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本次訪華已經結束,可以對沙利文此行的結果,做一個總結分析。
沙利文此行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告知我們,如果哈里斯當選,她將致力于“負責任地管理”中美關系。
這個沙利文在結束訪問時的記者會上,有很明確提到,沙利文是這么說的“哈里斯副總統一直是拜登外交政策團隊的核心成員和主要成員,并參與了印度太平洋地區總體戰略的設計和執行,以及負責任地管理中美關系。”“她贊同拜登總統的觀點,即負責任地管理這場競爭,避免其演變為沖突或對抗,至關重要。她還贊同保持高層、開放的溝通渠道是實現負責任管理的途徑。”
畢竟拜登已經退選,現在的拜登政府只是看守內閣,已經進入了垃圾時間,所以沙利文作為拜登政府的核心幕僚,此行也相當于在幫哈里斯助選。
當然,我們是不會去干預美國大選,我們也不會對美國大選的人選去做公開表態。
但沙利文此行本身,就是一種作秀和表演,主要是演給美國選民看的。
包括沙利文在記者會上關于哈里斯的話,也并不是說給我們聽的,是說給美國選民聽的。
我們是不會在意哈里斯到底是不是延續拜登路線,因為本身拜登路線就是一個很糟糕的路線,過去3年已經充分說明這一點。
但美國選民會在意哈里斯是不是會延續拜登路線。
因為在這次拜登退選之前,哈里斯在拜登團隊里基本就是吉祥物,存在感比較弱,所以美國公眾對于哈里斯的外交政策方向,其實并不太了解。
沙利文此行,就是在跟美國選民說,哈里斯會延續拜登的外交政策。
這次沙利文訪華,不出意外是沒有達成任何實質性成果。
雙方更多就只是在互相闡明各自立場和底線。
同時,雙方都認為保持這樣的溝通,有助于避免沖突發生。
這是雙方最主要的共識。
所以我方在沙利文和王外長進行戰略溝通的通稿里也是說“進行了坦誠、實質性、建設性討論”。
“坦誠、實質性”就是說討論得很徹底,大家是敞開天窗說亮話。
“建設性”就是指有溝通總比不溝通強,但也僅僅只是討論,并沒有實際成果。
指望這樣一次會談,能讓雙方關系出現改善,是不太現實的。
目前中美關系的現況就是雙方都在努力去“避免沖突”的發生。
這實際已經說明中美關系很糟糕,而不是說中美關系要馬上改善。
去年布林肯、耶倫、雷蒙多接連訪華時,我們輿論上還有比較多的“談妥”聲音,不少人還抱有幻想,覺得中美關系馬上要改善。
但顯然,即使是去年11月的舊金山會晤之后,中美關系也沒有出現任何改善的跡象。
雙方的溝通,都只是在避免沖突發生,美國也并沒有改善中美關系的想法,至少是沒有這個誠意。
如果美國真想改善中美關系,那么就應該直接取消對我們的各種不合理制裁,取消特朗普對我們加征的不合理關稅。
但美國是一邊嘴巴說要“負責任地管理中美關系”,一邊是對我們各種制裁,拜登在今年5月還對我們新能源汽車加征關稅,以至于歐盟和加拿大都在跟風效仿,影響很壞。
所以,美國壓根沒有半點誠意來跟我們改善關系。
沙利文在記者會上,其實已經說得很直白,拜登政府一直尋求跟我們接觸溝通,只是為了避免沖突發生。
沙利文是這么說的,“兩國關系仍然是一種競爭關系,我們需要負責任地管理這種競爭。”
沙利文還說“與中國的競爭不一定會導致沖突或對抗,關鍵是通過外交進行負責任的管理。”
而拜登政府所謂的“競爭”,就是美國不擇手段,動用一些非熱戰方式,來對我們進行超限戰,對我們進行各種制裁和打壓。并且美國所做的這些溝通,就是希望我們面對美國這種“惡劣競爭”,還得保持理性,不能失控,得避免“沖突發生”。
此外,美國一邊不停的在我們周邊地區拱火,然后一邊說要“避免沖突”,還要我們避免誤會。
這怎么看,都是既當又立的行為,讓人很難相信美國是有誠意在避免沖突,更像是在為美國肆無忌憚拱火鋪路。一旦我們稍微反抗,美國就會把破壞地區和平的黑鍋扣在我們身上。
但事實上,美國才是亞太局勢不穩定的根源。
