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美國的極限打壓,中國的出路在哪里?
首先,中國必須做好“中美對抗關系”的充分準備。中國必須鼓起不懼中美對抗的勇氣,做好中美長期對抗的布局,拿出“丟下幻想,準備戰斗”的態度,才有可能重新達成中美合作的關系,即以斗爭求和平,則和平存。新型大國關系就是以平等的大國合作關系替代現有不對等、不平等的大國攻守關系。這是現階段中國必須做出的重大戰略選擇。
在美國持續的立體攻勢之下,如果一直被動維持美國進攻、中國防守的中美“攻守關系”,最終會導致中國退無可退,最終亡黨亡國。中國不追求中美對抗,但也不應懼怕中美對抗。這一點,作為歷史上唯一戰勝過美國的國家,中國應該比任何國家更加自信、更具底氣。
其次,講政治不僅要講國內政治,還要講國際政治。中國政府必須懂得國際政治,必須認識到美國對華戰略的核心內容是控制并肢解中國;必須認識到現階段美國對華的政治攻勢、軍事攻勢和貿易攻勢不過是“球場上的打配合”,其真實目的是奪取對華的金融控制權,即通過控制中國共產黨和中國軍隊的“錢袋子”,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之大戰略。美國利用其自身的硬實力、軟實力和巧實力的組合已經成功肢解了前蘇聯,美國同樣具備充分的綜合實力肢解其它大國。中國對此必須高度警惕。
最重要的是,如果在中美貿易戰談判中,美國提出全面進入中國的銀行、保險、證券、期貨、基金、支付等金融機構,提出人民幣自由兌換和資本項目自由化,提出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和自由化,那么就可以斷定,美國的目的不是“要錢”,而是“索命”。如果看清了對手的底牌,應對美國就該換一個思路。中國應該借力使力,利用美國打壓制裁中國的,把中美之間的利益沖突引導到商品貿易領域,避免未來在貨幣金融領域的更大規模的對抗與沖突。
中國是大國,而不是類似于日本、新加坡一樣的小國。中國經濟是大國經濟。如果美國不需要中國的商品,那么,中國更不需要美國的紙幣(注意:美元不是“美金”,而是紙幣)。那些不能用于服務美國百姓的中國商品,可以用于服務中國百姓,可以用于服務國內廣大農村人口。
經濟學不是玄學,沒有那么復雜,不能被進出口金額、外匯儲備數量、GDP等概念繞暈而丟失了經濟的本質。中國經濟的本質就是為中國人民服務。如果把那些為2億多美國人服務的產能轉向為7億多中國農民服務,那么國內產能過剩問題就解決了;如果把那些用于交換美元紙幣的商品和勞動力轉向用于美化中國農村、美化中國環境、生產健康有機食品,那么中國的就業問題就解決了;如果以“為人民服務”取代“為資本增值服務”、以“人的全面發展”取代“資本的全面滲透”,那么,我們就可以找到制定經濟金融政策的正確方向,也可以從容不迫地找到應對美國打壓的正確方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