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很著急,很抓狂,像熱鍋上的螞蟻。
眾所周知,由于美方的原因,中美對話渠道近乎關閉,這對于我們來說沒多大影響,但美國坐不住了,因為它有求于我們的事情太多了。
于是,我們看到,這段時間,布林肯、耶倫、美駐華大使、商務部官員等等,在各個場合,做出各種表態,表達訪華的期望,希望對話大門重開。
他們的語氣中,有哀怨,有抱怨,有焦慮,有急不可耐,唯獨沒有反思和讓步,還是一貫的做派——既要又要還要。
美國非常迫切希望中國買美債,從而緩解其危機和壓力,但是又不想放棄對華打壓和遏制,于是就一邊打壓抹黑我們,一邊又要和我們對話。
既想好處占盡,又想壞事做絕,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我們自然不慣著它。于是,美國來了個“紅白臉”,一面近乎哀求的想和我們對話,一面又抱怨、撒嬌、滿世界說我們“故意”不接它們的電話。活像個無賴,像怨婦,像打滾放賴的小孩。
不接它們的電話,打個比方,是因為我們下載了防詐APP,自動屏蔽境外疑似詐騙電話;另一方面,即使接了電話,談了事情,美方做出一些承諾,但最后依然不會兌現。
(當然,還要更重要的原因。一,此時此刻確實沒啥好談的,大概只有管控危機可以談談;二,各國紛紛站隊中國,掀起去美元化大潮,此時必須堅定決心,不能讓這些國家心生疑竇。這些不在本文討論之列,本文重點談如何應對美國的耍無賴和出爾反爾。)
舉個例子。
去年佩洛西竄臺,拜登表示無法阻止,白宮說美國三權分立,行政無法干涉立法者的行為。他們認為中國反應過度,意思是作為政府我們遵守了承諾,但國會我們管不了,你中國不應該把國會行為認為是政府行為。
對于這種甩鍋和不要臉的行為,應該如何應對呢?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歷史。
1972年尼克松訪華之后,中美一直沒有建交,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臺灣當局與美國還有正式外交關系。美國人的盤算是兩邊都要維持關系,不想與臺斷交,于是基辛格再次訪華,他說,美國希望盡快與中國建交,但是由于國會和反對黨的原因,導致無法與臺斷交,言外之意是,能不能擱置美臺關系,中美先建立一定等級的官方外交關系。
毛主席一笑:那是你們的問題,不是我們的問題。談的了就談,談不了就不談,還能放一百年?
教員簡單的一句話,道出了問題的關鍵和我們的態度。
你美國內部怎樣怎樣,什么權力制衡,什么白宮搞不定國會,真搞不定還是假搞不定,跟我沒有絲毫關系!你內部搞定了再來跟我談。你們內部的問題,跟我沒有半毛錢關系,不要指望我們理解你們。再說了,為什么要理解你們?你為什么不能先理解理解我們!
今天,我們不想接美國的電話,大概也有這層意思。
從去年老妖婆竄臺,到參眾兩院不斷出臺反華法案,中美關系不斷惡化。白宮說這是美國國情,行政干預不了立法機構,你先理解一下我們,解決我眼下的困難再說。
有多遠滾多遠!你的國情跟我有什么關系,我管你幾權分立,內部解決好了再來談,不然沒什么好談的。
可笑可嘆可氣的是,國內有些人就特別理解美國,說美國三權分立,我們既要做白宮的工作,還要做國會的工作。
我想問問這些人,你怎么那么善于理解別人,怎么那么能?白宮搞不定國會,跟我有半毛錢關系嗎?我為什么還要上趕著去做國會的工作?這些人,非蠢即壞。
還是那句話,那是它們的問題,不是我們的問題!
當然,我也可以理解一下美國,你美國現在確實是內斗空前激烈,撕裂嚴重,山頭林立……理解了之后,卻讓我更加堅定了態度,現在的美國確實沒啥好談的。
因為,擺在首要的問題是:我到底該跟誰談?現在到底有幾個美國?究竟誰可以代表美國?誰說了算?誰能兌現承諾?
說白了,雙方談了事情,我能兌現,你兌現不了,那還有什么可談的。
這樣的情況下,你不斷提出溝通,想通話,這樣的電話,TMD跟電話詐騙有什么區別?
一句話,你明明做不了主,兌現不了承諾,還裝模作樣來跟我談,還既要又要還要,我為什么要理你?!
還是那句話,雙方要想真正談成點什么,真正管控風險,對方首先要有個人樣,要有明確的話事人,說話要算數,但是,目前對面顯然不是。這個時候,以理性來分析預測這個國家,或者假設這個國家會理性行事,本身就是一種高度的不理性。
一切還是等它內爆、塵埃落定之后再說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