沙利文在記者會上,關于菲律賓的回答,是充分把美國強盜邏輯的無恥,演繹得淋漓盡致。
沙利文首先裝模作樣說,“我們認為當務之急是緩和(南海)局勢”。
但沙利文緊接著就說:“我們還明確表示,我們的共同防御條約適用于在南海和其他水域作業的公務船只,包括海岸警衛隊船只。事實上,它也適用于飛機。”
沙利文還說“沒有人希望發生危機——菲律賓沒有,美國沒有,我們希望中國也沒有。”
說實話,我看這句話是有點作嘔的感覺。
還“美國不希望危機發生”,誰不知道菲律賓馬科斯政府,就是仗著美國撐腰,并且是在美國慫恿和指使下,才會如此肆無忌憚的在南海主動挑事。
而且明明是菲律賓船只主動沖撞我們海警船,到沙利文嘴里,就變成我們沖撞菲律賓海岸警衛隊船只,可謂是賊喊捉賊,倒打一耙。
這也是美國一貫套路,先不斷拱火,你稍微反抗,就馬上把黑鍋扣你身上。
而且,美國也很善于偷換概念,比如沙利文在跟我們見面時,也說“美方堅持一個中國政策”。
但在記者會上,沙利文說:“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我們處理這個問題的方法遵循一個中國政策、《臺灣關系法》、《三個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
顯然,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是加了很多私貨,這里面所謂《臺灣關系法》和六項保證,都是我們不承認,并且長期批評的內容。
顯然,美國所認為的“一個中國政策”,跟我們理解的“一個中國政策”是有很大出入的。
所以,我每次看美國高官說“美方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我都只當他們放屁,美國壓根沒有任何誠意去執行我們認可的“一個中國政策”。
沙利文這次訪華,之前外媒的解讀,一個集中方向是認為雙方還會再見一次面。
不過從會談結果看,這個并沒有直接確定下來。
沙利文只是說,“未來幾周”雙方會進行一次通話。
至于雙方是否還會有一次會晤,沙利文并沒有正面回應,沙利文只是提到“亞太經合組織和G20會議”,認為這兩個場合有見面的可能性,沙利文說:“我目前還沒有宣布,但他們很可能都會出席,如果出席,他們自然有機會坐下來交談。因此,我們必須等待任何確認或公告,但我認為朝這個方向發展似乎合乎邏輯且合理。”
顯然,我們這次也沒有給沙利文一個準信。
其實,我覺得雙方是否還有一次會晤,已經不重要了。
去年11月的舊金山會晤要正式得多,但中美關系過去這近一年來,關系并沒有什么改善。
更何況現在拜登政府已經進入垃圾時間。
所以,綜合來說,本次沙利文訪華,核心目的就是“避免沖突”,至少他自己是這么說的。沙利文說:“確保負責任地管理兩國關系,這就是這次訪問的目的。”
畢竟臨近美國大選,各種變數太多。
我前兩年也提到過,在今年美國大選期間,會有一個時間窗口。
這只是其中一個時間窗口,不是唯一時間窗口,所以是否要抓住這個時間窗口,關鍵取決于我們是否做好準備。
拜登政府現在也很擔心,我們會去抓住這個時間窗口。
所以,沙利文這次訪華,主要就是來探探我們的口風,僅此而已。
我感覺比較諷刺的是,沙利文口口聲聲說,“哈里斯贊同拜登的觀點,即負責任地管理這場競爭,避免其演變為沖突或對抗,至關重要。”
而特朗普在各種競選集會上,也信誓旦旦宣稱,只要他當選才能避免三戰爆發。
雙方都把自己搞得很反戰一樣。
但事實上,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都十分熱衷于對外拱火,只不過雙方的拱火方向不太一樣而已。
美國就是戰爭販子,喜歡滿世界拱火制造危機,不管誰當選,都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