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虎”經濟發展形勢出現逆轉
——越南金融動蕩對我們的警示
日期:2008-06-11 作者:徐明棋研究員 原載:文匯報
6月2日一婦女路過河內的一家農貿市場。當天越南政府公布5月份的通貨膨脹率為25.2%。 |
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徐明棋研究員 最近,越南的金融形勢發生明顯惡化,5月份通貨膨脹高達25.2%;股市與去年5月1100點相比,今年6月4日下跌至396點,跌幅超過了60%以上;大中城市的房價跌幅也達到50%-60%;越南盾也從今年3月初開始對美元貶值,從1美元比15800盾左右下跌至16290盾左右,黑市更是達到18000盾以上,市場預期今年貶值幅度將會達到40%,今年經濟增長幅度也將會降到7%左右。最嚴重的是受金融動蕩的影響,社會穩定遭到了嚴重的威脅。 動蕩的主要原因 1、通貨膨脹失控 越南通貨膨脹突然失控,是前兩三年通貨膨脹高企未能得到有效治理的結果。越南經濟近幾年增長一直維持在比較高的水平,2007年GDP增長率達到8.5%,以致被外界看成是亞洲的“新小虎”。但是,過快的經濟增長使得通脹壓力也一直很大,CPI增幅2004年為9.5%,2005年為8.4%,2006年為6.6%,2007年為8.3%。今年初通脹開始加速,CPI增幅升至兩位數,5月份更是躥升至25%以上。通貨膨脹上升的原因雖然很多,但是直接的因素是貨幣供應增長過快,2006年越南廣義貨幣M2的增幅高達34%,2007年更是增長了46%,銀行信貸的增幅也達到54%。 導致貨幣供應量增長過快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銀行信貸的迅速擴張和外資流入導致的外匯儲備不斷增加是重要的原因。越南近幾年銀行業開放的速度比較快,成立了很多股份制的銀行,外資銀行也迅速進入。一方面各家銀行競相發放貸款,另一方面過熱的經濟使人們對未來收益的預期看好,信貸增長速度也就逐年增加。雖然近幾年越南的國際貿易和國際收支經常賬戶逆差不斷加大,到2007年貿易逆差占GDP的比重高達17.5%,經常賬戶逆差也增至GDP的8%,但是隨著外資流入的不斷增加,資本賬戶的順差很大,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供應在不斷增加。越南政府為了維持匯率,避免升值,就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干預,于是在經常賬戶逆差不斷擴大的情況下外匯儲備卻連年在增加,從2004年的70億美元增至2006年的134億,2007年更是增加至199億美元。雖然越南央行也通過出售政府債券進行對沖,但規模不足,基礎貨幣的供應還是不斷增加,整個貨幣供應過于寬松,因此通貨膨脹不斷加速就不足為奇。 2、過于依賴外資外貿 仔細分析越南的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的動力,我們就會發現,越南經濟增長的對外部的依賴程度太高。外資在越南的投資比例中不斷增長,到2006年已經占到16%。對外貿易依存度2006年已經達到120%,出口依存度達到56%。由于外資流入的規模不斷增加,對外負責率也一直居高不下,短期對外負債達到GDP34%。加上越南這幾年對外開放和國內私有化改革的步伐加快,各種熱錢流入越南的規模也在增加。從越南2004-2007年吸引的直接投資規模以及經常賬戶逆差相加與外匯儲備規模增加的缺口中,我們就可以看到以非直接投資形式進入越南的資金規模非常之大。2004-2006年越南的經常賬戶的逆差分別為9.6億美元、51.9億美元和29.9億美元,吸引的國外直接投資分別為16.1億美元,18.9億美元和23.2億美元,如果用來平衡經常賬戶逆差,只有2004年可以彌補;外匯儲備不應該有明顯的增加,但是這三年的外匯儲備每年分別增加了8.8億美元,21.3億美元和43.2億美元,可見以其他形式流入的外資2005年以來每年都在40-50億美元,遠遠超過直接投資。