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00 篇文章
綜合這幾年中國媒體、輿論、學界的言論,尤其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的言論,我認為存在以下幾個重大問題,影響極其惡劣,需要及時批判。 首先,是喪失敵我意識。主席極度重視敵我問題。作為毛選第一篇,主席特別強調革命的首要問題是分清敵友。但是,綜觀近年來的中國輿論,喪失敵我意識,混淆敵我,是其突出表現之一。這幾年,美國無視國際規則和中美三個公報,先后對中國發動了貿易戰、金融戰爭,不
2022-03-17
互動:513
毛澤東的敵情意識敏感清晰,為中國人民的偉大斗爭掌穩船舵、指明方向。
2022-03-17
江涌
互動:144
俄烏戰爭打響以后,俄羅斯公布近日在烏克蘭發現了30多座美國生物實驗室,總計投入超2億美元;而美方自己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在烏克蘭有26座生物實驗室,美國防部對這些實驗室有絕對控制權。 新華社衛星新聞實驗室根據美國駐烏克蘭大使館官方網站公布的信息,定位并拍攝了其中12座生物實驗室 俄羅斯方面對通過網絡緩存從美國駐烏克蘭大使館網站獲取的實驗室相關文件進行分析發現
2022-03-16
互動:329
3月14日,中美兩國高級外交官在羅馬舉行會晤,從會談結束后雙方發表的新聞可以看出,這次會談正如大家所預料的,沒有取得任何共識和成果,基本上是雙方各說各話,中國是寸步不讓,堅守了自己的立場,表達了自己的關切,也對美國散布謠言誣蔑中國表達了強烈不滿。這次會談給人最深印象或許不是會談本身,而是美國在會談前的種種表現,讓人感到美國還是那么傲慢,雖然這次會談沒有再傳出中國憤怒地表
2022-03-16
互動:140
當前戰爭的形態已經發生根本變化,面對中國這樣擁有超強核武器和常規武器的大國,敵對勢力是不敢輕易發動熱戰的。但是金融戰、貿易戰、科技戰、輿論戰、生物戰卻是天天都在發生,這已經變成常態。 尤其是其中的生物戰,因為其隱蔽性,因為難以發現對手在何處、對手是誰,所以更難應對。另外,即使發現對手是誰,我們也難以給予同等的反制措施。我們不能用生物武器,以對等的方式回擊對方、
2022-03-16
互動:314
16日見紅歌會網張宏良《我們中國人應該關注一下自己的道義形象了——張宏良在復興網微信群聊天摘錄》,盡管有失偏頗,但仍不失為一篇好文章。并引起了我還是決定將前不久寫的如上題目的批文加以發表,否則不能后快。 我的文字在多重括號以內,敬請讀者注意。多重括號以外是《中美關系合作共贏的大勢不可逆轉》那個叫關銘聞作者的原文。只批此文的前半部分就夠了。
2022-03-16
互動:22
美帝國主義本質上是落后的是野蠻的.
2022-03-15
江涌
互動:111
實踐出真知,在戰爭中學習戰爭 ——烏克蘭戰爭的影響與啟示之八 張志坤 戰爭是檢驗國家軍事實力的唯一標準,這場烏克蘭戰爭把俄羅斯和烏克蘭各自的實力與水平都充分地展現了出來。 從戰略層面來看,俄羅斯的戰略指導十分出色。人們都知道,戰爭不只是戰場上的事兒,更是政治的繼續,要在打好戰場上軍事戰斗的同時,還必須打好經濟戰、金融戰、輿論戰、網絡戰、外交
2022-03-14
互動:195
俄烏戰爭
3月10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就澳國防部近期涉華負面言論答記者問。 發言人再一次回應的,是不久前的中澳艦機相遇事件。當時,澳大利亞國防部稱,澳方巡邏機在飛行時,被中國艦艇用激光“照射”。這樣的行為可能危及澳方人員的安全和生命。 早在2月21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已經就中澳艦機相遇答記者問: 澳方聲明有關內容與事實完全不符。2月17日,澳P-8反
2022-03-14
互動:69
3月7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視頻記者會,明確指出:臺灣問題與烏克蘭問題有著本質區別,兩者沒有任何可比性。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問題完全是中國的內政,烏克蘭問題則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個國家之間的爭端。 但與歐洲方向烏克蘭問題相比較,臺灣同樣是亞洲方向美國實施印太戰略、圍堵中國的抓手和橋頭堡,俄烏戰爭的爆發及其發展,為中國提
2022-03-13
互動:267
俄烏戰爭
