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印度總理莫迪在接受美國《新聞周刊》記著采訪時稱,中、印應該抓緊解決兩國曠日持久的邊界問題。這是印度領導人在中印邊界問題上的首次主動發聲。莫迪此話看似說的很輕松,顯然他是在有意淡化兩國間的邊界問題,有把久拖不決問題的球踢向中方的用意。那么,他為什么要釋放出這種“善意”的信號呢,并非是出于要改善兩國關系的考量,而是為自己在他的國人面前擺功,想為其能夠拉到更多的選票而已。他的葫蘆里到底賣的是什么藥,我們不難從他當前的政治需求及執政軌跡中發現端倪。對于這樣一個面臨大選且在執政期間多次挑起兩國邊界武裝沖突,一個月前還跑到色拉隧道(中國藏南地區)視察剪彩,顯示對其擁有主權的人,現在突然隔空喊話釋放和平信息,他的司馬昭之心的“善意”不就一下子昭然若揭了嗎?看他的過去,就可知道他的現在,看他的過去和現在,就可知道他的將來。我們能相信莫迪有解決兩國邊界問題的誠意嗎,我們能相信他的這番表白嗎?
中、印兩國的邊界問題,之所以變得復雜而久拖不決,完全就是印方一手造成的。從歷史上來看,兩國從未劃定過邊界線,但兩國人民都始終遵守著傳統的邊界線,友好的相處和往來。之所以產生了邊界問題,完全是當年印度尼赫魯政府的侵略擴張,非法蠶食侵占中國領土而導致的結果。
眾所周知,我們在建國之初,百廢待興,長期的戰爭,使得國家積貧積弱,人民迫切需要休養生息,由于要醫治戰爭的創傷,加之我們又進行了抗美援朝戰爭,國家元氣尚未完全恢復,到了六十年代初期,又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此時的蘇聯老大哥也停止了對我們的援助,使得我們的經濟雪上加霜。為渡過難關,我們的人民不得不節衣縮食,克服這些困難,國家各方面建設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國防建設也不例外。此時,我們的西南鄰居印度,不僅幸災樂禍,還想趁中國困難之際給我們來上一刀。尼赫魯誤判形勢,認為中國軍隊現在根本沒有能力與之進行一場在高海拔地區作戰的能力,這讓他的侵略擴張野心便迅速地膨脹了起來。
這里先說一下麥克馬洪線。1914年3月24日,亨利•麥克馬洪以英國代表的身份,背著當時的中國政府,私自向西藏地方代表以五千支槍、五十萬發子彈的條件,炮制了一個所謂的中印邊界線,即“麥克馬洪線”,把原本在西藏境內資源最豐富的9萬多平方公里的地方,劃給了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印度,將中國西藏歷來有效行使統治權的領土向北壓縮了100多公里。但這條邊界線中國歷屆政府都沒有承認。
在美英等國的支持下,尼赫魯認為此時正是他將麥克馬洪線強加給中國作為兩國邊界的絕佳時機,以此還可以逐步實現他的“大印度聯邦”的夢想,于是,尼赫魯便開始了有步驟地一步步蠶食中國領土的冒險行動。
還在朝鮮戰爭未爆發之前,毛澤東就看到了解放軍如果不盡快進軍西藏,就可能會招致不可預測的麻煩,他在去蘇聯的列車上就給中央發出了進軍西藏,宜早不宜遲的指示,解放軍不能停止向中國大陸最后一個地方進軍的步伐。1950年初,由張國華、譚冠三率領十八軍所屬52、53、54三個師,共三萬大軍,踏上了進軍西藏的征程。
朝鮮戰爭爆發后,中國軍隊雖大部分集中在了朝鮮,但仍有部隊在“兩廣”剿匪,在福建沿海駐防,防止蔣介石反攻大陸,進軍西藏的步伐更是不但沒有停止,反而加快了。十八軍官兵克服高原反應,遵照毛主席:一邊進藏,一邊修路。進軍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在經過了昌都戰役之后,不但迫使西藏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談判,簽訂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條協議,還得到了廣大藏族同胞的支持,使得十八軍終于在1951年10月26日,扛著紅旗,舉著毛澤東和朱德的畫像,威武雄壯地開進了高原拉薩古城,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偌大一個約占全國八分之一,有著120多萬平方公里面積的西藏,區區三萬兵力,根本顧及不到中印邊界,形成了事實上的有邊無兵、有邊無防的情況,這無疑給了尼赫魯一個有機可乘的機會。
此時的印度,在看到了中國軍隊對邊界管控是鞭長莫及的情況后,它便趁機派兵占領了一直由中國西藏地方政府管轄的達旺地區,兩年后藏南的大部分地區也近乎被印軍占領。之后,印軍相繼在兩國邊界的東段占領了中方9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中段侵占了阿里地區中方2千平方公里土地,對西段一直由中國有效管轄下的阿克塞欽3萬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也提出了領土要求。中國軍隊進駐前沿之后,印軍便不斷的進行挑釁,在有些地段,印軍還把哨所建到了中國哨所旁邊,形成了犬牙交錯之態勢,且還肆無忌憚地不斷向中國一則延伸,有的哨所還建在了距中國哨所更遠的中國一側。同時,印度還公開支持達賴集團的武裝叛亂。內外勾結,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1959年4月25日,印度派兵越過麥克馬洪線,侵占了該線以北的朗久地區,4月28日,又侵占了塔馬墩,8月13日,侵占了兼則馬尼,隨之在這些地方相繼都建立了哨所。