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最近在尋求和俄羅斯媾和,不惜代價,條件好到俄羅斯不敢置信,一度甚至以為這是外交陷阱。
為了能和俄羅斯和談,特朗普甚至把烏克蘭給賣了,把歐洲的一群盟友給賣了,干的事情不僅違背了美國一貫以來對歐洲的承諾,還毀掉了美國花費一個世紀才編制出來的“西方”這一理念幻象。
烏克蘭寧可冒著把自己打殘打廢的風險都要反復挑釁俄羅斯,核心精神支撐就是不相信美國會放棄烏克蘭,美國花費那么長的時間那么大的代價編制出的西方理念,就算是幻象那也比整個烏克蘭都值錢,所以烏克蘭不相信美國會舍得放棄。
但特朗普就是放棄了,干脆利落的放棄,甚至放棄的時候還倒過來吞了半個烏克蘭的礦產,把美國耗費一個世紀積累的政治信譽給毀的一干二凈,所有的盟國小弟看到烏克蘭的下場都會心寒,以后美國再有號召誰還敢賣命沖鋒?
付出那么大的代價和俄羅斯媾和,很顯然不是因為特朗普愛俄羅斯,而是因為美國急需集中力量做其他事情,要做的這個事情需要動用美國幾乎所有的力量和精力,暫時抽不出手和俄羅斯拼內力了,即便只是付出一小部分力量還帶著整個歐洲一起打代理人戰爭也不行。
這個世界上值得美國需要動用這么多力量去做的事情,還愿意付出那么大代價去做的事情,有且只有一個。
雖然特朗普不說自己要干嘛,但我們中國已經感受到了威脅。
特朗普已經宣布要在原本對中國加征25%關稅的基礎上,再額外加征20%關稅,特朗普對別的國家舉起關稅大棒可能只是訛詐,最后可能都不會加關稅,但對中國一定是真加。
但如果僅僅是對中國再加征20%的關稅,特朗普沒必要這么不惜代價的對俄羅斯求和,即便要對俄羅斯和談也可以開一個比現在好得多的條件,不用這么著急,所以對中國加征20%關稅并不是特朗普的終點。
至于他要干嘛沒人知道,但我們要提前掐滅他不切實際的想法,不管是加征更多關稅,還是其他。
而且敢無窮盡推進貿易戰,那終點一定是熱戰。
3月4日,美國對中國開始正式加征關稅,同日中國對美國發起了一系列的貿易反制,對很多美國商品加征了關稅,同時對一切美國實體進行了制裁。
但中國的反制不僅僅是如此。
同一日,中國駐美大使館在引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關于對美關稅反制的新聞時,用英文說了這么一句話:
“如果戰爭是美國想要的,無論是關稅戰爭、貿易戰爭還是其他類型的戰爭,我們都準備戰斗到底”
相關截圖翻譯如下:
這句話直接震動了整個美國,全美國的媒體這幾天都瘋了一樣在逐字逐句的分析這句話。
我國駐美國大使館說的原話是,如果美國想要發動戰爭,那無論是什么類型的戰爭,中國都會戰斗到底。
但美國媒體的標題直接寫為:中國威脅特朗普要發動"任何形式的戰爭"
這么寫顯然是曲解了中國駐美大使館的意思,我們沒有發出那么直接的威脅,原意更偏向于自衛,但站在美國的角度沒有區別,很多美國人查看了我國大使館的原文后也是這么理解的。
這句話轟動了整個美國后,美國防部被迫站出來表態,因為大量媒體追著問美國防長“如何看待中國對美國發出戰爭威脅這一問題”,美國防長不可能也沒膽子避而不答。
3月5日,美國防長皮特?赫格塞對這一問題做出了正式回答,表示:“美國不尋求和中國開戰,但將在特朗普總統的領導下重建軍隊,為戰爭做好準備”。
