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成功的外交:
作者:園春 QQ147874253 2004 05
信箱:[email protected] 拒收附件郵件
成功外交就是在能保持自身安全情況下最大限度的“得寸進尺”,給對方以最大壓制,為本國獲得最大的國家利益。我們近年為了保持中美關系,而喪失了太多的國家利益,這跟簽署不平等條約在實質上沒什么區別。外交是為了謀取利益,可我們是為了關系謀取關系。“謀取關系是手段,謀取利益才是目的”。
中國需要改變不實際外交:
中國自古是一個大國。因為儒教等影響中國人安于現狀沒有擴張意識,除了歷代皇朝為安定周遍游牧民族采取過聯姻外交,中國幾乎沒有什么成功的外交范例。以至于周遍游牧民族壯大一個中國就滅亡一次。中國從來沒有想到過在外交上先發制人以化解危機。教訓沉痛但我們依然遵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唯心外交思維。特別是鄧上臺后在經濟上“急功近利”,以犧牲軍事為代價忙于搞經濟。“世界二十年是沒有大戰”但因外交與大國經濟的嚴重失橫,以從根本上制約了中國的進一步發展。我們不是在學習美國強國經驗嗎?那就研究一下它:“只有永久的利益,沒有永久的朋友”的外交思想吧!這句話除了隱詐性差點以外確實是務實的外交理念,也匹配強勢中的美國。跟我打交道先得有利益分。美國,特別是肢解蘇聯成功后他實行的全球外交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為石油扶持以色列壓制整個中東。制造北約東擴壓制最大對手俄國。遙控臺灣擾亂中國的經濟發展。聯合日本牽制中國。這一系列外交步驟確實打亂了中國正常的發展,起到了壓制對手的目的。美國除了受到了恐怖襲擊外處處得便宜占上風。而近年中國的外交確實難于啟齒,就此放任美國下去不光是對中國,對整個世界都會構成威脅!
弱國絕非無外交:
中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但自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后始終沒有充分發揮過他常任理事國的地位。在“韜光養晦”的外交指導思想下放空炮,養晦不代表喪失主動。雖然中國軍力與國力不相匹配,但外交則更不匹配!這是機械投降主義的作風。如今都知道滿清政府后期簽署的一些不平等條約是由于缺乏外交技巧導致的,反過來,這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即使在亡國之時,如果運用正確的外交手段依然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小國家損失。外交智慧與技巧絕非專屬于強國,國弱也不能束縛外交的能量。更何況中國無論以人口、版圖、抑或政治論,都屬于世界支柱型的國家。中國的外交缺乏靈活性。你不把自己當大樹,自然沒有來乘涼的聯合勢力。
毛澤東的外交轉變:
毛主席執政前期受共產主義大聯盟思想影響實行了“一邊倒”的外交策略。意在得到蘇聯的援助與保護。我認為這是一個錯誤性的外交決定(我有“成也馬列,敗也馬列”一文闡明對一邊倒外交的看法)。當時國際環境下蘇美兩大陣營已形成,當時中國最適合在蘇美之間“左右逢源”坐收漁翁之利。當時如不是那么明顯的一邊倒外交政策,斯大林也就不會輕易縱容金日成進攻南韓,抗美援朝對中國而言是場毫無意義的消耗戰,是斯大林布給中國的一個陷阱。更重要的是使我們喪失了解放臺灣的大好時機。那中國今天就不是為一個臺灣島頭疼,而是考慮收復外蒙與庫葉島以北失地的問題。中蘇關系破裂毛也醒悟,并做出相應調整以“乒乓外交”聯美壓蘇。可惜這一耽誤就是中國二十年的外交空白。這二十年間就靠香港這狹窄的通道接觸世界。我們孤立時沒人搭理,我們聯美了蘇聯主動上門了,這就是國家利益在起作用。毛后期的外交成功得益于他能抓住國家之間的利益關系“以功為守”再加以運籌。毛這一時期的策略才真正體現出了大國外交的風范。
鄧江的外交:
蘇美兩大陣營存在期間敞開國門的開放外交及時正確。但蘇聯解體后世界格局發生了質的轉變。在這種變化下我們卻沒能及時作出調整。有人說這是“六*四”中國暴露人權的后果,我要問蘇聯沒解體時美國為什么只字不提中國人權問題?煽動“六*四”是美國對中所做出的外交調整。窘困的俄國已經對美國構不成太大的威脅,聯中對美國已喪失了原來的戰略意義。中國明知道美國制華的外交已成定局,但還是用熱臉去奉迎美國的涼屁股。一些人不是自己怎么想辦法去解決新問題,而是做夢等待美國良心發現。特別是蘇聯解體后中國外交的頻頻失誤,甚至可以用討飯外交來形容。美轟炸南聯盟之時,中國不但不聯俄抗美反而還去舔美國人的屁股,妄想借機討得一些剩飯,結果飯沒討上使館到是被美國炸了。這大嘴巴子扇的讓江某人半天找不著北,可算是戲子洋相出盡!
