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脫鉤”來威脅中國越來越不靈了
張志坤
曾幾何時,霸權帝國挾貿易戰之威,擺出一副要通過“脫鉤”、“斷鏈”來搞垮中國的架勢,當此之時,氣勢洶洶的經濟戰攻勢黑云壓城,不僅讓旁觀的一些第三世界國家戰栗恐懼,更是把中國的一些“崇美”人士嚇得瑟瑟發抖,他們深感大難臨頭,于是就急不可耐要中國屈膝投降,以保住項上人頭。一時間,中國所面臨的形勢可以說相當地嚴峻。
但是,現如今人們所看到的情形是,中美貿易戰的攻防態勢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許多方面都在朝著有利于中國的方向轉化,其中一個突出跡象是,用“脫鉤”來威脅中國越來越失靈不管用了。
首先,眾多其它國家并不響應配合
誰都知道,美國率領西方集團對中國搞“脫鉤”“斷鏈”完全是為了維護他們在全球經濟秩序中的支配地位,是要繼續占據這個食物鏈的頂端來剝削世界。因此,“脫鉤”“斷鏈”伎倆從根本上說沒有任何道德感召力,也沒有任何信義可言,完全是強權政治與霸權行徑在經濟關系中反映。看明白這一點,除了那些不得不依附西方集團的國家外,絕大多數國家都沒有配合支持這一行徑的主動性與內驅力,因此也不會有什么響應與配合,因此,在經濟貿易戰的滾滾硝煙之下,大部分國家同中國貿易生意照做不誤,經濟關系一如既往,霸權帝國對此也無可奈何。
其次,中國打開對外經貿關系的新天地
俗話說,天無絕人之路。連俄羅斯都能夠在同霸權的經濟戰爭中打出一片新天地,更何況中國。美國發動對中國的經濟戰爭,表面看起來是壞事,其實是好事,因為這場戰爭早晚都得來,在中美全面軍事戰爭還未發生的這個時候提前到來,可謂不早不晚,恰到好處。這將促使中國打出一片新的戰略天地,從而為中國經濟迎接暴風雨的洗禮做好準備,為中美更加激烈的戰略斗爭準備條件。
事實正是這樣,在中美經濟戰爭的催化下,中國正在打開對外經貿關系的新天地。現在,中國同俄羅斯之間的經貿關系蓬勃發展,勢頭良好;同資本主義世界那些邊緣化國家之間的經貿聯系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典型的如巴西、土耳其以及中東歐一些小國等;同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聯系日益加強,等等。拓展和打開這些對外經貿聯系的新天地,不但具有對外經濟關系轉向方面的意義,更具有戰略層面實現轉型與轉折的巨大影響。這將構成新的對外開放,構成更高水平的戰略自主。
再次,歐洲可能要掉鏈子了
歐洲各老牌帝國現如今各個都暮氣沉沉、實力不濟,因此他們慣常以“歐盟”的面目抱團行動。盡管其中不乏有對霸權反感拒斥者,但總的來說依然在充當霸權的政治掮客與戰略工具,不過是“北約”的另一張面具而已。在任何有關全球秩序的重大戰略問題上,這個歐盟都必須與霸權同向一致,只不過在運作的過程中撒嬌弄癡、經常使點兒小性子而已,他們之間的矛盾才是夫妻矛盾,而在核心與根本利益上高度一致。這就是屢屢代表歐洲出面所謂的“歐盟”的戰略本質。
在美國發動對華“戰略競爭”這個問題上也是這樣,歐洲也得配合協助美國,譬如封鎖半導體技術、打壓華為公司的業務、限制中國投資等,在對華經濟戰爭中扮演重要方面軍的角色。
但是,以現如今歐洲的體量身價,同中國打一場經貿戰爭實在是力有不逮、力不從心,同俄羅斯之間的經濟戰爭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同中國的經貿戰爭一旦全面打起來,不要說中國會怎么樣,歐洲注定要鬧得個頭破血流、落花流水,對于這一點,歐洲的政客及其企業家們看得十分清楚。因此,他們并不敢照搬照抄美國的方式,同中國強頂硬撞,而要另辟蹊徑,既想為美國的全球戰略服務助力,同中國叫板較勁,又想在狂吠中國的同時,通過中歐關系來保全和撈取自己的實惠與好處。這就意味著,在針對中國“脫鉤”、“斷鏈”的問題上,歐洲并不敢步伐太大、走的太遠,已經在相當程度上掉鏈子了。客觀而言,這無疑減輕了中國的壓力,使中國有了一定的回旋余地。
最后,美國并非那么強大,經濟上尤其如此
霸權帝國在軍事上遠非是戰必克、攻必取,它經常遭遇可恥的失敗,這一點,早已經人所共知。軍事上是這樣,經濟上也是這樣,現如今的霸權帝國在經濟上可謂百孔千瘡、危機重重,總體上就是一個爛攤子。盡管霸權的綜合戰略實力依然強大、不可小覷,但霸權實力與目標的矛盾日益突出。霸權追求的目標太多、太大、太極端,這必然導致其力量資源的消耗與枯竭,導致在戰略行動上力不從心。造成這一狀況的根本原因在于霸權的本性與本能,表現在“戰略競爭”這個問題上,霸權并非不想專注于中國,而是客觀上做不到,它還要發動針對俄羅斯的經濟戰爭,還要限制諸多第三世界國家,比如一些產油大國等。正是在此多重因素的作用下,霸權針對中國這場經濟戰爭打得漏洞百出、首尾難顧,總體上說越來越缺少章法,目前看并沒有一個系統長遠的規劃,更缺少戰略上的綜合統籌。因此,對美國而言,當前階段中美貿易戰的效果總體上不過是事倍功半,遠遠達不到預期。照此趨勢發展下去,這場貿易戰的結果很可能并非重創中國,相反倒很可能是霸權自己遭受一場重創,成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典型案例。
