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空間以及由此所派生的回旋余地,是國家與民族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基礎,更是戰略大國爭衡于世的根據。古往今來,人類社會一直在為戰略空間而爭斗,所謂戰略斗爭,在相當程度上說,就是有關戰略空間的斗爭
有關戰略空間問題,一般包括內外兩個方面,在內的方面,就是一個國家基于領土主權范圍所占有的地方,即國內戰略空間。在外的方面,就是能夠進行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正常交流互動的友好空間,即國際戰略空間。常識告訴我們,國內戰略空間有多大,相應地,國家就擁有多么強大資源潛力;國際戰略空間有多大,相應地,戰略斗爭的主動權就有多大。霸權國家動輒所謂遏制、封鎖,其主要指向就是特定國家的國際戰略空間,譬如針對中國的“C”型包圍圈就是這樣。
因此,俄烏戰爭對俄羅斯所提出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其未來的戰略空間與回旋余地究竟還有多大。
眾所周知,冷戰結束以來,霸權集團持續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不但前蘇聯所營造的那些地方丟失殆盡,甚至連俄羅斯傳統的國內與國際戰略空間也被嚴重削弱。從遙遠的北冰洋,經過波羅的海延伸到黑海,越過高加索山脈直抵中亞,俄羅斯幾乎丟掉了全部戰略中間與過渡地區,直接暴露在美西方軍事攻擊的威脅之下。一個時期曾經出現這樣的情形:在遙遠的東方太平洋地區,日本急切地要北進,要從東向西削減俄羅斯臨海地幅;在外高加索及中亞地區,北約以及土耳其等急切地想將這一地區置于他們直接有效干預干涉之下,要從南向北擠壓俄羅斯;而在直面北約的整個正西方向,從南到北幾千公里的戰線上,俄羅斯都面對美西方越來越強大的壓迫。因此,盡管俄羅斯國土依然廣大,但卻存在日益被逼向世界邊遠角落、逼向荒漠寒冷地區的趨勢。因此,從地緣安全的角度看,俄羅斯國家的內外戰略空間一直都處于觸手可及的危險之中。
這樣的情況迫使俄羅斯不得不做出反抗反擊。但限于俄羅斯自身的條件與能力,它的反擊總是一步到位地走到頂點、走向極端,那就是訴諸戰爭,因為除此之外,俄羅斯確實也找不到更好的辦法,基本上乏術無策。為此,俄羅斯先后發動了車臣戰爭、格魯吉亞的戰爭以及目前的俄烏戰爭,此外還有出兵克里米亞、哈薩克斯坦等軍事行動。就表面現象看,上述這些行動都是俄羅斯直接發動挑起來的,但就戰略大背景、大環境而言,上述這些行動都不過是俄羅斯戰略上被動抵抗的應激反應。任何一個戰略大國都不可能對自己周邊戰略環境急劇走向惡化而麻木不仁、無動于衷,作為傳統戰略大國的俄羅斯對此更加敏感,為此做出激烈反應實屬必然。
但是,俄羅斯打開與拓展戰略空間的努力卻舉步維艱,它做采取的激烈與激進行動,如果算一算總賬的話,截止目前最好的戰略評估,結果也是有得有失。如果俄烏戰爭能夠凍結在目前狀態的話,則俄羅斯總體上得大于失,但如果繼續發展深入,未來俄羅斯的戰略空間的發展狀況則不容樂觀,甚至可能要變得相當嚴峻。
一是俄羅斯的國際活動空間將變得相當逼仄
展望未來,俄羅斯的忠誠盟友將只有白俄羅斯,這還是在盧卡申科能繼續掌控白俄羅斯的前提下,否則還有可能出現變數。能夠合作的伙伴將只有中國、伊朗、朝鮮等少數幾個國家,印度、土耳其等一直在腳踏兩只船,在俄羅斯與西方之間明目張膽地搞戰略投機,今后將來得更甚。其它第三世界國家如塞爾維亞、古巴、委內瑞拉等,這些國家因為分量太小而無足輕重,緩急之間對整體戰略形勢不起大的作用,并且即便這樣,也要受到霸權集團的強烈脅迫,威嚇他們不敢靠近俄羅斯。因此,俄羅斯在國際上相當孤立,這樣的狀況今后將更加嚴峻,并且還將持續相當長一個時期。與此相對應,則是俄羅斯的全球活動空間越來越趨緊向窄,可供回旋的余地十分有限,同俄羅斯的客觀實際需要存在相當大的距離。
