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烏克蘭戰場呈現兩種不同狀態,一方面是俄羅斯在攻占阿夫迪耶夫卡之后,繼續兵分多路向烏軍發起攻勢并取得一定戰果,另一方面是烏軍使用無人機、無人艇和導彈從空中和海上向俄軍發起有效打擊。截至3月6日,已有十多架蘇-34、蘇-35戰機和2架空中預警機被烏軍擊落,有11艘俄軍艦艇被烏軍無人艇擊傷或擊沉,烏克蘭還使用無人機對俄羅斯境內目標實施打擊。
除了戰場上俄烏雙方互有所得之外,另一個話題突然成為熱門,即北約會不會直接加入俄烏戰場參戰,這一話題的前提是俄軍攻占阿夫迪耶夫卡之后在戰場上不斷取得新的戰果,烏軍似有全線潰敗之勢,如果烏軍抵擋不住俄軍的進攻而全面潰敗,美國及北約是準備接受烏克蘭戰敗的結果還是準備加入戰爭,直接與俄羅斯開戰?
一、2月26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一次發言中暗示,西方軍隊有可能被派往烏克蘭。29日,馬克龍進一步回應稱“我在這個問題上說的每一句話,都經過了權衡、深思熟慮和仔細斟酌。” 3月5日,馬克龍在訪問捷克時再次表示,他依舊“堅決支持”上周所發表的言論,即不排除向烏克蘭派遣部隊。
二、2月29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在參加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時稱,如果烏克蘭失敗,我真的相信北約將與俄羅斯發生沖突。
三、3月1日,俄羅斯媒體突然曝光了一段德國高級軍官的秘密對話錄音,錄音內容顯示這些軍官討論了向烏克蘭提供“金牛座”巡航導彈,以及幫助烏克蘭襲擊克里米亞大橋的可能性。隨后俄羅斯方面表示,如果德國向烏克蘭提供“金牛座”巡航導彈襲擊克里米亞大橋,俄羅斯的導彈將會襲擊德國境內的四座大橋。
四、3月1日,參考消息網根據德國商報網站2月29日報道,德國總理舒爾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披露英國和法國軍人在烏克蘭指導烏克蘭空軍使用“風暴陰影”巡航導彈打擊俄羅斯控制區域的目標。
五、3月2日,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在國會辯論時表示,美軍F-35戰機已經進入烏克蘭參戰,并執行了作戰任務。他說,美軍F-35戰機是從波蘭以及羅馬尼亞軍用機場起飛,進入烏克蘭境內,執行對俄羅斯導彈部隊偵查和定位的任務,得到的相應情報已經和北約以及烏克蘭共享。
六、參考消息網轉自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報道,3月6日,在黑海港口城市敖德薩,一枚俄羅斯導彈落在距離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和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的車隊僅500米的地方,造成5人死亡,兩位領導人的車隊感受到了空襲的沖擊。
七、最近,俄羅斯總參謀部軍事學院院長弗拉基米爾·扎魯德尼茨基在俄國防部刊物《軍事思想》上發表評論稱,“不能排除烏克蘭沖突升級的可能性,即從與俄羅斯進行軍事對抗的代理人戰爭演變成在歐洲爆發大規模戰爭。”“我們國家面臨的軍事威脅主要來源于美國及其盟國的反俄政策,他們正在進行一場新型混合戰爭,以一切盡可能的方式削弱俄羅斯,限制主權并破壞領土完整。”“我們的國家被有意拉進新軍事沖突的可能性正在顯著增加。”
以上這些消息涉及美英德法四個國家,法國說西方準備派兵進入烏克蘭,新加坡防長稱美國F-35已經進入烏克蘭作戰,德國總理則披露英國和法國軍人早就進入烏克蘭,德國則正在密謀向烏克蘭提供高性能“金牛座”巡航導彈襲擊克里米亞大橋。這些信息放在一起,給人一種俄烏戰爭正在或即將升級為一場更大規模戰爭的感覺,美英德法四個國家是否正在做全面下場參戰的準備?或者說除了經費和裝備支持以外,美英德法軍隊是否已經隱蔽地進入烏克蘭戰場?
