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執政黨的第一經驗:誰選擇新自由主義和親美道路,誰就下臺
——兼論越南的經濟危機意味著中國等前社會主義國家經濟新自由主義改革模式的失敗
四川地震給中國亮起了紅燈,其政治、經濟、社會影響尚未明確地釋放,越南已經吹響了經濟危機的集結號,從而給中國政府亮起了又一盞紅燈。這意味著,中國在沒有結束地震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的同時,必須立即著手防范全面經濟危機的爆發,形勢空前地嚴峻。中國政府被迫將在外交、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同時展開防范。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即將帶來全面經濟危機,可能是中國繼雪災、口足病、火車相撞、火炬、西獨、地震、南方洪水、氣候異常等事件以來,中國將要經歷的最為深重的災難。
一、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獨立戰爭已經展開
環視中國周邊,新自由主義經濟模式已經全面失敗。進21世紀以來,拉丁美洲以委內瑞拉為旗幟,開始了對新自由主義模式的“革命”。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以下的幾個數字:
1、40年
1998年12月,查韋斯作為“愛國中心”總統候選人參加大選并獲勝,打破了40年來兩大傳統政黨民主行動黨和基督教社會黨長期交替執政的政治格局。
2、18年
巴西從1985年1月軍人還政于民以來,一直由民主運動黨、自由陣線黨、社會民主黨組成的中右政黨聯盟長期執政。20世紀90年代末期以來,中右政黨聯盟內部逐漸分化,左翼政治力量不斷成熟壯大。 2002年10月26日 ,最大的左翼政黨勞工黨人盧拉贏得大選,并于 2003年1月1日 宣誓就任巴西第四十任總統。這是巴西歷史上首位民選左派總統。
3、16年
2006年2月5日 ,中美洲國家哥斯達黎加舉行全國性選舉,反對黨民族解放黨候選人、前總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奧斯卡·阿里亞斯·桑切斯獲勝。執政黨基督教社會團結黨在大選中遭到慘敗,得票率只有3.55%。1990~2006年期間,長期執政的基督教社會團結黨已不得人心、威信掃地,人民要求變革。
4、16年
2006年11月7日 宣布的初步統計結果,尼加拉瓜反對黨——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候選人奧爾特加在總統選舉中獲勝。1857-1893年間尼加拉瓜由保守黨長期執政,此后由自由黨和保守黨輪流執政。1933-1979的42年間由索摩查 Somoza家族專政。1979年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推翻索摩查家族統治。1990年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被美國通過“骯臟戰爭”搞垮了后,一直由右翼、親美的政黨執政。
5、20年
1984年7月,烏拉圭軍政府還政于民,同年11月紅黨候選人胡利奧·瑪麗亞·桑吉內蒂當選總統,此后基本上是紅黨和白黨的天下。2004年11月,左派政黨聯盟總統候選人巴斯克斯在大選中獲勝,成為烏歷史上首位左派總統。
6、24年
玻利維亞獨立后,經歷了近200起政變,更換了70名總統。 1982年10月10日 恢復文人政府執政后,基本上是由民族主義民主行動獨立執政或與左派革命運動聯合執政。玻利維亞右翼政府在美國主張的自由市場經濟下經營慘淡,大批土著居民陷入貧困交加的境地,玻利維亞的政局近年來一直處于風雨飄搖中。從2003年至今,包括前總統桑切斯、梅沙在內的兩任總統先后被迫下臺。 2006年1月22日 ,玻利維亞新總統莫拉雷斯正式宣誓就職,玻利維亞進入了左翼政黨執政的時代,從而結束右翼政黨的長期執政的局面。
7、56年
巴拉圭反對派總統候選人費爾南多·盧戈贏得選舉勝利,從而戰勝了在政府執政達56年的紅黨。
具有代表性的是巴拉圭,這里的人民拋棄了執政達56年的紅黨。這樣一系列的數字預示著世界已經進入了反對新自由主義,保護民族經濟主權的時代。筆者認為,這個時代是偉大的第二次獨立戰爭時代。只不過這一次以經濟獨立為主,反對的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經濟殖民主義。
我們知道,如果世界范圍內的民主或者說大國、小國之間的平等、民主的國際秩序如果沒有經濟自主和經濟平等為前提的,那么隱藏在形式上平等下的民主表面實際上就不過經濟宗主國和殖民地之間的關系。拉美、非洲、東歐等國家和地區正是在民主化的旗幟下完成了從經濟殖民化到政治上維護殖民化的過程。
