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我的觀點就是將計就計,和日本人打上一仗。至少現在要開始非常認真地進行戰爭準備。
和日本人打的仗,基本上是海戰,就是雙方的海軍和空軍對戰,是在釣魚臺島附近。
因為,我也不知道我軍的實際力量,和日本軍的力量,究竟誰強誰弱。但是注意到了一些網友都是不看好中國軍隊的。因此根據幾種不同的戰局結果來進行研究。
第一種可能,中國軍隊迅速堅決地消滅日本海軍,取得完全的勝利,并逼使日本在一個屈服了的條約上簽字,這是最好的結果。如果這個結果發生,將使左派和右派的許多人大跌眼鏡,喜出望外,當然左派會認為是毛澤東思想的勝利,而右派會認為是科技強軍的結果,但是,中國勝了,誰都是高興的,不會有人替日本人高興的。則后果必然會使全世界認識到中國軍隊,包括海軍,已經是世界第一流軍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流強國,全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百倍增長,在論壇上成天丑化中國人這里不行,那里素質差的右派就大受打擊。
第二種可能,中國軍隊失利,戰爭初期打了敗仗。那么,這個敗仗不會使戰爭結束,也不會使中國政府因此而簽訂喪權辱國條約。這個失利的消息會使全黨全軍全國人民震驚,由此而展開一系列的強硬的改革。
為什么不會戰爭結束呢?是因為日本人并不敢乘勝追擊,因為中國是有核武的,而美國的炸館事件,使中國人學了一招,就是“誤發射”,日本人不可能不害怕。日本最多只能夠消滅北海艦隊一部,卻不可能進而消滅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
其實,第二種可能中,最可能的,還是中國和日本互有損失,都有飛機被擊落,軍艦被擊沉,而雙方都認為自己勝利。但對于中國來講,已經不理想了。
因此,第二種可能將導致持久戰,有的人比做兩伊戰爭,比得好。那么,我認為就算打成了兩伊戰爭,難道不好么?那么就來評價兩伊戰爭。
為此我先要提出我的一個定律,當然,不一定正確,但是我認為很可能正確。我認為,在近現代社會,如果兩國之間發生戰爭,要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大國打小國,是欺負人性質的打,一種是大國打大國,雙方實力接近。
大國打小國,如果被小國逼得退出,是損失很大的,但仍然能夠提高大國的現代化軍事技術,因此大國的軍事是有發展的,而小國則很虧。如美國打越南,越南虧,美國賺。雖然美國被打敗,但基本國力,尤其是軍事實力,卻是增強的。
而大國打大國,則雙方的現代化水平都會因了這戰爭而提高。也就是說,對于大國之間的戰爭,歷史是持獎勵態度的,是有助于雙方提高現代化的層次和水平的。一戰和二戰,德國和日本被打敗,但是現代化程度卻變得更高了,說明歷史獎勵戰爭。
兩伊戰爭獎勵了伊拉克和伊朗,導致這兩個國家都迅速朝著能夠制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方向發展!這是讓美國極為頭疼的事情。其實,薩達姆如果繼續和伊朗打仗,而不去進攻科威科,則至今國際也不會制裁伊拉克,伊拉克就會成為非常強的國家。而伊拉克錯就錯在進攻了科威科,導致了全世界的經濟制裁。
中國要進攻臺灣,是有可能召經濟制裁的,有可能召美國打擊的。而中國和日本打仗,那就和當年的兩伊戰爭一樣,全世界只不過是呼吁“不要打了,停火吧!”沒有任何理由進行經濟制裁。因為兩國是為的島嶼之爭,就和印巴關于克什米爾沖突一樣。要想得到國際上的經濟制裁,必然是有一個讓全世界人民都感到需要制裁的理由,沒有理由的制裁是不存在的。
