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伊曼紐爾•沃勒斯坦:世界體系的結構性危機與世界的未來

路愛國 · 2006-01-17 · 來源:環球視野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伊曼紐爾•沃勒斯坦:世界體系的結構性危機與世界的未來

路愛國

(美)伊曼紐爾•沃勒斯坦 
    

     原編者按:為深入探討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體系的結構性危機與世界的未來走向、美國霸權衰落與國際關系的調整、世界體系分析的理論特征和未來發展以及世界體系的變化對中國發展的影響等問題,本刊特邀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路愛國與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賓漢頓大學布羅代爾中心主任伊曼紐爾• 沃勒斯坦就上述問題進行討論。

                           全球化還是世界體系危機?

     路愛國(以下簡稱“路”):讓我們從“全球化”談起。作為一個學術流派,世界體系論出現在“全球化”成為熱門話題之前,從一定意義上說,可以被認為是“全球化”較早的開拓性研究成果,它的理論建樹可以說仍然處于這個領域的前沿。世界體系論把“歷史體系”作為分析單位,而國家被看作世界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行為主體,這使全球性視野成為世界體系分析的一個主要特征。根據世界體系分析,資本主義就是當代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它不斷在全球擴張,到19世紀末把全球各部分都納入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分工。按照這種分析,由于資本積累從來都是在全球范圍進行的,是超越國界的,因此,世界經濟早就“全球化” 了,或者,就地域范圍而言,至少到19世紀末就“全球化”了。但是,世界體系分析似乎并不喜歡“全球化”這個概念,反而認為目前有關“全球化”的說法是一種誤導,是對當前現實的錯誤解讀。分歧似乎首先在于世界體系論與全球化研究主流對歷史過程的認識有所不同。
    沃勒斯坦(以下簡稱“沃”): “全球化”這個詞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而全球化這個事實大約在500年前就開始出現了。這個詞通常包含兩重意思:一是跨越邊界的相互關聯程度高,這種關聯不僅表現在貿易和金融流動方面,而且表現在經濟生產領域;二是國家對貿易、金融流動和生產轉移開放邊界。第一個現象,也就是這種跨界流動,是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本質特征之一。它一直都是存在的,而且,如果以跨國流動占全部經濟交易量的百分比作為標準進行衡量,我們并不能斷定,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框架內,目前跨國流動一定比100年前、200年前或者500年前大得多。我們只不過更意識到這些現象的存在罷了。至于說到邊界的開放,這是一種周期性現象。所謂保護主義壁壘在最近二三十年的確減少了,但是,在19世紀最后25年,保護主義壁壘也減少了。而且,根本就不好說,這種現象還能維持多久。
     路:這就是說,如果用生產要素跨國界流動的自由度作為衡量標準,全球化就不能被看成一個一往無前的過程,而是一種周期現象,有高潮也有低潮。由于最近二三十年生產要素跨界流動顯著增加,所以“全球化”才會風行一時。但是,我們也看到,一些機構和個人經常把全球化說成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各國除了順應之外別無選擇,難免使這個詞帶有了更多的含義,而不僅僅是對一種周期性經濟現象的描述。
    沃:你是說,“全球化”這個詞還有什么別的用處?這個詞是拿來進行規勸用的。它說目前全球化還只是部分的現實,但將不可避免地變成完全的現實,由此來勸說人們支持一個目標。它的用意在于擴大生產要素的流動,特別是金融流動,采取的辦法就是號召邊緣和半邊緣國家的政府撤銷所有現存的保護主義壁壘,其理由是:如果它們想要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中生存下去和繁榮發展,它們就別無選擇。其實,這完全不符合事實。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之后,馬來西亞是東南亞應對最好的國家,而正是這個國家斷然拒絕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要求。最近幾年來,拉丁美洲各國都在努力走出經濟災難的陰影,但其中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是阿根廷,這個國家同樣拒絕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的要求行事。
    路:但是,各國似乎仍然愿意在某種國際組織的框架下擴大貿易,例如世界貿易組織,一些尚未加入的國家在創造條件準備加入。與此同時,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地區性自由貿易區。在一些人看來,地區化實際上阻礙了全球化的發展,兩者之間存在沖突。目前,盡管全球性貿易體系對各國都有好處的觀點仍然占據主流地位,但出于各自利益的考慮,人們對地區化的立場并不相同,一向把全球作為舞臺的西方大國似乎更偏愛全球化,例如,美國有人擔心地區化趨勢不利于美國的利益,因為它有可能被擋在這些地區集團之外。地區化也許是對全球化的一種反動。果真如此,地區化趨勢符合哪些國家的利益?
    沃:我們今天看到,要求開放邊界的壓力是有局限性的,也可能已經結束了。一些大規模經濟區正在構建之中,包括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南美共同市場和東盟,這些經濟區之間的壁壘可能將會增加而不是減少,或者說,減少這類壁壘至少會被當做次要的問題,而首要的問題是增強各個經濟區內部的聯合和凝聚力。關于努力擴大世界貿易組織職能范圍的問題,在我看來,這基本上已經結束了。這種努力在1999年西雅圖會議上由于民眾的強大壓力而中斷,后來在2003年坎昆會議上又遭到一次更沉重的打擊,當時,世界經濟中的中等強國巴西、印度、中國和南非聯合起來,它們對美國和歐盟說,邊界開放應該是雙向的,不僅南方國家的邊界要開放,北方國家的邊界也要開放。無論美國還是歐盟都根本不打算大幅度降低對南方國家的農業和紡織品壁壘,因為這會引發嚴重的國內政治動蕩。如此一來,南方大國也就不打算單方面撤銷壁壘。
    路:你不止一次指出,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處于結構性危機當中,也就是說,這種危機不同于周期性危機,它將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本身的終點,而不是它下一個周期的起點。不過。相信這一點的人似乎并不多。請概括一下你的主要依據。
    沃:我們生活在世界體系發生巨大混亂的時刻,原因有兩個:一是美國霸權的衰落。這是一種并發性或者說周期性現象。二是出現了全球范圍的生產利潤緊縮。這是一種結構性現象,或者說長期現象。這兩個過程是不一樣的。但兩者在同一時間一起出現這一點非比尋常。

