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網傳某軍事專家放話,主要意思是,一旦可能與美國發生沖突,必須先把美軍在我國周邊的軍事基地全部抹平,就是全部摧毀。后又網傳此放話為虛假消息,某軍事專家辟謠了。
雖已辟謠,問題并沒有消失。在是否先期摧毀美國在我國周邊軍事基地的問題上,不是網上出現不同的議論,而是這一問題實實在在是我國必須面對的挑戰。
在與美國發生沖突之際,先后手區別極大,先發制人還是后發制人且不論最終勝負,各自的損失卻因先后手的不同各自的損失可謂天壤之別。
如果我國在與敵國對抗中先發制人,在美國攻擊我國沿海重要城市和我國的重要軍事設施之前發動對美軍在我國周邊軍事基地的摧毀行動,其“戰術動作”軍事價值極高,經濟價值極高,政治價值亦極高。敢于先手清理堵家門口的強盜,其政治影響不可低估。單純軍事角度講,會造成讓美國在發動侵略我國的戰爭中只能遠程攻擊我國,美國的所有近程、中程武器都將失效,或者必須由航母艦載、核潛艇載武器對我國進行攻擊,或者說是讓美國只能從美國本土攻擊我國。
如此,戰爭勝負的天平就將向我國傾斜,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叫拉長美國攻擊我國的距離,也叫拉長美國在戰爭中的后勤補給線,也可稱為補齊我國與美國在軍事裝備上的短板。
摧毀美軍的這些軍事基地雖不能說摧毀了美國的戰爭能力,卻可大幅削弱美軍直接攻擊我國的能力。
當然,此非尋常之舉,影響較大,需要考慮的影響因素很多。
其一,我國這種對美國的“戰術行動”不是誰先打第一槍的問題,而是“機會”在先在后?
長期以來在我國的國防政策中,始終堅持不打第一槍的原則。抗美援朝戰爭,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中越自衛反擊戰,西沙海戰,南沙海戰等都是如此。因此,抹平美國在我國周邊的軍事基地就面臨一個問題,誰先打第一槍?是中國還是美國?若我國先打第一槍,似乎改變了我國原有的國防政策,如果不打第一槍,在美國攻擊我國沿海城市和重要軍事設施之后我國或許還能反擊摧毀美國在我國周邊的軍事基地,且不論沿海城市如何,我國重要軍事設施的防衛將面臨嚴重考驗。
先發制人摧毀美國在我國周邊的軍事基地還是在美軍攻擊我國之后摧毀美國在我國周邊的軍事基地?很多人肯定會提出這一疑問,也就是“機會”在美國攻擊之前還是在美國攻擊之后?
其二,戰爭必然爆發有必要計較誰先開第一槍?
其實,中美兩國在第一槍的問題上有非常相似的處理方式。美國在重大軍事行動前幾乎也是堅持不打第一槍的原則,但美國有誘使對方先打第一槍的傳統,也就是美國總是要找到借口才開槍。朝鮮戰爭不用說了,越南戰爭有個著名的北部灣事件,阿富汗戰爭有個“911”的借口,伊拉克戰爭有個科威特,南斯拉夫戰爭人有反對塞族鎮壓各民族獨立的理由。
不過,中美之爭有特殊性,那就是美國不遠萬里跑到中國周邊建立了眾多針對中國的軍事基地,已然形成一種封鎖中國、圍堵中國的基本戰略態勢,這在世界上是罕見的。從戰略上講,這是美國已向中國開了“第一槍”。新中國成立后長期受制于美國的這種封鎖和圍堵,雖抗美援朝戰勝了美國,但直接面對美國時有對抗無攻擊,無法回擊這“第一槍”。可見,中美當代之爭,無所謂中國先開第一槍的問題。
因此,一旦發現美國有攻擊我國的部署,那先發制人是必然的,在國運之戰時不能學“宋襄公”。
其三,摧毀美國在我國周邊的軍事基地涉及到美國的盟國,影響不可小覷。
美國在我國周邊部署的各類軍事基地絕大部分很自然都不在美國本土,都在其盟國的國土上,攻擊、摧毀這些美國軍事基地似等同于攻擊美國的這些盟國。(限于摧毀美軍軍事基地,不攻擊美軍所在國的非美軍軍事基地)這種“戰術動作”目前直接涉及到我國周邊作為美國同盟國的五個國家,如日本、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新加坡。這五個國家前四個是美國鐵桿盟國,新加坡是兩面國。
據說,美國最近在巴基斯坦也要建軍事基地了,那這不得不包括在內。如此看來,不僅摧毀美軍軍事基地任務艱巨,國際影響頗大。
