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大躍進”:越南遭遇經濟危機
2008-6-20 《商務周刊》
革新開放21年來,越南第一次碰到如此嚴重的增長式危機
□記者 吳金勇 袁瑛
初夏的峴港灣風光綺麗,岸邊的海云嶺和山茶半島上帶有濃厚殖民色彩的白色法式建筑格外顯眼。6月2日,峴港灣Non Nuoc海灘30公里范圍內,由迪拜王國賓館投資集團投資建設并出售的越南第一批豪華住宅——Raffles Residences被批準施工,頂級的萊福士(Raffles)風格,使得這批豪宅的每平方米價格可望達到5000—8000美元。
港口內,成集裝箱的國外整車仍在陸續進關。據越南海關總局的數據顯示,5月份進口轎車、越野車的數量為5500輛。今年前五個月,已有18000輛進口轎車登陸越南,比去年全年的轎車進口還多5000輛,而這一數字幾乎與越南本國全年轎車的生產總量相當。
浮華背后的事實是,每筆大額外資涌入和每一批高檔商品的進口,都在惡化著越南目前的高通脹危機。“目前越南的高通脹,主要是資金流動性過剩和貿易逆差導致的。”越南中央經濟管理學院國際經濟整合政策研究部主管武知圣(Vo.Tri Thanh)對《商務周刊》解釋。
據武知圣提供的數字,從1996年到目前的11年時間里,越南貨幣供應量M2與GDP的比率,從24%增長到了112%。過多的資金主要是外部熱錢。今年頭5個月,越南新注冊的外國直接投資額同比增加了134%,達到153億美元,貿易逆差則超過144億美元。而去年全年的貿易逆差數字才是124億美元。
4月4日,不同尋常的信號出現了。越南總理阮晉勇發布《告全國人民書》,號召全國總動員,全黨全民保持高度一致,實現控制通脹的目標。
5月末,越共總書記農德孟急飛中國溝通感情。農德孟強調:“越中‘同志加兄弟’的傳統友好關系由胡志明主席、毛澤東主席親自締造,兩黨兩國歷代領導人精心培育,是越中兩黨、兩國和兩國人民的無價之寶。”
6月3日,越南國會十二屆三次會議決定將2008年GDP增長目標由原來的8.5%—9%下調為7%,并強調在新形勢下2008年社會經濟目標是“控制通脹、穩定宏觀經濟、保障社會民生和可持續增長”。其中,首要任務是控制通貨膨脹。
據介紹,越南2008年5月份折合成年率的通脹已經達到25.2%。嚴重的通貨膨脹,成為越南自1986年實行“革新開放”政策以來碰到的最大難題。
“展望五國”和“阮十條”
1986年越南學習中國,開始確立和實施了“革新開放”的國家發展戰略。“越南的改革一開始是不錯的,但像中國一樣當改革進入深水區時,容易陷入經驗主義的泥潭。”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對《商務周刊》說。
同中國一樣,越南一方面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以吸引外資,一方面推動“出口導向型”經濟的發展。政府還特別注重在大項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及高科技項目方面的投資。政策的引導使越南吸引外資呈快速增長態勢。
“革新開放”帶動了越南經濟快速增長,1990—2006年起GDP年均增長7.7%,2007年,GDP總量達到700億美元,同比增長8.5%。2000—2007年間,越南經濟年均增速達到7.5%,僅次于中國,居全球第二。但顯然,世界第二快,還不是越南的最終目標。
2006年6月,革命烈士的后代阮晉勇(NguyenTanDung)接替潘文凱出任越南總理。阮晉勇1961—1981年在越南人民軍服役,1996年6月任中央經濟部部長,1997年9月任政府常務副總理,1998年5月兼任國家銀行行長,2002年8月連任政府常務副總理。
阮晉勇上臺后,進一步加快了越南革新開放的步伐,強調市場經濟和主動與國際接軌的經濟思路,努力淡化政府在指導國民經濟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支持私營部門在經濟發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同時組建大型國有企業集團,提高國際競爭力。
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阮晉勇強調:“我們正在加快改革政府管理經濟的方式,減少政府通過行政命令對企業經營的直接管理,轉而通過法律手段管理經濟。”
