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一些群里混,如智慧之光大講堂,龍之聲超級群之類的,雖然也是上合的一員,但很少來上合和群友聊天。今天,很榮幸來上合和大家聊天,講課說不上,里面很多前輩,俺可不想在前輩面前丟臉。算是探討,也或者是拋磚引玉吧。作為我們現代年輕人,全球化是一個大趨勢,用全球化眼光和思維去探討國際時事,雖然不一定對,但前輩聽了一定很高興。因為當今的中國,是世界性的大國,我們的國民,必須有全球性思維和眼光,這樣才能奠定中國世界性大國的基礎。今晚探討一些國際時事。我所說的完全是一家之見,說得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拍磚。
有不少朋友問,國際局勢到底如何發展?如何看待當前的一些國際熱點問題?我們分析國際問題也好,國內問題也好,千萬不要只看事物表象。兵者,詭道也。孫子兵法用到今天,最大的變化不只是體現在戰場用兵上,而且體現在國際斗爭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面。超限戰已經是國際斗爭乃至戰爭的主要形式,在經濟斗爭、政治斗爭、科技斗爭等領域,都存在詭道,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到處存在斗爭的“迷霧”。我們只有從總體大勢上來判斷,才能緊緊抓住事物內在的本質和規律,否則就是頭痛看頭,腳痛看腳,很難對事物的發展趨勢進行準確的判斷和預測。
形象地說,當前國際局勢已經進入了一個美方和非美方站隊的歷史時期。美國自二戰以來,經過了美蘇爭霸,取得了完勝。前蘇聯崩潰后,美國一家獨大。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四場戰爭使美軍塑造不可戰勝和高科技神話,也奠定了美國世界霸主地位。特別是伊拉克戰爭,是美軍霸權地位的頂點。隨著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的持久進行,隨著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隨著中國、俄羅斯、歐盟等大國的崛起、合作和地區影響力的增強,對美國在各區域的霸主地位和既得利益提出了嚴峻挑戰,這勢必形成了一個總的態勢和特殊的歷史時期:美方和非美方的站隊問題。
美方和非美方站隊問題,可以分為五個區域來看:一是中東地區的站隊問題。中東既是世界能源的集散地,也是美國核心利益地區,它關系到美元霸權地位的穩固。美國大中東計劃,就是其維護和保持世界霸權的核心計劃。2006年的黎以戰火、伊朗核問題、巴以矛盾乃至這次的巴以戰火等問題的本質,就是中東國家面臨選擇美方還是非美方的站隊問題。二是亞洲國家站隊問題。中亞、南亞、東亞國家站隊問題。在中亞,中亞國家面臨著是親美和親非美方(中俄)的站隊問題;東亞的日本、南亞的印巴都存在這樣的戰略問題,孟買襲擊事件、越境打擊巴基斯坦的國內武裝分子、日本經常更換首相,都是美方和非美方斗爭的結果,也是逼迫站隊的一些陰謀和措施。這個站隊問題,將涉及到這些國家的未來發展趨勢甚至生死存亡。三是東歐的站隊問題。東歐是美方與非美方(俄歐)爭奪的地域,俄烏矛盾、俄格沖突、中東歐反導問題的實質,就是讓這些國家在美方和非美方(俄歐)之間站隊的問題。四是拉美區域站隊問題。拉美一些國家反美情緒高漲,并呈現聯合趨勢,這是美方和非美方斗爭取得重大勝利的區域,也標志著美國勢力的衰退,連自己周邊國家都開始公開疏美而親中俄歐,能不顯示美國霸權的衰落嗎?五是非洲站隊問題。蘇丹達爾富爾問題、利比亞問題、歐盟的地中海計劃、美國在非洲選擇司令部反恐問題等等,實質還是非洲國家面臨選擇美方還是非美方的站隊問題。