近日,美國的兩幫人馬,前后都“光顧”了臺灣。一幫是美國總統拜登指派的跨黨派的“政府幫”;另一幫則是前國務卿蓬佩奧帶領的所謂“民間幫”。美國朝野接踵竄臺,無非一個目標:唆使臺獨。 再者,美海軍“約翰遜”號軍艦又“習慣性”的悍然穿行臺灣海峽,與那兩幫竄臺人馬相呼應,給“臺獨”壯膽。 不論是美國“
2022-03-13
互動:374
最近,俄烏沖突似乎接近尾聲了,可美國人沒有閑著,終于拋出王炸,禁止進口俄羅斯能源,也就是對俄羅斯的能源出口進行制裁。 其實,美國并沒有進口俄羅斯能源的必要,自己還出口能源呢,所謂禁止進口俄羅斯能源完全是坑人之舉,只不過坑的豈止是俄羅斯,連歐洲盟友都包括在內,這下可好,歐洲多個盟友不跟了。 自從那個美國為首的西方操控的聯合國大會通過俄烏沖突的決議后,美國急著針對中國
2022-03-13
互動:35
據有關媒體報道,美國眾議院在9日晚間通過了2022年的財政年度綜合支出法案,該法案洋洋灑灑2700多頁,涉及資金1.5萬億美元,分為美國的國內開支、國防開支和對外援助等內容,最為重要的是,該法案通過了一項“涉臺”條文,該條文最終以260票贊成,171票反對的結果得以通過。 該條文規定:禁止美國行政部門制作、采購或展示任何所謂“不正確標識”臺灣地區與臺灣當局所
2022-03-13
互動:132
毛主席極其重視美國,正如毛主席在抗日戰爭期間也極其重視日本帝國主義、在解放戰爭期間也極其重視蔣介石買辦資本集團一樣。正所謂“知彼知已,百戰不殆”,不重視敵人,不研究敵人,怎么打敗敵人。 可惜,現在,一說重視,居然有“尊重”“友好”的意思。 毛主席的重視美國,是研究美國這個帝國主義國家,如何打敗它! 毫無疑問,在普通人心目中,美國是極其
2022-03-10
互動:341
讀了光明日報3月1日頭版關銘聞《中美關系合作共贏的大勢不可逆轉》,感覺到作者刻意地歪曲歷史,對美國的霸權主義本性,及當時美國在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的極度窘態,對中國當時的大好形勢,都進行了刻意的隱瞞。似乎,在接待尼克松來華、簽署上海公報上,由于中國面臨什么困難,以毛主席、周總理為代表的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忘記了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美國的帝國主義侵略本質、
2022-03-08
互動:660
由于俄烏沖突,世界的目光多數集中到了歐洲,集中到了俄烏兩國。不過,若留心一下,可以發現美國還真的是在兩手抓,一邊拱火烏克蘭,叫囂制裁俄羅斯,一邊針對中國悄悄干了四件事,加快對中國的全面戰略布局。 第一件事,近日中國周邊一個國家終于跟美國簽訂了一項談了五年的協議,這個國家就是尼泊爾。這個協議表面上是一個美國援助尼泊爾五億美元的協議,是幫助尼泊爾修公路和輸電線路的,就
2022-03-07
互動:416
俄烏戰事正酣,美國依然不斷戳事。西線燃起戰火,東線頻造事端。看來不把世界徹底攪亂,它是不會輕易罷手的。 近段時間,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俄烏戰事。此時,不少西方媒體卻試圖把注意力轉引到中國身上。西方人潛意識里,俄烏之間的戰爭,中國一定暗中支持俄羅斯,要求中國政府能把事情真相給全世界尤其是西方國家說明白。這樣的做派,實在荒唐可笑。作為國家間戰略需要,中國與俄羅斯是否互
2022-03-06
互動:24
俄烏軍事沖突爆發后,烏克蘭“新納粹”組織也漸漸為更多的人所了解,尤其是兇殘無比的“亞述營”。 “亞述營”最初是由一幫地痞流氓組成,后來被納入了二戰時期納粹走狗斯捷潘•班杰拉匪幫“復活組織”之中。 這幫暴徒由于行事兇殘,無惡不作,成為了烏克蘭“新納粹”組織中最為有名的一個團伙,甚至還得到了“五眼
2022-03-06
互動:241
截至目前,美國為首的北約沒有“官方名義”的一兵一卒進入烏克蘭戰場,但從某種角度看,他們“參戰”了。 現代戰爭,已經遠遠超出以往的范疇。金融戰,還有烏鴉昨天談的輿論戰,早已開打。 而網絡戰,也是當代“立體戰場”的一個重要層面。 美國情報機構建議拜登對俄發動“大規模網絡攻擊”,包括切斷俄全境的互聯網連接、停電和干擾鐵路
2022-03-06
互動:152
二戰后真正的美國對華冷戰政策是以軍事手段為依托的全方位立體打壓新中國的政策,它包括:美國對新中國人民政權顛覆的失敗;干涉西藏政策的失敗;阻撓中國發展核武器政策的失敗;阻撓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政策的失敗。以下我們重點分析美國對華經濟禁運、軍事包圍干涉失敗的原因。
2022-03-05
張文木
互動:106
美帝野心,必須揭穿。“兩會”提案,解放臺灣!揚我黨威,壯我中華!統一國家,鐵拳說話!
