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明
我國蓬勃發展的外資經濟以及由此帶動的國內經濟的高速增長都充分表明,我國的對外開放政策在促進經濟發展上取得了顯著成果。在封閉而又缺乏活力的經濟背景下,追求外資的數量增長成為短期內改變落后面貌的一項有力舉措,以此種思想為代表的開放觀念成為這一時期所有開放問題的行動指南。然而,在這種開放觀念的指導下,在外資促進各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卻產生了制約甚至威脅相關行業進一步發展的問題,即外資壟斷問題。外資對我國重要行業的壟斷使它有可能會控制我國的經濟命脈,進而危及到經濟安全以及國家安全,因此必須加以重視。
外資壟斷的主要表現
我國對外資的過多優惠政策使得外資在某些行業內占據了控制和支配地位。外資企業不但擁有過大的市場規模,而且利用這種市場優勢采取限制競爭的行動,這嚴重危害了我國消費者的利益以及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盡管某些行業并非由一家跨國公司控制,但寡頭企業之間很容易形成串謀,即使是跨國公司之間的激烈競爭也不能改變我們的被動和受控地位。在舊有的開放觀念指導下形成的外資壟斷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外資壟斷的主要表現
我國對外資的過多優惠政策使得外資在某些行業內占據了控制和支配地位。外資企業不但擁有過大的市場規模,而且利用這種市場優勢采取限制競爭的行動,這嚴重危害了我國消費者的利益以及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盡管某些行業并非由一家跨國公司控制,但寡頭企業之間很容易形成串謀,即使是跨國公司之間的激烈競爭也不能改變我們的被動和受控地位。在舊有的開放觀念指導下形成的外資壟斷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技術壟斷。技術壟斷是外資壟斷的一種最主要的表現形式,來華投資的跨國公司盡管不一定把最先進的技術帶入我國,但即便如此,中國企業通常也無法與其“落后”的技術進行競爭。現在對技術創新速度和投資量的要求都使得跨國公司之間更傾向于進行一定程度的合作,這種合作力量的增強也進一步鞏固了外資企業的壟斷地位。跨國公司重視對技術的控制,即使是合資企業,關鍵性的技術也完全掌握在外方手中,我們在技術發展乃至整個企業的發展上沒有主動權。例如在汽車整車和相關零部件生產行業,盡管國內有多家合資企業,但關鍵技術都掌握在美、德、日、法等合資伙伴手中,技術壁壘很難逾越。而且,跨國公司正在借專利技術控制中國相關企業的發展,進而決定著中資企業的市場地位。在DVD生產領域,跨國公司利用 “DVD專利使用聯盟”,使中國的DVD碟機生產企業交了幾十億元的專利費。DVD的核心技術均從國外進口,高額的技術專利費已使國內生產企業被迫退出生產領域,或淪為外資的貼牌生產企業。跨國公司現在每年在華的專利申請量高達30%,而且,據預測,汽車和制藥業將成為跨國公司專利申請的新熱點。
品牌壟斷。品牌壟斷也是外資企業慣用的一種壟斷形式。品牌的巨大無形資產價值使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上不遺余力地宣傳其品牌。可口可樂已在中國擁有多處生產企業,利用其所謂的“秘方”和各種市場宣傳活動,牢牢地將其品牌植根于中國年輕消費者心中。現在,它已占領了我國飲料市場70%的份額,壟斷已經形成。我國的手機行業也是外資品牌一統天下,摩托羅拉、諾基亞這些外國品牌占有很高的市場份額。有些合資行業,合資前中方已有一些知名品牌,但由于中方不具有品牌意識,忽略了對品牌的保護,往往合資后中方的品牌就消失了,例如美加凈這一中國著名的化妝品品牌就在與跨國公司的并購中消失。
