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共黨員人數銳減。最新數據顯示,俄共近半黨員逾60歲,全黨平均年齡為58歲。面對黨員后續力量不足的危機,俄共中央出臺了一個五年發展計劃——爭取每年讓黨員人數增加10萬,俄共黨組織甚至開始學著做生意,以保障黨的發展大計。
日前,俄羅斯共產黨領導人久加諾夫在一份報告中透露了一個令人心驚的數據:據本年初的資料顯示,俄共現有黨員18.4萬人,其中48%的黨員在60歲以上,43%在30-60歲之間,只有7%的黨員小于30歲,全黨平均年齡則為58歲。
蘇聯解體之后,葉利欽宣布解散俄共的組織機構,停止俄共在俄羅斯境內的活動并沒收俄共的財產。但是,借助葉利欽親手建立起來的民主機制,俄共又很快重新取得了合法地位:1992年11月30日,俄羅斯憲法法院宣布了對俄共的解禁決定。1993年2月13日,俄聯邦共產黨第二屆特別大會在莫斯科郊外的一家膳宿公寓召開;同年3月,俄共在俄聯邦司法部正式登記注冊(登記號為1618),再次重新走上了俄羅斯的政治舞臺。
由于蘇共黨內反對改革的派別占據了俄共的領導職位,因此,俄共從成立之時起,就被打上了保守派政黨的烙印。而現在這個黨面對的最大危機可能是后繼乏人。
“徹底反對派”
1993年3月,俄共在司法部重新注冊時,注冊黨員人數為50萬。當時,由于在改革初期俄羅斯經濟受到了嚴重挫折,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受到極大影響,因此,以“普通俄羅斯勞動人民代言人”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的俄共,短時間內在俄政壇上作為“徹底的反對派”得到了長足的發展:1995年,俄共發展成為擁有55萬成員的俄羅斯第一大政黨,與此同時,俄共還在第二屆俄國家杜馬中,在聯合其他幾個左派組織之后,共同獲得了多數議席,除需2/3絕對多數才能通過的憲法級重大法律外,俄共幾乎左右了國家杜馬任何法案的通過,并使“府院之爭”成了俄政壇的一大特色。
然而,隨著俄羅斯經濟的連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俄共賴以生存的社會底層的群眾基礎日漸減少,加上普京總統上臺之后,俄羅斯的國際地位日升,一種“俄羅斯再也不能回到過去”的觀點逐漸成為俄羅斯普通民眾的認識,俄共在政壇上的影響力開始顯現降低的趨勢。
在1999年議會選舉中,俄共雖然保住了議會第一大黨的地位,但由于“人民愛國力量聯盟”的分裂,左翼力量嚴重受挫,其影響已讓位于以“團結”黨為主的中右翼勢力。而且,俄共影響力下降的趨勢,也迫使俄共內部發生了對未來走向的爭執,并最終導致了黨的凝聚力降低,乃至最終爆發分裂丑聞:俄共中央委員、杜馬主席謝列茲尼奧夫等俄共上層領導人因拒不執行俄共中央的決議而被開除出黨。
在2003年12月舉行的俄羅斯杜馬選舉中,俄共再次受到重挫,不僅失去了議會第一大黨的地位,其在杜馬的席位也從113席狂跌到51席。這一慘敗則再次導致了俄共的大分裂:以俄聯邦伊萬諾夫州州長吉洪諾夫為首的俄共少數派另立中央,脫離了久加諾夫為首的俄共多數派。
雖然迫于國內外政治及經濟環境的壓力,俄共也隨著時代的變化在逐漸調整自己的政治方針,但是,俄共現在所堅持的政治綱領仍然主要是包括以下內容:建設一個有組織的、民主的、代表所有勞動者利益的黨,捍衛俄羅斯作為一個聯邦共和國的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黨的戰略目標則是通過議會斗爭和憲法手段,努力爭取獲得蘇維埃形式的人民政權。而且,除搞議會斗爭外,還要搞群眾性抗議活動。不久前,久加諾夫更是明確指出:俄共是一個由志同道合者組成的政黨。人們自愿地團結在一起為社會主義及人民政權而戰,為恢復偉大的蘇維埃政權而戰!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作為俄共號召力之所在的“蘇聯”已經逐漸走進了歷史,離普通民眾越來越遠。
自身危機
