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韓軍演及美國在東北亞的策略
葉勁松
代號為“關鍵決心”和“禿鷲”的美韓超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9日在南朝鮮展開。據韓聯社報道,從9日至20日在韓國全境展開的美韓聯合軍演規模龐大,參加的美軍將達2.6萬人,包括1.2萬名駐韓美軍,以及1.4萬名來自其它海外基地的美軍。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斯坦尼斯號、核潛艇等許多艘艦只也將參加。韓國《朝鮮日報》認為,演習也不能排除動用美國B-2隱形轟炸機和F-22隱形戰機參加的可能性。據說兩者都是雷達幾乎捕捉不到的隱形機,擔負著在朝鮮半島發生戰爭時,攻擊朝鮮主要戰略目標和狙擊朝鮮戰機的任務。
新華社報道說,在舉行“關鍵決心”演習的“同時,美韓還將舉行代號為‘禿鷲’的野外機動聯合演習。韓國海陸空三軍超過5萬人將參加。這次美韓聯合軍事演習在兵力規模、演習時間、武器裝備等方面都為近年所罕見。”不僅參與演習的、來自其它海外基地的美軍人數較去年增加了1倍以上,演習天數也從往年的5、6天增加到今年的12天。“有媒體稱,今年聯合軍演將是韓美聯合部隊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演習”。在朝鮮半島局勢本來已十分對立的形勢下,超大規模軍事演習“自然引起朝鮮的高度關注和不滿。”
實際上,早在3月3日,作為“關鍵決斷”/“禿鷲”聯合軍演一部分的美韓空軍聯合演習,就已正式開始。在以前的空中演習中,部署在駐韓國美軍基地的“F-117”、“F-16”和“A-10”等戰機就不斷在韓國進行熟悉地形、捕捉空中目標、空戰和空襲地面目標等軍事演習,并偵察朝鮮軍隊對美韓軍演的反應狀況。
由于北、南朝鮮之間只有一條38線相隔,距離極近,美韓軍事演習威脅著朝鮮的安全,并加劇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其原因在于,美韓每年多次在38線以南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可利用經常在38線附近進行的大規模或超大規模軍事演習,突然從演習轉變為襲擊。這極易形成戰爭突然性,幾乎不會給朝鮮提前發現并預警的時間,也就幾乎不給朝鮮進行兵力機動調配和各種準備的時間,極易打個措手不及。3月13日電視報道,美海軍一宙斯級驅逐艦艦長說,朝鮮方面如有某些動作,他們將從演習轉變為對朝鮮的攻擊。這也就證明,美帝如認為時機合適,找個借口,就可從演習轉變為對朝鮮的軍事攻擊。因此,美韓調兵及演習之時,朝鮮不能知道美韓只是軍事演習,還是以演習為幌子準備實施軍事進攻,自然非常緊張。為保護國家安全,朝鮮必須加倍警惕,宣布部隊進入緊急狀態。
可能有人會認為,不必把軍事演習的威脅看得這么嚴重。還有人會說,每年世界上軍事演習那么多,但沒有多少國家表現得象朝鮮這樣激烈,是否朝鮮反應過度。例如,主流媒體都將美韓軍事演習說成是“例行演習”,似乎這演習只是例行表演,沒有威脅性似的。又如,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金燦榮教授一方面認為,“美韓軍事演習實際上是冷戰的產物,如今還在舉行演習,顯得‘有些過時’”但又說,“不過該演習是每年的例行演習,時間、地點也沒有太大變化,因此按照常理說,朝鮮沒必要發表過激的言論”。 金燦榮也明顯忽視(或掩飾)了美韓軍演的威脅。
但我認為,朝鮮對美韓軍事演習的強烈譴責是表明堅決反對美帝侵略威脅,反對美帝加劇朝鮮半島緊張局勢的態度。對美帝主持并參與的超大規模軍演默不作聲,是對美帝侵略的放縱和默許。宣布部隊進入緊急狀態,表現出朝鮮對侵略威脅的正常警惕反應。要理解朝鮮以上表現,需要了解朝鮮半島形勢特點。
