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典范的力量
林深靖
1967年10月18日,古巴人民聚集在哈瓦那的革命廣場,追悼在游擊戰中犧牲的切‧格瓦拉(Che Guevara,1928-1967)。當時擔任革命政府總理的卡斯特羅發表了一篇情深義重的悼文,將他的革命伙伴「切」 與 19 世紀帶領古巴獨立運動的詩人英雄何塞‧馬蒂(José Marti, 1853-1895)相比擬。當年馬蒂看到拉丁美洲許多國家雖已獲得獨立主權的地位,人民卻并沒有從殖民經濟的壓迫下解放出來,他提出一個鮮明的主張: 「政治自由只有伴之以經濟獨立才是可能的。」
美國勢力在古巴
然而,拉丁美洲國家做為美國的后院,經濟自主即意味著脫離山姆大叔所主導的區域秩序,美國決不愿意看到「后院」中賞心悅目的花草變成刺眼的荊棘。早 在1881年,當古巴還是西班牙殖民地的時候,美國駐古巴領事即在一份述職報告書中說:「古巴雖然在政治上仍歸屬于西班牙,在商業上卻已是美國的附屬 國。」1899年,古巴人民趕走西班牙部隊,美國隨即對古巴進行軍事占領,由美軍將領擔任古巴總督,并宣布解散領導古巴獨立運動的民族解放軍。直到 1902年,一手扶植的傀儡政權穩固之后,美軍才撤離古巴。
從1902 年到 1958 年卡斯特羅及格瓦拉等人所帶領的游擊武力推翻巴蒂斯塔(Fulgencio Batista, 1901-1973)親美獨裁政權,古巴一直是處于半殖民地的狀態。透過「美國蔗糖提煉公司」的糖業托拉斯,美國大量榨取蔗糖產業的剩余價值,迅速累積資 本,進而控制了古巴的鐵路、采礦、造船、銀行等基礎部門。在政治、軍事上,美國的控管也從未放松。古巴總統基本上是美國利益代理人的角色,美國所提出的必 備條件是:「要徹底了解美國的愿望……順從美方可能向他提出的建議和忠告。」 美國駐古巴大使韋爾斯曾經露骨地表示:「古巴總統有關政府一切日常事務的決策,都要征求我的意見,這些決策事項包括政經改革、軍隊訓練,乃至所有政府部門 人事的任命。」
古巴人民對獨裁傀儡政權的武裝斗爭也屢屢遭到美國軍隊的鎮壓,其中最慘烈的一次是1912年對黑人起義者的大屠殺,死亡人數超過3000人。 因此,卡斯特羅在取得勝利,并于1961年宣布古巴革命是一場反帝的「社會主義革命」之后,很快就激怒了美國。在組織雇傭軍武裝入侵古巴失敗之后,美國于 1962年 2月脅迫「美洲國家組織」做出開除古巴的決議,同年10月,又爆發加勒比海導彈危機,戰爭沖突一觸即發。從此,美國與古巴始終處于劍拔弩張的狀態,美國運 用其政經影響力,對古巴施行無限期禁運與封鎖的經濟制裁,并將其列為「流氓國家」黑名單的首位。
格瓦拉的 「游擊中心論」
古巴經歷了 400余年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壓榨剝削,人民長期陷于饑餓與痛苦,其民族解放、經濟自主的強烈意愿可以想見。卡斯特羅很清楚地認識到:「在不發達國家中,唯 一能夠解決饑餓和痛苦問題的是革命,那種真正改變社會結構,徹底消滅社會桎梏,終止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和無謂開銷的革命,那種使人民可以專心致志于有計劃的 和平勞動的革命。」 然而,美國對古巴全力封鎖和孤立的政策,更促使許多人認識到一國社會主義的艱困:古巴的解放并不意味著革命的成功,如果革命無法在更廣大的拉丁美洲大陸上 開展,那么,古巴即使僥幸勝利,其基礎也是十分脆弱的。
