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陷入嚴重的財政金融危機,且不能自拔!
天網讀者
11月15日,《今日美國報》刊登了理查德•沃爾夫的標題為“金融風暴”的文章;當天的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了即將卸任的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關于美國貿易逆差問題的一次重要談話;也是當天,法新社華盛頓專電:候任的美聯儲新主席伯南克呼吁中國改革貨幣制度。
以上三篇報導全部來自美國,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暴露出美國已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并且表明美國已無力自拔。
下面引述這三篇報導的主要內容,加以分析,得出我們的論斷。
《今日美國報》:理查德•沃爾夫:金融風暴。文中舉出:
美國總審計長戴維•沃克竭力向一群記者解釋國家財政每況愈下:“我們正面臨著一場永不休止的海嘯。”他列舉了一系列嚴重的財政問題,其中最突出的是生育高峰時期出生的一代人接近退休期的問題,他們的醫療保健社會福利保障將在未來幾十年使聯邦預算疲于應付。
他說美國可與沒落前的羅馬帝國相比。它的財政狀況“比宣傳的程度還要糟糕”,有一個破碎的商業模式,面臨著預算赤字、國際收支逆差、儲備不足以及領導不力。
國會和白宮試圖在5年內將聯邦預算開支削減500億美元——也僅占同期估計為1.6萬億美元赤字的3%,預算專家說,美國將面臨自1983年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
如果不大幅節支、增稅,或雙管齊下,到2010年國家債務將增加3萬億美元以上,達到11.2萬億——男女老少每人均攤3.8萬美元。僅2010年的利息,就將支出5610億美元。
從政治上的左翼到右翼,預算監督者都發出財政危機的警報,他們是:
國會預算局局長,道格拉斯•霍爾茨•埃金——如果不采取措施,未來幾十年的預算赤字令他感到“恐怖”。
聯邦預算委員會主席,馬婭•麥圭尼亞斯——未來是:許諾的福利沒有經費,貿易失衡,工作崗位太少,退休者太多。股市下跌,資產流失,生活水平下降。
北達科他州民主黨參議員,肯特•康拉德指出,美國背負著7.9萬億美元債務,一年中增加了近6000億美元。
保守的傳統基金會的斯圖爾特•巴特勒預言,從現在到2050年的這段時期,稅收穩定,但老年醫療保險,對窮人和傷殘人的醫療補助和社會保障的開支會猛增。
布魯金斯學會的艾麗斯•里夫林說,必須出現類似1987年股市崩盤的“經濟恐慌”,才能刺激政府采取行動。該學會的伊莎貝爾•索希爾則把政府收入與支出間的缺口比作“六級財政颶風”。
沃爾夫的文章指出了美國金融危機的存在事實,嚴重程度,不能自拔的狀況!
《華盛頓郵報》:格林斯潘關于美國貿易逆差的談話。
格氏說:只要外國投資者仍愿意在美國投資,決策者就無法減緩美國巨額貿易逆差的增長。
提高利率、削減聯邦赤字或調整匯率,都無法減少美國經常項目赤字。
一個國家的經常項目的差額本質上是一種市場現象,通過調整利率等一項或幾項政策變量并不能實現經常項目平衡。
目前美國的消費大于產出,而外國投資者通過買入美國股票、債券和其它資產來為美國的入不敷出買單。美國的經常項目赤字去年達到創紀錄的6680億美元,今年還在繼續增長。(《紐約時報》11月26日報,今年經常項目逆差將達7880億美元。)
許多經濟學家警告說,通過痛苦的調整過程,經常項目失衡問題或許有一天會得到解決。這個調整過程包括美元劇烈貶值以及美國利率大幅度升高,從而導致美國經濟增長陡然放緩,甚至引起經濟衰退。一些經濟學家已經促請美國政府減少預算赤字,以幫助建立一種比較循序漸進,少一些痛苦的調整措施。他們還建議亞洲和歐洲的政府應該采取措施拉動其國內消費,其中包括進口美國的商品。
但是格林斯潘建議“決策者最好讓政府不要插手市場,使貿易逆差在一段時間內平穩減少。”
格林斯潘不愧是美國乃至西方資本主義世界金融經濟方面的“座山雕”,眼光犀利,老謀深算,比起泛泛之輩看得遠,看得深,也看得透。
格氏這番講話是11月14日通過衛星向在墨西哥城舉行的一個央行會議講的。一來是講給央行內部會議聽的,二來是他即將離任之際,話說的很直截了當,很透底,能把話說到這個份兒上,在格氏有生之年,在美國財政金融界都是少有的。因為難得,所以應格外引起關注。
格林斯潘講話的實質是什么呢?