說實話,重建軍隊這四個字和為戰爭做好準備放在一起就很奇怪,特別擰巴,又慫又硬的感覺,但美國防部長確實扎扎實實的說出了“為戰爭做好準備”這幾個字。
同日,西方記者提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問中國表態的無論任何形式的戰爭都將奉陪到底,這個“別的什么戰爭”具體指什么。
此時林劍并未看到中國駐美大使的相關表態發言,但回應一樣極為強硬,其發言用了“奉陪到底”和“嘴臉”幾個字,這在中國的外交發言中同樣是極為罕見的,說明官方對美國的態度是極為厭惡。
3月6日,拿著美國防長所說的“為戰爭做好準備”這幾個字,一堆西方記者們又來了,問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怎么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回應是,無論是關稅戰還是貿易戰,無論是冷戰還是熱戰,美國都打不得,也打不贏。
沒直接回應,但扎扎實實的說出了熱戰美國打不贏這幾個字。
3月7日,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做了長篇講話,人民日報為這個講話連發多篇新聞,幾乎每個觀點都給了一個新聞。
對于美國發動的關稅戰和貿易戰,王部長讓美國好好復盤一下,自己究竟得到了什么。
對于中俄關系,王部長代表國家公開表態,不受一時一事而變,會長期保持現有關系。
這是按毛澤東思想在做事,分清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然后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把敵人搞的少少的。
對于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王部長說如果每個國家都強調本國優先,那這個世界將倒退回叢林法則時代,對于小國弱國而言將極其不利,國際規則秩序將受到嚴重沖擊。
這是繼續高舉道義大旗,把世界上除五常之外的所有國家都拉到自己這邊。
做完了這些鋪墊,王部長開始了點名。
對于臺灣問題,王部長此次明確提出臺灣未來的唯一稱謂就是中國臺灣省,這句話就是明確在官方層面把過去常談的“中國臺灣”、“中國臺北”等溫柔點的稱呼給否定了,以后任何有中國官方出面的場合涉及到臺灣,只能以中國臺灣省來稱呼。
只是改個名字,但這個名字改的很有力度,也很有分寸,這是在收回臺灣的路上前進了一大部,尤其是拋出的時點是在整個美國熱議和中國熱戰的第二天。
意思很明確,少來以臺制華那套,為了臺灣中國會毫不猶豫的美國開戰,而且如果因此開戰,那責任全在美方。
點完了這些,王部長點了日本的名,聲明日本軍國主義當年曾對中國和亞洲各國犯下了殘暴罪名,防止軍國主義陰魂復活是日本時刻不可松懈的任務,一個中國原則是中日關系的政治基礎。
意思很明確,如果日本挑戰了一個中國的原則,那中日關系的政治基石將全部坍塌,中國將會對日本的軍國主義進行徹底清算。
這就是關于本次中美熱戰言論,中國外交部給出的全部回應。
美國打不得也打不贏,如果非要打,那中國將會在打美國的時候,同步收回臺灣以及清算日本,因為如果美國動手,那日本在美國的控制下將不得不動手,打美國就等于打美日。
這樣的話,第一島鏈就差一個韓國了,為什么我們這次沒提韓國?