用這個戰略制高點來分析當前的國際問題,很多問題我們可以一眼看清本質。對孟買大襲擊事件、對美國越境襲擊巴基斯坦、對巴以戰火、對泰國混亂政局、對我們國內的一些事件,就可以很好地做出分析和判斷。
有朋友可能會問:為什么站隊問題是國際政治的核心呢?這句話問到了政治問題的核心。政治問題實質就是站隊問題,國內政治如此,國際政治更是如此。站隊問題,說白了就是承認誰是領導,誰是老大的問題,貫徹落實誰的戰略意志和戰略意圖的問題。
對美國來說,通過四場戰爭,奠定了自身的世界霸權地位。我們可以看到:在海灣戰爭中,美國打仗,世界各國出錢買單;科索沃戰爭中,美歐出兵,美國趁機轟炸中國大使館,中國忍氣吞聲,俄羅斯對美歐瓜分南斯拉夫無能為力;阿富汗戰爭中,美國打仗,俄羅斯出兵配合;伊拉克戰爭中,中俄歐聯合反對,也無法阻止美國的侵略行徑。所以,從1990年至2003年之間,世界基本是美國說了算,應該不存在讓其他國家在美方和非美方之間選擇站隊的問題。之所以存在這樣的問題,從側面反應了美國霸權地位衰落的事實。
對于美國來說,經過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的持久作戰,加上其國內經濟陷入危機,其軍事和經濟態勢已呈強弩之末、外強中干,現在迫切需要的是蓄勢,而不是擴勢。為了讓自己很好地蓄勢,美國需要的是以攻為守戰略,也就是如何破勢。破誰的勢呢?當然是破非美方的勢。破中俄歐三方各自的勢,和三方聯合的勢。只有三方的勢破了,美國才有可能很好的蓄勢,否則美國步入前蘇聯的后塵,分裂為50個州,就不是危言聳聽了。
蓄勢的關鍵,就是轉入戰略防御或收縮。破勢的關鍵,就是找到中俄歐三方的裂縫點和弱處,然后制造事件,使中俄歐三方相互猜忌、相互斗爭,美國漁翁得利。
國際事件中,最近有三個熱點問題值得關注,一是孟買恐怖襲擊事件。二是巴以戰火。三是俄烏斗“氣”。這三個問題的實質,既是站隊問題,也是中俄歐三方的裂縫點。
孟買襲擊,迫使印度表態,是站在美國一邊,還是站在非美方一邊(中俄)。是配合美國,發動印巴戰爭,封閉巴基斯坦戰略通道;還是保持清醒頭腦,維護南亞和平,維護南南合作團結。對印度來說,面臨的是三種選擇:一是站在美方一邊,發動印巴戰爭,配合美國封閉巴基斯坦通道。二是繼續玩戰略騎墻,在美方和非美方之間獲取好處和利益。三是加強南亞和平,繼續加大印巴、中印和解。第二、第三種選擇的結果,后果是類似印度孟買襲擊事件、政治領導人暗殺事件層出不窮。如果印巴不能爆發戰爭,那么需要預防的就是美國的暗算升級,中俄印巴都需要有這方面的思想準備和預防措施,不能讓一個外來破落戶把南亞搞得雞犬不寧,這是原則。
巴以戰火的發生,有其必然性。具體的判斷,我在《巴以戰火,何去何從》一文中有過論述。巴以矛盾只是導火索,真正的內因是美國的戰略意圖。美國的戰略目標有三:一是要價。要價,無非是向多強和阿拉伯國家要價:俺要蓄勢了,要戰略撤退了,你們必須承認我在中東的既得利益,我在中東依然是老大,否則俺要破罐子破摔了,一副流氓無賴嘴臉。二是威脅。通過殺哈馬斯這只雞,嚇唬阿拉伯國家,不要站錯隊,得跟著我老美走,得維護石油美元的壟斷地位,否則,有你們好看的,哈馬斯,就是例子。三是破勢。破地中海計劃之勢,破歐元之勢。你歐盟對巴、對以都沒有影響力,還鼻子插根蔥---裝象。巴以戰火就讓歐盟處于尷尬境地。沉重打擊了歐盟在地中海的威信,看誰還敢跟著歐盟混。從目前來說,老美的三個戰略目標,我看最后一個到有可能達到,但也迫使歐盟更加緊密團結中俄了,據說歐盟已經向中俄分別伸出了橄欖枝,哈哈,這倒是我們愿意看到的好的局面,有點按倒葫蘆瓢起來的感覺。