第一,“只要外國投資者仍愿意在美國投資,決策者就無法減緩美國巨額貿易逆差的增長。”一句話就把美國貿易巨額逆差的緣由說清楚了:逆差起因于外國在美投資,只要有外國投資到美國,貿易逆差就不可避免,“決策者就無法減緩”,就是說,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現在是沒治了!那么美國不要外國投資,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格氏為什么不往下說了呢?格氏一定是背上直冒冷汗,因為那種情況一旦出現,美國也就徹底完蛋了,所以他不忍說下去了。下面我們要著重剖析這個問題,這是筆者寫此文的要旨。
第二,格氏進一步分析這個問題:“一個國家的經常項目差額本質上是一種市場現象,通過調整利率等一項或幾項政策變量并不能實現經常項目平衡。”還特別聯系美國當前的狀況說:“提高利率、削減聯邦預算赤字或調整匯率,都無法減少經常項目赤字。”
也就是說,美國現在采取的措施,包括給中國施壓,讓中國減少貿易順差,提高人民幣匯率等等都無濟于事。因為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根本不是中國以至任何別國造成的。
為什么會這樣呢?
第三,“目前美國的消費大于產出,而外國投資者通過買入美國的股票、債券和其它資產來為美國的入不敷出買單。美國的經常項目赤字去年達到創紀錄的6680億美元,今年還在繼續增長。”(達7880億,增1200億美元。)
原來美國靠借貸過日子,拿別人的錢來消費享用。但借貸是要還錢的,要連本帶利的償還。于是難題出來了,日子照過嗎?債臺越疊越高,終究是要垮塌的呀!要么好日子別過了,破產還債;可是誰又敢,誰又能辦得到啊!?
許多經濟學家的高招就是:美元劇烈貶值,利率大幅提高,不惜以美國經濟增長陡然放緩,甚至經濟衰退的代價,咬牙脫困。還有一些經濟學家要美國政府減少預算赤字,并想出來要亞洲和歐洲采取措施拉動其國內消費,進口美國商品——就是嫁禍于人。
面對這些辦法,格林斯潘的態度既堅決又干脆,他說:“決策者最好讓政府不要插手市場,使貿易逆差在一段時期內平穩減少。”聽天由命吧!——上帝保佑能“平穩減少”。
看來還是這老家伙要明智得多,配當“座山雕”。
《法新社》華盛頓11月15日電:
即將接任美聯儲主席的伯南克,以白宮首席經濟顧問的身份在參議院的聽證會上說:“允許人民幣自由浮動和由市場決定對中國自身很有利。”
對參議院金融委員會成員、民主黨參議員查爾斯•舒默強行讓伯南克接受的一份中國改變貨幣制度的時間表,伯南克回答說:“參議員先生,我認為他們的行動將會比較慢。很難給出一個時間表。”
看到了吧,美帝國主義分子,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千方百計要轉嫁他們不堪的重負,明知治不了的病,但能緩解一下癥狀也好,能卸下一點兒負擔,暫時松口氣也好!真是青眼有加,凡此情況下,都看中了中國這個對象,這是為什么呢?不是可以發人深省嗎!?
上面,對三個美國人向我們提供的事實作了一番解讀和審視。消息直接來源于美國本土,避免了通常經無恥之徒轉述的時候著意曲解、欺騙國人之弊。以此為據作出我們的分析、判斷、結論。讓那些認賊作父的東西們也無話可說。
一、美國已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
用美國總審計長的形容,“我們正面臨著一場永不休止的海嘯。”“比宣傳的程度還要糟糕”,“可與沒落前的羅馬帝國相比”,布魯金斯學會的伊莎貝爾•索希爾則比作“六級財政颶風”。
國會預算局局長說:“未來幾十年的預算赤字令他感到恐怖!”
聯邦預算委員會主席這樣形容美國的現狀和未來:“許諾的福利沒有經費、貿易失衡、工作崗位太少、退休者太多。”她預測未來“股市下跌、資產流失、生活水平下降。”
北達科他州民主黨參議員指出:“美國背負7.9萬億美元的債務,一年中增加了近6000億美元。而且還未到嬰兒潮一代的退休期。”
美國的預算專家們說:“美國很快將面臨自1983年以來最嚴重的財政危機。”“到2010年,國家債務將達到11.2萬億——男女老少每人均攤3.8萬美元,僅利息就達5610億美元。”
在近代,尤其在美國,財政金融是經濟狀況的核心體現,在美國,以虛擬經濟支撐的經濟大廈,就不是傾斜的問題,而是行將轟然倒塌!——“永不休止的海嘯”!