阮晉勇的經濟政策為越南帶來了很好的國際聲望。近來,更是被日本經濟學家稱為“展望五國”(VISTA)之首,五國分別是越南(Vietnam)、印尼(Indonesia)、南非(South-Africa)、土耳其(Turkey)和阿根廷(Argentina)。根據日本經濟學家對展望五國所做的推算,從2005—2050年,西方七大工業國的經濟規模以美元計算最多擴大2.5倍,“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擴大20倍,而“展望五國”預計可擴大28倍。
同時學者們還揭示了“展望五國”的發展秘籍:自然資源豐富;年輕勞動力有增加的趨勢;對引進外資持積極態度;政治穩定;中產階級正在崛起,個人消費增長。而越南更是被認為是“展望五國”中潛力最大的國家。
但正如施蒂格利茨所說,如果在企業管理上處置失當的同一個腐敗或低效的政府,在處理私有化的問題上也不會更高明。越南革新開放的復雜和艱巨性無疑增加了當局的困難。
2007年底國際石油和食品價格開始上漲時,越南央行沒有迅速做出反應,控制由此產生的通貨膨脹壓力。越南的一些經濟學家表示,央行的政策從很大程度上講是政府意愿推動下的結果,越南政府希望盡可能地推動經濟快速增長。
“事實上,我不認為在現任政府成立之后,越南的經濟改革內容和方向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所有人都全力支持改革,當然在改革的步伐和范圍上,人們有諸多爭論,包括對國有企業改革的利弊以及國有大型企業集團建立的必要性。”武知圣對《商務周刊》說。
越南的一些高層領導也對總理阮晉勇成立大型企業集團的決心表示懷疑,這些企業的資金通常來自國營銀行提供的低息貸款。6月11日剛剛去世的越南前總理武文杰去年以84歲高齡向阮晉勇寫了一封公開信,指出越南目前正在犯19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前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同樣的錯誤。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越南高級國家顧問喬納森·皮卡斯(Jonathan Pincus)也向本刊表示: “越南政府給國有大型企業提供了太多低息貸款,這導致了信貸增長和預算赤字的增加。”
事實上,這種風險在“展望五國”的發展秘籍最后一條已有所提及——“展望五國”面臨的共同麻煩是容易發生通貨膨脹。
但顯然直到2008年1月時,越南政府并沒意識到通貨膨脹來得這么快。1月初,阮晉勇還簽署關于指導和落實2008年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和國家財政預算的主要措施第02/2008/NQ號決議。該決議提出,為完成2008年經濟增長8.5%—9%并力爭超過9%的目標,中央政府要求各部委和各省市政府集中落實十大措施。具體如下:一、積極改善投資和經營環境,加快增長速度,有效提高經濟競爭力和穩定性;二、保持宏觀經濟穩定;三、有效吸引外資和利用各項投資發展資金;四、集中發展并提高人才素質;五、妥善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六、有效利用自然資源,保持環境,可持續發展;七、加快行政改革,有效發揮國家機關職能,滿足發展需求;八、加強反腐倡廉工作;九、穩固保障國家主權,保持政治穩定和社會安全;十、加強對外交往,主動與國際經濟接軌,提高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
現在再看起來,1月份的“阮十條”中,加快增長速度,有效吸引外資和主動與國際經濟接軌等,顯然讓人感覺有些刺目。
高脹的春天
“當局憑著過去的經驗主義來深化未來的改革,是件很可怕的事。”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這樣評價。
僅僅兩個月后,越南北部地區近30個行業協會向越南工貿部反映:近一周來,企業貸款利率高達14%-16%,應急貸款甚至月利率高達4%。如此高的貸款利率,已使出口企業出現虧損。
3月3日越南總理阮晉勇簽署政令,成立國家金融監督委員會。在此期間,越南政府高層也頻繁與世界銀行和IMF駐越南代表溝通。據世界銀行駐越南執行主管馬丁·拉瑪向《商務周刊》透露,3月份之后,他們與IMF代表一起不斷出席政府的經濟內閣會議。3月20日,越南政府又組織了一個圓桌會議,與會者除世界銀行、IMF外還有亞洲發展銀行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會上各方為越南的下一步經濟政策提出了參考建議。