于是,阿根廷醫生出身的切‧格瓦拉,在參與古巴革命推翻舊政權之后,他放棄了部長的職位,于1966年11月7 日帶領一群革命伙伴潛入玻利維亞,建立游擊隊的 「國際基地」。以此作為「大陸革命指揮部」,訓練拉美各國游擊隊骨干,輸送武裝力量,建立新的游擊中心。根據格瓦拉的 「游擊中心論」 ,每建立一個游擊中心,就如同安置一個鐵環,鐵環一旦串連起來就是長長的鐵鏈,鐵鏈不斷延伸,直到漫布整個拉美大陸。
然而,這位在游擊戰過程中常要以醫生身份救治受傷戰俘的革命家,卻在1967年 11月8日受傷被俘,次日遭美國中央情報局派駐玻利維亞的特工下令殺害。諷刺的是,格瓦拉以鐵環連成鐵鏈,以鐵鏈串起拉丁美洲的構想,卻是被美國以另一種 方式付諸實行:「美洲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 of the America,簡稱 FTAA)的組建。
「美洲自由貿易區」 的構想在 1990年由美國共和黨的老布什總統首先提出,民主黨柯林頓 1992 年贏得大選,繼續推動,因此,在國會中獲得兩大黨的共同支持。1994年,美洲高峰會議在邁阿密舉行,除了古巴之外,美洲34個國家的元首或政府首長全部 到齊,有關美洲自由貿易區協議事項的談判正式拉開序幕。1998年,在智利的圣地亞哥又舉辦了一次高峰會議,原則上預定于2005年完成多邊協議,「美洲 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屆時,美洲南北兩半大陸在歷史上首度以自由貿易區的形式串結在一起,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共同市場,超越歐洲聯盟,同時,美國在眾多 小老弟的簇擁下,更將穩居全球霸主的地位。
所幸,巴西左翼領袖盧拉于2002年贏得總統大選,擋下了美洲自由貿易區的進程。作為拉丁美洲領土最大也最核心的國家,巴西一旦不買美國的帳,其它 國家不免也開始觀望。何況繼巴西之后,委內瑞拉、智利、玻利維亞、厄瓜多、哥斯達尼加、尼加拉瓜……政權紛紛落入左翼政黨之手,封堵美洲自由貿易區的鐵板 越來越厚。切‧格瓦拉串聯鐵環形成鐵鏈的「游擊中心論」反而出現了實踐的曙光。
革命戰爭藝術的巨匠
其實,拉丁美洲過去并不是沒有自主性的區域結盟,譬如「安第斯山國家共同體」(簡稱 CAN,由哥倫比亞、厄瓜多、委內瑞拉、秘魯等圍繞著安第斯山脈的國家組成),譬如「南方共同市場」(簡稱 Mercosur,組成國家有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以及伙伴關系的玻利維亞和智利)。最近,在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的努力之下,拉丁美洲的自主結盟 更趨積極,而且與美國分庭抗禮的意志也日趨堅定。
切‧格瓦拉雖然已死,拉丁美洲反帝的力量并未從此消亡。他曾說過:只要還有一個耳朵能聽進他的戰斗號召,只要還有一只手能伸過來接過他的槍,那么不管在任何地方他突然喪命,都可以死而瞑目。
「聽進他戰斗號召的,不只是一個耳朵,而將是千百萬個耳朵;伸出來接過武器的,不只是一只手,而將是千百萬只手。」 這是卡斯特羅的悼詞,他稱頌格瓦拉是「革命戰爭藝術的巨匠」,是一種「典范的力量」,肉體可以被消滅,典范的力量卻是不可戰勝的。的確,拉美各國反抗獨裁、 反對資本帝國壓迫的力量,從格瓦拉縱橫拉美的60年代,歷經烽火蔓延的70年代,到80年代以后雖然大為消沉,及至這個新的世紀,卻又像是一個個埋藏的鐵 環,隨時都可能從隱身的地方浮現。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