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奧巴馬:你算個屁
云淡水暖
奧巴馬執政的生命線,在于能否比較快地在美國民眾在遭受到金融風暴帶來的實質性打擊,比如養老、醫療、失業保險等受到沖擊,轉而失望而生出憤怒之前,使美國經濟走出困境。因此,可以想見奧巴馬并不易。但是,奧巴馬面對的情勢是十分嚴峻的,現在,除大肆舉債,狂印鈔票一途,似乎還沒有看到其它的高招。
以目前的情況看,美國總債務超過50萬億美元,有人計算過,以國債利息率5%計算,每年至少需償息2.5萬億美元;而美國GDP約為14萬億美元,年增長率平均為3%,增長約為0.42萬億美元,就是說,中國以持有債券形式為美國政府救市而買單的7000億美元,只不過是美國政府債務總額的利息的不到兩倍的規模,用中國的俗話說,丟進去泡都不會冒一個。所以,客觀地講,中國的7千億美國債券,“救”不了美國的金融危機,但又不得不參與,因為一旦美國經濟繼續糟糕下去,恐怕連本兒都拿不回來。中國民眾眼看著血汗錢心疼,是沒有辦法的事兒。
奧巴馬選舉成功,可以說共和黨小布什執政時期爆發的金融風暴給奧巴馬增加了政治籌碼,但是,美國金融資本家釀下的毒酒,并非完全是共和黨執政時期的產物,民主黨執政時期,如克林頓時期的所謂“經濟成長”奇跡,恐怕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虛擬經濟泡沫的華彩膨脹,布什只不過是“倒霉”一些,攤上了泡沫吹破的時刻,共和黨也跟著認栽。美國民眾對民主黨、奧巴馬的支持,其實是就是寄望于早點走出金融風暴的漩渦。
奧巴馬的政治上的得分,從表面上看,好像是美國“民主政治”的體現,小布什及共和黨做不好,換一個黨、換一個人做做試試看么,但是,揭開那層皮,有一個既得利益集團,卻始終立于不敗之地,那就是美國的華爾街金融資本寡頭,兩黨政治、兩院制、三權分立,誰也奈何不了他們。或者轉過頭來說,是為他們打工的。
金融風暴的起因,就是美國華爾街金融寡頭集團不斷利用虛擬經濟、資本市場掠奪全球財富,不斷堆積金融衍生品泡沫,當這個泡沫令實體經濟這匹駱駝不堪忍受如此重壓的時候,美國次貸危機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干草。試想,美國GDP總值為14萬億美元,如果美國的金融黑洞沒有連帶關系,幾千億美元的次級貸款,怎么拖垮了這么多世界級的大銀行呢?
但是,不管愿不愿意,美國的金融寡頭集團已經控制了美國經濟,進而控制了全球經濟,人們已經領教了華爾街金融寡頭集團控制全球經濟的能力,比如國際原油價格,從80年代的20幾美元,用期貨交易的杠桿,推高到金融風暴爆發前的140美元/桶,在這期間,所謂“國際炒家”——也即金融寡頭資本,賺取了巨額利潤,而賺取利潤后的包袱,甩給了實體經濟,僅為“套期保值”,全球乃至于中國的民航業付出的代價,數以百億美元計,去年全球民航業全線虧損,與油價的大起大落不無關系。
