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與新聞——薩科齊對華政策是否受了法國媒體的騙?
作者: 鄭若麟
今天上午在美國總統布什宣布將出席奧運開幕式的消息傳至法國后,法國總統府總算正式“透露”薩科齊總統也將現身北京。懸念就此落幕。但薩科齊在是否會見達賴問題上,仍然處于“有可能”的階段……
在法國有一個眾所周知的“秘密”:薩科齊總統特別關注公眾輿論。法國政府目前推行的很多政策,與輿論密切相關。在國內政策上,應該說順應輿論從總體上來說是好事,但令人吃驚的是,法國外交,特別是對華政策,似乎也越來越受輿論的左右;更令人難解的是,這一輿論,根據我近一年來密切跟蹤法國媒體的動向所得出的結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法國電視、電臺和報刊的蓄意操縱。這就暴露了一個在民主國家似乎不應出現的問題:外交是否上了媒體的當?
法國《觀點》雜志本周有一條小消息:《巴黎惹怒北京》。文中在敘述了薩科齊的“猶豫”和“條件”之后這樣寫道:“對于中國官員來說,這是一個殘酷的兩難境地。一方面他們討厭壓力,也不想討好下個月將會見達賴的薩科齊。但另一方面他們(指中國官員)開始意識到,在奧運開幕式的這一天,如果法國人像其他歐洲國家領導人,特別是默克爾和布朗那樣,實施‘空座’政策的話,奧運貴賓席將很有可能空無一人。”在這小小一段話里,就已經有至少三個大謊言:一是布朗將出席閉幕式,被暗喻成是抵制開幕式。奧運不是首腦會,難道英國首相在兩周內還要去中國兩次,才算支持奧運?二是默克爾根據德國傳統不出席奧運開幕式;她的前任科爾、施羅德都從來沒有出席任何奧運開幕式,而且這一信息在去年年底德國就已經通報中方,在文章中卻被演繹成抵制開幕式。三是向法國公眾隱瞞世界九十多個國家元首將赴奧運開幕式,蓄意不提日本、澳大利亞、韓國、俄羅斯、荷蘭、芬蘭等國領導人的決定,而特意渲染貴賓席會“空無一人”!法國讀者在讀了此消息后會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就可想而知了。
這一現象絕非偶然,相反甚為普遍。想當然地寫文章,“政治正確”高于一切,結果就是將一切新聞都朝自己希望的方向扭曲。在中法關系問題上,法國媒體尤為“出格”。在兩大領域大大地“欺騙”了法國公眾,今天看來薩科齊總統也有可能掉入了陷阱,并最終沖擊了法國對華外交。法國媒體首先是大大夸大了法國國內支持達賴、反對奧運的民意。在幾天里,媒體將記者無疆界組織秘書長梅納爾捧成“活佛”,幾乎成了惟一的法國人!特別是4月7日巴黎火炬受阻,法國媒體大肆渲染反對奧運、支持藏獨的活動,結果給只從法國媒體獲取信息的人以為好象全法國人都反對奧運、反對中國似的。其實這完全不是事實。事后人們發現,很多藏獨人士都是從國外來的。從常識就可以知道,不可能有成千上萬人。而法國媒體的報道方式,給薩科齊一個很重的印象:法國民意反對北京奧運、支持達賴!薩科齊在出席奧運開幕式問題上猶豫多時,顯然與此有關。
其次則是大大誤導、欺騙法國國民,使很多法國人以為中國在國際上很“孤立”。如在薩科齊對出席奧運開幕式與否表示“一切都有可能”的那幾天前后,法國媒體大肆渲染“布什將抵制奧運開幕式”的消息。今天已經證明完全是條假新聞。在火炬傳遞上也同樣,一是在火炬傳遞順利時,便只字不提;而一旦出現一點問題,便拼命渲染、夸大。以至于當中國公眾示威抗議時,法國媒體還“做天真狀”問:為什么不反對倫敦和舊金山,而盯著巴黎?最明顯的例子是日本:當梅納爾入境日本時,法國媒體以為會“出大事了”,興奮之情溢于文字。當傳遞順利結束時,便“東方無新聞”了……火炬在土耳其、在俄羅斯、在中亞、在非洲等傳遞過程,在法國是絕對看不到一條消息的。難怪法國人很多人都以為,火炬在全世界遭到抵制。
正是由于內外夾攻,而薩科齊總統又特別在乎國內輿論對其政策的反應,法國對華外交于是便顯然出現了偏差。事實上據接近總統府的匿名人士透露,法國總統越來越重視其形象顧問的意見。這樣,當他讀到上述《巴黎惹怒北京》一文時,如果真以為他有默克爾和布朗為后盾、以為中國人害怕出現貴賓席“空無一人”的現象,真還不知法國總統是否會又走出有損于兩國關系的下一步棋。難怪所有關心法中關系前景的人眼下莫不憂心忡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