                          美國霸權衰落與大國關系調整

     路:無論對美國懷有什么感情,人們都無法不重視這個超級大國。2002年你在《外交政策》雜志上發表了《老鷹墜地》一文,分析美國從霸權地位墜落,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當然,很多人并不同意你的看法,甚至認為事實正好相反,因為沒有了蘇聯這個超級大國的抗衡,美國似乎比以前更顯強大。在世界事務中,當美國采取行動的時候,雖然一些國家可以不積極追隨它,但敢于公然挑戰和對抗的國家絕無僅有。這也導致人們在世界是“單極”還是“多極”的問題上爭論不休。
     沃:美國處于衰落之中,主要是由于美國在經濟上不再占有支配地位。事實上,這個問題甚至很快就會變成美國在經濟上是否還有競爭力?美國的衰落是在40年時間內慢慢發生的。小布什執政期間,為了減少富人的稅收和進行一場無謂的伊拉克戰爭,美國的赤字大幅度上升。結果,緩慢的經濟衰落變成了快速跌落,這從美元價值的下跌上反映出來。美元下跌是一種長期現象,它嚴重損害了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這種經濟衰落的后果并不表現在世界終有一天會變成一個多極世界,因為世界已經是多極的。1945年以來,美國的政治地位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虛弱。目前,它幾乎沒有什么可靠的盟友,也沒有多少能力防止其他強勢力量追求它們自身的最大利益,例如歐洲、日本、中國、俄羅斯、印度甚至巴西,即使它們的做法與美國的利益和關注點發生沖突,美國也無力阻止它們。
    美國也喪失了它的文化—意識形態力量。冷戰結束后,反對共產主義的宗旨不再具有任何號召力。而美國還沒有能力把“反恐戰爭”變成一個真正的替代物。
     剩下來的就是美國在軍事硬件方面仍然擁有壓倒優勢。但是,伊拉克戰爭告訴我們,這個驚人的戰爭機器還打不贏一場在一個弱小國家里對付當地民眾抵抗的戰爭。今后10年,肯定會發生核擴散,所以,即使在這個領域,美國也會完全喪失它擁有的實質性優勢。美國目前就像客廳里的一頭大象,這只動物個頭最大,手腳卻不靈便,沒有能力對付四周那些敏捷的小動物。
    路:如果說,美國霸權的衰落與世界體系結構性危機同時出現,那么,這是否意味著霸權周期將最終結束,歷史上英國取代荷蘭、美國取代英國的霸權更替模式將成為歷史?在這種情況下,討論哪個國家會成為下一個霸權國家似乎失去了意義。這也許并不排除大國關系經過調整后形成新的聯盟。
    沃:在美國霸權衰落的同時,由于長期平均報酬成本上升、長期平均投入成本上升以及用于教育、醫療和終生收入保障的政府支出的長期平均成本上升的共同作用,導致出現世界生產利潤率下降危機,這就意味著,我們正處于經濟和政治的混亂時期。當然,在這種情況下,各個大國將會繼續設法保持相對優勢。有可能,我們正朝著形成兩大強國集團的方向發展,一邊是歐洲加俄羅斯,另一邊是東亞(中國、韓國和日本)加美國。但同時,兩個強國集團任何一方強行建立自己那一套世界秩序的能力將會受到世界體系結構性混亂的嚴重限制。