對于俄共而言,真正的威脅來自內部。6月,在俄共的一次高級會議上,久加諾夫明確指出:俄共現在所面臨的最最嚴重的問題,是黨員人數銳減的問題。現在,俄共黨員總數逐年降低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
6月17日,久加諾夫在一份報告中又透露了一個令人心驚的數據:據本年初的資料顯示,俄共現有黨員18.4萬人,分布在全國1.47萬個基層及2400個地方分部之中。而且,更讓人擔心的是,在這些黨員中,48%的黨員在60歲以上,43%的黨員在30-60歲之間。只有7%的黨員小于30歲,全黨平均年齡則為58歲。
2005年,俄共全黨因自然原因共損失了近21000人,接收的新黨員卻只有9800人。當時久加諾夫即指出:由于黨員人數銳減,俄共作為群眾性政治組織的政治地位已受到了絕對現實性的威脅。
于是,俄共領導人開始強調“偉大的黨也需要更多的人支持”這種思路,并已提出了一個試驗性的發展戰術:“從人到人”以及“從門到門”。
針對如何發展本黨的影響力,久加諾夫提醒自己的同志們:盡管俄共在俄羅斯三分之二的行政中心區都設有自己的地方分支機構,但是,在俄羅斯全部15.7萬個居民點中,俄共只在1.5萬個居民點上有自己的基層組織,只占其中的9.5%。在俄共的大部分委員會中,很少有人會在墻上掛上一個俄共在居民點上的力量配置圖,結果,在解決一些重要問題時,俄共就面臨票數不足的困境,而在大選中,其宣傳員及觀察員人數不足的問題就更突出了。
俄羅斯政治文化研究中心的專家們指出,從西歐共產黨的經驗來看,俄共以現有的黨員人數,只能確保有400-500萬選民支持俄共,要重獲以前曾有過的1100-1200萬選民的支持,俄共必須要將黨員人數上升至40-42萬人之間。
所以,俄共中央現已出臺了一個五年發展計劃:爭取每年讓黨員人數增加10萬人,也就是說,將現在的黨員年增加量擴大10倍—事實上,即使僅僅是讓俄共保持住現有的支持率,俄共也應當將新黨員的數量擴大一倍,達到2萬人。
考慮到形勢如此嚴峻,俄共中央今年決定成立黨組研究所,專門負責指導全黨改變“黨員人數銳減”這一情況,其所擔負的任務則是在具體的居民點上緊密地與民眾們一起工作,建全俄共基層組織,在居民中尋找俄共的支持者并準備吸收他們入黨。俄共所有地區級及地方性委員會則接到了俄共中央的命令:立即研究制定出發展黨員的詳細計劃,選擇經驗豐富、名望很高的骨干分子主抓此項工作。
6月中旬,俄共領導人久加諾夫欽定了俄共在自身發展上面臨的三項關鍵性大任務:補充黨員隊伍,讓黨員隊伍實現年輕化,培訓出黨員干部的預備隊。
此外,一個黨派政治地位的鞏固,是絕對少不了經濟及物質技術作保障的。然而,俄共的經濟狀況并不是很好。2005年,盡管俄共地方組織較之上一年度多向黨中央繳納了73.5萬盧布的黨費,其總額也僅為2950萬盧布。而且,上年度俄共得到的自愿資助僅為400萬盧布,較之以前少了兩倍多。而俄共目前一年的財政需求大約為1億盧布。
為了保持黨的正常運轉,俄共不得不開始了資金的籌集計劃:根據俄羅斯的《政黨法》,俄共中央及其下屬的地區委員會在加大了出版活動力度的同時,也開始生產帶有俄共標志的手表、自動筆、勛章等紀念品。比如,新西伯利亞及莫斯科州生產的俄共標志圍巾,以及特維爾斯克生產的“勝利元帥”掛歷,就在經濟上獲得了不菲的收益,并受到了俄共領導人久加諾夫的點名表揚。
又到生死關頭
對于俄共而言,今明兩年將是非常困難的日子:2006年10月以及2007年3月,俄羅斯聯邦的許多地區都將進行選舉。
現在,俄國所有的政治力量都已投入了緊張的國家杜馬選舉以及總統大選的備戰之中。但是,在總結上次大選左派反對黨團慘敗的教訓并為今后的選戰定調時,久加諾夫在6月份再次強調指出:“經驗證明,反對黨是不可能在國家宣傳機器方面取得優勢的。因此,反對黨不應當在當局適宜的領地上打防御戰,而是應當在自己的社會領域里發動攻擊—加大大規模街頭抗議的積極性。”可見,俄共仍然將未來總統大選的賭注壓在了街頭抗議集會之上,但這一主張在社會上有生機的群體—即青年群體中,卻絕對找不到多少支持者。承載太多歷史使命的俄共,再次走到了生死關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