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4年9月13日環球網登載的《環球時報》署名為呂祥的文章《美眾議院“中國周”,一場檔期有限的草臺戲》:
https://opinion.huanqiu.com/article/4JPkvCAoMoW
然而“樹欲靜,風不止”。美國國內的極端反華勢力并不愿意看到兩國關系中出現任何企穩跡象。在休會期結束后,由共和黨主導的眾議院立即集中發起了一輪涉華議案討論,試圖在一周內通過涉及中國的20多項法案。個別美國議員稱這一周為“中國周”,其實質上是不折不扣的“反華周”。
......
為配合上述兩種政策,美方正持續在中國周邊制造地緣政治爭議,試圖破壞中國的外部發展環境。尤其在臺灣問題與南海問題上,美方持續在中方紅線邊緣挑釁。此次提交的《臺灣沖突遏制法案》便顯然是挑釁中國主權的最新舉動。
《環球時報》對《臺灣沖突遏制法案》的評價是“挑釁中國主權的最新舉動”,但對該法案語焉不詳,連要點也沒有一個字的介紹。
這份法案到底是什么內容?從而成為“挑釁中國主權的最新舉動”?
騰訊網2019年9月16日轉載的海峽導報社旗下官方賬號“海峽輿情”的文章《美國會通過“涉臺”法案 嚇阻不了中國》,透露了一點內容:
這個所謂的“臺灣沖突嚇阻法案”,妄想通過經濟手段削弱中國大陸高層官員對攻擊臺灣行動的支持。
觀察者網2024年9月10日刊載的文章《田飛龍:美國國會再推進涉港臺法案,意欲何為?》透露一點:
由共和黨眾議員法蘭西·希爾(French Hill)在去年1月提出的《臺灣沖突阻遏法案》則在9日當天在眾議院獲得通過。該法案要求,一旦美國認定中國大陸對臺灣“構成威脅”,將對大陸相關人員的金融活動進行報告和限制。
由騰訊網(轉載)“海峽輿情”、觀察者網的報道可以判斷出一點法案核心內容:
1、“通過經濟手段削弱中國大陸高層官員對攻擊臺灣行動的支持”
這句話表明了《臺灣沖突阻遏法案》的實施對象:“中國大陸高層官員”
2、“將對大陸相關人員的金融活動進行報告和限制”
這句話表明了《臺灣沖突阻遏法案》要實施的行為。
綜合起來,《臺灣沖突阻遏法案》要表達的是:對“中國大陸高層官員”“的金融活動進行報告和限制”。
新浪網2024年09月14日轉載的“華夏經緯網”報道《美國會通過“涉臺”法案 嚇阻不了中國》:
9月9日,美國聯邦眾議院通過所謂“臺灣沖突嚇阻法案”(Taiwan Conflict Deterrence Act),該法案由共和黨眾議員希爾、民主黨眾議員舍曼共同提出。希爾聲稱,如果中國大陸選擇“攻臺”,美國財政部將“依法公布北京特定高官的非法資產”,并切斷他們及其親屬使用美國金融服務的權利。
根據《聯合早報》2024年9月18日《沈澤瑋:臺灣沖突阻遏法案只叫不咬?》:
美國眾議院在當地時間9月9日開啟了長達一星期的“中國周”,在美國總統和國會選舉舉行之前,密集表決數十項與中國有關的法案,共通過25項主要涉華法案。
從遏制中國科技、政治和經濟影響力的“反制中國無人機法案”“生物安全法案”等,到涉及港臺的“香港經貿辦認證法案““臺灣沖突阻遏法案”都有,因此也被中國大陸媒體稱為“反華周”。
香港中評社報道稱,臺灣沖突阻遏法案(也稱臺灣沖突嚇阻法案,Taiwan Conflict Deterrence Act)是一系列旨在對抗北京的法案中,“較受關注的一個”。
該法案稱,如果北京采取行動對臺灣構成威脅,至少要制裁10個自然人,他們分成三類:xxxxxx
法案的針對性極強,就是對準xxxxxx及以上層級的xxxxxx高層。法案還列出可豁免情況,包括所涉資金通過合法和非腐敗手段獲得,以及自然人同意與美國合作。
不過,美國眾議院通過的法案并非自動生成為美國法律。法案還需送參議院審議,在兩院都獲通過后,才送交美國總統,由總統簽署成法律。
美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在9月6日發出題為“第118屆美國國會對中國只叫不咬?”的分析文章指出,本屆美國國會(任期從2023年1月3日至2025年1月3日)議員雖然提出與中國相關的法案比過去兩屆國會還要多,但真正送交總統簽署成法律的寥寥無幾。
......
《環球時報》的文章則指,臺灣沖突遏制法案是挑釁中國主權的最新舉動。中評社快評則指出,也有人認為該法案沒有提到對臺灣有任何實質支援幫助,就讓美國乘機搶了中國大陸高官的錢財據為己有而已。
注:筆者以xxxxxx代替敏感內容
帝國主義無論出臺什么政策、法案,肯定嚇不倒中國人民尤其嚇不倒用毛澤東思想武裝的無產階級。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但是對于中國人民的敵人尤其是無產階級的敵人,是否適用,則另當別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