2022-03-05
前鋒
互動:62
不得不說,中國國運這幾年真是爆棚。 疫情開始,中國一直摸著西方過河,創造出動態清零模式。這種模式還在持續修正,未來很快摸索出中國與病毒共存的最佳路線圖。 今年開始,俄烏戰爭爆發,中國又可以摸著俄羅斯過河: 金融圈、科技戰、輿論戰、信息戰、網絡戰、電子戰、經濟戰、貿易戰、資源控制戰、武器熱戰等..... 未來某一天,中國可能也要面對這一切。 大家可以看
2022-03-04
互動:373
避免中美對抗的幾種方案張志坤 中美對抗不可避免了嗎?國際國內很多人都關心這個的問題。2022年2月份的QUAD“四方安全對話”期間,有記者曾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提問說,中美對抗是否不可避免,對此,布林肯的回答是,“沒有什么是不可避免的”。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話,顯然給一些中國人帶來莫大的希望,他們會以手加額大呼僥幸,原來,危險而嚴峻的中美戰略對抗是完全可
2022-03-04
互動:45
不能讓類似北約的組織出現在中國周邊——烏克蘭戰爭的影響與啟示之三張志坤 普京總統發動烏克蘭戰爭一個重要的靶標指向,就是北約這個軍事集團,俄羅斯要對其進行武力狙擊與戰略遏制。站在中國人民的立場上,應該怎樣看待這個事情呢? 首先,要明確這一組織的性質與功能 毫無疑問,北約是一個冷戰組織,這是全世界都公認的事實。這個組織是以霸權為核心的軍事同盟,也是獨霸
2022-03-03
互動:513
俄烏戰爭
3月1日《光明日報》發表了一篇《中美關系合作共贏的大勢不可逆轉》(以下簡稱《合作共贏》)的文章,我看了以后有幾個問題不明白,提出求教《光明日報》:一,中美合作了嗎?二,共贏了嗎?三,中美之間存在“合作共贏的大勢”嗎? 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思想的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思想的國家。馬列主義對時代有性質的劃分,對國家有性質的
2022-03-03
互動:1368
光明日報的評論員說,““上海公報”為中美長周期和平鋪下了第一塊基石。“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正是因為有了“上海公報”,中美關系這艘“艨艟巨艦”才得以在浩瀚的太平洋中揚帆啟航、風雨兼程。” 這是中國買辦資本勢力的一篇不打自招的供狀。越是在美帝國主義走向滅亡之際,越是需要其忠實的走狗,表
2022-03-03
互動:1238
2022年3月1日,公眾號“漫長的冬季”發布了一段視頻,名叫《最致命的錯誤——低估美國》。其中說,“回溯歷史,無論是日本,還是蘇聯,還是德國,它們最大的錯誤,是低估了美國,它們低估了美國的國力,美國的承受力和美國的行動能力。”井上成美大將(我沒聽說過這么個大將,真的。)回溯二戰中日本的失敗時曾經留下這樣的名言,日本最大的錯誤在于不能理解美國的實力。
2022-03-03
互動:495
美國惡搞中國,關記者卻念念不忘投懷送抱,還要維續夫妻關系的前緣,不光是下賤,投降,奴顏卑膝,簡直是對全體中國人民智商的侮辱。
2022-03-03
為了祖國強盛
互動:55
最近,在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沖突打得熱火朝天之際,美國的政客們紛紛扯上中國,甚至還有讓中國負責的怪論,這讓人感覺美國是在擔心什么,把烏克蘭分裂的鍋甩向俄羅斯,又想把俄烏沖突的鍋甩給中國,明擺著是想把中國的手腳拴住,是擔心中國乘機統一臺海?美國真還是兩手抓呀,一手抓俄羅斯,一手企圖抓中國,這不近些日子就有美國人高叫對付中俄兩國都沒問題。 很多人都有一個觀點,美國之所以在俄羅
2022-03-03
互動:44
昨天行文,俄烏炮聲。針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妄以“制裁”,迫使俄羅斯放棄根本。用鐵的事實闡明,世界少有或沒有美國興風作浪的霸行,人民生活得更安寧。可是,初稿剛完,稍作休息,突然間不易而飛了,查遍所存文稿,此稿“格式不符,不支持”。于是乎!仿佛看到西勢影子無處不在。 剛閱完《光明日報》中美關系合作共贏的大勢不可逆轉文。見此文題,氣不打而來,強忍性子看完。