真要這么做了那第一島鏈上還剩下韓國啊,那里依然有駐韓美軍,依然在美國控制之下,我們沿海工業基地的“圍墻”不完美。
這個不用擔心,因為韓國和中國是可以陸地相通的,而且旁邊還有個朝鮮從來沒放棄過祖國統一。
收復中國臺灣省,清算日本,這些是必須中國軍隊自己上的,中國不上沒人會上。
但把美軍驅逐出韓國,真要中美開戰了甚至不不需要中國動手,給朝鮮一個統一的承諾,朝鮮自己會把這件事給辦完的,反正我們也不可能做出把韓國并入中國這種事。自己收復臺灣省統一的同時,寧可自己出兵韓國,付出巨大代價重立一個政權也不讓朝鮮統一,既不符合道義原則,也會付出太多無謂的代價和犧牲。
這次中國的外交表態極為強勢,代表著數十年來中國對美態度的大轉向,但這并不是隨性為之,而是早就做好了鋪墊和準備,只是美國絲毫渾然不覺,在自身已經大劣勢的局面下還堅持以往的霸凌嘴臉。
在中國六代機上天后,西方記者問美國的六代機什么時候上天,美國發言人的回答居然是美國熱愛和平,美國不搞軍備競賽。
這種令人無語的回答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美國距離自己的六代機上天還早得很。
中國的艦隊直接繞開了第一島鏈,甚至繞開了第二島鏈,跑到第三島鏈澳大利亞去自由航行了,實彈射擊了一次整個歐美居然毫無反應,連新聞報道都稀稀拉拉,除澳洲媒體之外全當這件事不存在,整的我們都不會了。
咋能毫無反應呢,你好歹有點反應啊,你有了反應我好按提前準備的相關預案操作啊。
于是我們又做了第二次實彈演習,結果整個歐美還是沒啥反應,弄的我們沒脾氣了,一時半會也不知道怎么繼續操作最恰當得體,只好先繞個圈。
早在2016年的時候,美國雙航母艦隊堵在南海門口,中國所有海軍集結不惜一戰,美國自己慫了
那個時候美國就不敢戰,9年之后的美國更不敢戰,如今的中國艦隊都跑到澳大利亞了美軍都沒辦法做出反應。
在熱戰領域,早就不是能不能打贏的問題了,而是中國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時機開戰對中國最有利,只要中國決定進一步,那美國就只能退一步。
但偏偏瘋狂挑釁的那個是美國,一會議員抵臺竄訪,一會在國務院官網刪除“不支持臺灣”
獨立的表述,一會瘋狂對中國加關稅。
中國真要因此進一步,強硬一下,美國有辦法嗎?
沒辦法,只能退一步,那丟臉的不還是美國自己,既然如此自己挑釁干嘛呢。
在中國對美國強勢宣言之后,俄羅斯于3月7日進行了站隊。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俄方對敘利亞迅速惡化的局勢感到不安,俄方將致力于與外國伙伴協調,以迅速緩和敘利亞的局勢。
這是對中美的隔空喊話,意思是如果你們開片,那我兩不相幫,我的開價是要敘利亞,把敘利亞恢復成俄羅斯的勢力范圍,增大俄羅斯的安全空間。
這個開價是略微偏向于中國的,因為我們中國不介意這個,但美國比中國介意的多。
除俄羅斯之外的其他國家,中國也進行了拉攏分化。
3月6日,中國和烏克蘭簽訂了《烏克蘭豌豆輸華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和《烏克蘭野生水產品輸華檢驗檢疫和衛生要求議定書》,歡迎和鼓勵烏克蘭農產品賣到中國。
3月7日,歐洲議會釋放了新信號,被媒體視為中歐關系回暖的跡象。
3月8日,中國宣布對加拿大加征關稅,對其菜籽餅豌豆等加征100%的關稅,以作為加拿大在2024年10月份對中國加征關稅的回應。
加拿大去年10月份就按美國的意思對中國加征關稅了,當時中國毫無反應,今年加拿大被美國加征關稅,雙方鬧翻了,怎么中國突然就要對加拿大加征關稅了?