資本壟斷。資本壟斷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快速實現壟斷的方式。對我國行業內發展較好的企業實行兼并、收購是外企實現壟斷的重要途徑。阿爾卡特收購上海貝爾,通用進入上海汽車行業,AB公司對哈啤進行股權收購,美國新橋集團加入深發展等,都是這種形式的外商直接投資的典型代表。在國外,企業并購實際上是反壟斷法關注的重點,而我國尚未對這一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這就使得在我國發生的外資并購更傾向于向壟斷方向發展。柯達1998年在中國進行的幾乎全行業的收購以及此后3年的獨占性發展,都使其牢固地樹立了在中國市場的壟斷地位,其對中國感光行業的控制也使其他跨國公司難以插足。到目前為止,柯達控制了我國感光材料行業一半以上的市場,相當于富士的兩倍,而并購之前,富士的市場份額曾經達到48%。
外資壟斷形成的主要原因
外資壟斷這一現象形成的最直接原因是舊有的開放觀念以及在此開放思想指導下制定的開放政策和引資措施。當然,也不排除我們在落后情形下尋求開放增長的相對不利地位和較低水平的發展基礎等原因。具體地,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分析。
外資壟斷形成的主要原因
外資壟斷這一現象形成的最直接原因是舊有的開放觀念以及在此開放思想指導下制定的開放政策和引資措施。當然,也不排除我們在落后情形下尋求開放增長的相對不利地位和較低水平的發展基礎等原因。具體地,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分析。
薄弱的發展基礎使我們在引資中處于不利地位。外資首先進入的行業是我國本身發展比較緩慢、與外資差距較大或者是完全空白的行業。如在計算機操作系統領域,我國乃至世界上除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在微軟操作系統成功推出之時以及此后的發展中,都沒有能力與之競爭,于是微軟的壟斷就成為其實力的最好體現。手機在我國也是舶來品,我們不具有研究和開發的能力,于是一些跨國公司先后進入我國,形成了現在手機市場上摩托羅拉和諾基亞等外國品牌壟斷的局面。
外資壟斷是我國在引資中缺乏戰略發展眼光的結果。跨國公司在華投資執行的是母公司的全球發展戰略,因而在與中國進行合資、合作或獨資發展過程中,必然以追求利潤最大化和自身的發展為目標,這與我國利用外資來發展自己的民族工業、提升技術創新水平和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目標是不一致的。這就需要我們去尋找激勵外商投資的政策與外商實際的投資行為以及我們自身發展目標的結合點。我們往往對這些問題考慮不周,錯誤地估計形勢,結果帶來一些難以預料的不良后果。柯達98協議收購中,中國允許其三年內對中國市場的獨占遏制了中資企業的發展,也排擠了其他外商企業,柯達獨享了占有中國的最有利時機,進而壟斷了中國的彩卷業市場。
引資在觀念上缺乏明確的指導和整體協調。在改革開放總體政策的引導下,外資的引入在短期內的確為各地方政府帶來了許多收益,解決了部分就業問題,在出口增長和GDP拉動方面,外資也做出了重要貢獻。引資數量的多寡已成為各地方政府官員政績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于是,只要是外資愿意進入或有外資資源可供發掘,就不遺余力地給予其極為優惠的政策.而不考慮所引進資金的實際質量和效益。這客觀上也為外資壟斷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缺乏相應的反壟斷法律法規。針對壟斷問題,國際上許多國家都制定了反壟斷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規來規范大型公司的市場活動。沸沸揚揚的美國微軟壟斷案也是反壟斷法律對市場壟斷行為的懲罰和規治。由于我國至今沒有明確的反壟斷法律和法規出臺,許多在西方國家受到起訴和制裁的活動就在我國得以廣泛存在。目前,歐盟經過5年的調查,已經認定微軟違反了歐盟的反壟斷法,可口可樂也受到了歐盟的反壟斷調查,而它們在我國相同的行為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和重視。近年來,兼并、收購開始成為外商直接投資的一種重要形式,而兼并和收購正是國外反壟斷法關注的焦點,我國對此沒有明確的規定,這為以壟斷為目的的收購和兼并活動提供了可乘之機。