我們還清楚地記得20世紀末期發生的蘇聯、東歐劇變和發生在世界范圍內的“民主化”浪潮。這種民主浪潮是對虛假社會主義的鞭撻、對文化革命理念的實踐認可,同時經濟殖民主義也“借雞生蛋”,暗藏禍心地占領了世界范圍內的主權領地。
拉美國家的新自由主義模式是:保守右翼集團通過武力或美國“胡蘿卜加大棒”的威懾手段攫取政權,實施以圍美國為中心進行運轉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社會貧富差距加劇,國家財富集中于少數特權階層手中,人民強烈要求變革。帝國主義發展到現在,已經演變成為世界經濟圍繞著美國經濟為中心進行運轉,各國貨幣政策與美元掛鉤,美國的財政問題直接影響到了世界經濟的增長。所謂的全球化就是使跨國公司受益,老百姓一貧如洗。人民推動了變革,推動了革命。
可以說,經濟獨立,脫離美國的經濟控制,拋棄新自由主義的全球化,從而依據人民的意志推行愛國主義的經濟發展模式,使多數人受益。這已經是世界范圍內的潮流,誰違背這一潮流,誰就下臺。這已經是不爭之事實。而我們國家內部的個別官僚機構和買辦文人已經完全瘋狂了,他們完全無視郎咸平、張宏良等諸多愛國知識分子的警告,頭也不回地堅持出賣金融主權,個別官員甚至在“解放思想”和“天變不足畏”的思想主導下,妄圖繼續推行新自由主義改革,刻意逢迎美國主子,正在將共產黨推向毀滅的深淵。
可以說,如果新自由主義繼續在經濟領域為非作歹,面臨中國的,將是國家變色,政黨下臺,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這將是比四川地震更加猛烈的政治地震。
二、“括弧內的共產黨”成為新自由主義同路人
在新自由主義給世界造成災難的這一事實已經大白于天下的時候,中國國內的主流經濟學家和一些經濟決策部門卻試圖繼續推進新自由主義。在他們看來,世界范圍內的新自由主義失敗恰恰是“新自由主義”程度不夠高的結果。這一將把中國引向歧途的理論正在將經濟和政府推向全面毀滅。
1、“括弧內的共產黨”在第二次民族獨立運動中喪失了領導權
令我們感到驚訝的是,推動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獨立運動的主體力量的既不是第二國際遺留的社會民主黨,也不是第三國際遺留的共產黨,而是窮苦人和以經濟主權、國家主權、文化主權為特征的民族主義左翼力量。
“括弧內的共產黨”在人民運動中喪失了領導權。這正如第二國際的破產是同樣的情況,當第二國際支持帝國母國發動戰爭和綱領越來越資產階級化的時候,就注定了社會民主黨的墮落。
而現在“括弧內的共產黨”根本無視本國人民正在遭受帝國主義壓迫、本國經濟殖民化的現實,主動推動本黨的資產階級化,而且力求代表他們的利益,正在成為另一種破產性質的社會民主黨。
2、“括弧內的共產黨”的原則是在資產階級框架內處理政治、經濟問題
共產黨這一歷史名稱曾經是無產階級專政、階級斗爭和共產主義真正繼承者的身份,列寧在《國家與革命》中啟用了這一名稱。“‘布爾什維克’這個名詞獲得了全民的榮譽,除此而外,這種迫害還表明我黨在真正的發展過程中邁進了多么巨大的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在這個時候,也許連我自己也對我在4月間提出的改變我黨名稱的建議表示懷疑了。也許我要向同志們提出一個‘妥協辦法’:把我們黨稱為共產黨,而把布爾什維克這個名詞放在括號內”。然而共產黨在貌似和平的國際環境下,重新走上了與社會黨同流合污的境地,這一點在蘇聯-東歐劇變以后表現得尤其明顯。
毛澤東同志在1956年《事情在起變化》一文中提到:“批判教條主義的有各種人,有共產黨人一一馬克思主義者;有括弧內的‘共產黨人’,即共產黨的右派一一修正主義者;有社會上的左派、中派和右派;社會上的中間派是大量的,他們大約占全體黨外知識分子70%左右”。
“括弧內的共產黨”這一詞語恰如其分地表明了墮落的共產黨是如何在資產階級政治、經濟邏輯中繼續維護這一體制的。共產黨可以利用議會體制宣傳共產主義,但是不能將最終的目標抹殺為議會體制。
3、“括弧內的共產黨”是推行資產階級自由化、經濟上新自由主義的急先鋒。
蘇聯、東歐劇變以后,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資產階級經濟、政治模式的發展潮流。在剩下的5個社會主義國家中,中國、越南開始推行市場經濟改革,而朝鮮、古巴等堅持社會主義計劃模式的國家則出現了經濟困難,老撾則在這一模式的邊緣左右搖擺。
在中國、越南等共產黨執政的國家推動新自由主義一度被夸張為“中國模式”,越南改革的失敗是前社會主義國家采用新自由主義政策之類中國模式論的失敗。
如果說,蘇聯東歐的事件證明了社會主義民主制的必要性,那么21世紀新自由主義經濟危機的一再發生,則告訴我們:誰選擇新自由主義和親美道路,誰就下臺.這是21世紀執政黨的第一經驗。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