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宣布對以色列發動“阿克薩洪水”行動,發射了超過5000枚火箭彈,并派武裝人員滲入以色列境內。以色列國防軍隨即宣布對哈馬斯發動“鐵劍”行動,以總理內塔尼亞胡稱以色列處于戰爭狀態。此輪巴以沖突的強度和烈度為過去數十年所罕見。
而與此同時,自2022年2月開始的俄烏軍事沖突仍在持續,并導致世界主要大國之間的關系發生變化:一方面,俄歐關系、俄美關系破裂,美歐關系走近;另一方面,美國仍未改變遏制中國的主要戰略目標。
一、此次巴以沖突尚不足以對美軍在亞洲的部署構成嚴重壓力,不會影響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布局。
在哈馬斯突襲以色列之后,美國海軍最新一代航母“福特”號航母打擊群已駛往地中海東部,并正在加緊向以色列運送裝備和彈藥。此外,美國總統拜登還保證向以色列提供進一步的軍事援助。
有美國軍事專家指出,盡管哈馬斯成功發動突襲,哈馬斯和真主黨也擁有大量火箭彈庫存,但以色列擁有足夠的軍事實力來應對哈馬斯,因此美國在當前巴以沖突中采取軍事行動的可能性極小。就目前情況來看,巴以沖突是否會演變成一場由美軍直接參戰的大規模中東戰爭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
有分析認為,此次巴以沖突不會削弱美軍在其他地方的能力。即使海灣地區需要更多兵力,美國可以在短時間內增派兵力,如有必要,福特號也可以延長在地中海的部署,美國作出的一些對印太地區傾斜的戰略調整不會影響美國對中東地區的投射能力。
因此,在美軍戰略資源已經因俄烏沖突而倍感壓力之際,盡管中東地區發生多年來最大規模的流血戰爭,但沖突尚不足以對美軍在亞洲的部署構成嚴重壓力,不會影響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整體戰略布局。
二、為了應對中國崛起、俄烏沖突以及中東再次陷入混亂局面,美軍已然面臨“戰略超負荷”。
美軍雖然擁有強大的打擊力量和投送能力,但戰略目標分散在世界各地,既有中東傳統熱點地區,更要應對俄羅斯和中國的“威脅”。冷戰后,美軍力求維持擁有“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的能力。但有分析認為,美國軍力可能無法勝任更多使命,而且“顯然沒有能力處理幾乎同時發生的兩個主要地區的沖突”。
從“重返亞洲”到“印太戰略”,美國戰略重心向亞洲轉移是美軍冷戰后重新部署全球戰略資源的核心。美國在伊拉克一個國家就曾經駐有16萬大軍,而據美國國防部2023年6月的數據,美軍目前在中東各國的兵力總數僅為3萬左右。
隨著中東和阿富汗局勢趨向平穩,美國防部從奧巴馬政府時期就開始從中東和西亞地區把B-1和B-52遠程轟炸機和“全球鷹”無人機等武器轉移到太平洋地區。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近日透露,隨著重心從中東轉向中國,美國防部正在準備削減特種作戰部隊約10%,從而使美國陸軍能夠組建大型常規地面部隊。
而與此同時,俄烏沖突也一直在迅速掏空美國的軍火儲備,鑒于本土的軍火庫已力不從心,美國此前已經開始大量調用儲存在以色列的彈藥。有軍事專家認為,目前美國不僅面臨太平洋地區持續緊張局勢,而且還可能面臨中東嚴重的安全危機,這將造成美軍的“戰略超負荷”。
三、以和俄烏沖突將打亂美國的戰略部署,并可能導致美國主推的“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計劃破產。
近年來,美國一直試圖從中東抽身去圍堵中國和俄羅斯。為此奧巴馬和拜登政府都希望改善同沙特和伊朗的關系,也試圖給以色列施壓,希望以色列不要激化同阿拉伯國家的關系。
俄烏沖突表面上看使俄羅斯陷入了泥潭,但實際上美國和歐洲也陷入了泥潭,援助烏克蘭已經耗盡了北約武器庫。無論巴以沖突是否持續激化,美國打算從以色列調運武器支援烏克蘭的計劃必然落空。此外,隨著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不斷突破,以及經濟實力的提升,使得美國正在加速失去霸權紅利。
由于美國從中東抽身,中國促成了沙特和伊朗關系正常化,又與敘利亞建立了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使中東地區出現了大和解的局面。對美國來說,烏克蘭業已成為沉重包袱,而此時巴以沖突再起,將危及美國在中東的霸權支點。
此外,9月在印度舉行的G20峰會上,美國正式提出了“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即建設一條商路,讓印度的商品先通過海運運到沙特東部港口,然后換鐵路或公路,送到以色列的海法港,再重新裝船運往歐洲。而眼下,巴以沖突使“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充滿變數,如果以色列無法徹底控制周邊,尤其是巴勒斯坦地區,那么“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就不可能實施。
局勢變化,我們該如何應對?
一、加強對朝鮮的軍事支持,以牽制駐亞太地區美軍。
在巴以沖突爆發之后,韓國提高了戒備狀態,對朝鮮可能采取的行動保持了警惕。有分析認為,巴以沖突加劇了韓國擔憂美國可能將優先事項轉移到中東,從而減少對威懾朝鮮的支持。
加強對朝鮮的軍事支持,協助朝鮮軍隊進行人員培訓,給予后勤補給和武器轉讓,著力提高朝鮮軍隊的作戰能力和水平,從而對駐韓美軍和駐亞太地區美軍形成更大的威懾,減輕其對中國的壓力。此外,鼓勵朝鮮加強與伊朗、敘利亞和哈馬斯等反以國家和組織的關系,間接形成對美國的牽制。
二、嘗試繞過中東沖突地區,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在西亞和北非展開。
目前,南亞地區的商品運往歐洲,要么走海路的蘇伊士運河路線,要么走陸路,經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再到達歐洲。而美國主推的“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將繞過這些國家,只有印度、沙特、約旦和以色列受益。
鼓勵上述國家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繞過巴以沖突地區,借道沙特、埃及等國家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在西亞和北非開展,并通過海運延伸至歐洲。
三、協助俄羅斯經濟恢復,在歐洲方向對美國形成牽制。
目前,俄烏沖突持續不斷,以美國為首的美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全方位制裁,使俄國內經濟形勢面臨巨大風險和壓力。
我們應該通過進一步加強經貿關系和投資合作,加大購買俄原油、木材、礦產品的力度,一方面獲取我國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各種原材料,另一方面幫助俄羅斯提振經濟,擺脫因俄烏沖突帶來的困難局面,提升軍事能力,從而在歐洲方向對美國形成牽制。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