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金融危機及警示
近期,越南發生金融危機。由于持續擴大的貿易逆差和財政赤字、過多的外債規模,引發越南貨幣體系不穩,五月份的通貨膨脹率已高達25%,此還未包括糧食、石油及電氣價格從6月份開始的開放價格控制可能出現的飛漲,并使通脹繼續惡化的可能。
據越南央行預計,今年經常賬目赤字將占GDP的5%,2009年將達7.5%;據世行測算,越南今年外債規模將占GDP的30.2%。越南的GDP在2007年剛剛超過700億美元,而外債規模將達到210億美元。
1997年的泰國,當泰國經常項目赤字占GDP的比例達6.5%時,泰國央行就被迫調低泰銖匯率,從而引發金融危機。
由于惡性通脹和外債規模占比大,越南盾失去了信用支持,每天都會貶值5~7個百分點,外資出逃,股市腰斬,越南盾正步向類似泰銖1997年所面臨相似的“貨幣危機”。
1、大國經濟與小國經濟的區別。大國經濟總量大、回旋余地大,不容易受攻擊,小國經濟產業縱深淺、勢單力薄,把握不好就會出問題。一般情況下,小國經濟還是需要依傍于某大國經濟或大國強勢貨幣體系,以保證經濟足夠的發展速度而不出問題。如果越南政府求助于我國,我國如果對越南施以幫助,本次其金融危機之解決是很容易的事。
2、一國紙幣、股市,這二者都是虛似的東西,是依靠國家信譽才能建立起來的東西,因此,持有人的信心很重要。金融危機就是因為對這二者的持有失去信心。適度的通貨膨脹并不可怕,也不等于是金融危機了,而金融危機則是對持有該貨幣(指紙幣)失去了信心。濫發紙幣與濫發股票同樣都會引發崩盤,貨幣體系崩潰與股市崩潰都屬于嚴重經濟危機,在這些方面股市與紙幣具有同樣的屬性。
從這可以看出,那些鼓吹股市在信心崩潰時,國家仍可放任不管任其“自由調節”的觀點是多么的荒謬。市場原教旨者實際上是根本不懂市場經濟高級形態中信用經濟的本質。
因此,如果在我國發生經濟危機,決不會來自實體經濟層面,而可能是來自市場原教旨主義者對經濟的錯誤引導。如“股市千點”論,“銀行甩賣”論等,給國家經濟造成的無形損失實際上也不下于有形的經濟危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