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青年黑人漸漸退出“就業文化”
美國聯邦政府的發言人稱,美國在經濟領域最近新增了18萬個工作機會,使得失業率過去5個月來首次下降到4.4%,然而,對于20歲或年齡更大的男性黑人而言,失業數字并不樂觀,因為他們中有9%的失業率--比一年以前增加了半個百分點。有專家認為,這一數字估算得過低了,黑人失業的數目并不包括已停止找工作或不可能找工作的人,因為他們已經被判刑入獄。
拿戈登•漢森在加利福尼亞大學圣迭戈分校所做的研究顯示,他寧愿測算一個人在一年內工作星期總數。通過那樣的計算,一些黑人在一年內工作星期總數的確很令人沮喪。專家估計72%輟學后的青年黑人在輟學后沒有工作。漢森說,“技能較低的男性黑人--我指的是受教育程度達不到高中的黑人--在一年內只用大約一半的時間在工作。”
對于這些沒有高中文憑又想找到一份工作的黑人來說,只能得到類似一小時6-8美元之類的低薪工作,一個月下來難以在果腹的同時負擔得起安身之處。
移民以及美國制造業向海外的遷移無疑導致了受教育程度不高的黑人面臨更多的就業競爭。當然,在工作場合中仍然存在的種族歧視對于黑人就業也是一個障礙。把這些因素疊加起來考慮,所有這一切使得很多年輕的男性黑人疏離了工作文化,使得他們在設法回到工作環境中的努力變得更加艱難。但是,也有另一個重要因素導致黑人在美國擠不進就業大軍,那就是青年黑人經常缺乏工作場所及其辦公室所要求的基本穿著禮儀和恰當的舉止,以及為人處事的適當方式和技巧。
施特萊夫公司最近推出了一個項目,專門教授紐約黑人各種就業的技能以及這些必備的工作“外表”。施特萊夫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羅勃•加摩納說,他發現黑人經常在求職面試中自始自終都戴著棒球帽,其中帽舌還戴在腦袋后面。另外,年輕黑人愛作鬼臉,這是黑人文化中“不要惹我”的表達方式。當這些黑人雇員把“鬼臉”帶到工作環境中,他們不明白這樣做只能引起其他同事的反感,使得他們在經濟不景氣、公司要裁員時成為首要考慮對象。施特萊夫公司致力于把這些外表不爭氣的黑人青年轉變為外表看起來有一定水平和地位的人,增加他們被錄用的機會。
在美國,青年黑人的工作無著對于黑人整體人群的發展來講是一場災禍,美國社會對此卻經常視而不見,因為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是一個吃力不討好而且非常復雜的難題。加摩納說,人在走之前要先學會爬,這種理念卻很少在經常鼓吹美國夢的美國精神中得到弘揚。同加摩納一樣,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羅恩•敏西也說,雖然青年黑人在就業市場面對如此艱難的困境,幫助失業人群重返就業大軍的聯邦政府一級資助卻正在不斷下降,而這首先傷及的正是那些沒有一定技能的青年黑人。
“如果我們不能幫助這些年輕的黑人真正融入學校和工廠之中,我們幾代人將面對這一問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現在所面臨的黑人就業挑戰將會不斷回來糾纏我們的子孫后代,”敏西說。
亞軍 ,《華盛頓觀察》周刊 2007年第25期,7/11/2007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