巴以問題上,歐洲無法在中東尋找到著力點,所以其影響力是虛弱的。俄羅斯、中國至少可以通過伊朗、真主黨、哈馬斯、敘利亞等發表自己的主張和意圖。埃及、沙特、科威特、約旦等國家則是處于站隊態勢:面臨在美方和非美方之間進行抉擇。聽說約旦和敘利亞方向有襲擊以色列官兵的槍聲,不知道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那就有好戲看了。所以,對于美國這個既得利益者來說,保住中東利益的前提是什么?就是獲得中東新的力量擁有者的認可,至少是幕后的默認。所以,估計巴以在戰火,中美俄三方在幕后談判交易。談得攏,則戰火逐漸消退;談不攏,估計戰火就會零星地打下去,一直把牌打到妥協點上。看老美的戰略思維,認真研究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就知道了。三八線是打出來的談判,越南戰爭的撤退和伊拉克的撤退,可以是一個模式的。不同的是,越南沒有伊拉克富裕,無利可圖,所以美軍撤得徹底。而伊拉克,美軍是不會輕易放棄的,即使是撤退,也是在確保自身利益情況下撤退的。
如果中東戰火進一步擴大,老美必須親自參戰。英國估計會隔岸觀火,難有實質性的對美支持。如果英國支持,阿根廷這顆炸彈則可發揮作用。老美親自參戰,則中俄就可以著力了。老美則淪為棋子,中俄則為棋手,歐盟則為看客。
所以,以色列鬧鬧可以,適可而止;如果過了,則等于把阿拉伯國家往非美方懷抱里推。這也是我們可以理解美國對聯合國決議草案投棄權票的原因了。這也是美國在考慮度的問題了。猶大是聰明人,不會把弓拉得過滿,否則猶大將再次面臨亡國之災。2006年的黎以戰火,就是此例;前面5次中東戰爭,都是這樣的。戰爭時間都很短,而且是在猶大獲得一定的戰略優勢時,老美開始出面調停了。通過老美政治上的庇護,塑造以色列不可戰勝的神話,同時在談判桌上獲得猶大在戰爭中難以取得的利益。以軍今天加大了對加沙的攻擊,這是以軍準備通過更加猛烈、積極的進攻,撈取更多談判籌碼的信號了,看來美國出來主持巴以停火的時機也快到了。奧巴馬也快上任了,已經放出主持巴以和談的風聲。
敵人對我們的破勢行動早就開始了,所謂的08憲章,所謂的群體事件,所謂北京禽流感,所謂的15個省甚至周邊國家出現假人民幣,.....會緊鑼密鼓進行的。核心的目的,就是破壞我們的外勢和內勢。外勢,就是破壞我們的對外聯盟態勢,破壞其他國家對我們的信心和信任;破壞內勢,就是破壞我們內部的團結,破壞我們的發展態勢。所以,把握了這個特點和規律,很多東西也就在意料之中了。出現了是意料之中,不出現才讓我們感到意外。
關于俄烏斗氣,表面是俄烏斗氣,不如說是俄美戰略利益的爭斗。烏克蘭親美,而歐俄因為天然氣緊密聯系在一起。俄烏斗氣的核心,不是經濟利益,而是俄羅斯利用歐盟需求,聯合打壓烏克蘭,通過這個點,撕裂歐美關系,這也是逼迫烏克蘭的站隊:是站在美方,還是站在歐俄方?某種程度上,天然氣已經成為歐俄聯合管控烏克蘭的一個合作平臺。
關心國家,偏好戰略。龍凱鋒個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9517775
潛龍勿用待時機,神龍擺尾風云起,利涉大川我自在,飛龍在天傲四海!為中華之崛起而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