圓桌會議結束5天后,越南政府舉行了三月份例會。在談及通貨膨脹時,阮晉勇樂觀地指出:在全球市場價格上漲和美元貶值的情況下,越南政府從今年年初開始已落實各種旨在控制通貨膨脹的舉措,因此今年頭兩個月通貨膨脹率不過略超3%。“到目前為止,通貨膨脹已有平抑下來的趨勢。”
阮晉勇顯然低估了資金過剩和逆差的負面影響。3月,越南生活必需品價格飛速上漲,房價則轉頭下跌。3月31日,越南南部一家耐克運動鞋廠的15000名工人罷工,要求提高工資。受通貨膨脹沖擊最大的越南產業是服裝業,這次罷工僅僅是通貨膨脹導致的勞資沖突中較大的一次。根據越南勞動部公布的數據,過去15個月里,越南發生了大約600次罷工。
4月2日,阮晉勇召集北方各省市人民委員會主席和大型國有企業領導人開會,部署抑制通貨膨脹政策組合措施的實施; 4月3日,阮晉勇和副總理阮生雄又聽取了越南祖國陣線對實施抑制通貨膨脹一攬子措施的意見和建議。
4月4日在阮晉勇發表的《告全國人民書》中,列舉了控制通貨膨脹的8項組合措施:
第一,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越南政府認為,2004年以來流動性和銀行信貸的持續增長,尤其是2007年銀行信貸的過度膨脹,是通貨膨脹的一個主要原因。所以越南政府決定繼續進行從年初就已經開始的流動性和銀行信貸總量的嚴格控制,要求越南國家銀行對此負責,恰當利用市場為基礎的貨幣政策工具,不惜代價實現目標;
第二,削減國家投資和政府機構的支出,嚴格控制國有企業的投資,減少預算赤字。中央政府將重新審核政府采購清單,對各部門、各省市提交的財政支出預算重新核定,務求2008年國家行政單位日常支出減少10%;
第三,加大對農業生產的支持力度,迅速消除災害天氣和農作物傳染病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提高糧食產量。中央政府要求各部部長和省級人民委員會主席及時解決農業生產活動中出現的資金、市場、行政程序等方面的困難;
第四,保證供需平衡,刺激出口,減少貿易逆差。保證市場供需平衡,尤其是生產和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供需平衡,是防止價格突然上漲和市場投機的先決條件;
第五,促進生產和生活節約。越南政府在嚴令各級政府削減10%行政支出的同時,也要求所有企業控制支出,減少成本和流通費用;還呼吁全國每個家庭節約燃料和能源,以緩和需求壓力;
第六,加強市場管理和價格執法,杜絕成品油、鋼鐵、水泥、礦產及藥品、食品等生產生活必需品的投機和走私。指令國有公司必須對政府負責,帶頭執行這個行政指令,管理和監督零售商及代理商的經營行為,并呼吁行業協會積極參與,支持這些穩定市場和價格的政策措施;
第七,強化社會福利政策的實施,以解決價格攀升對越南人民的生活,特別是窮人、處于劣勢地位的家庭、遭受自然災害地區的居民以及低收入群體的影響;
第八,越南中央政府建立專門協調機制,保證上述政策在各級政府都得到嚴格執行。
此時,根據越南央行的預計,2008年該國的經常項目赤字將占GDP的5%,2009年將達7.5%。熟悉10年前亞洲金融危機的人都知道,1997年泰國被迫讓本地貨幣泰銖貶值時,該國的經常項目赤字占GDP的6.5%。旋即,越南可能發生經濟危機的言論出現。
4月初,政府要求各相關企業未來兩個月中保證10類生活必需品(汽油、電、煤炭、自來水、公共汽車票、火車票、飛機票、煤氣、鋼鐵、學費及醫療費用)不漲價。然而價格控制并不理想,5月23日,胡志明市的罐裝煤氣零售價為19萬越盾/瓶,6月1日就達到了26.2萬越盾到30萬越盾(約相當于130元人民幣/瓶)。端午節期間,越南人不得不用比去年多一倍的價格來購買粽子。
這時一些越南百姓開始把錢從銀行賬戶上取出,買進黃金,囤積美元。更讓越南市民們擔心的是,總理在《告全國人民書》中倡議的全國總動員并沒有得到完全響應。據《西貢解放報》6月9日文章,兩個月前,越南政府向各省市政府、國有企業發出有關實現各項控制通貨膨脹措施的第863號公文,要求它們最遲于5月20日向越南財政部、計劃投資部報告有關控制通貨膨脹措施的實施情況,以作綜合匯總后,最遲于2008年5月30日向中央匯報。然而,截止到5月末,仍然有許多地方未能按照規定提交報告。阮晉勇對未按照規定及時上呈報告的地方、單位進行了嚴肅批評,并要求它們最遲于6月15日上交報告。
這一切已顯示出,越南經濟革新不僅出現各種經濟指標和要素之間沖突,而且社會各階層或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也在進一步加劇,已經實行了21年的越南“革新開放”,碰到了強大的增長式危機。