當然,美國金融資本寡頭在賺到錢的同時,事實上也通過金融資本控制了實體資源,比如石油資源,美國是世界原油的最大消費國,幾乎占到全球產量的一半,還有黃金資源,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持有國,這些是金融寡頭手中的“硬實力”,同時也是美國的“硬實力”。所以,有觀點認為,美國會因為高達幾百萬億的證券泡沫而“崩潰”,另外的一些人嗤之以鼻,資源在他們手中呢,至于危機處理不過是如何轉嫁,轉嫁給誰的問題。
所以,雖然華爾街金融資本寡頭是金融風暴的始作俑者,普通美國百姓對他們也是恨得牙癢癢的,因為雖然前些年的泡沫化好日子多少也得益于金融資本家,但畢竟經濟上開始感到威脅了。有華爾街的失業白領,就在街邊扮乞丐,舉著標語牌指責華爾街高層在他們飯碗都被打碎的時候,還在拿高薪。
高薪和分紅問題當然也激怒了奧巴馬,因為奧巴馬好不容易與國會結果激烈的討價還價爭取到的救市資金,或者說那些瀕臨破產的銀行的救命錢,不是全都拿來填銀行的財務窟窿,而是被私分了相當大的一部分。
2月4日,奧巴馬與新任財政部長蓋特納一起宣布了對華爾街的限薪令,今后凡是獲得政府救助的金融企業,高管最高年薪不得超過50萬美元。此舉引發一陣感嘆,中國的某些天真者還歡呼不已,追問中國的高管們為何還要拿高薪。但是,且慢,就連美國本身的輿論也不認同所謂“限薪”,而奧巴馬在“限薪令”發布時也有“軟話”在先“這是美國。我們不嫉妒財富,我們不嫉妒任何人因成功受到獎勵。…高管為失敗獲得獎勵,尤其是當這些獎勵來自美國納稅人資助時”
事實上,華爾街金融資本寡頭根本不買帳,銀行業對“限薪令”發出強烈反對的聲浪,理由是“該條款將導致人才流失”,最后連被認為是想“血洗華爾街”的國會也被迫修改議案的相應條款。媒體說連華爾街員工都不信“高管年薪50萬美元,這不會是開玩笑吧?如果管理層年薪只有50萬美元,那么他們底下員工的薪酬該怎么定”,輿論認為,奧巴馬的計劃可能只對很少一部分管理人員起到限制作用,而大量高收入的華爾街人士游離于規定之外。而決定華爾街高管薪酬數量的,看來只能是華爾街金融資本寡頭。
更大的尷尬來自于同樣瀕臨破產的美國國際集團(AIG),AIG已經接受了美國政府數百億美金的注資,但是,居然拿出1.2億美金,給73名高管發放“挽留”花紅,奇怪的很,一批把銀行“管理”得已經事實上破產的高管,還要用巨額資金來“挽留”,據說,73名AIG高層獲得100萬美元或以上的挽留花紅,但其中11人收了錢還是離職,沒“挽留”住。
這種流淌著骯臟的、自私自利的“血液”的行為,簡直置總統奧巴馬的“限薪令”為廢紙一張,而最具象征意義的是,奧巴馬是高票當選的總統,按照通常概念,是具有“很高民意”的國家象征,美國三軍統帥,居然被一個銀行破落戶視為無物。奧巴馬再一次被激怒了,怒斥“鹵莽且貪婪”,據說還一時氣得語塞,向別人道歉“對不起,我已經氣得說不出話了”。
這里的潛臺詞就是,你總統想觸動華爾街金融資本的規則,沒門兒。據說,加州法院已經啟動了司法程序,要追討到底。
但是,草民以為,華爾街金融資本寡頭們之所以敢于在美國社會上下一致的喊打喊殺之中一次又一次地分錢,原因在于寡頭們根本不怕,或者說根本就不在乎。因為,整個美國、世界的金融業綁架了經濟、華爾街金融資本寡頭綁架了美國經濟,你奈我何?