對北約會不會直接參戰這個話題,我談以下六個方面的看法。
第一,我們先要問一下,為什么直到戰爭持續兩年后,美英法德才顯示準備直接進入烏克蘭參戰?到底是什么使這些國家突然感到緊張與焦慮?馬里烏波蘭和巴赫穆特兩大戰略據點失守后,美英法德都沒有這種緊張與焦慮,直到阿夫迪耶夫卡失守后,美英法德才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機和威脅臨近,顯然阿夫迪耶夫卡戰役是個具有戰略意義的轉折點。
攻占阿夫迪耶夫卡之后,俄軍兵分多路乘勝對烏軍發起連續進攻,烏軍因軍費不足并武器特別是炮彈短缺,無法有效阻止俄軍進攻勢頭。這時美英法德似乎有一種不好的預感。如果俄軍大規模突破烏軍防線,南線直指敖德薩和尼古拉耶夫,北線直指哈爾科夫甚至烏克蘭首都基輔,那么整個烏克蘭都將會被俄羅斯占領,歐洲將面臨空前危機。
之所以直到現在才有這種感受,是因為戰爭前期,美英德法認為僅靠金融、經濟和政治及外交制裁、封鎖、禁運就能把俄羅斯拖垮整垮。當戰爭長期化之后,他們又認為俄羅斯無法承受戰爭的長期消耗,最終國家會破產。然而最終破產的是美西方的制裁,俄羅斯的經濟和金融乃至社會都沒有破產,而是從危機走向穩定和復蘇,其貿易仍然保持較高水平,其軍工產能遠超美西方軍工產能,最終還在戰場上取得了戰略主動,而依靠美西方援助的烏克蘭似乎無法支撐長期戰爭的消耗,無論是財政還是武器裝備都漸趨枯竭,如果美西方不能加大軍事援助或不能直接參戰,烏克蘭可能面臨全面潰敗。
美歐所害怕的或許還不是烏克蘭戰場的勝負,而是俄羅斯占領烏克蘭之后,將形成一個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國聯盟,這是一個新俄羅斯聯邦。如此,歐洲將會面對一個強大的不好惹的全新的俄羅斯,整個歐洲的地緣政治均勢將被打破,歐洲將面臨兩個艱難選擇,一個是獨自面對強大的新俄羅斯聯邦,另一個是更加依賴美國在歐洲的占領軍,繼續成為美國的殖民地。
因此,此時美歐開始放風、密謀直接派兵赴烏克蘭參戰,這是對俄羅斯發出一個威懾信號,如果俄軍不停止對烏克蘭的全面進攻,美國和北約將被迫直接與俄羅斯發生戰爭。
第二,我們再看看歐洲。古代歐洲的小邦國更多,是一個邦國林立、戰亂不止的區域,語言、民族眾多,宗教派別也很多,民族戰爭、宗教戰爭、貿易戰爭和歐洲爭霸戰爭從未間斷,但歐洲歷史上從未出現中國歷史上“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事件,也從未有一個國家能夠真正征服和統治整個歐洲,即從未出現過覆蓋整個歐洲的大帝國。
這就使得歐洲歷史上總是處于幾個主要國家或國家聯盟與另外幾個國家或國家聯盟經過對抗和戰爭最終走向均勢平衡的狀態,而且英國這個歐洲大陸之外的離岸島國多次扮演歐洲大陸地緣政治平衡砝碼的作用,歐洲大陸每有大國崛起,并對整個歐洲大陸帶來威脅時,英國總是加入力量較弱的一方,最終力量強大的一方失敗,歐洲大陸力量再次趨于平衡。
這種情況直到二戰結束才發生變化。二戰使英國國力損耗嚴重,最終支撐不起全球殖民體系而崩塌。美國卻因為在關鍵時刻對德宣戰,成為歐洲戰場付出最小代價的最大贏家。二戰后,美國在歐洲大規模駐軍,不僅取代英國成為歐洲大陸安全保護國,而且還通過制造冷戰敘事,設置與蘇聯對抗話題,成立北約,與歐洲形成安全捆綁,成功成為歐洲大陸事務的最大主導國和太上皇。實際上整個歐洲與亞洲的日本和韓國一樣,都成為了美國的軍事殖民地。歐洲的軍事安全完全依靠美國駐軍,美國這個域外國家成了歐洲與蘇聯對抗的平衡力量。
