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至28日,伊朗外長阿拉格齊應邀訪問中國,這是佩澤希齊揚就任伊朗總統以來,伊朗外長首次對華進行正式訪問。
在此之前的一周,中伊外交已經有過兩次互動。
12月19日,伊朗主管戰略事務的副總統扎里夫會見中國駐伊朗大使叢培武。
22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顧問拉里賈尼再次與中方大使會面。
雖然,這二人代表著伊朗政府的兩股力量,但同時找上中方,其實談到的是同一個話題,包括這次外長來中國,就是重申中伊之間的持久關系、強調執行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協議的重要性。
為啥選這個時候訪華呢?
不得不提的是,伊朗在中東建立的“抵抗之弧”遭到重創。
今年12月,敘利亞局勢發生巨變,連接黎巴嫩真主黨的陸路通道被無情阻斷,致使“抵抗之弧”斷翼。
作為反制美國和以色列的生命走廊,敘利亞曾經發揮的關鍵作用如今也蕩然無存,而且伊朗是否能與敘利亞新政權重新建立關系,至今仍是個“謎”。
自 2023年巴以沖突爆發以來,以色列先后斬首了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的多名高官,嚴重破壞了“抵抗之弧”的軍事力量和組織架構,使得伊朗在中東的軍事部署遭受重創,“一下回到解放前”。
加之特朗普一直很不喜歡伊朗,而他即將重返白宮,伊朗面臨的不利局面可能會接踵而至。
不僅如此,除了外患,還有內憂。
在受美西方國家長年制裁等多方面影響下,伊朗國內逐漸下滑的經濟形勢,日趨明顯的貧富差距,以及不同政治派別在政策走向、國際關系的應對策略以及國內改革進程等問題上,存在著不小的分歧與爭論,其國內局勢也有不同程度的起伏。
可以說,如今的伊朗處境不佳。在此形勢之下,伊朗不遠萬里前來謀求與中國的合作,據推測可能會是如下的幾個目的:
一方面,關于涉核問題。
據伊朗新聞電視臺網站12月27日報道,伊朗外長阿拉格齊說,鑒于圍繞2025年涉核議題和解除制裁談判出現的新形勢,伊朗需要與中國舉行“更多磋商”。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內對伊朗態度就十分強硬。2018年5月,特朗普政府悍然宣布單方面退出歷經多方艱難磋商達成的《伊核協議》,此舉打破了國際社會在伊朗核問題上好不容易構建起來的平衡與穩定局面。同時,特朗普還對伊朗采取了所謂“極限施壓”策略,逼迫伊朗放棄核武器計劃。
而伊朗深知一旦核協議徹底瓦解,將面臨來自美國及其部分盟友更加肆無忌憚的制裁與軍事威脅,一直心心念惦記著。
于是乎,來尋求我們的外交支持與斡旋,因為中國在國際事務中一直秉持公正客觀立場,所以伊朗期望中國利用其影響力,在國際舞臺上為其發聲,助力其在核問題談判及制裁解除進程中獲得更公平的對待。
另一方面,關于25年合作協議。
伊朗外長在27日刊登在中國官方報紙《人民日報》的文章中說,伊朗與中國未來關系的“下一個黃金50年”將表明,這一歷程見證著兩國戰略合作新篇章的開始。雙方將商討2021年簽署的25年合作協議。
先簡單講講這個協議由來:我國和伊朗在2021年簽下的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協議,是雙方經過5年的溝通和磋商達成的,具體細節雖不得而知,但包括了政治、戰略和經濟合作等多個方面,可以說是中伊雙方推動共同利益深化合作,以及有效應對兩國所面臨的國際環境的重大舉措。
這個協議也讓美國如鯁在喉,可以說它算是為伊朗應對美國制裁提供了不少的底氣,也可以說是中伊兩國合作反擊美西方無理打壓的一種手段。
阿拉格齊說:“這次訪問的主要目的是(推進)雙方就雙邊、地區和國際問題進行磋商。”并強調:“我們目前正面臨敏感的形勢”。
最近伊朗在國際上處境艱難,希望獲得中國的有力支持,借助我們廣泛的外交資源與良好的國際關系,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其面臨的外交壓力,逐步改善當前嚴峻的外交環境。這次如果兩國推動協議內容進一步落地,對于伊朗而言,這是其擺脫當前困境的一個重要抓手。
種種跡象表明,在后續的震蕩期和過渡期,中國對伊朗的支持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伊朗而言,當下所做出的這一抉擇,極有可能成為其扭轉國運的關鍵起始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