開放“大躍進”
一些學者指出,越南目前的危機,是2007年加入WTO之后越南國內實行一系列的過度開放所致。
2007年1月11日,越南艱難擠入WTO,成為了它的第150個會員國。此后,越南開始按承諾減免近2000類商品的進口關稅,其中包括成衣紡織品、日用品、建筑材料等。當年越南的原裝汽車進口增加了5倍,組裝零部件增加了3倍。
據越南計劃投資部今年初的統計,越南有來自80個國家和地區的約8600個外國直接投資(FDI)項目,協議總金額為831億美元。其中,韓國為越南第一大FDI來源地,在越投資額達135億美元。緊隨其后的分別是新加坡、中國臺灣和日本。
2008年1月,越南計劃今后3年再吸引600億美元FDI資金,從而使2006—2010年五年計劃期間吸引外資總額達到約900億美元。
1月16日,越南計劃投資部外國投資局局長潘有勝仍在聲稱,盡管2007年越南吸引FDI已創歷史紀錄,但2008年利用FDI仍將大幅增長。如果進展如預期,越南將新批總額超過50億美元的“特大型”外資項目。
這些數字決心與越南700億美元的GDP和15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相比顯得格外宏大。
外資瘋狂流入的同時,越南的資本項目大門也基本洞開。加入WTO后,越南首先就放開資本項目,將外資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上限放寬到49%。資本項下熱錢的大量涌入,直接推高了越南的資產價格,并且迅速形成泡沫。越南股市總市值從2006年初的10億美元迅速膨脹至200億美元,越南指數從120點大漲至1200多點。
2007年12月,越南允許商業銀行更加自由地用美元兌換越南盾,并批準美元/越南盾的貿易區間從此前的上下0.5%擴大到上下0.75%。2008年3月10日,央行將0.75%的浮動區間擴大到上下浮動1%,5月,浮動區間再次擴大到上下2%。
“到這時,越南政府的行動已經從主動適應調整變為被動調整了。”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說,“越南以經濟自由化為核心的整個革新開發的設計,與IMF過去所做的一項深入細致研究的結論是相違背的。該結論顯示,一國經濟開放的秩序應該是: 首先是宏觀經濟自由化,建立市場調節機制;經濟結構有彈性,適應國際市場;然后是貿易自由化,帶動經濟具有國際競爭力;國內金融市場的自由化,關鍵是利率的自由化;最后才是資本項目自由化。該結論已經在包括東亞與拉美等諸多金融危機中得到了有力的證明。 資本項目的開放必須放在最后,如果這個秩序錯了,就會有問題。越南如今的經濟問題可以主要歸結為在金融領域的開放步伐過快過大。”
越南政府格外珍惜加入WTO的機會。“實際上,我們所開放的市場比對世貿組織所承諾的更快更寬,而這一切首先是為了國民經濟的發展。”2008年1月紀念越南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一周年之際的論壇上,越南副總理范家謙自豪地說,“下一步,越南要繼續加快國內經濟革新的進程,并開始準備積極參加WTO多哈回合談判。”一個小國深情地渴望參與世界體系的心情躍然紙上。
在過去的一年中,越南嚴格地落實了對世貿組織的承諾,制定和完善了許多重要的法規文件,旨在使有關經濟貿易的法律體系更符合國際通例和WTO的規定。不僅對照承諾而進行的各項修正或新頒行的法律和法令已經完成,越南還主動修正了約30項法律和法令。
據越南計劃投資部年初的想法,越南12個服務貿易領域中的11個已對外開放,其中包括通信、保險、銀行等,下一步越南的營商環境將按照對WTO的承諾進一步透明化;越南政府在履行WTO義務的過程中將為外商創造最為便利的條件,并進一步改革金融銀行系統,提高人力資源質量和加強工業配套能力。
“我們中國一直在強調改革的主動權,顯然越南在革新的過程對此重視不夠。”江涌評價說,“這可能與他們民間‘超印趕中’的口號有關,作為一個地區小國,他們太想迅速建立自己的比較優勢了。”
然而,過度的開放不僅帶來了資本和熱錢,也導致貿易逆差的迅速擴大。據官方統計的數據,2004—2006年,越南貿易逆差分別為55億美元、47億美元和51億美元,2007年即陡增至124億美元,2008年前5月貿易逆差已經達到144億美元。
“貿易被用來干什么?這是越南應該仔細考慮的。”對越南入世一年后的貿易增長速度印象深刻的歐盟駐越南大使Sean Doyle認為,“樂觀和自信只是故事的一部分而已,越南入世時雖然有良好的起步,但競爭將更加激烈。”