蘇聯解體、華約解散后,北約失去了戰略對抗對手,其存在的必要性、法理性都受到質疑和挑戰,美軍自然不甘心退出歐洲,于是開始對俄羅斯采取擠壓、進逼手段,通過北約東擴激怒俄羅斯,一方面企圖再次肢解俄羅斯聯邦,另一方面則是為美國主導的北約繼續存在創造條件。只不過這次美國用力過猛,雖然確實激怒了俄羅斯,卻也使俄羅斯發起反擊,而且其反擊的力度遠超美國的預料,很可能會使美國在烏克蘭賠了夫人又折兵,使俄羅斯重新走向強大。
第三,當前俄烏戰爭正處在一個重要的攻守易形時刻。俄軍在攻取阿夫迪耶夫卡之后,繼續全線進攻,并取得了一定的戰果。烏軍在與俄軍對壘的接觸防線上苦戰,艱難支撐防線不被擊潰。同時在美西方先進武器的支持下,使用大量無人機、無人艇從空中和海上對俄羅斯戰機和艦艇實施有效攻擊,給俄軍造成重大毀損。同時還通過遠程無人機對俄羅斯境內重要工業、能源和城市目標實施轟炸,開辟新的戰場,使戰爭在一個新的維度、新的方向和新的場景展開。
可以說,當前的戰爭使雙方都付出了慘重代價,都感到十分痛苦,都到了緊要、關鍵、需要意志力支撐的時刻。總體上俄羅斯仍然占有戰場主動,但空中和海上優勢有所減弱。如果這個時候,美英法德聯手向烏克蘭戰場派出軍隊直接參戰,從實力上講,應該能夠扭轉烏克蘭戰場上的不利局面,但這將會面臨一個更大的戰略性風險,如果美英法德直接參戰,俄羅斯在付出重大損失和巨大犧牲而可能失敗時,將沒有別的選擇,不得不使出殺手锏,選擇核戰爭。因此,美英法德之所以猶豫不決、患得患失、前怕狼后怕虎,就是因為他們其實都是色厲內荏之徒,不敢與俄羅斯放手一搏,拼個你死我活。
如果美西方只是做做樣子,發出信號嚇唬嚇唬俄羅斯,實際上只是想以最小的損失阻止俄軍繼續進攻,尋機與普京達成一項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停戰協定應該是可以理解甚至是可行的。從戰爭意志上講,普京在即將舉行的大選中繼續當選總統應該沒有懸念,俄羅斯將會有六年時間在普京的領導下進行戰爭,無論是戰爭的意志還是戰爭的動員能力甚至俄羅斯軍人的犧牲精神都不會發生改變,這種狀態將主導這場戰爭的進程。
美西方則完全不同,還有不到一年時間,美國將舉行大選,從現在美國民調看,特朗普大概率會再次當選,特朗普已明確表示如果他當選美國總統,將會結束戰爭。因此拜登雖然想讓戰爭持續下去,但對烏援助費用遲遲得不到落實。如果美國停止對烏軍援,那么要想把戰爭持續下去,就得完全依靠歐洲。目前經過兩年的戰爭消耗,俄羅斯的軍事裝備越打越強,歐洲國家的軍事裝備卻被大量消耗,其軍工制造能力、軍費水平、軍需儲備到底還能支撐多久,歐洲人自己都感到心虛。
因此從現在戰爭雙方的戰爭意志看,俄羅斯無疑占上風,美西方則有點無力再戰、無心戀戰的感覺。這種形勢下說美西方要親自下場參戰,似乎并無可能。然而這并不表明美西方打算就這么草草了結這場戰爭,而是會繼續挖坑埋雷,使俄羅斯即使贏得了戰爭也需要付出慘重代價,成為一場慘勝,而且會在戰后繼續長期制裁和封鎖俄羅斯,通過另一場戰爭繼續打擊消耗俄羅斯。
第四,對美國來說,俄烏戰爭只是美國消耗、拖垮、削弱俄羅斯的一個機會,損失了這次機會,只要美國的全球霸權、美國對歐洲的控制權還在,以后還可以策劃、制造機會,但如果這場戰爭最后消耗、拖垮的不僅是俄羅斯而且還包括美國自己,如果美國陷得更深,派軍隊直接進入烏克蘭戰場,由此激怒普京,引發俄美之間的直接戰爭乃至核戰爭,甚至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那對美國來說有什么戰略價值呢?
