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國防授權法案
美國即將通過一個人類歷史上金額最大的國防預算案。
2023年7月28日,美國參議院以86:11的壓倒性比數,通過了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國防預算案,撥款金額達到驚人的8863億美元的《2024年國防授權法案》。
8860億美元是什么概念呢?全世界GDP超過9000億的只有19個國家,這個軍費比排名第20的瑞士的GDP還多10%。美國福特級航母整個艦隊(1航母+2巡航艦+6驅逐艦+2攻擊核潛艇+80架艦載機)的成本大概是370億美元,美國24年的軍費預算大概可以建24支航母艦隊。
而且美國軍費向來有花超的傳統,比如去年的2023軍費案,一開始初版預算定的是7700億,經過各種神奇的操作,最后花了8770億,比最初預案超10%似乎已經定例(反正審計美軍的審計師們總是會遇上各種意外)。按照這次8863億美元的初版數字來說,明年美軍幾乎可以肯定會花掉一萬億美元,相當于美國以全世界3%的人口,花掉了全球45%的軍費……
連見多識廣的路透社都對美國如此夸張的軍費數字表示震驚
如此巨額的軍費,即使富庶如美國也是難以承受的負擔。按照這個軍費案,軍費已經占到美國GDP的3.2%。美國聯邦政府每年開支大約六萬億,但里邊有一半以上是不能動的固定撥款(社保醫保),還有很大一塊是還國債的硬性支出。真正能夠自由支配的不過兩萬億左右,一萬億軍費下去,直接干掉了聯邦政府一半的預算,的確是高的不像話。
對華作戰草案評估
國內媒體對這個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國防預算案,討論不多,僅有的一些討論也集中在幾個老掉牙的灣灣問題上,甚至連明年開始不準出版把某島標注中國領土這種事情都拿出來當做熱點來討論……
這種典型的放嘴炮過嘴癮條款,除了惡心人以外完全沒有任何意義……
而實際這份報告中真正的大事,討論反而寥寥:作為這次預算案通過的條件之一,美國國會在這次的法案中,要求美國國防部啟動對華作戰的草案評估。
當然,作為全文公開的法案,美國人當然不會寫的那么赤裸裸。這種戰爭草案的預研被分成了幾個大塊,出現在的法案的不同階段。
首先,基于美國在海峽的既定策略,美軍很可能不會在一開始的行動中參與到熱戰之中,在此情況下,美國國會要求美國國防部在180天內交付一份在海峽有事之時,全面封鎖中國化石燃料海上運輸通道的可行性和部署要點。
而且對報告的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要求,要求國防部必須對包括馬六甲海峽、臺灣海峽、巽他海峽、南海以及東海等關鍵巷道提出針對性的方案。
同時評估在此等封鎖行動執之后,大陸從非傳統運輸方式獲得化石燃料的能力和方法,包括依靠陸地火車、管道運輸、國內自產和儲備,甚至研究破壞中國煉化能力的可行性(因為石油進口,大多數中國煉化能力集中在東南沿海)。
在這個報告之外,作為國防法案的附件,美國國會立法禁止戰略儲備石油出售給中國。
通過封鎖化石能源能把大陸封死當然最好,但是樂觀如元老院的老爺們也知道,最后還是要大洋之上決勝負,因此又在法案中提出了其他要求:
首先,作為介入作戰的最主要支點,關島將是美國負傷船只最佳的維修位置,國會要求國防部在180天內完成重啟關島船只修理能力的報告
其次,在關島建立印太聯合部隊指揮總部,同時要求研究在密克羅尼西亞建立類似的指揮基地設施的方案。因為關島作為最靠近前線的指揮基地,存在開戰之初就被東風快遞癱瘓的可能,密克羅尼西亞基地將作為關島遭到打擊甚至癱瘓之后的備份基地。
密克羅尼西亞是一大片群島,距離大陸超過2000公里,美軍還是非常料敵從寬的
其他美軍之前研究過的海峽介入策略包括進攻性水雷戰略的方案。
這個進攻性水雷戰法,是今年剛剛炒熱起來的。2022年底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一份叫做《針對中國的進攻性布雷活動》的論文。研究了用轟炸機和氣球向臺灣海域布雷的可能性。按照論文計算,美國的轟炸機一次可以布設840枚到3880枚水雷,而造價25萬美元的高空氣球則一次性可以布設2.7噸的水雷。通過幾萬甚至幾十萬水雷把臺灣圍起來,可以阻滯PLA進攻三個月,給美軍介入提供時間。
所謂“豪豬戰略”,就是像豪豬一樣,雖然不能打敗進攻者,但是讓進攻者在成功吃到豪豬之前,遭受巨大的損失,損失大于收益,從而讓進攻者放棄進攻。不過水雷包圍某島,某島上幾千萬人怎么生活的問題,美軍就不考慮了
像這樣的非常詳細的作戰草案預研還有很多,包括在臺高價值人員撤離方案、將PLA軍力報告更新頻次從一年變成半年、中俄核能力遏制方案等等,只不過它們被拆散打亂,分布在六百多頁報告的各個部分,把這些分散的報告組合起來,一份對華作戰草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在臺高價值目標撤離方案這個蠻有趣的,高價值目標逃亡路線有兩條,一條坐云豹裝甲車直接到衡山指揮所,另一條是地道到國防部,然后坐黑鷹直升機到衡山指揮所。坊間傳聞新國防部大廈有一條地道直達衡山指揮所,目前未經證實
衡山指揮所其實是中轉站,后續借助宜蘭公路逃往花蓮、高雄、或轉道松山機場飛關島
之前的各種兵推演習也不少,美國各類軍事研究刊物上也經常刊載各種介入作戰的內容,但以國防預算法案的方式,要求美國國防部編纂報告針對性如此之強,覆蓋話題如此之廣,如此強調落地詳盡可執行性強的報告,近年來還是少有的。
余味 · 速戰速決
史上最龐大的軍售案,再加上各種點名道姓詳細具體的作戰方案,美國軍事冒險的心態呼之欲出。
如果十多年前美軍的心態還是以恐嚇遏制為主,那么近些年來美軍的方向已經明顯的轉向了有限規模的熱戰。
這種心態的背后,其實是美國軍力不可持續的深深的憂慮。美軍知道自己的效率遠遠低于對手,而美國國債利息也在最近第一次超過了美國軍費,美軍進一步獲得資源的能力已經碰上了天花板。在這種情況下,許多美軍指揮官想要通過軍事冒險的方式,面對美軍優勢的逐步消逝,在美軍尚有優勢的時候提前決戰。
美國雖然有所衰弱,但武德還是相當溢出的。當年日本偷襲美國,認為美國人會因為損失大死人多而限制戰爭規模并最終與日本議和,結果美軍對損失的承受能力大大高于日本的預測,并最終導致日本的失敗。決不能夠低估美國進行軍事冒險的可能性。
軍事能力最終還是來自于工業和經濟。時隔600年之后,今年中國重回世界第一大船隊國,以2.49億噸重回巔峰。而中國造船,早就拿到了全世界70%的民船份額。當年日本偷襲珍珠港,日本航母艦隊規模比美軍更大,然而依靠當時占全球一半工業產能的內功,火力全開的美國一年就造出了日本整個艦隊的規模,三年造出155艘航母的神跡,即使中途島這樣的關鍵戰役輸掉,純靠數量美軍依然可以輕松碾壓日本海軍。
如今占有艦隊優勢的成了美國,占有工業優勢的變成了中國,不得不防美國人效仿日本的老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