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格沖突對伊朗核問題意味著什么?
唐志超
近來,圍繞南奧塞梯武裝沖突,俄羅斯與美國關系出現緊張,由此既帶動了中亞地緣政治形勢的變化,也牽動了俄羅斯與伊朗的關系,并使伊朗核問題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動向。
格魯吉亞、俄羅斯都是伊朗的近鄰,伊與兩國都保持較好的關系。對正承受巨大壓力的伊朗而言,格魯吉亞沖突“來得正是時候”。一些西方分析家認為,伊朗將是這場沖突的“大贏家”,為伊提供了舒緩壓力,突破孤立的良機。首先,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對伊朗核問題的關注將暫時轉移到高加索地區以及處理西方與俄羅斯的關系上。其次,俄與西方關系惡化,不僅將使計劃于9月舉行的對伊制裁下一輪決議磋商面臨障礙,有助于緩解伊面臨新的制裁壓力,也為伊分化伊核六方(安理會五常+德國),拉攏俄羅斯提供了機會。第三,俄對伊朗的依賴以及對西方打“伊朗牌”的可能性增大。8月20日,俄駐北約大使明確警告西方,如果北約重新武裝格魯吉亞,俄將改變在伊朗核問題上的立場。8月28日,俄羅斯總理普京在接受CN N的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西方國家拒絕與莫斯科合作,那它們將不得不在沒有俄羅斯幫助的情況下解決與伊朗的核僵局。“如果沒有人想就這些問題與我們商談,如果不需要俄羅斯的合作的話,那你們就自己去處理吧。”
正是在此背景下,近日伊俄關系出現了一些互動。8月23日,俄駐伊朗大使在接受伊朗通訊社采訪時宣布,俄愿在最短時間里完成其承建的已拖延數年之久的布什爾核電站,稱將于今年底完成全部測試,2009年初投入運行。據悉,近日俄原子能機構主席將訪伊,與伊方進行具體磋商。與此同時,伊朗一方面利用其與格、俄雙方都保持的友好關系,積極居中斡旋,另一方面則公開抨擊西方,指責美國及西方應對格魯吉亞戰爭負責,認為美企圖將俄趕出高加索,占領能源戰略通道,俄軍采取行動完全是被迫之舉。這實際上是對俄的一種政治支持。在上合峰會上,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與伊朗總統內賈德舉行了會晤。在梅德韋杰夫向內賈德通報南奧塞梯武裝沖突情況后,內賈德表示超級大國的干涉是許多地區問題產生的根源,美國以及其盟友在地區的存在以及對阿富汗和伊朗的占領導致了地區的極端主義和緊張局勢,他特別強調“西方對俄羅斯和伊朗作為強國的崛起非常不高興”,為此兩國應加強合作以維護地區穩定。
中亞和高加索地區新的地緣政治形勢、俄與西方關系的緊張以及俄伊之間的互動,對美國的伊朗政策、俄伊關系以及伊朗核問題帶來了諸多變數。首先,布什政府的對伊政策將受到負面影響。當前布什政府對伊政策的一個關鍵方面是組建一個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國際聯盟。在格沖突前,俄基本遵循與美合作路線。但如今,俄對伊核問題的政策,是否與美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美國以及西方對俄羅斯采取什么樣的反應。 8月27日,俄羅斯副外長里亞布科夫表示,俄羅斯希望在伊朗及其他重大問題上與美國保持建設性合作關系,俄認俄美雙方在伊朗、阿富汗問題及軍備控制上的合作很重要。俄方希望雙方關系能良性發展,但問題在于“美國方面將作出何種選擇”。 美國戰略預測公司董事長喬治·弗里德曼指出, 在俄羅斯人看來,中亞遠比高加索對美國重要,尤其是伊朗更為重要。美國希望俄參與對伊制裁。“對美國來說,格魯吉亞是個次要問題,而伊朗才是一個主要問題。” 因此,美國面臨艱難選擇:要么重新調整自己的戰略,將重心從中東地區轉向高加索地區,要么嚴格限制自己在格魯吉亞問題上作出反應的程度,以免俄羅斯人在伊朗問題上進行抗衡。即使美國眼下想在格魯吉亞發動另一場戰爭,它必須得考慮俄羅斯將會在伊朗,或許在阿富汗問題上會作出何種反應。從當前來看,美要贏得俄支持與合作的難度明顯增大了。布什政府寄希望的下一輪對伊制裁受俄遲滯的可能性也很大。俄駐伊朗大使已宣稱,俄不會支持通過新的對伊制裁決議。美《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稱,美對俄的激烈指責肯定會影響安理會通過下一個制裁伊朗決議。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專家邁克爾·麥凱富指出,美俄關系緊張造成的“最大戰略犧牲品”就是尋求俄在伊朗問題上合作變得更困難了。還有一些專家甚至提出,目前俄對美構成的威脅和挑戰已使伊朗的威脅相形見絀,為此美對伊應采取現實主義的政策,強調“現在是重新思考對伊朗政策的時候了”。其次,在俄伊關系上,隨著俄美關系的變化以及西方在俄南部采取更加咄咄逼人的政策,俄對伊朗的需求可能加大,可能被迫尋求伊朗的幫助。對俄而言,伊朗是維護俄南翼高加索和中亞地區安全與穩定的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在當前高加索地區局勢嚴峻情況下,俄不僅需要伊朗的外交支持,也需要伊朗在維護地區穩定方面發揮作用,雙方在防止美國以及北約向中亞和高加索擴張方面有共同利益。俄官員已表示,希望伊朗在南高加索和中亞安全上“發揮關鍵性作用”,表示歡迎在維護地區的安全和穩定上加強與伊朗的合作。俄羅斯的需求與正迫切尋求外部支持的伊朗可謂一拍即合,雙方的關系有可能更進一步。從伊朗媒體對該事件的反應看,不排除伊朗有此想法。伊朗《世界報》社論稱,格魯吉亞危機標志著俄羅斯對外戰略已發生根本調整,顯示俄已決定終結長期以來對美保持克制和忍耐的政策,并打破美主導的單極世界。這一戰略判斷對伊朗的外交政策將產生什么影響,值得進一步觀察。最后,在這一新的地緣政治背景下,在伊朗核問題上剛剛出現的國際合作勢頭能否保持下去,無疑將打上問號?近日,內賈德總統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稱,布什已錯失與伊對話的“黃金時機”。而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也強調,不會允許任何人在核問題上作出讓步。這一表態,恐怕既顯示伊對布什政府已徹底失望,也反應出在新形勢下伊朗對如何解決伊核問題的心態發生了重要變化。從目前看,伊核問題在布什任內取得進展的可能性已進一步減小了。英國《經濟學家》周刊在一篇題為《格魯吉亞之后》的文章中指出,在格魯吉亞和俄羅斯終于打了一仗之后,一些事情的難度更增大了,其中之一就是歐、美、俄、中六方團結一致應對伊朗不肯按照聯合國的要求停止核活動的局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