虛弱的逆差
大量外資涌入如同壘卵,巨大貿易逆差也不可持續,但對于一個基礎設施薄弱和產業布局殘缺的國家來說,總是要建設港口、電站,發展裝備工業和煉油。而這一切又不得不依賴國外。
根據越南統計總局的數據,2007年越南進出口貿易額1092.1億美元,其中進口608.3億美元,同比增長35.5%,出口483.8億美元,同比增長21.5%,貿易逆差124.5億美元。在大宗進口商品中,列前三位是機械設備(103億美元)、成品油(75億美元)、鋼鐵(48億美元);大宗出口商品中列前三位的分別是原油(84.7億美元)、紡織品(77.8億美元)、鞋類(39億美元)。
作為越南最大逆差國的中國,正是向越南提供了他們急需的大型發電機組、港口機械以及工程機械和設備——這些產品是越南目前的產業水平不能生產的。中國商務部的數據則顯示,2007年中越貿易額達151億美元,中方順差86.84億美元,比去年增加37.05億美元,增長74.41%。今年越南通脹加劇后,一些企業更是瘋狂地從中國進口化肥、鋼鐵、棉紗、重型載重汽車等物資加以儲備,這就造成進一步的巨額貿易逆差,僅僅今年頭4個月,越南從中國進口的鋼材和載重汽車比去年全年的總和還要多。“依目前的趨勢,越南的外匯儲備僅夠支持國家未來3個月的進口。”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越南高級國家顧問喬納森說。
巨額貿易逆差是由于兩國間產業層次的差距所致。以能源為例,越南每年出口約1800萬噸石油,卻需要進口1200萬噸汽油;出口約3000多萬噸煤炭到中國,卻需要花幾億美元從中國進口電力。
自主研發和制造,一直是越南強國夢的重要部分。在《2006—2015年階段成套設備工業發展規劃(草稿)》中,越南機械研究院提出了包括解決企業缺乏長期戰略、幫助企業獲得融資、資助企業聘請國外專家等方法,以及對重工業企業免設備進口稅,從設立之日起10年內減免所得稅的方案。該方案還建議從現在起到2025年,越南成套設備制造工業總投資額為1570億美元,其中設備價值占到1150億美元。這對一個GDP只有700億美元的國家來說可謂巨資。考慮到技術和資金的來源問題,我們會發現,這些越南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規劃都具有直接或間接加速目前通貨膨脹風險的可能。
“在國際分工中,越南處于微笑曲線的最低端,同時它的產業格局不完整,與中國相比,它不具有范圍經濟的競爭優勢。”江涌說,“中國的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各產業鏈可以在幾百公里內實現完全采購。”這一點得到越南中央經濟管理學院國際經濟整合政策研究部主管武知圣的認同。越南的工業處于較低水平,制造品出口主要集中在勞動力密集產業,包括紡織品、衣服、鞋等低附加值產品上,而這些出口產品的原料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這是越南產業結構‘二元化’特性。一方面,越南擁有勞動力集中的具競爭力的出口部門; 另一方面,越南的那些進口替代或者重工業部門卻極其沒有效率。在上下游產業之間,這一聯系很脆弱。”武知圣說。
以越南第二大出口商品紡織為例,其紡織原料七至八成依賴進口。目前,越南內外資化纖企業的產量僅能滿足4%的市場需求。越南紡織集團(Vinatex)董事長阮國恩稱,越南化纖原料十分短缺,政府提出到2009年前國產自給率達到15%—20%和2012年前自給率達50%的目標難以完成。
對于未來,武知圣認為,越南關鍵是要多元化出口產品結構,并增強其價格之外的競爭力,吸引有效的FDI,改善基礎設施,提高勞工技術和管理水平。在此基礎上充分調動傳統的比較優勢,逐步向價值鏈的上游過渡。
他同時指出:“越南從中國那里遭受到了很嚴重的逆差。當然不能僅靠越南的努力,還要看中國的意愿。”
今年5月,中國已決定向越南投資40億美元建立大型石化工廠,并在越南北部投資建立大型火電站。另據越南《經濟時報》6月6日報道,近日越南駐華使館商務處通報稱,中越兩國關于動植物檢疫合作文件已在北京簽訂,使館建議越南水果協會組織企業代表團赴華直接商簽貿易合同,包括直接向中國各大城市出口水果的供貨合同。中國市場占越南水果出口市場的40%,其中80%為新鮮水果。今年頭5個月,越南對華出口水果金額為1.34億美元,同比增長50%。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