二是傳統歐洲部分面臨威脅,戰略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同國際戰略空間走向狹窄相對應,俄羅斯國內戰略空間也危機四伏。許多人都在議論俄羅斯再度四分五裂的可能性,甚至還有人在大膽地設想與策劃怎樣處置俄羅斯現有國土的各個組成部分。這些東西都未免縹緲無稽,但對俄羅斯而言,真正的危機在于,俄羅斯國土的歐洲部分失去了屏障,今后將面臨越來越大、越來越直接的安全威脅。作為戰略對手,在今后較長的歷史時期內,全部美西方集團都將站在俄羅斯的對立面,成為虎視眈眈的敵人,而他們所直接瞄準的,就是上述俄羅斯的歐洲部分,不管眼下這場俄烏戰爭以怎樣的形式落下帷幕,都只能算是暫時的凍結,而更大、更深刻的對抗必將隨之而來、隨之而起,只要時機成熟,條件具備,歐盟將接納烏克蘭,北約也將把烏克蘭囊括其中,以美國為首的霸權集團就是要把俄羅斯傳統的國家與民族重心置于他們隨時可能的軍事打擊之下,從而使這一關鍵地區失去安全可靠性。
三是向西發展受到嚴重的阻滯,傳統經濟重心失位
幾百年來,俄羅斯的戰略進取的主要方向始終向西,冷戰后更一度把向西發展當做出路與未來。由于地理、文化與民族等各方面的原因,俄羅斯同歐洲的政治、經濟及人文聯系一直都根深蒂固、難以動搖,為此,他們同歐洲各國之間建立了各種各樣有形無形的管道渠道,包括著名的北溪——2號。
但是,現如今俄羅斯同歐洲之間的鐵幕已然落下。今后一個時期,這個巨大的新冷戰鐵幕必將變得愈堅愈厚,將變得如銅墻鐵壁一般,嚴重阻滯俄羅斯流向歐洲及西方的一切活動,包括能源、糧食以及政治、文化往來,這樣的情形將使俄羅斯歐洲部分受到強烈的沖擊,使之在相當程度上失血失能,失去作為俄羅斯經濟與社會重心的傳統地位。展望未來,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向西和向南都沒有大的出路,俄羅斯社會只能面向東方做戰略轉移。
因此,從戰略突圍的客觀需要出發,俄羅斯未來的戰略大勢必然是國家與民族戰略重心東移東遷,重點開發利用俄羅斯的亞洲部分,使之成為俄羅斯新的強有力的戰略空間,并立足這一空間來開辟俄羅斯國際與全球戰略的新通道、新出路。
這將是一個歷史性的大轉變。考慮到俄羅斯亞洲部分十分遼闊廣大,考慮到廣袤土地上擁有十分豐厚的自然資源,這塊地方完全可能成為人類的新大陸,成為全球戰略意義上的新空間。因此,展望未來,圍繞這塊人類新大陸和戰略新空間的角逐與搏斗必將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中國理所當然是其中的玩家,并且應該積極主動爭當主角而不當配角。這是因為,第一,“一帶一路”也有被阻滯的危險,陸地上的通道可能將不得不做分散突圍,其中同俄羅斯關聯的部分將隨著俄羅斯的重心東移而東轉;第二,這塊新大陸的走向及發展狀態關乎中國切身利益,甚至關乎中國的安全;第三,開發這塊資源豐厚的“新大陸”是中國難得的戰略機遇,將給中國的發展與增長注入全新的要素。一些中國人叫嚷什么收回外興安嶺原有國土,與其將希望寄托在這些虛無縹緲的叫囂上,還不如把功夫落實到開發這塊新大陸的具體行動上。
中國具有參與開拓這個新戰略空間得天獨厚的條件,經濟上、政治上與戰略上都是這樣。因此,中國應該積極呼應俄羅斯的這一轉變,并從全般和全方位戰略高度支持和保障這一轉變的推進與實施。別有用心之徒說什么中國應配合美西方借俄烏戰爭之機搞垮俄羅斯使之崩潰。如果真的這樣,將對中國構成十分可怕危險,這將使中國漫長的北部防線門戶洞開,失去屏障。事實上,穩住和穩定俄羅斯對中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十分契合中國的戰略利益,對于全球范圍的反霸斗爭也十分重要。
因此,無論從長遠的根本利益出發,還是從現實的實際需要出發,中俄兩國都應該聯手合作,立足于百年大計、千年大計,中國應該鼓勵、支持和引導俄羅斯借助中國的力量共同開拓發展俄羅斯遠東及西伯利亞這個新大陸,締造對兩國都具有不可估量意義的全新的戰略發展空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