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短期炒作的熱錢,其結果是一邊外匯儲備在增加,一邊對外債務在增加,從2004年的144億美元,每年以超過20億美元的速度增加至2006年的195億美元和2007年213億美元,外債規模超過外匯儲備。如果遇到風吹草動,市場預期發生變化,熱錢外流,經濟就會遭到嚴重沖擊。 3、應對措施失當 此次宏觀調控失控與越南政府經濟調控的措施失當也有很大關系。在通脹逐漸加劇的形勢下,最有效的措施應該是緊縮的貨幣政策,越南央行雖然也在提高了存款準備金率,并且也通過出售政府債券來回籠貨幣,但是短期利率在2008年之前基本維持未動,只是在今年1月份提高了利率。為了應付國際市場上石油和原材料的大幅度漲價引起的進口商品價格上漲對通貨膨脹的影響,越南在2007年放松了進口的管理,降低了關稅,試圖以此來降低進口成本,通過緩解進口商品的漲價來減少國內通脹壓力。誰知這樣做的結果是使進口大幅度增加,國際收支逆差加大,引起了人們對越南盾匯率下跌的預期。于是從2008年年初開始,資金紛紛外流,不僅股市和房市急劇下跌,越南盾匯率也大幅度貶值。 影響及警示意義 越南金融動蕩引起了世界關注,人們普遍關心的是,越南的金融動蕩是否會像1997年泰國的危機那樣成為引發東亞多國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國內外大多數學者和研究機構認為,越南金融動蕩對亞洲其他國家的影響有限。根據目前的情況分析,筆者認為應該不會發生迅速傳導到其他國家的連鎖性金融危機。最有可能的情況是老撾、柬埔寨等與越南經濟相類似的國家也可能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下跌情況,多數東南亞國家都不會受影響。因為這些國家的宏觀經濟形勢與當年比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首先,泰、馬、新、印尼、菲律賓等國無一例外地變成了國際收支經常賬戶順差,只有越南、老撾、柬埔寨是逆差。其次,這些國家的外匯儲備這幾年都在不斷增長,本國貨幣大多處在升值的壓力中。再次,這些國家的政府財政赤字占DGP之比也都遠遠低于越南的4.9%,大多數都在3%安全線之下。從國內宏觀經濟指標看,除緬甸和柬埔寨外,各國國內貨幣供應量增長率都低于20%,比較健康,通脹都在可控區間。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10+3”框架下建立的清邁貨幣互換協定使得大多數國家都有了額外的市場干預能力,在需要時可以通過互換機制獲得外部資金的援助,這在心理上對抑制外部投機炒作也有重要威懾性影響。 越南的金融動蕩也應該不會對中國的金融產生直接的沖擊,無論從經濟規模或者從中國的宏觀經濟環境看,中國都要比越南經濟健康得多。中國經濟規模是越南的49倍;中國不像越南那樣存在國際收支的逆差,而是連年順差;越南農村的土地制度變相私有化了,而中國仍然保持著農地集體所有。而且最關鍵的一點,在各跨國投資基金的資產組合中,中國的金融資產與越南的資產并不是同類的,外資撤離越南并不會必然引起拋售中國金融資產的連鎖反應。但是我們必須重視越南金融動蕩所提供的警示意義。那就是越南金融動蕩引發原因與中國目前的狀況有著類似之處,越南金融動蕩對我們應該具有警示作用,對中國可能產生的影響不應該忽視。 第一,外匯儲備不斷增加并不能避免金融動蕩,如果貿易和經常賬戶不能達到平衡,靠資金流入所帶來的外匯儲備增加,實際上意味著風險的增加。中國目前雖然仍然保持著貿易順差,但是外匯儲備增長越來越多是資金流所引起的,這一點應該引起我們的警覺。 第二,中國的通貨膨脹率目前也比較高,這也孕育著重大風險。越南曾經有人認為,只要經濟增長率高于通貨膨脹率,就沒有問題,結果通貨膨脹長期沒有得到有效治理,最后失控,引發動蕩。中國自2007年以來通脹開始增速,今年頭4個月CPI上漲同比達到8.5%,已經接近警戒線。必須真正下大力氣抑制通貨膨脹,否則金融不穩將難以避免。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