《華爾街日報》指出,有華府官員擔憂,由于派發巨額花紅是根據相關合同規定,若逼使高管們還錢,必經訴訟,其中政府將面臨大筆律師費和潛在賠償。美國廣播公司說,如果高管們以違約索賠,賠款金額至少達3.3億美元,吃虧的還是美國政府。
并非奧巴馬沒有政治才能,也并非奧巴馬不想在華爾街金融資本寡頭們頭上開刀,爭取民意,也并非美國的立法、司法機構無能,而是美國的政治經濟體制和法律,本質上就是為這些資本寡頭的利益制定的,這些利益集團,是美國經濟結構的塔尖,為這些資本寡頭服務,就是為美國服務。
奧巴馬在美國金融資本寡頭們的厚顏無恥,肆無忌憚地發“災難財”面前,只好“我已經氣得說不出話了”,想必,在金融資本寡頭們的眼里:你算個屁。
---------------------------------------
AIG分紅事件凸顯奧巴馬的政治困境
中國青年報 2009-03-21
本周以來,美國國際集團(AIG)分紅事件連續多日占據美國各大媒體頭版頭條,政府國會口誅筆伐,廣大民眾義憤填膺,甚至有人已經發出死亡威脅,大有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之勢。由于AIG是美國政府重點救助的金融機構,這起事件不僅再次引發有關巨額經濟刺激計劃的爭論,而且凸顯了奧巴馬的政治困境。
從“功臣”到“罪人”
有著90多年歷史的AIG,曾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保險公司,其客戶包括高盛集團、美林證券、德意志銀行等一大批曾經呼風喚雨的國際金融巨擘。隨著上世紀70年代國際金融資產證券化的興起,AIG通過信用違約互換和擔保債務憑證等保險類金融衍生產品,連續多年保持高速的利潤增長。而作為設計和發行這些金融產品的核心,AIG金融產品部門的員工心安理得地長期享受豐厚的公司分紅。
然而,由于金融杠桿化的無限膨脹,突如其來的次貸危機在拖垮華爾街金融大亨們的同時,也把為他們提供資金擔保的AIG逼到了崩潰的邊緣。曾經被視為聚寶盆的金融衍生產品,驟然變身為令人不寒而栗的無底洞。由于擔心AIG破產可能會給經濟帶來災難性后果,美國政府不得不先后向其提供700億美元的救助資金,并控制了該公司80%的股份。在這一背景之下,AIG一手拿著政府的解困資金,另一手卻向員工派發總額高達1.65億的紅利,自然成了輿論和民眾的眾矢之的。當年貴為“功臣”的金融產品設計師們,也一下子成為了千夫所指的“罪人”。
情大還是法大?
AIG紅利事件,很容易讓人想起中國的一句古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公司接連破產、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嚴重下滑的困難時期,很多美國普通百姓都在為維持生計而四處奔波,而身為金融危機始作俑者的AIG高層,卻還在坐收紅包,這明顯不合情理。
奧巴馬高聲痛批,蓋特納誓言追討。“滑稽、荒謬、貪婪、可恥……”,在3月18日舉行的國會聽證會上,兩黨議員把積蓄已久的憤怒一股腦地傾瀉在AIG總裁愛德華·利迪的頭上。還有人在寄給利迪的威脅信中揚言,要用鋼絲勒死那些領取獎金的AIG員工及其家屬。
既然有悖情理,那是否合法呢?美利堅大學法學專家盧博斯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根據AIG與公司金融產品部雇員簽訂的合同,這些員工享有留任紅利,這是受美國合同法保護的。盧博斯教授強調,所謂留任紅利,是不與公司績效掛鉤的,其目的是留住這些對公司來說極為重要的特殊人才。盧博斯說,由于簽訂合同時,金融危機還沒有爆發或者說沒有人能夠預料危機會發展到今天這步田地,現在要怪只能怪AIG管理層沒有對派發紅利設定相應的前提條件。奧巴馬雖然表示政府將盡一切可能追回有關獎金,但他日前在接受采訪時坦言,這需要國會給予立法支持。盧博斯教授說,事實上,奧巴馬政府已經意識到他們不能依靠行政力量阻止AIG向這些員工派發紅利,因為按照美國法律,政府本身并無凍結AIG薪資的法律權限。
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美國眾議院19日高票通過了對高額獎金征稅的法案,對獲得政府資助50億美元以上的公司中收入逾25萬美元的公司高層所獲得的獎金,征收90%的所得稅。預計參議院也將在近期推出相關法案,并最終送交總統簽署生效。盧博斯教授表示,這將是一項非常特殊的法律,因其效果等同于沒收獎金,極有可能引發法律訴訟。盧博斯說,不能排除那些因此失去獎金的公司員工以他們享有的受憲法保護的權益受到侵害為由提出控訴的可能。他說,有人會問,政府和國會是否應該在社會情緒的壓力下,通過立法手段剝奪少數人受既定法律保護的權利?在特定時期,法律是否應該讓位于情感?盧博斯認為,盡管那些員工可能出于社會壓力和人身安全的因素,不愿意公開站出來伸張自己的權利,但這項國會立法本身,卻可能在未來引起關于情大還是法大的討論。
3月1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一個群眾集會上發表演講,闡述新政府的經濟政策。分析人士指出,在經濟深陷衰退、失業率節節攀升和政府對金融機構的救援行動受到種種非議之際,奧巴馬迫切希望利用各種與公眾直接面對的機會為其經濟議程爭取民意支持。 新華社記者戚恒攝
公平優先還是效率優先?