其四,摧毀我國周邊的美軍軍事基地不得不附帶摧毀美國盟國的重要軍事基地。
由于我國周邊的美軍軍事基地是部署在我國周邊美國盟國中,我國摧毀美軍軍事基地會面臨兩種情況,這些國家不追隨美國出兵或出軍事裝備或出各種戰爭物資公開支持美國與我國作戰,我國摧毀美軍軍事基地的“戰術動作”雖僅涉及美軍軍事基地仍會激起這幾個國家對我國的強烈反應,似乎會推動它們直接參加美國對我國的戰爭,如此,我國面對新的“八國聯軍”將不可避免。
相反,若這些國家都以某種方式參與了美國對我國的戰爭,追隨美國攻擊我國,或以各種形式參與攻擊我國,對這些國家的美軍軍事基地予以摧毀似乎就不夠了,至少要把摧毀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的重要軍事基地列入其中。
其五,美國在我國周邊軍事基地數量眾多,摧毀難度較大。
眾所周知,美國在我國周邊建立了上百個軍事基地,美國參加2024年總統競選的某位候選人說是有131個,不知她說的是否包括美國在關島和在夏威夷的美國軍事基地,是否包括澳大利亞的美國軍事基地,若將這些都包括在內,美國在我國周邊的軍事基地似乎要超過這位2024年美國總統候選人所說的數量。由于這些美國軍事基地多數分布在不同的國家,距離我國有遠有近,若想在同一時間摧毀或者說是在短時間內一并摧毀,難度是可以想像的。
其六,摧毀美國在我國周邊的軍事基地應區分輕重緩急主次不同,逐步實現。
美國這些軍事基地規模大小不一,戰爭能力、作戰能力、作戰任務并不相同,攻擊能力與防衛能力亦有區別。有海軍基地,空軍基地,導彈基地,航母基地,雷達基地,反導基地和各種控制中心等。對于我國來說,這些軍事目標的價值、重要性不能劃等號,對其攻擊予以摧毀,應考慮其中的輕重緩急、主次之分。
選擇先摧毀美國軍事基地的基礎設施還是先摧毀軍事基地中的各類型軍事裝備?如先摧毀美軍軍事基地的基礎設施,港口,維護設施、維修設施,各種資源儲存設施?還是先摧毀美國軍事基地中的各種軍事裝備,如航母、飛機,各種類型的雷達,還有作戰指揮中心,雷達控制中心,無人機控制中心,反導系統,反雷達系統,預警系統和各種防御裝備等?從戰爭效率的角度來論,似乎應先摧毀后者再摧毀先者,也就是先摧毀美國這些基地攻擊我國的能力,再摧毀美國軍事裝備的生存基礎。
其七,我國在摧毀這些美軍軍事基地后,應準備好應對美國北約盟國參與美國對我國的戰爭行動。
按照美國現有的戰略部署,美國豢養的北約盟國若不是戰爭之初就直接參與對我國的戰爭,那么在面臨美國軍事基地被摧毀的狀況下,肯定會積極參與美國對我國的攻擊。
我國很可能會面臨比俄羅斯現在面對更多的美國盟國參與對我國的戰爭。
不過,這都不是我國與美國在發生軍事沖突時的重點,重點是我國僅靠摧毀美國在我國周邊的軍事基地能否遏制美國對我國的攻擊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否通過摧毀美國在我國周邊的軍事基地確保我國沿海重要城市的安全?在摧毀美國部署在我國周邊軍事基地的同時,我國應該同時準備攻擊美國本土的軍事設施。
以上都是從戰術角度,非核戰角度來思考問題的,若從戰略上思考,可能需要思考摧毀美國在我國周邊軍事基地不是可否的事,而是一個時機選擇的事,抹平美國在我國周邊的軍事基地從本質上講,是我國解除美國七十多年來對我國的封鎖和圍堵的必然舉措,我國的崛起不能在美國周邊軍事基地的壓力下崛起。
其實,正確認識美國在我國周邊的軍事基地性質是非常重要的,它對我國的軍事威脅不是面子工程,不是做樣子,它是實實在在的威脅,它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七十多年來一直懸在我國的頭頂。
很多國人以為,我國軍艦飛機已能威脅到美國在關島的軍事基地,已能威脅到美國在新加坡的軍事基地,可卻不清楚,這些威脅與美國懸在我國頭頂上的這把劍相比,無足輕重,拿掉這把劍才是國運之關鍵。
結論自然是,時機成熟時,美國若不撤走在我國周邊的軍事基地,那一定是沒有任何疑問的全部摧毀,這是我國崛起的必要舉措,根本不需要爭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