大概是屬于瓦解社會主義的自由派吧?他已經沒什么利用價值了,當然要被甩掉。除米洛舍維奇外,還有不少東歐國家領導人,當初在美國支持下瓦解社會主義而上臺,最后卻被美國以顏色革命搞掉,換上更合適的奴仆,這就是所謂的“狡兔死,走狗烹”吧。
薩達姆·侯賽因也是美國扶持起來反對伊朗革命的一條狗,美國口口聲聲講人道,可是薩達姆用化學武器對付伊朗人時又何曾吱一聲?等到走狗沒有利用價值了就發動海灣戰爭,薩達姆向美國投降,美國則讓他繼續掌權,倒霉的是伊拉克人民,布什開始號召伊拉克人民推翻薩達姆。戰爭剛結束時,伊拉克爆發了大規模起義,連第二大城市都被人民占領了,美國卻眼睜睜地看著薩達姆把起義血腥鎮壓下去,甚至連動用飛機與飛毛腿導彈也不吭一聲。同樣地,世界人民在這場不義戰爭中需要面對的問題不是支持美國還是薩達姆,而是站在壟斷資產階級一邊還是站在人民一邊。現在薩達姆被美國人吊死了,可是伊拉克人除了得到炸彈之外,美國人允諾的民主在哪里?航母和導彈是送不來民主的,人民必須自己解放自己。
因此,在這場戰爭中無論是阿族還是塞族都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只有統治的資產階級——美國、俄國或者塞爾維亞的資產階級,才是他們共同的敵人。北約勢力侵入了科索沃,并強迫阿爾巴尼亞人民解除武裝。但是他們并沒有得逞,阿爾巴尼亞人民堅持民族統一與團聚的斗爭并沒平息。總有一天阿爾巴尼亞人民會充分認識到,北約本來就不是來幫助他們,而是來控制他們,他們要求民族解放的槍口就會對準北約了。北約轟炸塞爾維亞,也加強了塞爾維亞人民對北約的仇恨。而且,他們還會認識到,俄羅斯對他們的“支持”完全出于自己的私利,一切親俄的政府都不過替新新沙皇與西方爭霸,要他們火中取栗。塞族人民就會贊同阿族的統一,團結起來反對共同敵人的斗爭就開始了。
塞阿兩族人民前世無怨今世無仇。塞人民將明白包括科索沃在內的阿爾巴尼亞人民是自己的可靠盟友,相信他們會承認科索沃人民的民族自決權,兩族矛盾將自此消弭,團結起來共同抵制外來干涉。這是一個多米諾骨牌,北約還有俄羅斯如果武力干涉必將陷入人民戰爭的泥潭。如果他們不愿自己陷入而縱容附近國家干涉——這是很可能的,附近國家大抵都是這類愿意火中取栗的政府——然而連北約都不愿陷入的泥潭,誰又有力量拔腿而出呢?相反,經濟上的破產,以及阿塞兩族人民的團結與獨立自主精神將激起這些國家人民的群起仿效,陷入泥潭的失敗又將進一步促使這些國家人民的覺醒。結果洪水泛濫到這些國家,直至最后,一個獨立的、繁榮昌盛的、團結的中歐聯盟必將出現在地球上。
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這一歷史趨勢是任何人都無法扭轉的。(風之谷)
2009-1-14
(歡迎左派學人指正[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