首先,世界上沒有結束戰爭狀態的地區極少,而朝鮮半島就屬于沒有結束戰爭狀態,從而局勢非常緊張的地區。上世紀50年代,戰爭雙方簽訂的不是和平協議,是停戰協議。即只是停戰,朝鮮還與對方還處于戰爭狀態。而且早在1974年和1984年,朝鮮就向美國建議朝美兩國就締結朝美和平協定舉行談判,并在此基礎上朝韓之間就締結北南互不侵犯宣言問題談判。但朝鮮建議一直遭到美國拒絕。即美帝希望維持使朝鮮半島局勢緊張的戰爭狀態。朝鮮軍力明顯弱于美韓軍事同盟,而在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刻意保持的對朝戰爭狀態下,美軍龐大戰爭機器又在朝鮮國門之外隆隆開動,這對朝鮮的嚴重戰爭威脅是不能無視的。
其次,,2002年6月1日,美國總統布什在西點軍校講話時公然宣布,將用“先發制人”的軍事戰略取代以前的“遏制”戰略。美國把包括朝鮮在內的“邪惡軸心”國家視為“先發制人”的軍事戰略可能打擊的重點目標。根據“先發制人”的軍事戰略,在美國所認為的敵方的“威脅尚未變成行動之前”便對之實施“先發制人”的軍事打擊。奧巴馬上臺后,并未宣布取消美國“先發制人”的軍事戰略。因此,美韓龐大戰爭機器于38線以南以實兵狀態運動之時,其演習轉變為對朝鮮進行“先發制人”的突然打擊可能性是存在的。
另外,地理條件使美韓軍隊對朝鮮的突襲極易達到出其不意。這個風險是其他一些國家不易感受到的。假設中國與美日關系緊張,并美日有侵略我國的意圖,中國的地理條件,使美日陸軍、海軍陸戰隊不易實現對我國的大規模襲擊的突然性。因為美軍要用陸軍、海軍陸戰隊對我國的大規模突襲,只能用渡海登陸,從出發到登陸需20小時以上(如從日本本土出發),不能形成對我的突然襲擊。另外它即使用演習為幌子,突然轉變為襲擊,其襲擊的突然性也較差。這是因為,美日軍事演習只能在我海洋專屬經濟區之外(距我國大陸約300公里)進行,從那個區域到我國大陸,美日登陸艦隊需要運行約10小時,這個時間足夠我軍做出反應,進行兵力調動并對敵艦隊和登陸之敵進行打擊。即這300公里以上的海域存在,使敵登陸部隊通過這一海域時間較長,從而使我軍對敵登陸攻擊有較多地反應時間,敵人攻擊也不易形成突然性。
可能有網友提出,“演習”的美日軍隊還可通過戰機、導彈對中國大陸進行突然打擊。但是,戰機飛行300公里約需10分鐘,這段時間,我國空軍還是能做出反應。另外,空中打擊即使能實現打擊突然性,但僅僅靠它卻不能決定戰爭的勝敗。例如,1990年之后的10多年里,美國對伊拉克實施封鎖,并多次對伊拉克進行大規模的空中打擊,但并不能摧毀薩達姆政權(即伊拉克在被封鎖并常被美國空中打擊下,也能挺10多年)。最后還是2003年對伊戰爭,在空軍幫助下,通過美國陸軍的地面進攻和占領,美國才最終解決推翻伊拉克政權的問題。
北、南朝鮮之間沒有300余公里以上的緩沖地帶,他們之間只有一條38線相隔,距離極近。美韓軍隊不管從陸上(包括直升機運兵)跨過38線,或從東、西部海域北進在38線后面登陸,所需時間很短。這增大了美帝從演習轉變為襲擊時的攻擊突然性。
例如,美軍以演習掩護襲擊時,大批“演習”敵機幾十秒內就可越過38線對朝鮮地面目標實施打擊。這么短時間內,朝鮮空軍戰機、防空部隊很難及時做好戰斗準備。這樣美軍第一波空襲極易取得出其不易的效果。
在陸上戰斗中,“演習”的大批直升機搭載美韓步兵,幾分鐘就可越過38線并著陸,發動地面攻擊。另外,如美韓海上軍演在38線以南10多公里軍演,從“演習”轉入部隊突然發起登陸攻擊,用直升機運兵,10多分鐘就可實現部隊登陸,并開始搶占灘頭陣地。隨后1小時多一點,就可能開始兩棲車輛、登陸艦運載士兵登陸。所以極易形成攻擊突然性。因此,如朝鮮遭遇美帝將演習轉變為襲擊時,留給他的反應時間,遠較中國遭遇美日類似襲擊時能有的反應時間短。再加朝鮮軍力遠較中國弱,國家較小,國家縱深小,遭遇大規模的突然武裝攻擊,朝鮮后面的戰斗就將極其艱難。為此,朝鮮除了對美韓軍演予以譴責外,只能加倍警惕,宣布部隊進入緊急狀態,
美韓軍演威脅著朝鮮的國家安全,加劇朝鮮半島緊張局勢,所以每次美韓軍演,韓國民眾都要進行抗議。這次“在韓美‘關鍵決斷’聯合軍事演習9日啟動之際,韓國各地爆發了要求停止演習的示威。他們呼吁,韓美應該停止軍事演習,因為這樣可能會引發戰爭。”而主流媒體卻掩飾軍演“可能會引發戰爭”,只輕描淡寫地說,這只是一次“例行軍演”。
當然,這次美韓軍演不一定會從演習變為侵略進攻。但美韓軍隊在38線以南演習,既熟練其侵略進攻朝鮮的軍事技術,也偵察朝鮮此時的應對措施,并根據其偵察到的朝鮮應對措施狀況,修改侵略進攻朝鮮的軍事計劃,使其計劃更完善,對朝鮮仍然具有威脅性。
