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勞工市場趨緊。美國的非農就業人數在今年7月已經達到13535萬人的創紀錄水平,比衰退前增加了356萬人,失業率今年6月為4.6%、7月為4.8%、9月為4.6%、10月降至4.4%,都低于5%這一所謂不加速通貨膨脹的失業率水平。
2.企業設備利用率接近飽和。今年6月,美國工業全行業的設備利用率高達82.4%,制造業也高達81.1%。而在上個周期的高峰年(2000年),這兩個數字分別為81.3%和80.8%。
3.通貨膨脹壓力加大,勞動生產率增速減慢。2006年前十個月,經季節調整、按年率折算的美國個人消費價格指數上升了2.4%,同期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在內的核心通貨膨脹率則上升了2.8%,超過了2005年同期的2.2%。而2006年第一季度美國的勞動生產率增速僅為1.2%,第二季度更減為零增長。
二、美國經濟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1.房地產泡沫如何消解。房地產繁榮是2001年經濟衰退后支撐美國經濟上行的最重要支柱之一。房地產漲價的財富效應,給美國消費者開支以強大支撐。據美聯儲資料,2005年,美國居民的凈資產增量達3.9萬億美元,占個人當年可支配收入9.25萬億美元的42%;對不很富裕的家庭而言,可調整利率抵押貸款和產權貸款等金融工具對提高購買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005年這種購買力相當于約9000億美元,接近當年可支配收入的10%。
在美聯儲17次提息的帶動下,美國的抵押貸款利率由2004年最低的5.77%,逐步上升到2006年6月的6.79%。與此同時,美國的房地產熱開始降溫,私人房屋新開工數、房屋銷售數都呈下降趨勢,而待售房屋數則開始上升。2005年,美國的住宅建設投資開始呈不斷下降的趨勢,2006年前三個季度都是負增長,第二、三季度的降幅都在10%以上,三季度的降幅達18%。今年8月,美國現有住宅價值中值首次出現同比下降,這給待售房屋價格帶來新的壓力,今年底或明年初的房價有可能只微漲甚至由漲轉跌。
美國房地產價格的下降會通過財富效應影響消費。據測算,房屋價格每漲1美元,房主以后兩年的消費會增加9美分,反之亦然。而且,房地產的財富效應要大于股票的財富效應。后者每漲1美元,股票持有人的消費只增加2美分。此外,股票高度集中在有錢人手里,而他們的消費傾向低,再者股價比房地產價格波動大,相應地它的財富效應要小一些。這些都說明,如果房地產業大滑坡,它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要比股市崩盤的影響更大。
應指出的是,房地產熱降溫還會影響就業,因為最近幾年美國建筑業的就業增長一直最為強勁。
現在不確定的問題是,美國房地產的滑坡將會出現一種什么態勢,即是重復上世紀80年代末由儲貸協會危機所觸發的房地產業大滑坡,還是有秩序地逐步放慢、使市場有可能保持一個較慢但是不間斷的經濟增長。這一點對是否發生經濟衰退,以及多大程度的衰退至關重要。目前,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前一種可能性較小。
2.美聯儲的宏觀調控措施是否得當。為了防止經濟過熱,美聯儲從2004年7月起開始提息,到今年7月共提息17次,使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達到5.25%的水平,此后一直保持不變。其目的顯然是想在防止通貨膨脹加劇的同時保持美國經濟的穩健增長,實現所謂“軟著陸”。
然而,2006年美國經濟形勢顯得異常復雜。樓市顯著的減速趨向和其他經濟疲軟動向有可能導致金融風波,進而影響到整個金融市場,因此,面對經濟減速,美聯儲有理由通過降息來抑制系統性風險。但是,低失業率和趨緊的勞動力市場,接近飽和的設備利用率,不斷攀升的股指,以及年同比增長2.5%~3%的核心通脹率(這已經超過了美聯儲2%的安全區域上限),又表明加息的必要。所以,伯南克領導的美聯儲目前面臨著兩難處境:利率過高將損害經濟的發展,但不把利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又無法遏制通貨膨脹。許多美國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當前經濟形勢復雜,美聯儲的調控是否得當已成為能否維持經濟穩定增長的關鍵因素。
3.聯邦財政赤字的改善能否持續。最近兩年,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收支狀況有所改善。2006年第二季度,美國的聯邦支出卻大幅度下降了4.3%,是自2002年本輪經濟擴張開始18個季度以來的第三次下降,而今年第一季度聯邦支出卻增長了8.8%。聯邦政府今年7月份332億美元的預算赤字,較上年同期534億美元的赤字水平減少了1/3以上。2006財年度,美國聯邦預算赤字額為2480億美元,這是聯邦赤字連續第二年下降。布什政府基本上提前實現了將預算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降低一半的目標。
美國的聯邦赤字大幅下降主要得益于個人及企業稅收猛增,而支出增長放慢。但聯邦赤字很可能會再度上升。一方面,利率的持續上升,增加了美國政府的年息負擔;伊拉克還在耗費美國的大量資金。另一方面,居民收入的上升勢頭已經開始減弱,經濟增長的放緩可能還會進一步限制收入的增長。據計算,全年經濟增長率每下降一個百分點,赤字就將增長約350億美元。何況,美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和醫療保險制度均存在嚴重隱患,它們所需消耗的資金極其巨大,對政府未來的財政狀況將構成極大的壓力。
此外,美國宏觀經濟中還有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即龐大的經常賬戶逆差。2006年,美國的經常賬戶逆差一度有所減少。這主要得益于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狀況的改善,使2006年美國的出口保持了一定的增長,而美國經濟增速的減緩又抑制了進口增速。不過,這一結構性的頑疾決非短期內可以解決的,而且布什政府對貿易逆差也并沒有認真對待。美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放慢無疑會使其貿易逆差縮小,但這將是短暫的,逆差仍然會作為常態在美國經濟中持續下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