2022-03-02
互動:901
尊敬的關銘聞先生: 您好! 我是一名青年讀者,拜讀了您今天早上發表在《光明日報》的評論文章《中美關系合作共贏的大勢不可逆轉》,心中有幾點困惑,苦思冥想不得其果,所以不揣冒昧地給您發了公開信,還望不吝賜教。 就在關先生高呼“中美關系合作共贏的大勢不可逆轉”時,一條新聞映入眼簾——美國總統拜登指派一個“跨黨派資深代表團”訪問
2022-03-02
互動:327
美國知名時事評論員ksliu授權獨家原創發布 2022年3月1日,美國總統拜登派出一個五人代表團前往臺灣訪問,將停留到3月2日晚間。 2月20日,《彭博社》曾經報道,臺灣“外交部”宣布,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將于3月2~5日訪問臺灣,正好是在拜登代表團訪臺之后。 拜登五人代表團,由前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邁克·馬倫(Mike Mullen)率領,其余4人分別是小布什時期的國家
2022-03-01
互動:99
只有‘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抗擊北約強盜集團才是正確的道路。
2022-02-28
秦關
互動:20
我們要從精神上徹底破除對西方列強和發動戰爭的恐懼。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敢于動武,敢于較量,真正實現從等臺統一、盼臺統一、拉臺統一向逼臺統一的歷史性轉變。
2022-02-28
灌園
互動:33
原編者按 自新中國以來,中國就奉行著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基本的外交與原則;中國是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出來的,對于形形色色的殖民主義本就深惡痛絕,更何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體制下,本身就是要走獨立自主、反對霸權主義的發展道路。但是,著名教授翟東升卻在其自媒體上提出要借“一帶一路”干涉亞非拉第三世
2022-02-26
互動:99
點擊閱讀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新華網 (news.cn)
2022-02-26
互動:63
2月21日晚,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命令,承認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共和國和盧甘斯克共和國獨立,并派“維和部隊”進駐兩國,對此,兩國民眾熱烈歡迎。24日,俄軍進入哈爾科夫州和敖德薩州,基輔與哈爾科夫烏軍指揮所遭到火箭彈襲擊,俄烏兩國正式開戰。 俄烏開戰的主要原因,是烏克蘭在演員總統澤連斯基的操縱下,甘當美國對抗俄羅斯的棋子,主動挑起并頻頻激化矛盾,如今經濟凋敝、山河破
2022-02-25
互動:24
蓬佩奧邊下象棋邊吃臺灣鳳梨片(Ksliu圖) 美國知名時事評論員Ksliu授權獨家原創發布 2022年2月20日《彭博社》報道,臺灣“外交部”星期一宣布,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將于3月2~5日訪問臺灣。 據報道,蓬佩奧接受了臺灣“遠景基金會”賴怡忠會長的邀請,前往臺灣訪問。訪問期間將會見蔡英文和賴清德等人,討論美臺關系、區域安全等問題。 臺灣《聯合報》
2022-02-22
互動:37
西方對中國宗主國一般的態度是怎么回事 張志坤 烏克蘭危機期間,西方并沒有放過中國,除了繼續策劃實施他們的“印太戰略”以遏制中國外,關乎中國的另一個突出舉措,就是以宗主國一般的態度勒令中國必須遵循西方的旨意。 首先是美國高官不斷放話。白宮當局提出要求,要中國對俄羅斯施加影響,“運用對俄影響力解決烏克蘭危機”,“鼓勵俄羅斯做正確的
2022-02-20
互動:185
點擊閱讀習近平同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就中阿建交50周年互致賀電-新華網 (news.cn)