用新開放觀解決外資壟斷問題
外資壟斷問題是在舊有的開放觀念和開放政策下形成的,它與許多在開放中產生的問題一樣,不可能在原有的開放理論體系下找到解決的辦法。在認清了外資壟斷問題的成因和本質后,我們應該尋求一種新的開放理論和開放思想,并在此指導下制定相應的引資政策和措施。這種新的觀念和措施不是對已有理論的否定,而是對其的完善和發展,是順應開放形勢的一種必然選擇。有了這種新的政策和措施,不但可以解決已有的問題,而且可以盡量減少新的類似問題的產生。
用新開放觀解決外資壟斷問題
外資壟斷問題是在舊有的開放觀念和開放政策下形成的,它與許多在開放中產生的問題一樣,不可能在原有的開放理論體系下找到解決的辦法。在認清了外資壟斷問題的成因和本質后,我們應該尋求一種新的開放理論和開放思想,并在此指導下制定相應的引資政策和措施。這種新的觀念和措施不是對已有理論的否定,而是對其的完善和發展,是順應開放形勢的一種必然選擇。有了這種新的政策和措施,不但可以解決已有的問題,而且可以盡量減少新的類似問題的產生。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建立新的引資理論。從已經發生的外資壟斷案例看,我們過去追求引資規模的擴大,追求出口的增加,追求外資對GDP增長的貢獻,忽視了對企業的控制權以及由此產生的對市場控制權的掌握。在今后仍然要借助外資促進經濟發展、升級產業結構、提升技術水平、推進國企重組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建立新的引資理論。在該理論中,應對外資追求壟斷地位的行為有所預期,并制定相應的規定約束它們的行為。這套新理論更應該具有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眼光。以便解決開放的新階段中的新問題。
盡快出臺反壟斷法,有力制約外資的壟斷擴張。以反壟斷法來限制壟斷性行為是一種最有利的措施,也是一種最切實可行的辦法。目前,許多國家都依靠反壟斷法來限制本國企業和跨國公司的限制競爭行為,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實施壟斷行為的企業受到了相應的懲罰。而我國至今尚未出現一部相關的法律規定,這也是許多跨國企業可以取得壟斷地位的一個重要原因。現在,呼吁盡快出臺反壟斷法的聲音越來越高,法律專家、各界研究人員以及深受外資壟斷之害的中資企業都強烈要求反壟斷法的出臺,希望通過它來有力打擊外資操縱市場的行為。反壟斷法的推出將有利于競爭性市場的培育,同時也能夠預防和控制一些壟斷行為的發生。如對并購的行業和規模進行恰當的限制,對并購行為進行適當監管,就可以大大減少資本壟斷發生的可能。
正確評估引資的收益和成本,在與外資的博弈中合理規避外資壟斷的發生。外資對進入策略和發展路徑做出的選擇是與我國外資政策博弈的結果。這一結果的出現取決于外資公司自身的資本、技術、市場規模實力和發展戰略,也取決于我國的優惠政策、投資環境、市場增長潛力以及其他同類企業的競爭強度,還取決于雙方彼此的了解程度。從信息經濟學的角度講,外資壟斷形成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不完全掌握關于外資發展和收益的信息,從而造成對博弈矩陣中雙方收益的錯誤估計,進而出現有利于對方、有害于自己的結果。如果對外資加以過多的限制,可能它不會進入,而如果對引資的收益和成本錯誤估計,又可能導致外資在市場上控制能力的增強。如果我們在正確計算自己的收益的同時,也能夠對外方壟斷行為的可能和收益有一個正確的估計,那么,這將有助于我們在與外資的博弈中爭取主動和獲得更有利的結果。當然,對一些可能出現外資壟斷但又不得不開放的行業。可以提前制定措施,合理限制外資的某些限制競爭行為。
2005的第2期《社會觀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烏有之人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