美國堅決反對朝鮮關于采取共同措施,將半島停戰協議換為和平協議的提議,是刻意在朝鮮半島維持戰爭狀態,阻礙半島、乃至整個東北亞的局勢緩和。因為如果和平協議簽署,消除戰爭狀態,朝韓關系向較友好方向轉變,則不僅駐韓美軍沒有繼續留駐理由,美韓、美日間軍演理由也不存在,而且美日、美韓戰爭同盟存在的理由也成問題。東北亞就有脫離美國掌控、主宰的可能。而每年多個美國主導的、針對朝鮮的大規模、超大規模的軍演,也是美國阻礙半島局勢緩和的做法。
“美國不僅通過堅持多邊外交解決朝核問題,阻止了9.11后朝鮮半島趨于緩和的勢頭,把韓國和日本拉回到美國東亞戰略軌道,而且美、日、韓3國部隊舉行多種條件下的大規模或超大規模軍事演習,也加劇了朝韓、朝日之間的民族對立情緒和矛盾,給美國在東北亞推進雙邊同盟網絡化,構筑‘單極’主導‘東北亞安全共同體’造成了更多的可乘之機”(江西元《朝核問題與東北亞安全合作框架前景》《東北亞論壇》2004.3)。所以,美國在東北亞的軍演既是美國軍事侵略的演練,也是加劇東北亞緊張局勢,鞏固它主導的侵略軍事集團的手段。 “美國并不見得希望看到朝鮮半島局勢的徹底緩和。正是美國出于自己全球戰略的考量所采取的某些措施,使得朝核危機總是在出現一縷曙光之時又馬上重新籠罩上大片的烏云。”(蒲國良《朝鮮半島核危機問題的歷史由來及其實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3.5)
美國維持朝鮮半島戰爭狀態,并不只是針對朝鮮,更主要是針對中國。美帝在東北亞(日本、韓國)的大規模軍力部署,以及它主導的美日、美韓軍事同盟,絕不只是針對朝鮮的,更主要是針對中國的。但美國對朝中是用各個擊破的策略,所以它表面上更多是拿朝鮮說事,將它在東北亞的軍力部署、軍事同盟都說成是對付朝鮮的。以求使它那主要針對中國的東北亞軍事部署、軍事同盟,盡量少地受到中國的反對。
例如,美日在東北亞大搞反導系統,說是對付朝鮮導彈。這種說法如同美國要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卻說它那系統只是對付伊朗的導彈一樣。實際上,美國、日本在東北亞搞反導系統,與美國要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一樣,它喊出來說事的朝鮮、伊朗并不是反導系統主要針對目標,主要針對目標分別是中國和俄羅斯。在這兩件事上不同的是,美國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計劃一出籠,還未實施,俄羅斯就不斷反對。俄羅斯認為這個反導系統主要是針對自己的,損害了俄的國家安全。而美日在東北亞的反導系統已搞得差不多了,但卻未見中國對此反導系統提出反對。看來我國認為美日在東北亞的反導系統只針對朝鮮,不針對中國,中美開戰后不會攔截中國導彈(或對中國導彈不起攔截作用)。
又如,以后如果美國占領了朝鮮,美軍并不會從朝鮮撤走。美國如侵略朝鮮,其目的除消滅社會主義朝鮮外,也是為了將朝鮮做為遏制、侵略我國的前哨基地。而它的后一個目的,它目前是不會渲染的。
如果美國占領了朝鮮,如果我國東北方向沒有朝鮮將美國扛離在38線以南,美國龐大的戰爭機器將開臨鴨綠江邊。朝鮮存在,我國遼寧東南部、吉林南部是遠離美國戰爭機器的“后方”。朝鮮不存在,我國遼寧東南部、吉林南部將變為直接面對美國戰爭機器的“前線”。那時,美軍如借鴨綠江以南演習,掩蓋向我國的突然襲擊,在鴨綠江以南“演習”的大批敵機幾十秒內就可越過邊界,對我國地面目標實施突然打擊,“演習”中的大批直升機搭載步兵幾分鐘就可越過鴨綠江并著陸,發動地面攻擊。美兩棲車輛也能在很短時間越江登陸,發起進攻。即占有朝鮮后,美帝如從朝鮮方向侵略中國,極易獲得攻擊的突然性。
因此,朝鮮是阻擋美國進攻我國東北方向的障礙(或者說,社會主義朝鮮保衛著我國東北方向的安全),美國消滅社會主義朝鮮,也是為消除它侵略進攻我國的障礙。所以,從保衛我國東北方向安全來看,我國也應譴責威脅朝鮮、加劇朝鮮半島局勢的美韓軍演,幫助朝鮮加強抵抗美帝侵略的國防力量。幫助朝鮮有利我國東北方向安全;而朝鮮不保,我國東北方向安全狀況則將急劇惡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