因此美國到底有多大可能直接參戰是要打一個大問號的。美國之所以派F-35進入烏克蘭幫助烏克蘭,很可能是美軍趁此機會讓F-35進入真實的戰場進行驗證。我的判斷是美國不會讓俄羅斯輕易取得戰爭的勝利,哪怕俄羅斯取得了勝利也是一場付出慘重代價的慘勝。而美國自己隨時都可能全身而退,把這個爛攤子掄給歐洲,讓歐洲感到美國對歐洲安全的重要性,比以前更需要歐洲,由此美國對歐洲的控制力更強。
北約也并非鐵板一塊。北約自成立以來,并沒有與蘇聯等國家發生戰爭,北約僅是冷戰中與蘇聯對抗的手段。如果說北約以整體力量對外發動過戰爭,那就是轟炸南聯盟以及對利比亞的戰爭,在對伊拉克的戰爭中也只有部分北約國家參加。因此北約雖然是一個軍事集團,但并沒有以一個軍事集團的整體力量與另一個軍事集團的整體力量發生過戰爭。這一點很關鍵,因為并沒有一場大的戰爭證明這個軍事集團強大的整體性力量。
北約有三十多個成員國,但如果真的要參加一場對俄戰爭,會有多少國家會真心實意的參加是要打一個問號的。別看馬克龍叫嚷著要參加俄烏戰爭,其實法國的主要勢力范圍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非地區。別看德國在策劃出動先進導彈轟炸克里米亞大橋,但在經濟和能源方面德國與俄羅斯的聯系最為緊密,再看土耳其雖然是北約成員國,也是俄羅斯的千年死敵,但埃爾多安心里非常清楚,如果俄羅斯被美國踩到了腳下,回頭整土耳其那只是分分鐘的事,美國在土耳其策劃軍事政變就是實例,所以土耳其是北約中最離心離德的一個國家。
我看在北約成員國中,最希望北約參戰的國家只有英國、波羅的海三國、波蘭等少數幾個國家,匈牙利一定是旗幟鮮明反對對俄戰爭的國家。我認為,以整體力量參加對俄戰爭,不會得到所有北約國家的同意,甚至不會獲得多數國家同意。這場戰爭并不能使大多數北約國家獲得正收益甚至會成為戰爭的犧牲品。
第五,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全力支持甚至參入對俄戰爭的最大顧忌可能還不是俄羅斯,而是中國,中國的迅猛崛起不僅讓美國感到焦慮。也讓歐洲感到焦慮,他們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現在,美國兩黨、國會、政府、精英群體、戰略界、華爾街都已經達成某種共識,即中國是美國最大的戰略對手,就在中國一些公知高喊美國不是中國的敵人、美國無意將中國作為敵人的時候,中國早已在美國的主流社會的意識里成為最大的敵人。
奧巴馬時期首次提出戰略東移和重返亞太戰略,重新將中國確立為美國的戰略對手,開啟對華遏制與絞殺戰略。特朗普時期在重返亞太戰略基礎上,提出亞太戰略,與日本、澳大利亞等國一起組建針對中國的戰略包圍圈。拜登時期將亞太戰略提升為印太戰略,將印度拉入針對中國的包圍圈,并將北約向亞太東擴,拉日本和韓國領導人參加北約峰會,并讓兩國加入北約卓越情報中心。由此美國已從戰略、軍事、科技、貿易、制造業、金融、意識形態等方面全而啟動遏制、絞殺中國的戰略和行動。
俄烏戰爭雖然是美國策劃已久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的走勢卻背離了美國的意圖,美國本想通過俄烏戰爭消耗和拖垮俄羅斯,但結果卻是不僅消耗了俄羅斯,也消耗了美國和歐洲,更讓美國感到難受的是,中國并沒有被卷入戰爭,而是在整個西方與俄羅斯拼殺的時候,中國卻贏得了發展的機遇,無論是高科技還是軍事裝備都得到了發展和突破,這不能不讓美國感到不安和焦慮。如果俄烏戰爭讓美西方與俄羅斯拼得兩敗俱傷,中國將坐收漁翁之利,成為最大獲利者。而且這場戰爭持續進行下去,會使俄羅斯進一步倒向中國,依靠中國,中俄關系會進一步加深,這對美國是最不利的結果。美國既不愿俄羅斯勝,又不愿中國得利,由此陷入了兩難抉擇,到底是結束俄烏戰爭,失去一個打垮俄羅斯的歷史性、戰略性機會,轉身全力應對中國,還是繼續支持和援助俄烏戰爭,徹底干死俄羅斯,然后再徐圖中國?