首先對于加拿大破壞WTO規則無理由加征關稅的做法,怎么反擊,什么時候反擊,這是中國的權利,中國不當時反擊并不代表放棄了反擊的權力。
這個時候開始制裁加拿大,意思就是讓加拿大站隊,給個站隊表態,把這事回憶起來,別時間久了自己就忘了。
這是一系列的外交大動作,幾乎是重新劃分了未來一段時間的外交大勢。
但其實早在這一天之前,中國就已經做了很長很長時間的鋪墊。
2025年2月9日,英國倫敦的《經濟學人》發表了一篇社論,說根據統計,在過去的18個月里,全球有70個國家已經發表了相關聲明,明確支持中國“以一切手段實現國家統一”,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以前的中國都是強調和平統一,反對武力統一,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
英國人在這篇社論里分析,中國最少在18個月前就已經開始了國際動員,水面下的全面戰爭早就開始了,只是美國才反應過來而已。
而到了2025年3月份,全球已經有89個國家發表了聲明,明確支持中國“以一切手段實現國家統一”。
而聯合國總共才193個國家,相當于一半以上已經明確站隊中國了。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整個非洲一片深紅,中東、西亞和南美淺紅,只有東南亞和歐美表態不多。
歐美反華,而東南亞諸國距離中國實在是太近了,他們害怕。
看完這個外交圖,你就知道為什么我國艦隊要去澳大利亞實彈射擊了。
中國的西側已經安全了,只剩下東側不安全,收拾澳大利亞既可以把太平洋我們這一側全部收于中國勢力范圍之內,還能緩解很多東南亞諸國的不安心。
就和圍棋一樣,如果拿下澳洲,那整個亞洲所有我們在意的地方都在包圍圈里面,都跑不掉。
前提是中國有那個實力去拿澳洲。
論軍力,美國已經沒資格和中國叫板,美軍那么霸道的存在但凡有一絲辦法都不可能慫,但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美軍一慫再慫,整個美國變成了文主戰武主和。
我們動手需要考慮的,僅僅只是貿易而已,但特朗普現在做的事情恰恰是自己切斷對華貿易這條線。
沒有這條貿易線的限制,特朗普難道還真以為美軍打的贏解放軍?
美國的逆差不是都給中國的,2025年1月美國創造了1314億美元的逆差,歷史新高,其中屬于我們的才200多億美元,大約2成,其他8成都是美國對世界各國的逆差,說明美國的逆差是一個整體性的問題,是美國自己的問題,只對中國加關稅根本解決不了這個問題,而對世界加關稅等于美國自絕于世界。
而中國對美國只是順差高,總貿易額還好,因為美國幾乎沒啥東西對中國出口,中國想買的美國都不賣。
2024年,中國對美國出口5246億美元,進口1636億美元。
而2024年,中國總出口3.6萬億美元,對美國的出口額只占了1/7左右,大約15%。
順差是好事,但順差太多是沒有意義的,畢竟我們要的是物資而不是綠紙。
假定美國徹底切斷對華貿易,那對我們的影響就只是15%出口額,其中這部分出口額也不會歸零,大部分都會賣到其他國家,很多國家只要賣出自己的商品給美國,然后買中國的商品自己用,就可以白賺一分錢,何樂而不為,所以對中國的實際出口額影響肯定是在10%以下的,搞不好5%都沒有。
至于順差那影響很大,畢竟美國對中國只買不賣,但如果真開戰了中國要順差做什么,中國只要物資,到處借給別人綠紙換國際影響力固然有點用,但真開戰了只要打贏了那到處都是國際影響力,根本不需要這么辛苦的白送物資。
在處理烏克蘭的問題上,特朗普表現出了足夠多的政治弱智。
烏克蘭那么忠于美國,能放棄?還倒過來吃烏克蘭的血肉?
哪個人看了不心寒,以后團隊還怎么帶。
而俄羅斯直接開戰,都沒怎么打疼歐美,僅僅只是僵持了3年放點血,美國居然就受不了了,還說可以對俄羅斯解除制裁,恢復對俄關系?
俄羅斯開戰的代價,就這?
如果僅僅只是就這的話,那我們一口氣把第一島鏈到澳大利亞全收了,利益似乎遠遠大于損失,而且要大得多。
前提是我們中國打的贏,而這個美軍已經沒有異議,他們認為我們打的贏。
而就在70年前,中國已經成為了美國的半殖民地,國家已經被美國半控制了。
如果這些條約一直在發揮效力,那中國永遠不可能站得起來,這輩子都不可能敢和美國大聲說話。
而現在中國只是說了一句要戰便戰,整個美國立馬嚇得開始逐字逐句分析。
我們沒那個意思,但如果美國真的想戰,那就要戰便戰。
如今的中國,站在實力地位的角度,完全有資格對美國說這句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