為了臺灣我們必須外交“一邊倒”:
沖破美國封鎖、維護臺灣領土已成為中國戰略上面臨的第一問題。臺灣的問題實際就是中美對抗的問題。既然對抗那就要考慮美國現在“最”怕什么?自蘇聯解體后美在世界上一切的重大舉措之前都在估計中俄的反應。它不怕單獨的中國也不怕孤立的俄國,它害怕中俄聯手。所以在中俄沒有單獨能力戰勝美國之前中國所想像的在俄美之間左右逢源的外交策略是不存在的。因為單就一個臺灣問題而言,中國就已經失去了在俄美之間左右逢源的機會。如果真從世界和平的大格局計算,就算是美國促成中國統一臺灣我們也不能一成不變地站在美一邊任由美擠垮俄國為所欲為。猶如世界模式下的新版三國演義,中俄連手,美國勢必要離間拉攏一方。它拉哪方就得給好處,這便宜可不能不占,最好是讓它給了這個給那個,臺灣也可作為我們還價的籌碼。原則是不能讓它離間得逞。此乃“一舉三得”。既消耗了美國又保證了我們外交上的主動,還有利于統一臺灣。更重要的是限制美國的過分膨脹,維護世界的戰略平衡。
面對今天的世界格局,中國既想聯俄抗美又想搞好與歐洲的關系。這兩者的矛盾是:以俄歐關系計,采用聯俄抗美,勢必要助俄阻止北約東擴,但這卻會促使美歐關系走得更近。一定要有這樣的決斷,魚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為了戰略重心的臺灣問題權衡之下當取俄為重!統一臺灣必須得到俄國各方面的支持。
中國就算可以單獨頂住武力干涉我統一臺灣,相比之下付出的代價也太過巨大,這與現在寄希望于左右逢源所獲得的利益是無法相比的。這也決定了我們今后所做的一切都必須是圍繞打亂美國的全球戰略構思,遏制它的發展為目的。道理很明白,牽制了美國才能更好地解決臺灣問題。十分可惜的是,在南聯盟問題上我們飄忽的外交形象已經影響了中俄的戰略伙伴關系。原因很簡單,我們沒有履行戰略伙伴的義務。朋友有難我們坐視不管,反過來,俄國怎么能鐵桿支持中國統一臺灣呢?因此,我們必須設法修補與俄關系的缺漏,消除其疑慮,促其認識“合縱”抗美的重要性。基礎是存在的,俄也是很希望能發中美之間的戰爭財!他不是也想坐收“漁利” 嗎?
靈活對待不結盟外交政策:
連美國這一世界頭號強國都結盟,一個四面圍困的中國為什么反而不結盟?曾經,中國是世界上最先產生“連橫,合縱”戰略思想的國家,可是我們自己卻把它遺棄了!雖然不結盟也是 “養晦”不稱霸的外交表示。但利用準備與俄結盟的方式來威懾美國未嘗不可!作為一種政策,結不結盟首先得要服從國家利益這一基礎,死抱不結盟政策,如此僵化的外交語匯,唱到最后的只能是哀曲!