美國很可能會一方面繼續支持俄烏戰爭,繼續讓戰爭消耗俄羅斯,另一方面則會在中國臺灣島、南海、朝鮮半島以及中印邊境制造沖突,讓中國也不能安心發展,在牽制、遏制和絞殺俄羅斯的同時,也牽制、遏制和絞殺中國,美國的如意算盤能夠得逞嗎?
第六,俄烏戰爭對中國到底有什么影響?是正向的影響還是負面的影響?
其一,在美國及北約與另一個全球性大國俄羅斯進行代理人戰爭甚至可能爆發直接戰爭的時候,對置身戰爭之外的中國自然是極大的利好,關鍵是中國如何利用好這一戰略性利好時機為中國的長遠戰略謀取最大的利益。現在美西方并沒有直接參戰,如果美西方能夠直接參戰那對中國將會是最大的戰略機遇。
其二,俄烏戰爭打成長期化和消耗戰對中國是最理想的狀態,因為被消耗的不僅有俄羅斯,也有美國和歐洲,如果能夠進行三年甚至五年,國際形勢與世界秩序將會發生根本性改變,中國可以利用這個時間段干很多大事。
其三,但是這一切有個前提,那就是俄羅斯不能輸,如果俄羅斯輸了,中國的壓力將會驟然增大,美西方集團必將會集中全部力量、全部資源對付中國,中國將會空前孤立,發展會空前困難。因此,中國應根據俄烏戰爭的進程和具體情況及時調整對俄貿易政策,確保俄羅斯能夠堅持到最后而不崩潰,能夠繼續成為抵御美西方的重要力量,以策應中國的發展。
其四,國際關系中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國家利益。大國之間的關系轉換也是根據國家利益和國際形勢確定的。自奧巴馬時期開始,美國就已經確定中國為美國的最大戰略對手,當時中國并沒有跟著調整自己的對美國戰略,甚至有人認為中美是夫妻關系。當前美國已經對中國伸出兇惡的獠牙和邪惡的魔爪,欲置中國于死地。我們再不能相信“美國不是中國的敵人”這種誤國誤民的有毒言論,在俄烏戰爭中站穩立場,確定對策,適時調整。
其五,當前中國面臨的形勢日益復雜,周邊環境日益嚴峻,這些都跟美國及日本調整對華戰略有關。俄羅斯正在烏克蘭戰場上與美西方以命相搏,可以說這場戰爭對俄羅斯是一場苦戰,但如果能夠取勝,即使付出巨大的犧牲也是值得的。無論是當前戰爭時期,還是戰后相當一段時間,中俄戰略伙伴關系都不會有大的變化,兩國都需要相互支撐、相互支持,聯手摧毀美國霸權,中俄關系是全球變革的推動力量和全球秩序的穩定力量。
我判斷美國及歐洲不會直接介入俄烏戰爭,但仍會長期支持烏克蘭。俄羅斯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并非易事。如果美西方真的直接下場參戰,也許不是壞事,因為這會加速美國霸權地位的崩潰和美國實力的衰落,對中國來說無疑是天賜良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