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要去越南了?
8月18日,美、日、韓三國領導人在華盛頓近郊的戴維營召開峰會。拜登在岸田文雄以及尹錫悅的“傾情配合”下,唱完一出“父慈子孝”的大戲。
緊接著,8月20日,“路透社”“美國之音”等媒體便放出風聲,稱“拜登總統將于九月中對越南進行國事訪問,并將在訪問期間與越方簽署美、越戰略伙伴關系協議。”
目前白宮方面尚未證實這一說法,越南外交部也未對此置評。如果拜登訪越真將成行,那他的目標應該只有一個——“中國”。
讓我們先將視角拉遠一點,來看一下兩條“似乎全不相干”的消息。
北約秘書長辦公廳主任斯蒂安·延森(Stian Jenssen)8月15日對媒體稱“建議烏克蘭放棄部分領土交換北約成員資格,從而結束軍事沖突”,即“土地換和平”。雖然第二天他就迅速改口承認錯誤,稱“我不應該那樣說,這是錯的”,但仍然招致烏克蘭政府的強烈反對和抗議。
對此法國前總統薩科齊卻出來表態稱,“外交討論和談判是解決俄烏沖突的唯一途徑,如果不妥協,我們(歐洲)就不會走得太遠,而且會面臨局勢惡化的風險”。
上述消息表明,隨著俄烏沖突已逾540余天,歐洲早已身心俱疲,想讓俄烏沖突盡快結束的心態越來越明顯。北約、法國這是在主動釋放尋求俄烏和解的信號,探討結束沖突的可能性。
而在美國看來,同時削弱俄羅斯與歐盟實力的目標已基本實現,此時俄烏雙方若簽訂類似“板門店”的停戰協議、暫時緩和或結束這場戰爭,以便于緩解美國壓力,讓美國抽出更多精力投向東亞、投向中國,對美國來說也是可以接受的。
此時在中國周邊挑起一起或數起“低烈度”的矛盾沖突,埋下一些挑事的釘子,為今后俄烏沖突告一段落后將重點轉向中國做準備,完全符合美國國策。
美國眼里盯著四個方向:
其一東面,即釣魚島方向。
這里是中日兩國領土爭端的核心焦點,由于“美日韓軍事同盟”的存在,依托遍布日、韓本土的美軍軍事基地,這一地區的美軍軍力可稱“最盛”,一旦發生沖突,美軍的“介入”能力也是最強。
但由于朝鮮這個“擁核”國家的存在,極大地牽制了美日韓聯軍的戰力。結合近期朝鮮的強硬表態,考慮到朝鮮的不穩定性和不可控性,美國目前尚不愿在此方向輕易造次。
其二東南,即臺灣地區。
臺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是巨龍的“逆鱗”,中國收復寶島的信心和決心都不容置疑。此地一旦發生中美沖突,對美國來說也是不可承受之重。在中美沒有徹底攤牌之前,美國不敢貿然在臺海輕啟戰事。
其三西南,即中印邊界問題。
自2020年中印在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發生“摩擦”以來,中印兩國軍方已開展了足足十九輪的“軍長級會談”。美國當然希望印度能夠不斷升級事態,近期也不斷向印度示好,想要拱火挑起中印邊境的大規模沖突。
但印度出于自身發展的需要,要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未必會甘愿聽任美國的擺布。況且中印邊境地處大陸腹地,美軍“介入”此地區的能力相對較弱,放棄海空優勢盲目投入兵力容易得不償失。
其四南面,即南海海域。
在這一區域,中國與越南、菲律賓等國都存在島礁爭端,美國最容易“尋釁滋事”。加之此地航路四通八達,與中國本土距離又相對較遠,依托設在菲律賓的軍事基地,美軍能最大限度發揮自身的海空優勢,應該是美軍心目中“最理想的戰場”。
在其他方向上,美國無疑仍會不斷嘗試。但南海海域,一定是美國的重要目標。
于是我們看到,美國公開表態支持菲律賓政府在仁愛礁問題上的立場,恐嚇稱“對菲海警的武裝攻擊將觸發《美菲共同防御條約》”;
于是我們看到,美日韓峰會聯合聲明污蔑中國“在南中國海支持非法海洋權利聲索且咄咄逼人”;
于是我們看到,拜登可能訪問越南、簽署美越戰略伙伴關系協議。
南海,一時波譎云詭。
早在1947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就已經勘定、制訂了南海諸島位置圖,把我國最南海疆定在北緯4度,并將曾母暗沙劃歸疆域線內。
這“十一段線”(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改為“九段線”)在上世紀的眾多國際公約和條約中都有明確體現,南海周邊國家當時也均未就此提出異議。
本世紀以來,隨著南海海域被探明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南海島礁爭端開始初現端倪。
2002年,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初步查明,南沙海域石油儲量約為350億噸,天然氣儲量約為10萬億立方米,資源總量遠超科威特。