正確看待與歐盟的關系:
與其他雙邊外交一樣,與歐盟交往我們應首先看清對方的外交意圖!與美國長期稱霸世界的外交戰略不同,歐盟謀求的是安全與實際利益。正所謂,知己知彼才好打交道,隨著歐盟的壯大,歐盟正積極發展“獨立的外交和防務”,一圖改變過去在國際事務中“看美國臉色行事”的狀況。美歐的利益分化在凸顯,尤其是伊拉克戰爭表現得十分清楚。鑒于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先讓歐盟嘗點與中國交往的甜頭,讓歐盟占中國點便宜還不會對中國構成戰略威脅。歐盟不同于北約,所以不會令俄太過緊張。但同時也必須清醒認識到,對待歐盟,不能有過多幻想。拉攏歐盟只是為了削弱歐美的關系。歐盟就算宣布解除對中國軍售禁令,那也只是和平時期武器經濟貿易上的交往,一旦對臺開戰,我們將馬上失去歐盟在這方面支持。歐盟很難擺脫美國的陰影,所以臺灣問題上不要幻想歐盟能站在我們一邊!
外交缺乏戰略思想使我們在武統臺問題上顧慮重重:
1:因為在經濟上過分地依賴美日。一旦武統臺灣開戰,國內經濟必遭重創。存在美國的巨額外匯儲備將變成負擔。我本就不贊成儲備大量美圓,即使是現在,也還面臨美圓貶值問題。要認識到,美國可以讓日本占便宜,但決不會讓中國占的。歐盟都知道出歐圓抵制美圓對歐盟的經濟影響,而中國卻夢想著中美經濟共榮。口口聲聲要做負責任的大國,實際卻干著馬崽的勾當。這不但令俄感到不踏實,就連歐盟也感到疑惑。理智的做法是把這些美圓變成硬通貨:黃金、石油、礦藏類資源。可謂貨真價實。因為存美元的禍害實在不小,還是以臺灣問題來看,美國單從中國的外匯變動就能判斷出我對臺灣的趨勢與軟硬度。
2:一旦統臺開戰我們多年構筑的外交工事將所剩無幾。以損失巨大利益換取的外交到關鍵時刻可能一個也靠不住!
3:武力統臺將面臨美國構筑的全球經濟制裁。所以我支持對臺速戰速決,以免“夜長夢多”!戰事拉長會給美國太長的周旋時間圍堵我們。最擔心的就是俄國變卦或趁機敲詐中國,到時巨大的國際壓力會使中國進退兩難。三國演義魏、吳連手壓制“蜀”那可不是好玩的!抗美援朝我們敢跟美國組建的聯合國軍打,那是有蘇聯的支持。敢在“珍寶島”上與強大蘇聯寸土必爭,那是因為毛知道美希望看到中蘇相爭。為此蘇聯也不想讓美國看熱鬧,“珍寶島”以我們勝利而結束。那“麥克馬洪線”為什么我們對弱印度讓步?因為美蘇都站在印度一邊。雖然我們挽回了面子,但領土還是暫時擱置了。我們應該牢記教訓。這些基本的外交規則決不能馬虎。
恐嚇是外交的一種手段:
在臺灣問題上應該有大打、打核戰的思想準備。毛澤東曾經說過:“你打你的原子彈,我打我的手榴彈”。這就是表明我不怕你的恐嚇,表明決心要打到底。今天的統臺之戰也一樣要有大打的思想準備,如果統臺戰爭在氣勢上不能壓倒美國,那就已經先失一招。戰爭意志最清晰的表明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取勝的先決因素。臺灣人說:中國要武統臺灣全臺灣人都笑了,這真是對在中國絕對的諷刺。泱泱大國居然在海空軍的實力上還不及臺灣這樣的彈丸之地這真的是不可思議!更不可思議的是,就這樣的軍備居然還在為什么“中國威脅論”不停地辯解掙扎。
對美暗示其戰略原則問題:“日本什么情況下也不能擁有核武器”
向美國暗示:這世界上最恨美國的是中東穆斯林國家。最想用原子彈毀滅美國的是日本人。提醒美國你曾經給日本扔過原子彈。日本民族的意志是“寧玉碎也不瓦全”。他們現在的教科書還教育國民是二戰的受害國。美國給他們扔了原子彈是不人道的。提醒美國不要圖小利忘大義,等日本人有了核武器它的霸權思想就會膨脹,到美國控制不住的時候摩擦是難免的,日本人跟美國玩命又不是沒有歷史先例。當年僅一億多人口的小日本,就敢誓言“一億玉碎換一億美國人”,今天再打起來美國敢跟日本對扔原子彈拼掉兩億國民嗎?
