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坤:菲律賓撕毀“君子協定”的教訓不可忽視
張志坤
·
2024-05-05
·
來源:烏有之鄉
威懾是大國戰略的命脈,沒有威懾就不可能奠定大國應有的戰略地位,否則就成了一頭大肥豬。
全球形勢風云變幻,新情況、新問題紛至沓來,這其中一個值得中國人予以關注的最新動向是,菲律賓堅決徹底地撕毀了中菲之間曾經達成的“君子協定”。中菲之間有關南海島嶼的“君子協定”,原來也并不為人所知。這一所謂的“協定”不過是中國同菲律賓杜特爾特當局口頭上的東西,類似于“誓約”一般,只為彼此信守,無須公諸于世?,F如今兩國爭端激化如此嚴重,無奈之下,才不得不把這個東西拿出來說事。但卻遭到菲律賓馬科斯當局前后兩次的矢口否認,這個執政集團拒不承認曾有這樣一個東西,結結實實地“涮”了中國一把。菲律賓方面的舉措足以說明,所謂的“君子協定”已然失效,繼續爭論其曾經有無已經沒有意義。所謂的“協定”已經被菲律賓方面予以完全徹底地撕毀了。有人認為,原因在于馬科斯當局犯傻了(參閱環球時報《撕毀“君子協定”,馬尼拉很不明智》一文)。持這種觀點的人認定,撕毀中菲“君子協定”對菲律賓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他們這樣干就是犯傻。至于犯傻的原因,大概是因為腦袋淋進水了,或者是被毛驢子踢了,或者是其它不明原因,總之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其人已經傻了就是了。還有人認為,原因在于菲律賓太囂張跋扈了。持這種觀點的人認定,蕞爾小邦菲律賓之所以敢于撕毀同中國這樣大國之間的“君子協定”,如此這般地以小博大、以小欺大,要害在于背后有霸權撐腰。因為有霸權撐腰打氣,所以在面對中國的時候才囂張了起來。我們說,如果第一種觀點成立,那么菲律賓當局就非但無罪,反而還應獲得中國的同情與呵護才是。試想,人家都已經是傻子了,中國這樣的煌煌大國還有必要同一個傻子去計較高低嗎;既然人家已經成了傻子,所謂的“君子”自然也就不復存在,還哪里有什么“君子協定”可資運用發揮的空間呢?這樣一想,持這種觀點的那些中國人也就解脫釋然了,他們心中的安逸因此也就遠遠勝過當年的阿Q了。第二種觀點似乎是在為自己的軟弱無力找借口。真正的勇士應該無懼乎小丑背后有什么人撐腰,相反,應該越是有人撐腰越要加以嚴厲的懲罰,而不應該看到流氓背后有惡霸就鎩羽無奈了。不客氣地說,在菲律賓問題上,類似的傾向由來已久。在此次危機的前一次,中國國內就有人大聲疾呼什么 “小國不能肆意侵犯大國”,乞求菲律賓不要太欺負人。更早間還有人建議說,“中國決不可輕言戰端”,“即使迷途的菲律賓以其老邁的70高齡的海軍旗艦向中國艦船開炮,中國也要認真想一想,是發射一枚導彈把它擊沉好呢,還是讓它回去自己反思其做法更好”,并且結論認定這 “就是中國的勝利”。(參閱筆者2012年文章《別人開啟戰端,中國也不可應戰嗎——評菲律賓可以向中國開炮的專家建議》)。被打挨揍卻自稱贏得勝利,這就是當代中國一些人的丑陋面目。但現實是嚴酷的?,F實的情況是,菲律賓當局緊跟美國,他們狼狽為奸,現如今通過多種政治與軍事舉措已經再度把菲律賓綁上霸權的戰車,成為對付中國的馬前卒,成為美國圍剿中國的前沿陣地。

顯然,在這樣的條件背景下,類似“君子協定”這樣把戲就也再玩不通、再也玩不下去了,菲律賓當局撕毀以前的“君子協定”,也等于是堵死了兩國之間今后類似的道路。撕毀“協定”本身無足輕重,但個中的卻教訓不可謂深刻。所謂“君子協定”,主體是“君子”,核心是君子之間的“共識”與“誓約”,關鍵在于“君子”們的榮譽和誠信,但問題在于,真不知道當今國際政治舞臺上還有幾人堪稱“君子”,更還有幾人能遵守什么“君子協定”。實際中我們所看到、所聞知者,卻是形形色色的偽君子泛濫成災。因此,類似“君子協定”這種東西時至今日居然還能在國際政治中現身,令人嘆為觀止。人們大都明白,在這個弱肉強食、爾虞我詐的世界上,一切都應該從實力地位出發,而不應該從理想與愿望出發,否則必將碰得頭破血流。當代中國總有一些人熱衷于口沫橫飛地去同對手講道理,好像憑著他們的三寸不爛之舌就可以化魔為佛一般。具體運用到國家之間的爭端也是這樣,他們總以為能通過打口舌官司就可以了,用此前一個死于非命著名外交官的話說,就是一切都要靠談判來解決。我們說,如此這般地迷信外交勾兌十分愚蠢,并且同時也是對國際政治的褻瀆,在戰略上更屬于一竅不通。事實上,在國際戰略舞臺上,道義力量與批判力量必須同向發力、雙手并用,僅僅靠說理并不管用,大炮與導彈之間的辯論才具有最終決定權。威懾是大國戰略的命脈,沒有威懾就不可能奠定大國應有的戰略地位,否則就成了一頭大肥豬。當代中國的戰略威懾水平還在發展建設之中(參閱筆者2011年文章,《建設中國的戰略威懾能力刻不容緩》),個中還有很多缺失與漏洞,因此必然要經常出現失靈、失效的問題。菲律賓就是一個生動鮮活的案例。盡管菲律賓怎樣作妖都不可怕,但可怕的是“菲律賓現象”,可怕的是這種現象可能產生的連鎖反應。如果讓這種現象在周邊蔓延開來,則可能要給中國帶來不可忽視的大麻煩。上述這些教訓都足以深刻汲取,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中國在“形而下”與“形而上”兩個方面的戰略成長。最后的結論仍然是那句名言,即“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所謂大道至簡,我們距離這個境界還真是差得很遠。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