1959年8月25日,印軍向中方駐朗久附近的工作隊人員開槍射擊,遭中方還擊后2人斃命,于27日印軍撤逃,這就是在中印邊界東段朗久地區發生的新中國成立以來兩國的第一次武裝沖突。10月,印軍又在西段挑起空喀山沖突。面對印度的挑釁,毛澤東先禮后兵,退避三舍,他說對印度的入侵,我們絕不退讓,但力爭避免流血,中國政府隨之于1959年11月單方面從對峙地區后退了20公里。尼赫魯把中國軍隊后撤誤判為膽怯害怕,1962年10月,竟向印軍下達了“把中國軍隊趕出去”的命令,中印戰爭一觸即發之態勢已經形成。這場強加給中國的戰爭,已經把中國政府逼到了懸崖邊。針對尼赫魯咄咄逼人的態勢,中國政府決心予以堅決反擊,10月20日,中央軍委給中國邊防部隊下達了作戰命令,中印邊界戰爭隨之拉開了序幕。開戰后,中國政府莊重聲明,中國軍隊由于被迫進行自衛還擊,因此將不再受麥克馬洪線的約束,由于中國軍隊奮起直追,給了印軍以毀滅性的打擊,一舉將其追趕到了兩國傳統邊界線印方一側,以小的代價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狠狠地教訓了一下尼赫魯這個戰爭狂人。
中國軍隊奮勇作戰,全殲印軍兩個旅和三個旅的大部,斃傷、俘虜印軍準將旅長豪爾·辛格和達爾維及以下官兵8700余人,并且把印軍趕回到兩國傳統邊界線印方一側,之后,脫離與印軍的接觸,主動后撤到1959年11月7日前雙方實際控制線中國一側20公里以內地區,以大獲全勝,結束了這場戰爭。毛澤東希望通過這場戰爭能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讓邊界穩定三十年,二是把尼赫魯拉到談判桌上來。第一個目的達到了,有被打痛了的教訓,使得印度始終不敢輕舉妄動。在中印邊界作戰中,由于印軍作戰失敗,使得尼赫魯無顏面對印度人民,在自責、郁悶和謾罵聲中,于戰爭結束兩年后的1964年5月駕鶴西去,這個昔日的戰爭狂人,其擴張侵略的歷史就此畫上了句號。后來的繼任者,也始終不敢涉及邊界問題,致使兩國一直未能實現邊界談判,直到1981年中國外長黃華才實現了與印度的邊界談判。
這就是印度窮兵黷武、侵略擴張的結果,就連當年在朝鮮戰爭中任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都嘲笑印軍,發出了誰要和中國軍隊打仗,那一定是大腦有問題的感嘆。
盡管中印兩國之間沒有劃定過邊界線,但兩國人民始終延續和遵循著傳統的邊界線,應該說中印邊界問題的是非界線是清楚的。
由于之后印度的歷屆政府都繼承了尼赫魯的做法,不放棄已經侵占的中國領土,導致邊界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這是問題的癥結和根本所在,找到了病因,就應對癥下藥,否則,無論是現在的莫迪,還是將來的什么總理、總統,只要繼續搞這些花里胡哨、糊弄玄虛、不著邊際的文字游戲,不放棄對中國領土的繼續侵占,談判都將是困難的,中國是不會放棄自己的藏南的。
莫迪于2014年首次當選總理。2019年,他輕松連任。此次大選,莫迪及盟友的目標是贏得400個議席,這將使他們擁有足以修改憲法的力量。想通過解決邊界問題來作秀,達到爭取選民的目的,恐怕只能是一廂情愿的事了。
中國藏南地區(印度稱"阿魯納恰爾邦)。2024年3月9日,印度總理莫迪赴所謂“阿魯納恰爾邦”出席色拉隧道等項目的揭幕儀式。印度國防部發表聲明稱,隧道有助于為達旺地區提供全天候通行能力,強化印軍備戰水平,促進邊境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印度妄圖使被它們非法占領的藏南成為其領土的既成事實合法化、永久化,這種赤裸裸地強盜邏輯,中國政府是絕不接受的。
中國政府從不承認并堅決反對印度非法設立的所謂“阿魯納恰爾邦”。在中印邊界問題尚未解決之前,印度無權擅自對中國邊境地區進行開發,印方有關舉動只會導致邊界問題復雜化。莫迪一面在中國藏南地區修建公路,一面又假惺惺地說要解決兩國邊界問題。想讓中國政府接受既成事實,然后在此基礎上談判,中國是不會接這個招的。
莫迪應該清楚,中國是不會放棄自己的領土,去拿原則做交易的。在中印邊界問題上,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連小學生課本上都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面積是960萬平方公里,不能在我的手里變成了950萬、940萬,那我們不就成了李鴻章了嗎,我們將愧對祖先和后代。
如果莫迪真要想解決兩國邊界問題,應該拿出怎樣的態度已經是很清楚的了。他應該拿出誠意,以對兩國人民負責的態度審慎處理邊界問題,不要想著讓中國放棄原則,不要再做這種欲蓋彌彰掩耳盜鈴的蠢事,不要在做以此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的游戲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出滑稽戲表演也該收場了。
解決中印之間的邊界問題,要說簡單也非常地簡單,不用繞彎子,不要裝模作樣,只要拿出誠意,實事求是,尊重歷史,只要印度軍隊撤出中國領土,退回到兩國傳統邊界線印度一側,邊界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