                                 中國崛起的前景

     路:中國這些年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經濟增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把經濟發展放在首位,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實現強國目標,而這些年經濟的快速增長似乎為此提供了希望。國內外一些人開始談論中國的“崛起”,甚至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下一個霸權大國的可能性。、
    根據我的理解,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是一個金字塔式的等級結構,無論就國家還是人口而言,位于上層的從來只占少數。這種結構對維持世界體系的正常運轉必不可少,也就是說,世界體系由于這個結構的存在而存在。中國擁有世界l/5的人口。如果這樣一個人口和領土大國躋身于世界富國行列,那將嚴重破壞這個等級結構的穩定,對世界體系本身產生沖擊。在現有世界體系框架下,我懷疑現存體系的既得利益者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還不要說解決經濟增長中的種種矛盾對中國發展本身提出的巨大挑戰了。總之,現存世界體系對中國的“崛起”設置了巨大甚至難以逾越的障礙。
    沃:所謂中國的崛起在最近20~30年間相當突出,也相當迅速。但是,以為這就表明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體系的霸權大國,這種觀點忽略了三個重要因素。首先,正如我剛剛提到的,嚴格意義上的世界體系正處于風雨飄搖之中,作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它可能很難再支撐50年了。其次,為了繼續保持經濟增長,中國將不得不穿越某些艱難的政治地帶。再次,即使在這個方面獲得成功,作為一個潛在的霸權國來說,中國本身的巨大規模既是它的優勢也是它的局限性。讓我們按順序討論其中各點:
    第一,世界體系的結構性危機意味著,關鍵性斗爭不在中美之間,甚至也不在我上面提到有可能出現的兩大強國集團之間,而是在我一直稱之為達沃斯精神和阿雷格里港精神之間。達沃斯精神和阿雷格里港精神之間的斗爭不在于誰將控制現存的世界體系,或者誰將從中獲利。斗爭的目的在于,當現存世界體系在未來50年崩潰的時候,什么樣的體系將會取代它。在這場斗爭中,中國迄今為止處于奇怪的缺席狀態。中國領導人和社會運動無論在達沃斯會議還是在阿雷格里港會議上都不活躍。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正在失去參與最近的將來最重要的政治斗爭的機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中國領導層內部在采取什么樣的長期政治戰略問題上存在著分歧,而完全不是由于中國外部因素的影響。
    第二,經濟繼續增長的道路。中國是一支強大的力量,但要實現它目前正在努力實現的目標,那就必須成為東亞社會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東亞社會的主要成員包括重新統一的中國、重新統一的朝鮮半島和日本組成,建立東亞社會的障礙是目前存在的政治對立加上歷史積怨。我提不出一個簡單方案,來解決臺灣如何與大陸統一或朝鮮南北方如何成為統一國家的問題,我也無法指出,日方和中、韓方怎樣才能克服它們之間的歷史積怨。但在我看來,這些問題在未來20年的政治議程表上將占據首要位置。我個人認為,獲得積極解決的可能性很大,但遠不是有把握的。然而,除非這些政治障礙能得到克服,否則,無論是中國、日本還是韓國和朝鮮,都不能在增強經濟實力的道路上實現自己的預定目標。
    第三,中國的經濟增長能不能有一個越來越美好的未來,這種前景的現實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中,資本的積累必然導致剩余價值分配出現兩極分化。這個體系要正常運作,世界人口中處于上層的比例從來不可能超過15%。中國在今后25年即使只有一半人口達到日本或西歐的生活水平,留下來進行分配的剩余價值就不會存在了。這種情況不可能發生。因此,中國的巨大規模既是一個優勢,因為它能建立龐大的國內市場,同時也是一個很大的劣勢,因為對推行無休止資本積累政策的任何一屆中國政府來說,能否使經濟增長真正惠及廣大人口將涉及一系列難以克服的政治問題。事實上,中國全力推進經濟增長恰恰是令資本主義體系的結構性危機變得更加尖銳的因素之一。因此,在中國實現自己的目標之前,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就會瓦解掉,而這正是達沃斯和阿雷格里港斗爭的全部意義所在。