據悉,在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針對有關獎金征稅法案的同時,AIG公司一些領取分紅的高層已經退回了部分獎金。不論是主動退款還是被動繳稅,AIG分紅事件的結果似乎已見分曉。
美利堅大學法學專家盧博斯教授在分析此事的后果和影響時認為,從短期來看,最直接的效果是AIG以及其他受政府救助的金融機構雇員將失去他們的豐厚紅利,因此可以暫時平息眾怒,保住政府和國會的民意支持率。但從長期來看,此舉將有可能使其他存在不良資產的金融機構對政府救助計劃敬而遠之。因為一旦參與救助項目,這些公司將被禁止向員工派發獎金,從而難以留住核心金融人才,其結果不僅將拉長企業脫困的時間,而且嚴重消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選擇不接受政府救助,很多企業仍然可以維持生存,只是復蘇的周期可能要更長一些,但可以依靠紅利等高福利留住核心人才,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有人,這些企業仍然可以保持活力。但這樣一來,將給奧巴馬政府努力實現的使整個美國經濟盡快止跌回升的目標來帶更大的困難和變數。
盧博斯教授表示,即使是在目前經濟危機的形勢之下,很多存在不良資產的公司仍在派發紅利,因為這是美國企業文化的一部分,是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重要工具。AIG公司總裁利迪18日在國會作證時,即使面對議員們的迎頭痛批,仍然堅持認為派發紅利的初衷是想留住這些寶貴的金融專才。他解釋說,解鈴還須系鈴人,只有這些金融專家才能將那些存在問題而又極其復雜的金融衍生產品重新分解和剝離,從而幫助公司盡快擺脫危機。利迪表示,盡管1.65億美元的確不是個小數,但相比于1.6萬億的不良資產來說,這是個不錯的交易。據美國媒體援引不愿意透露姓名的AIG內部高層人員的話說,到去年底,公司金融產品部門已經完成了大部分工作,但仍然有大約1.6萬億美元的不良債務等待處理。
允許問題企業派發紅利,顯然有失公平;但禁止派發獎金,則可能消弱整個經濟恢復計劃的效率。究竟如何選擇,成為擺在奧巴馬面前的一道政治難題。奧巴馬18日承認,他不希望自己被置于維護公平和保持經濟效率的兩難境地。
實際上,從新一屆美國政府開始拯救經濟以來,就不斷面臨類似的問題。早前的一個典型例子是,政府是否應向面臨房屋抵押權提前贖回的業主提供資金支持?一些自力更生的業主質疑,自己辛辛苦苦掙錢供房子、繳稅,政府憑什么拿著納稅人的錢幫助交不起房貸的鄰居?這不公平。另一些人則反駁說,你是希望旁邊的房子有人住,還是希望它一直空著,然后老鼠橫行、雜草叢生,進而把你的居住環境也搞得一團糟?
AIG分紅事件凸顯了奧巴馬的政治困境,也引發了人們對于巨額經濟恢復計劃的質疑。共和黨議員借此嚴厲指責奧巴馬政府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并揚言采取一切手段阻止國會通過新的政府支出法案。一些民眾也開始懷疑政府拯救經濟的能力和效率,還有不少人公開要求財長蓋特納引咎辭職。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18日公布的最新民意調查結果,奧巴馬的支持率已經從上個月的64%跌至目前的59%。盡管奧巴馬一再表明,他的新一屆政府對當前的經濟危機不承擔責任,但正如盧博斯教授所說,如果大筆資金投放之后經濟狀況仍不見好轉,那可就是奧巴馬政府的責任了。(本報華盛頓3月20日電/駐美國記者 鞠輝)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