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財長耶倫,一個上門騙錢的偽鴿派
最近中美斗爭很激烈,有很多大瓜。可蛋總這段時間跑了很多地方,沒工夫碼字。看到中國出手,將對鍺和鎵兩種金屬實施出口管制時,我在大巴車上差點笑出了聲。
我一邊笑一邊對身邊的好友說:兔子終于學壞了。以前美國總是在同中國會談前,搞一些小動作,企圖無中生有制造一些籌碼,給中方施壓。
而這一次,卻輪到了我們先出手。7月5日耶倫動身來華,7月3日晚間,我們突然宣布出口管制。一下子沒把耶倫給噎死,準備好的臺詞還得重改。
票都訂好了,耶倫推遲訪問也不現實。另外,這次訪問不是中方邀請,是美方有求于人、執意要來的。如果美帝這都忍了,說明美帝的情況要比想象還要糟糕。
財長來訪問,肯定是為了財的問題,因為美國的財長主要負責制定和實施美國的財政政策(如何收更多的錢)、負責稅收和債務管理等相關工作(收錢還錢),按說這都是美國的內政。
但一個財長非要來中國訪問,肯定不是來求學取經,也不是來談關稅。因為加征關稅的時候,也沒跟中國商量啊。
如果要跟中國商量取消關稅,那意味著美國一定會獅子大開口,從別的地方索要好處。更不是談美國內部稅收的征收。也不大可能是匯率或者人民幣國際化的問題。
如果是這方面的話題,應該是美聯儲主席找我們人行的行長聊。耶倫職責范圍內,跟中國能掛上鉤的主要話題,要么是通脹,要么是美債。
我估計十有八九,還是來借錢的(兜售美債)。問題是中美之間的各種問題和矛盾相互交織、錯綜復雜,都勾連在一起,因此附帶一定會談論很多問題。
她跟我們談美債,我們就跟她談制裁;她跟我們談制裁,我們就跟她談反制;她跟我們談反制,我們就跟她談脫鉤;她跟我們談脫鉤,我們就跟她談鎵鍺;她跟我們談鎵鍺,我們就跟她談美債……繞不死她。
有人說她是鴿派,理由是她曾經反對對華貿易戰,也反對與中國脫鉤。但這個認識很顯然膚淺了,美國政壇哪有什么鴿派,如果有我寧愿相信是美國軍方,因為美軍方高層心里最清楚,解放軍的厲害。
怎么看待耶倫的表面鴿派呢?因為角色使然。美帝這個財長不好當啊,外債欠了32萬億多了,問題是還得繼續化緣,而中國恰恰又是地球村余糧最多的產糧大戶。
所以她最尷尬的是,拜登一邊反華,一邊又逼著她去找中國借錢,這差事真不好干。所以她內心無論多反華多不情愿,在這個崗位上也得忍著。
其實內里,她跟布林肯、沙利文、雷蒙多對華沒有大差別,也是該合作的領域合作,該競爭的領域競爭,該對抗的領域對抗,只是對領域的劃分有分歧。
打個比方,布林肯可能認為,應該在科技、金融和軍事領域對抗,在(我負責的)外交領域合作,畢竟是兩個大國,對話還是要進行的。
商務部的雷蒙多可能認為:應該跟中國在金融、科技和軍事上對抗,在(我負責的)商務上還是要合作,錢還是要掙的。
財政部的耶倫則認為:只要你們別找我要錢,你們愿意怎么對抗怎么對抗。另外,你們能不能等我把錢借來之后再動手?
這時美國國防部長臉都氣黑了,說:你們都特么給我閉嘴!還軍事對抗,跟中國打仗是鬧著玩的?真以為那東風是燒火棍啊?真以為兔子是阿富汗啊。不對,好像阿富汗我們也沒打贏。
耶倫4月份的一次演講中,也是一副美國三分法的論調:該合作的合作,該競爭的競爭,該對抗的對抗。甚至耶倫更陰險,把錢借到手再對抗。
她在演講中表示,尋求與中國建立健康的經濟關系,以及在全球挑戰上的合作(該合作的合作);同時她說,無論是盟友還是科技還是創新與活力,優勢在我(不懼與中國競爭)。
但是她又主張,美國將繼續使用各種手段來應對“中國經濟脅迫”,這包括出口管制、制裁和審查等手段(該對抗的對抗)。
在耶倫訪華之際,紐約時報聲稱,耶倫面臨的挑戰是讓中方官員相信,美國以國家安全名義阻止中國獲得半導體等敏感技術的一系列措施,并不是為了損害中國經濟。
為啥說是盎格魯薩克遜強盜呢?一邊把你往死里坑,一邊說他不是故意的。更無恥的是,一邊揍你,還要一邊忽悠你借錢給她。
(二)總統里根,開啟舉債換政績的模式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美債的問題。政府運行,其實跟居家過日子一樣,到處得花錢。但沒錢了怎么辦,沒錢了就得想辦法借錢,國家借錢就是國債。
美國借錢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向美聯儲借錢,一種是向美元持有者借錢。向美聯儲借錢(向美聯儲法發行國債)。而美聯儲的錢,只要開動印鈔機即可。