巨大的經濟利益使得一些國家在西方勢力的挑撥、慫恿下開始在島礁問題上頻頻擦邊,不斷試探中國的底線。盡管中國為保區域和平穩定,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這一在有理哥看來,已極度寬容的政策主張,但某些國家仍不滿足,其中就有越南。
據統計,目前南海全海域年產油量約在5000萬到6000萬噸左右,而中、越爭議海域年產油量就有800萬噸。
也許是做賊心虛吧,越南自2022年開始在南海進行大規模的填海工程,并在南威島、鴻庥島等11座島礁上進行了填海造島。
據美國方面公開的衛星圖片顯示,越南已填出了約170平方公里的新土地。不僅建成了永駐居民點,更在鴻庥島部署了薩姆-2型、薩姆-3型防空導彈,將鴻庥島打造成了一個軍事基地。
越南還在非法占領的南子島上,修建了所謂“南海諸島上的首座佛塔”,佛塔的磚上還印了越南的國徽,妄圖爭取國際輿論的支持。
近年來,越南多次“抗議”中國在南海實施的禁漁令。對此我外交部直接批駁“越南無權對此說三道四”。
就在今年5月,越南還指責中國調查船及其護衛船進入南海地區活動,“侵犯了越南主權”。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稱:中國的有關船只在本國管轄海域開展正常的活動正當合法,不存在進入他國海域或“專屬經濟區”的問題。
……
回顧冷戰、越戰以來的歷史進程,越南一直都是美國與蘇聯地緣政治爭奪戰中重要的一環。進入新世紀,越南更是成為了奧巴馬“亞太戰略再平衡”理念的重要突破口。
別的不說,鼎鼎大名的金蘭灣,就在越南。
金蘭灣軍事基地,是越南最重要的軍港,位于越南東南海岸突出的弧形頂點。水深可停泊航空母艦等大型艦只,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深水港之一”。同時坐鎮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黃金水路,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價值。
前蘇聯、俄羅斯、美國包括我國都曾先后向越南提出過租借金蘭灣要求,其中美國顯然最為“熱心”。近年來美國官員頻繁訪問越南,各種手段拉攏,其目的也是希望能夠繼越戰后再次入主金蘭灣。
一旦金蘭灣到手,美國坐擁這個足以容納數個航母戰斗群的深水良港,其“亞太再平衡”戰略就有了一塊堅實的實現基石。如果拜登訪問越南,金蘭灣一定在議題之中。
如此一個又有插手條件,又有插手必要的國家,美國當然不會放過。
今年4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對越南進行訪問,不僅表示愿意與越南加強經濟合作,同時希望將美越關系升級為“戰略伙伴關系”,極盡拉攏之能事。
此次外媒放出風聲,說拜登準備訪問越南,正式升級伙伴關系,也是此前美國政策的延續。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與越南升級伙伴關系,不是因為越南更強大了,而是越南周邊的某個國家更強大了。
目前,拜登計劃訪問越南的消息是真是假尚不得而知。但若消息屬實,恐怕美國想實現其意圖難度仍極大。
以金蘭灣分析,如果成為美軍的基地,將嚴重影響地區均勢。越南這么做,就是撕破臉全面倒向美國了,以后只能隨著美國的指揮棒起舞,在外交上喪失大片回旋空間,這完全不符合越南本國的利益。
同時,越南與美國有著“血仇”,“越戰”也令越南很難與美國有戰略互信。盲目倒向美國會在政府與民眾之間造成撕裂,同時政府內部親美的南方派也會借機打壓北方派,整個越南社會內部分化、得不償失。
此外,中、越雙方雖然在南海海域有著利益沖突,但越南當下還是期望依靠中國巨大的市場及投資來發展本國經濟的。作為一個與中國陸地接壤的國家,徹底鬧翻對越南到底能有多少好處?
小國絕不能在大國的地緣政治斗爭中輕易站隊,否則事后難逃“一次性紙巾”的命運,烏克蘭就是血淋淋的例子,越南一定也明白這個道理。
總體來看,越南政府目前的執政方略還算“中規中矩”,在國際關系中也一直保持著“基本中立”的立場。即使拜登訪問越南,越南會在多大程度上倒向美國依然存疑。
但值得警惕的是,不論拜登訪越是否成行,美國對中國周邊的插手干預已日漸從紙面走向現實,在中國周邊打造“亞太小北約”的意圖已不加掩飾。有專家分析,美國意圖在亞太地區復刻烏克蘭模式,通過戰術擠壓制造戰略主動,將中國逼向死角。
東亞地區國家眾多,如果把世界比作一個大型網絡游戲,東亞就是這個游戲的“地獄級難度”。由于一些歷史因素,加上美西方上百年的滲透布局,中國在地緣政治上的環境確實相當復雜。
拜登能否訪越、即使訪越能否取得預期成效還是未知之數,也許不必過于擔心。但面對美國的咄咄逼人,如何接招?如何破局?已經迫在眉睫!
圖片源自網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