根據報道,美國只知道日本儲存了大量的核燃料,但并沒有誰對此表示出擔憂。無論是對人還是對國家,什么利益也大不過民族生存問題。比起能毀滅民族的核武器,其它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情。美國民族性相對還是理智的,但日本人的理智性確實不敢恭維。這點無論對美國還是中國都是致命的原則性問題。而這些也是可以利用來分化美日關系的。
我們不該大手筆的援助阿富汗:
此意不是為我們在阿富汗犧牲了幾個人。我在新疆時已身有體會,阿拉伯國家受伊斯蘭教影響無形中都是一家。就“東突”鬧獨立這一點?它們就會站在一邊,今天我們援助的再多,日后也不能抵消阿拉伯民族對我們統治新疆的仇視。無論美國日后以阿富汗為基地打中國?還是在中美爭奪經濟利益方面、阿富汗必會站在美國一邊。別忘記阿富汗可是個偽政府,它的主子是美國。美國惹的禍我們卻在幫著給擦屁股,中國在阿富汗是沒有半點便宜可沾的,妄想以援助親善阿富汗來換取中國西北方的安定是徒勞之舉,日后自有分曉
朝鮮應該與臺灣相互呼應:
朝鮮受經濟窘困打核威懾牌。俄又無心顧朝,金正日急于搞改革有求于中國,對我們是好事。朝改革可以,但原則是保持金的政權。其一:因朝南北百姓巨大的生活差異,專制政權可以防止西化。因為西化預示南北統一,而半島一旦統一,中國為朝鮮的犧牲援助將付諸東流,而且還會對中國東部構成新的威脅。其二:專制有利于中國控制朝鮮牽制美國,將朝鮮也變成我們手中的一張牌,對待朝核我們就是一個“拖”字戰略。讓朝核造與不造受我們指揮。猶如美打臺灣牌一樣。這樣朝的改革開放只能面向中國,以朝鮮的資源換取中國的技術設備。援助也是根據情況而定,不能供的太飽也不能餓著,打好朝鮮這張牌可是需要技巧性。
還有,謠傳金正日政權不穩。不管它虛實,為保險起見,我們應該及早在朝鮮培養一套隨時可以替補的親中政治勢力,軍事上也要有一套及時應對的行動策略,以備不測!
外交不但要確立,調整戰略更要端正思想:
外交戰略上的失誤,明面上是媚外、無能,而它的本質問題是出在國內遭受文化侵略與意識形態、文化政策全面失敗。包括決策層在內,民眾缺乏自尊自信、沒有進取、超越意識!布什帶江某人轉了趟自家農場的豬圈,看某受寵若驚的樣子,見了洋人就感覺矮半截!他認為所有的中國人都跟他一樣無能!
摸著石頭過河不是西化:
中國人民對胡主席的期望值很高!希望胡主席比毛主席還高瞻遠矚!權是政治家的第一要素!能強我中華領導它八十年又何妨,歷史自會有評判!政治民主選舉使西方躍進了一大步,但八年任期注定它們只能走折中路線,這也使它們喪失了統一世界的良機!中國已經失去走平穩折中路線的契機。民主是為人民服務的,不是為了民主而民主,是為了強國而民主,只有集權這步險棋才有超越的可能。為了民族的利益沒有什么不能改,不要過分注重過程中的手段。歷史只會承認結果與民族貢獻,歷史永遠為英雄譜寫贊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