就算是制裁,也要有一個目標才是,如果中國占領釣魚臺島,美國能夠怎樣干涉?要求中國撤離?什么理由?完全沒有理由。資本主義世界也必須要欺騙人民,才能夠做事情,要欺騙人民就必須要有理由,沒有理由,欺騙不了,經濟制裁不能成立。因此,在戰爭期間中國的生意照做,只不過和日本斷絕了來往,中國政府可以下令凍結日本在中國的所有財產,直到戰爭結束。
有的人認為戰爭打起來人命損失,且勞民傷財。這是當然的,但是,現代社會就是需要勞民傷財的,而且,要奮斗就會有犧牲。
哎,說到這里右派可不要再發什么微詞,因為我一開始已經講了,中日戰爭是臺獨挑撥起來的,也是右派挑起來的,我不是戰爭狂,只不過你們挑撥起來了,我也就主張打,或者,寧可說預測打,預測一下結果罷了。
中日戰爭打起來后,中國政府也可以乘機調整一下外交關系。一方面,要更多地注意北朝鮮這個盟友。如果北朝鮮能夠在這個時候也給日本來上幾顆導彈,那也夠熱鬧的。還要和韓國加強關系。如果北朝鮮和日本作戰,韓國人民會心里暗中高興。而中國原本要大量進口日本的東西,現在也都可以從韓國那兒買。
打仗可以迅速改革社會的一切,包括嚴懲貪污腐敗,戰爭本身就是反腐敗的清洗劑,且能夠大大地緩和國內矛盾。國內的富人們只要有良心的,有可能更為主動地幫助窮人,階級矛盾得到緩和。而無良富人則也會得到嚴懲。
而持久戰打下去,最終中國會勝利的。這一點,主要還是中國的地理環境,能夠支持海上的持久作戰。這么打下去日本這樣的島國最終會受不了的。日本這個時候乘機發展核彈?中國可以進行空襲核制造基地。而且,還是要搞核試驗吧?試驗基地在哪兒?不大可能一次試驗都沒有就發射吧?而且,日本一搞核武器,則北朝鮮當然也搞,搞到最后,當然是大亂達到大治。中國不應當太害怕亂。而且,臺獨的這種挑撥也不是找幾個親日的叭哈狗勸就能夠勸回來的。
再反復宣傳我對現代化的定義,那就是好武器的制造能力,只要能夠制造好武器,那就是現代化,不能制造,就不是現代化,和什么鬼思想自由啊什么民主自由啊人權啊毫無關系。當年的日本和希特勒法西斯就是現代國家,我們就不是。當然我這個說明并不是說民主不好自由不好人權不好,而是說它們沒有關系,不要把和現代化沒有關系的事情硬往現代化上綁。
而觀察現在地球上的幾個大的工業國,發達國家,從規律上講,都是打仗打強大的。英國和法國就長期有戰爭,什么玫瑰戰爭等。美國則有屠殺印第安人戰爭,南北戰爭,美西戰爭,德國,俄國,都是戰爭打出來的。中國歷史上幾個強大的朝代,也是打仗打強大的。
因此,有一件事情我是不知道的,就是,是不是國家要強大就必然要打仗?長期不打仗國家必衰退?比如二戰后歐洲無戰事,我認為歐洲衰退得很厲害。從人們的愿望上講,愛好和平,不打仗,和平崛起當然是非常好聽的話。但是,如果我們要研究的是社會發展規律,而不是好聽的話,那么,萬一和平崛起不僅僅是美好的愿望,更可能是違反社會發展規律的愿望呢?那么,美好的愿望和社會發展規律,我們要哪一個?列寧說帝國主義就是戰爭,這是指的規律,而不是指的美好愿望,萬一列寧說的對呢?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因此我國的社會科學家應當研究研究這個萬一,不應當提出違反社會發展規律的口號,要有理論上的無可反駁的支撐才是。
有的人說還要爭取時間,還要準備好。那么,什么時候叫準備好呢?蘇聯當年沒有準備好法西斯德國就進攻了,而在進攻的過程中,蘇聯發明了新型的坦克新型的火箭炮,研制成功新型的噴氣式戰機。因此,在打的中間發展,邊打邊發展,不失為一種選項。
社會科學的發展,不能夠把美好愿望定義成社會發展規律。有的時候,社會發展規律是會讓人感到失望的。而硬是要把美好愿望當作社會發展規律,有可能帶來更大的災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銀湖碧水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