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金融文化喪鐘為誰鳴
徐海慧 《 國際金融報 》( 2009年2月20日 第 01 版)
全世界都在想該怎么給華爾街擦屁股的時候,“限薪門”倒是越演越熱鬧了。
事起美林證券在2008年虧損270億美元的情況下,搶在被美國銀行收購前給高管突擊分紅40億美元。接著紐約審計部門又稱,去年華爾街雇員的年終獎金總和預計高達184億美元,和2004年華爾街鼎盛時期差不多,為史上第六高。
奧巴馬通過讀報得知此事后,怒罵華爾街“無恥”和“不負責任”,更不用說普通民眾了。為了平息民憤,奧巴馬政府規(guī)定新接受救助的金融機構必須限定高管薪酬。這下,華爾街覺得“老委屈”了。
怎么個委屈法呢?它說,如果不分紅,隨時會導致數(shù)家公司倒閉,這比激怒民眾更糟。還說,他們的分紅是按照相關方程式計算的,除非誠信有問題,或是違反職業(yè)操守,否則分紅將如常發(fā)放。他們還大呼,限薪將“導致高級人才流失”。換句話說,限薪了,損失的不是那些金融精英,而是美國。
這兩條理由看上去很冠冕,不過,細細一想?yún)s令人困惑。自次貸危機爆發(fā)以來,美國各大金融機構裁減了26.5萬個職位,財政部通過問題資產救助計劃,注入2000億美元資金。換句話說,如果此前不動用納稅人的錢救助問題金融機構,可能早已有“數(shù)家公司倒閉”了,又談什么分紅呢?
華爾街的這些金融精英們不是一群頭腦頂尖聰明、拿著頂尖薪水的人嗎?可是怎么看上去連最基本的羞恥心、善惡觀都沒有了?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次貸之“爛蘋果”版本。
版本一:一個人進了一批爛心蘋果,擔心爛在自己手里風險太大,于是找了一個“聰明”人幫他想辦法賣掉。這個人為爛蘋果設計了很漂亮的包裝,結果賣得很好,兩人都大賺了一筆。又一個“聰明”人,為已經(jīng)包了一層的爛蘋果設計了更漂亮的包裝,結果也大賺一筆。原來錢多、人傻的投資者這么多!可是爛蘋果終究是爛蘋果,終于有一天,從里面爛到表皮,越來越多的人發(fā)現(xiàn),并匆忙拋掉……地球人都知道,爛蘋果就是次貸,接下來的故事,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經(jīng)歷的。
這個版本是華爾街的金融精英們所理解的金融危機。“我們?yōu)槭裁促嵞敲炊噱X?因為我們聰明。當然我們也犯了些錯。可是誰能從不犯錯呢?”
版本二:將版本一中所有的“聰明”人換成“會忽悠”的人。
版本二是買了爛蘋果的人和受此牽連的普通民眾所理解的金融危機。“你們?yōu)槭裁促嵞敲炊噱X?因為你們會忽悠。你們確實犯了錯,誰能一直昧著良心忽悠別人呢?”
區(qū)別只在于,漂亮的包裝里面,到底是“好蘋果”還是“壞蘋果”。“聰明”+“好蘋果”,則創(chuàng)造價值,給更多人帶來福利;“聰明”+“爛蘋果”,則是“忽悠”,最終毀滅價值,給更多人帶來麻煩甚至災難。
以華爾街為代表的美式金融文化,以“聰明”為幌子,“忽悠”全世界。同時,這種金融文化,伴隨著全球化進程,在世界各地生根發(fā)芽。“爛蘋果”可以是美國次貸,也可以是中國的零收益、負收益理財產品;“麥道夫”美國有,而且不止一個,日本和其他國家也都有。
更重要的是,這種金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發(fā)揮了意識形態(tài)的作用。它不僅在金融精英群體內模糊“聰明”和“忽悠”之間的界限,將“忽悠”合法化,為之披上“聰明”的外衣。同時,也將這種模式在社會其他群體中合法化,從而在整個社會體系中生產和再生產有利于該群體的利益分配體系。
在“忽悠”合法化的基礎上,美式金融文化-意識形態(tài)不僅在金融精英群體內發(fā)揮建構和整合的作用,同時,也在逐漸消滅群體成員的主體性,達到控制的目的。個體成員或者接受和融入這種文化-意識形態(tài),或者放棄和逃離。依靠個體成員的主體意識來反抗或者改造它已經(jīng)很難。
現(xiàn)在,我們更要驚異于這種文化-意識形態(tài)的控制力,遠不限于金融精英群體。美國政府已經(jīng)接受了華爾街所謂的限薪會“導致高級人才流失”的忽悠,打算修改限薪令了。即使全世界都在領教和承受“爛蘋果”之“爛”時,華爾街的“忽悠”仍能隨時奏效。這或許是因為美式金融文化-意識形態(tài)所想要努力維護的利益分配體系同時也符合美國的利益。
事實上,從次貸危機爆發(fā)的第一天起,美式金融文化的喪鐘就已經(jīng)敲響。新自由主義經(jīng)濟的覆滅同時也意味著這種金融文化-意識形態(tài)難逃終結的命運。這喪鐘為那些自恃聰明的金融精英們而鳴,也提醒所有的人,應該反思美式金融文化為何能在經(jīng)濟全球化過程中大行其道。只是太多人沒有注意,沒有聽到,金融精英們即使聽到了,也充耳不聞。他們還在努力掙扎,想要維持這種金融文化的生命。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