                       世界體系分析的理論特征和未來發展

     路:讓我們談一點理論本身的問題。按照目前的社會科學學科分類,世界體系分析似乎比較難以歸類。據我理解,世界體系論是打破學科界限、建立綜合性的歷史社會科學的嘗試。但世界體系分析經常被看做國際政治學的一個理論流派,與國際關系理論其他流派(例如現實主義、自由主義或建構主義)并列。這個看法是否至少有部分道理?
    沃:世界體系分析非常不同于所謂“國際關系理論”。一個重要的區別是,世界體系分析所探索的范圍遠遠超過“國際關系”。它力圖了解作為一個整體的世界體系如何運作,包括世界體系的經濟結構、政治框架、文化環境等,并把所有這些方面當作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一個整體看待。世界體系分析假定國家主要依據它們本身的政治和經濟利益行事,在這個意義上,它當然是“現實主義的”。世界體系分析假定世界體系的知識結構是它基本歷史發展過程的反映,而不是某些先驗的真理,在這個意義上,它也是“建構主義的”。世界體系分析認為自由主義是在現代世界體系內構建起來的特有的意識形態——它在整個19 世紀和20世紀都支配著世界體系的地緣文化,但現在已經失去了其無可置疑的主導地位。當前形態的世界體系分析問世已經幾十年了。它是一種不斷演進的分析形式,但它首先是對占主導地位的知識形式的批判方式。它尋求重新書寫現代世界體系的歷史,描述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體制結構和運行原則,闡明體系目前出現的結構性危機及其對未來行動的意義以及重新評價現存的體系所構建起來的知識結構。這是一項巨大的任務,此刻它當然還沒有完成。
    路:顯然,這個任務十分龐大而艱巨。請談談世界體系分析的未來。
    沃:世界體系分析的未來與世界反體系運動的未來分不開,后者目前體現在阿雷格里港精神和世界社會論壇中。世界體系分析將會不斷演進,正像世界反體系運動會不斷演進一樣。世界體系分析在知識層面的成功將與世界反體系運動在政治上獲得成功的程度相當。
   (《環球視野》摘自2005年第4期《世界經濟與政治》)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烏有之人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4. 改開以來民間“順口溜”拾穗(一)
  5.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6. 選擇題:到底誰讓老百姓吃飽了飯
  7. 臥龍大橋擴寬:南陽人民的恥辱!
  8.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9. 研究和評價“文革”,是否應該跳出個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否定前三十年,就是在否定偉大領袖毛主席!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浩鋵嵤侵袊说耐ú?/a>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伊人色综合网久久天天 | 色香欲亚洲天天综合网 | 综合高清aⅴ在线 | 亚洲成国产人片在线观看 | 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 色丁狠狠桃花久久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