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闖進“帝國的墳場”阿富汗
(2009-02-03)
黃綺淑
1月27日,國防部長蓋茨在參議院作證時證實了日前白宮發言人所透露的:總統委任的專家小組在蓋茨領導下正在商議奧巴馬在就職演說中談到的如何負責任地把伊拉克戰爭了結以及如何勝利地把阿富汗戰爭開展的具體方案。形容阿富汗的形勢是“real mess”(真的一團糟)的副總統拜登也要美國公眾中做好前線美軍傷亡人數將會增加的思想準備。
奧巴馬的打恐二元論是:阿富汗戰爭是“必要”的,伊拉克戰爭是“不必要”的;他批評布什政權集中精力開展后者而放松前者,使奧薩馬·本拉登漏網,使阿富汗仍然成為策劃下一次攻擊美國本土的地方。
兩個方案成功幾率不大
阿富汗以及阿巴邊境地區是當今世界唯一容許卡伊達國際恐怖組織大本營的國家;塔利班在2002年以前統領阿國政府以及2002年以來處于地下活動狀況都是該組織的忠實盟友。美國如果能消除反美的塔利班,把阿富汗變成親美的盟國,該組織就無藏身之地。這是奧巴馬政權的長遠戰略目標。
要達到這一目標只有兩個方案:(1)以“硬強力”(hard power)為主,把塔利班的反美抗擊徹底打垮,在廢墟上重建阿富汗;(2)加大“軟強力”(soft power),分化、瓦解塔利班,循著伊拉克模式,讓有塔利班分子參加的阿富汗各種勢力的大同盟容許美國軍隊長期駐守,幫助他們驅逐國際恐怖分子。行家認為,這兩個方案成功的幾率都不大。
第一個方案之所以難于成功,可以用歷史的眼光來看,也可以從當前美國能力的極限來分析。行家們,特別是英國評論家,指出:阿富汗是兩千年來從未被外來侵略者征服過的“帝國的墳場”。繼英帝國政府失敗后,蘇聯又在阿富汗碰得頭破血流。
從當前美國能力的極限來看,一則美國陸軍疲憊不堪,二則盟國的支持已經到頂,不會再加強了,三則塔利班是山區的“半兵半民”社區,你打進他們的勢力范圍,他們就是“民”;你堅守據點按兵不動,他們就是襲擊你的“兵”。要降伏這樣的敵人難上加難。
奧巴馬政權的第一步驟是把美國在阿富汗軍力從3萬增加到6萬,與伊拉克美軍60萬人相比是小巫見大巫。塔利班抗美斗爭在阿富汗南部的7萬8000平方英里的農村地區展開,不要說6萬,60萬美軍也難消滅塔里班。
前國務卿鮑威爾說,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情形大不相同,伊拉克是有著中產階級的“相當進步的國家”,阿富汗卻是落后的部落社會,貪污嚴重。阿富汗輸出鴉片每年收入3億美元,是塔利班抗美斗爭的雄厚財源。上面講的阿富汗南部將近8萬平方英里,既是罌粟種植,又是抗美活動的中心地帶。
對卡爾扎伊毫無信心
為了軟硬兼施,想方設法分化瓦解塔利班,借助阿富汗本國力量去消滅與驅逐國際恐怖分子,奧巴馬任命外交元老霍爾布魯克為阿富汗地區的特使。
霍爾布魯克要在阿富汗大顯身手,首先得闖過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這一關。希拉莉在參議院形容阿富汗是“毒品國”,阿富汗政府“能力有限而貪污普遍”,對卡爾扎伊毫無信心。這位受布什寵信的阿富汗總統在國內從來威信不高,不但政府腐敗,而且拒不采取嚴厲禁毒措施;他空守喀布爾的宮殿,不到全國各地視察,讓塔利班勢力占據廣大農村。美國許多專家認為,不撤換卡爾扎伊,阿富汗的形勢不會根本好轉。
可是,卡爾扎伊是美國玩弄“民主”戲法捧出來的,他也有自己的手腕將會在不久的改選中連任,美國很難把他撤換。卡爾扎伊在國會說,他已經向奧巴馬政府抗議美軍在1月初炸死炸傷阿富汗平民。阿富汗參議院議長更明顯地說,如果美軍繼續傷害平民,阿富汗將可能要求外國軍隊撤離。
當前阿富汗最大的問題是不安全,全國賺錢最多的“企業”不是鴉片貿易,而是保鏢。政府公安部門腐敗無能,農村搞“自衛”武裝。美國在阿富汗打恐,主要是特種部隊操作,不但不和阿富汗軍警通氣,甚至連北約與其他美國機構都無默契。
阿巴邊境少數民族地區變成卡伊達和塔利班的避風港使阿富汗戰場形勢更為復雜。1月23日,奧巴馬親自批準無人飛機轟炸巴基斯坦西部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炸死22人,據說有卡伊達領袖在內。奧巴馬在競選總統時一貫強調:如果知道奧薩馬·本拉登所在,他會不顧巴基斯坦抗議而進入巴國把他抓獲或擊斃。正是他這種挑釁言論激發了布什政權在去年開始無視巴國主權而對巴國境內目標襲擊達30次以上。
奧巴馬競選時一直強調巴基斯坦的形勢嚴峻,如何使它擺脫“塔利班化”是奧巴馬和希拉莉最頭疼的問題。奧巴馬政權在阿富汗這“帝國的墳場”看來會兇多吉少。
作者是從印度退休的學者,現居芝加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