這個方式最便捷,但副作用巨大。畢竟這錢是憑空印出來的,會導致市面上的美元總數暴漲,引發貨幣貶值(通貨膨脹)。
雖然美聯儲開動印鈔機,能讓我們的外匯貶值,但我們持有的美元,跟美國自己比是九牛一毛,畢竟美元是美國唯一合法貨幣,而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我倒是希望美聯儲無節操地開動印鈔機,就像常凱申的法幣那樣。為了防止我們的外匯變成法幣那樣的廢紙,一方面要外匯多元化,另一方面要理財。
我國三萬億美元的外匯中,美元約占三分之二,也就是約兩萬億美元外匯。這兩萬億也不能握在手里等貶值,除了留一些結匯流動資金,剩下的需要投資出去,或購買美元計價的資產和債券(比如美債)。
購買美元計價的資產和或債券,一定程度上可以對抗美元的通貨膨脹。一旦美聯儲濫發貨幣,美元資產必然上漲,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通貨膨脹。此外,美債也有一定的利息。
繼續回到美國政府舉債的問題。另一種發行國債的方式,是面向美元持有者發行,也就是誰有美元借誰的。美國政府的債主,主要分為美國國內的,和美國國外的。
美國本國的債主,包括前邊提到的美聯儲,美國的個人或美國的公司,以及美國的社保基金、養老基金等,他們大約持有美國七成多的國債,海外債主持兩成多。
這種方法借錢,沒有增加市場上的美元的總量,只是加速了美元的流通,對經濟的損害相對要小一些。但借錢也是要有限度的,對美國政府來說,可以說是寅吃卯糧。
舉債也是一種調控經濟的貨幣工具。就像過日子,誰還沒個資金周轉不開急需用錢的時候。比如吃完牛雜一算賬,剛好一萬卡里卻只有九千,差一千塊錢也走不了啊。
買房、結婚、交學費、看病這些情形,都是集中用錢的時候,親戚朋友相互周濟一下都是應該的。但美國的問題在于,把舉債當做常態,且負債總額越來越大,增長速度嚴重超過了償還能力。
說起美國國債,就不得不提里根。里根上臺的1981年,美國正遭遇嚴重的經濟危機。里根當然想高點政績,可惜沒有錢,怎么辦?大幅舉債,借錢搞政績。
里根的改革,的確帶來了美國經濟的增長。但代價是長期的。美國債臺高筑,就是從里根開始的。此外,美國經濟開始了產業空心化和經濟金融化,虛擬經濟大行其道。
美國人超前消費,美國政府也超前消費。里根上臺的時候,國債只有一萬億美元,美國的國債與GDP的比值只有31.8%。
等他下臺時,美國的國債翻了三倍多,美國從世界最大的債權國變成了世界最大的債務國,國債與GDP的比值升到了50.6%。
里根開啟了一個很壞的模式,那就是舉債買政績,反正是債務是下一任或下下任還,說不定下一任就是反對黨上臺,因此不借白不借,不用自己還的情況下,有錢不借也是王八蛋。
所以從里根開始,美國的國債基本上是一路高歌猛進。除了克林頓時期。克林頓時期,一方面是趕上了IT的紅利,另一方面得益于對蘇聯的收割。
2009年奧巴馬上臺時,國債總額占GDP的82.3%,特朗普上臺的2017年提升到了104.8%,2021年拜登上臺時再次提升到了128.8%。
既然是債,那就得還。不光要還本金,也得還利息。2022年美國的聯邦財政收入才4.9萬億。本金先不說,假如利率是2%,光利息一年就得6000億美元。
我們無論是刷信用卡,還是辦銀行貸,哪怕是找朋友借錢,多多少少都有個額度。美國政府本來也是有額度的,叫做債務上限。也因此美國政府常常遇到債務上限的問題。
不過這對美國政府來說,從來不是個事兒,因為有絕招,那就是擺爛,不讓我借錢我就死給你看(類似于一哭二鬧三上吊)。政府停擺或債務違約。
為啥說民主黨和共和黨是斗而不破呢,畢竟這都是服務于美國資產階級的政黨。關鍵時候,美國的國會議員還是拎得清的,不會讓美國真死了,所以最后總會同意提高債務上限。
所以二戰以后,美國103次上調債務上限,也就是給美國聯邦政府調高借款額度。2001年以后,就上調了20多次。
今年的1月19日,白宮再次把信用卡額度刷爆了,也就是觸及了31.4萬億美元的上限。如果不提高額度,美國財政部資金將于6月1日之前耗盡,也就是美國將無力償還到期國債。
不出我所料,到最后一刻共和黨還是慫了,也就是5月31日,共和黨在眾議院同意了拜登政府提高額度的法案,一天后參議院也獲得通過。
根據這項法案,在2025年1月1日之前,美國的債務上限暫時取消。這意味著拜登任期內,可以繼續瘋狂借錢。有多瘋狂呢?美國國債一下子飆到了32.3萬億,比年初多了將近1萬億。豪家活!