這次經濟危機不是偶然發生的,它是近半個世紀以來,經濟內在矛盾的深化、積累,經一再緩解,再深化再積累,達到現在的大爆發!
在當今世界,美國的經濟危機,對美國意味著什么?對世界意味著什么?對中國意味著什么?
二、為什么美國會發生如此嚴重的財政經濟危機?
這次美國經濟的“病危通知書”是美國人自己下達的,診斷明確,雖然還沒有召開世界范圍的“會診”,但除了不顧事實、故意行騙的一類東西之外,也都同意,認可這個診斷。
在病因分析上,看法可就有很大不同了,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而找不到病因,或找的不確實,就不能因病施治,就無從醫治,盲目的患病亂投醫,則不但以不了病,還可能加重病情,甚或是加快死亡。這就是深重危機的美國經濟所面臨的問題,問題的迫切不亞于危機本身。
病因在哪里呢?
美國總審計長說是“領導不力”。他說的當然不無道理,所舉:“有一個破碎的商業模式”,“面臨預算赤字,國際收支逆差,儲蓄不足”等也都是事實,誰也否認不了,領導當然是有責任的。但是這些情況并非一時一事,而是長期存在并累積形成的,而美國從總統,到內閣,到眾、參兩議院,已是換了一茬又一茬了,病情反而越來越重,又是什么原因呢?
國會和白宮有人提出因為沒有削減開支,有人提出稅收太低要增稅,有人說要節支增稅雙管齊下。自有美國歷史以來,在國會、白宮,這個問題不是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的嗎?可是預算開支,不正是這些人舉手通過的嗎?為什么既減不下來開支,也增不上去稅收呢?
還是格林斯潘看得深一些,他說:“一個國家的經常項目差額本質上是一種市場現象……”,又說:“目前美國的消費大于產出,外國投資者……為美國的入不敷出買單”。而市場現象怎么就使美國經常項目失衡的?為什么不量入為出,不要外國“買單”?他都沒說清楚。
站在帝國主義立場上,他們怎么也找不出真正的病因的!
美國已不可否認的病入膏肓,根源何在呢?
美帝國主義,是一種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生產和社會發展導致生產的社會化程度已達全球范圍,占有卻越來越集中在極少數人手中;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已經容不下生產力的高速發展,越來越成了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桎梏。這就是美國的總矛盾,美國社會危機的,也是經濟危機的總根源。
下面我們就以格林斯潘的病因說為起點加以分析。
“本質上是一種市場現象”,這話無疑是說到點子上了。是一種什么“市場現象”呢?是壟斷資本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的,通過市場實現對世界范圍的掠奪,通過金融以及金融衍生品,通過虛擬經濟手段,在世界范圍榨取利潤。致美國陷入不能自拔的這個“市場現象”、這個陷阱、這個墳墓,是美國自己雙手挖掘構筑的,現在是自食其果!
“為美國的入不敷出買單”的“外國”,主要是指在美國這個吸全世界勞動人民血的大血池中不斷為其輸血的各國走狗。在各國統治剝削本國人民的這些人與美帝是命運攸關的,也是美國的“血池”中分羹的主兒。他們是各國反動派,他們還在把他們的命運繼續與美帝往一塊兒捆綁呢!他們為美帝效勞,美帝為他們撐腰。他們的利害息息相關!十足的狼狽為奸!
除了市場現象,消費大于產出,靠債務維持之外,維持遍布世界140多處軍事占領、軍事基地以統治世界的重負,格林斯潘卻閉嘴不說。
三、美國的經濟危機既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無藥可治的!