2022-02-19
互動:47
作者:楊勝云(華語智庫研究員) 美國挑戰和掏空一個中國原則,是臺灣問題越來越復雜的根本原因。當前,拜登政府的臺海政策架構已然清晰,就是以美國版的“一個中國政策”為掩護,以阻撓中國統一進程為目標,以強化軍事威懾和“聯盟干預”為策略,以炮制“一中一臺”的“既成事實”為突破口,為與中國開展“長期且激烈的戰略競爭”制造戰
2022-02-19
互動:57
(圖片網上下載) 美國知名時事評論員Ksliu授權獨家原創發布 2022年2月16日晚上,一位朋友問我,你對當前中美關系怎么看? 我的回答是:一地雞毛。 更具體一些說:美國“醒悟”了,發現過去多年來是在“養虎為患”,今后要“反其道而行之”,首先實現“高科技脫鉤”,其次是“調整供應鏈”,目標是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實現“
2022-02-18
互動:81
(圖片網上下載) 美國知名時事評論員Ksliu授權獨家原創發布 2022年1月31日,美國《外交政策》(FP-Foreign Policy)發表評論員文章,題目是:《美國能在亞洲重建其影響力嗎?》,副標題是:“拜登開局強勁但進展停滯”。文章的作者Michael J. Green和Evan S. Medeiros是美國的知名亞洲問題專家。 現將該文摘要翻譯如下,供參考: 新加坡已故前領導人李光耀曾經指出:&ldqu
2022-02-17
互動:24
(圖片網上下載) 美國知名時事評論員ksliu授權獨家原創發布 2022年2月15日,美國《外交政策》FP- Foreign Policy雜志發表評論員文章,題目是:《美國對中國的技術限制如雨灌頂》,文章的作者是Eric Sayers(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前任工作人員,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前指揮官特別助理)和Ivan Kanapathy(曾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臺灣和蒙古事務主任和亞洲事務副高級主任)。 文
2022-02-17
互動:76
點擊閱讀習近平同法國總統馬克龍通電話-新華網 (news.cn)
2022-02-17
互動:43
白宮正式發布《美國的印度太平洋戰略》(Ksliu圖) 美國知名時事評論員Ksliu授權獨家原創發布 當地時間2022年2月11日,美國白宮公布了一份名稱為《美國的印度太平洋戰略》的文件,顯示拜登政府傳承了特朗普的“印太戰略”。 文件的主要內容是: 戰略目標:推進一個更加互聯、繁榮、安全和有彈性的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 戰略方式:加強美國的作用,與盟國和合
2022-02-15
互動:70
美國持續武裝臺灣意在將臺灣打造成“亞太版的烏克蘭” 陳曾明 美國國務院2月7日宣布已批準對臺灣出售價值1億美元、為期5年的“愛國者導彈工程服務”(IESP) 及“戰場監視項目”(FSP)項目計劃。這是拜登政府上臺后,第二次核準對臺軍售。 美“愛國者”三型導彈發射車資料圖 01. 美售臺武器裝備,持續武裝臺灣是
2022-02-14
互動:111
美印已經聯手對付中國了 ——評“印太新框架(QUAD)”下的美印關系 張志坤 美國已經同印度結成軍事聯盟了嗎? 如果在法律層面或從正式形式上看,美國同印度之間并沒有一紙盟約,兩國還未正式結盟,兩國形式上還不屬于同盟關系,印度還在舉著它的那個不結盟破招牌招搖欺騙。 但事實上,美印兩國之間已經締結了一系列軍事戰略文件,尤其是他們共同搞出來的
2022-02-14
互動:160
特朗普再次上臺的可能性與中美關系的前景 張志坤 被大選趕下臺的特朗普不甘寂寞,照舊活躍在美國的政治舞臺上,所擺出的架勢,就是要在下次大選中一雪前恥、政治復辟,再次上臺執政。考慮到時光易過,流年逝水,二三年的光景不過轉眼之間的事情。因此,有關特朗普再次上臺以及相應地給中美關系所帶來的影響等問題,現在也就值得加以談論注意了。 首先,特朗普再次上臺的可能性不容低
2022-02-14
互動: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