奧巴馬下臺內會兒,也才16萬億。這才不到7年時間就翻了一番。照這個速度,2030年會再翻一番到64萬億。除非大幅度削減開支,然而這又是不可能的。
(三)形勢堪憂,美國政府借錢越來越難
從美國的赤字角度,拜登今年至少也得借兩萬億美元。因為2023財年的上半年赤字已經高達1.1萬億,下半年不會比這個少,因此到2024年底美國還得接3~4萬億。
過過苦日子的都知道,資金鏈越緊張錢越難借,因為對于債主來說意味著風險越大。在這個時候,必須要提高利率,或者把國債打折銷售。
錢越來越不好借的征兆,那就是海外債主持有的國債無論是比例,還是總額都在下降。今年5月份,美國的海外債主持有的美債為6.9萬億,占總債務的21.9%。然而巔峰時期,這個比例是35%。
從絕對數值上看,海外債主持有的美債總額也在下降。2021年12月海外持有美債高達7.8萬億美元,2022年12月降到了7.3萬億,而如今又降到了6.9萬億。
這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從2021年底到現在,美國國內持有的美債增加了近3.5萬億,美國人持有的國債總額約24.5萬億,幾乎等于美國一年的GDP。
這說明,至少其他國家認為美債的風險很高,購買意愿低迷。還有個數據說明了這一點,美債的收益率。一般情況下,債務時間越長風險越高,收益率就越高,就像定期存款的利率。
但美國國債的收益率,無論短期和長期,都維持在高位。更反常的是,出現了短期國債收益率高于長期國債。
美國一年期國債收益率高達5.46%,而10年期國債收益率4.06%,30年期4.01%。
美債的收益率到底是多少呢?這個還真不好說,因為是動態的。我們得從美債的發行說起。美債的跟股票有點像,有一級市場也有二級市場。
美國財政部會定期以拍賣的方式發行國債,國債的價格由一級市場的參與者通過競拍決定。購買者多,美債發行價格就高,投資者收益率就低。
相反,如果無人問津,沒人愿意競拍,美國財政部就得打折銷售。如果沒有賣出去,那只能讓美聯儲來兜底,美聯儲一印了之,反正總得找一把米下鍋。
前邊說了,但副作用很大,無異于飲鴆止渴。美國這幾年一直在試圖控制通脹,而開動核動力印鈔機,無疑會讓美國的通脹加劇,經濟形勢雪上加霜。
說完了一級市場,再說二級市場,二級市場如同炒股一樣。也就是我雖然拍得了30年期的國債,不代表我30年后才能支取,我可以在二級市場上進行交易。
但交易有個問題,也是跟股票一樣的競價機制,你賣得急、賣得多,那必須要降價銷售。如果市場認為美債風險大,拋盤大于買盤,也得降價銷售。
但這個是韭菜跟韭菜之間的事,美國財政部在一級市場已經借到了錢。也就是就算中國拋售美債,跟美國財政部沒有直接關系,因為接盤的是其他投資者。
沒有直接關系,但有間接關系,表明了中國態度,也就是對美債沒有信心,會影響美債的一級市場。信心不足,競拍者不積極,也會增加財政部的融資成本。
(四)丟掉幻想,耶倫無法扭轉中美關系
所以我估計老妖婆耶倫,這次就為了賣美債。國內的韭菜割差不多了(已經借了一個GDP的體量),國外的金主爸爸卻無動于衷。
數據顯示,2022年的順差最大的國家,分別是中國(8776億美元),俄羅斯(3323億美元)、沙特(2213億美元)、挪威(1643億美元)、澳大利亞(1231億美元)、卡塔爾(986億美元)。
手頭寬裕的國家不多,所以美國想找人借錢也不容易,跟俄羅斯又不對付,日本、韓國、歐盟都指望不上了,因為去年是逆差,甚至還得拋售點美債換現金用于國際結算。
美國跟沙特的關系也很尷尬,小薩勒曼天天給美國找別扭。所以耶倫只能厚著臉皮找中國來了,不是說耶倫是鴿派,只能說她裝得像鴿派,有求于人唄。
除了借錢,耶倫此行的目的肯定會談到中美經濟合作,也就是求中國幫美國復蘇,因為只有美國經濟復蘇,美國的財政才能增加,財政增加了,才能加大遏制中國的力度。
中美關系惡化至此,歸根結底是美國無法正視和接受中國的崛起。基于這個判斷,指望一個財長能改善中美關系是絕對不可能的。
即便是美國按照耶倫的建議,單方面取消了對華商品加征的關稅,那也是出于美國利益,為了進一步控制本國通脹、復蘇經濟。
只要美國不放棄對華高科技管制,只要美國不放棄臺灣牌人權牌,只要美國不放棄與中國脫鉤,只要美國不放棄印太戰略,中美關系就難以實質性的改變。
當然,耶倫也知道她此行難有什么實質性成果,但她必須得來,因為這根本就是一場政治表演。把該說的話一說,然后就可以交差說:“我已經盡力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