在我寫此文時看到《紐約時報》11月26日報道:2005年,美國的經常項目逆差可達空前的7880億美元。但下半年長期疲軟的美元卻出人意料地回升了,這和美國公司從國外匯回的數千億美元的支撐有關,更重要的是由于高利率、外國投資者(主要是亞洲中央銀行和國外對沖基金)購買大量美國國庫券和其它資產,為美國日益增加的赤字提供資金。
美國自己也認識到美元回流國內只是為了一次性減稅,歐洲央行即將提高利率,日本的利率也必然會上升,而美國仍繼續借貸,擴大赤字,飲鴆止渴,在惡性循環的路上只會越陷越深。
美國的經濟危機為什么是不可避免的呢?這要做階級分析。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在11月14日發表在《洛杉磯時報》上的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照抄于下:
“我們的政府通過減輕富人的財政負擔對富人進行了史無前例的保護,對美國的勞工階層則沒有給予足夠的關心。國會議員將他們自己的年薪提高了3萬美元,卻將每小時的最低報酬凍結在5.15美元上(這屬于工業化國家中的最低標準)。”
這應成為認識美國經濟以至美國所有問題的鑰匙!
美國是一個階級社會,統治階級為了緩解本國尖銳的階級矛盾,把矛盾轉嫁到金字塔的底層去,通過跨國公司、強勢美元、強權政治等,不斷從各個國家吸納資金,榨取各國勞動人民的勞動,從而使本國人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達到減緩階級矛盾的目的。而這是一把雙刃劍,資本在外流的過程中,使得本國工業無以為繼,從而造成對外貿易的巨額逆差,同時也鑄就了巨額的財政赤字。現在,美國統治階級不堪重負,轉而重新向本國勞動人民進行大舉壓榨,因此出現了卡特所說的一幕。隨著內外矛盾的不斷加劇,美國必將爆發嚴重的社會危機。這是后話。
那么,美國的這次財政金融危機還有救嗎?
上面分析了,危機是美國社會內在根本矛盾引起的,這種矛盾是根本性質的,是不可調合的,它是與帝國主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與生俱來、須臾不離的,所以又是歷史性的,周而復始的進行著、積累著,量變終至質變,物極必反。現在,是其由弱而強之后的由盛而衰,終至趨死之境!
不是嗎?
以往那些使美國屢脫困境,轉厄為安的辦法,都不靈了,不是別人,是格林斯潘告誡:別瞎忙活了,沒用!是前總統卡特說“我們的政府通過減輕富人的財政負擔對富人進行了史無前例的保護……”。注意!卡特說的是“史無前例”,一切以追求富人的利益為目的的美國,從來是(包括卡特時期)保護富人利益的,現在為什么要作出“史無前例”的舉措呢?一是危機空前深重;二是無法解脫;三是“屈服于石油業和其它行業強勢游說集團的政治壓力”(這也是卡特的原話)。
使人民幣升值。美國財長約翰•斯諾一再強調:“人民幣升值是調整全球不平衡的一個必要部分。”美國更有人揚言,否則將對中國出口美國的產品征收27%的關稅。純粹是睜眼說瞎話,并且是出于美國一己私利,出于對中國的欺侮!事實是美國與幾乎每個國家的貿易狀況都在惡化。中國在除美國之外的全球國內生產總值中占15%(以購買力平價衡量),但在1997年以來,美國經常項目的增幅中占的比例還不到15%。俄羅斯和中東等農礦產品出口國,在全球國內生產總值中只占7%,卻在美國赤字的增幅中占到了30%。美國死盯中國,這不是欺人太甚了么?至于有人甘愿受欺那就是另一碼事了!
常識告訴我們,盈余是投資率低于儲蓄率造成的。強制升值只會進一步造成投資不足,使經常項目盈余保持不變,但使國內生產總值下降。中國還能拿出幾千億美元買美國債券嗎?況且美國不斷惡化的經常項目赤字(永不休止的海嘯)與中國經常項目的盈余是絕不對等的,全部拿來送給你都無濟于事!中國經濟真要垮了,美國還有地方撿便宜嗎?所以連佐利克、賴斯、布什都認為,為美國計,暫且不要逼得太緊。
昨天(12月1日),歐洲央行已提升了利率,接著日本也會這么干,以高利率為吸引的優勢行將消失。外國投資者(主要是亞洲中央銀行和國外對沖基金)為美國赤字買單的行為行將不繼,接下來就只有“垂死掙扎”了。早死晚死反正是死,區別也只是在早晚爾。
在經濟瀕危的境地下,美國加緊政治和軍事上的進攻,求得解脫。
以佐利克指令“中國向何處去”的報告為集中標志的對華顛覆活動,以軍事包圍為依托的壓迫行徑,以對全球發號施令的自由化煽動都是“垂死掙扎”的努力,都在碰壁,都在往脖子上套絞索,都加速走向自掘的墳墓的步伐。
這,對世界人民(包括美國人民)的前途命運是件大好事,值得拍手稱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