當然,造成霸權“脫鉤”、“斷鏈”威脅失效失靈的根本原因,還是中國自身的力量。中國已建成了獨立完整的工業與經濟體系,在幾十年快速增長的基礎上,中國發展成為一個超大規模的經濟體,特別是制造業總量已經超過美日德等西方主要國家的總和。建立在這樣物質力量的基礎上,中國人民反霸抗霸的勇氣與信心也提升到了新的水平。霸權完全低估了中國的物質力量與精神力量,他們還沒有從贏得冷戰勝利后的狂妄狀態下清醒過來,還在妄想要重復前蘇聯的故事,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掃進歷史的垃圾堆,這就從根本上決定霸權必將在中國面前碰得頭破血流,其“脫鉤”、“斷鏈”的伎倆失靈失效、最后歸于失敗也是勢所必然了。在最高層面或原則上,我們可以繼續堅定地說“戰略上藐視敵人”,其原因就在于此,
但是,如果有誰因此就感到飄飄然,對霸權發起的“戰略競爭”感到輕松自在、不以為意、高枕無憂,那恐怕就要犯驕傲輕敵的大毛病。最近一個時期,有媒體發起一場名為“該結束了,這場害人害己的貿易戰”的輿情熱議,這當然是一種宣傳攻勢,但如此這般的輿情宣傳折射出一些人又幻想萌動,對結束中美貿易戰又有了不切實際的期待。顯然,這是對中美關系的一種幻想,這樣的幻想同長期以來對中美關系種種幻想深度糾纏,成為當代中國思想意識領域的一個頑瘴痼疾。
因此,在藐視霸權,增強抗擊“脫鉤”、“斷鏈”信心勇氣的同時,我們還必須對“戰略競爭”的嚴峻性和艱巨性保持清醒地認識。
一要冷靜地認識到,抗擊霸權經濟領域的攻勢還任重而道遠
中美經貿關系的比重依然太大,這對中國構成嚴重的戰略羈絆,正越來越多地成為中國的負面資產,尤其是金融、高科技上受制于美國的惡劣現狀,短時間內還難以改變。隨著中美經濟戰爭走向深處,美國對中國可以下手的地方還很多,尤其還可能在海上運輸及原材料地等問題上做文章,這將對中國構成巨大的戰略風險;
二要清醒地認識到,“戰略競爭”的轉折點還遠遠沒有到來
中美之間現在還沒有形成戰略相持,中國依然要在總體實力居劣勢的條件下進行艱苦的戰略防御,這樣的狀態還將持續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這無關乎霸權是否在衰落,即便在霸權日益衰落的條件下,要想達成中美之間總體戰略實力的強弱轉化,使中國由弱變強,成為占有優勢占據主動的一方,還要經過多次重大的戰役勝利才能實現。像目前的俄烏戰爭,以及伊朗沙特之間的和解等,只不過是具體戰場上的具體回合,只是在削弱美國與沖擊霸權秩序等層面具有戰略意義,而距離顛覆和埋葬霸權的優勢地位,還相差甚遠。去美元化運動也是這樣,這只是經濟上削弱與打擊霸權的手段,但不能指望就此可瓦解霸權的攻勢,更不能指望就此打倒霸權主義。
三要深刻地認識到,未來霸權將變得更加瘋狂
越危機越瘋狂,這是一切霸權固有的特征,美國霸權更是這樣(參閱筆者2012年文章《美國的霸權野心究竟有多大?》、2022年文章《拜登當局走入困境及“中美競爭烈度降檔”的可能性》、《“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困境與應變》等)。任何人都不要以為霸權遭受幾次挫折與失敗就會改弦更張,就會回到和平發展的軌道上來。中美戰略斗爭也是這樣,霸權不會因為“脫鉤”、“斷鏈”的把戲失靈無效就不再同中國打經濟戰爭,就放棄遏制打壓中國的目標,實際恰恰相反,在“脫鉤”、“斷鏈”的手段失靈失效之后,霸權還要找到比這更惡毒的手段來對付中國,中國所面臨的經濟戰爭形勢將更加嚴峻。在此之外,霸權對中國還可能鋌而走險,進行更加無恥的戰爭訛詐和軍事挑釁,甚至有可能操弄或者發動一場局部戰爭,妄圖以此破壞中國的安全與發展環境,妄圖以此來打斷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前些日子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出面辟謠,說什么“中美沒有處于開戰邊緣”,他本人并不相信戰爭不可避免,也不認為迫在眉睫云云。這個說法表面上看似給中美緊張關系降溫,實際上殺氣騰騰,訛詐與威脅的意味更加強烈濃厚。
因此,一切愛國的中國人都應深刻的認識到,反霸斗爭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所面臨的最大的戰略挑戰,霸權針對中國的行動今后將越來越猖獗,粉碎其“脫鉤”、“斷鏈”的攻勢只不過是其中一個小小的回合,中國的出路與未來只能建立持續打敗與粉碎霸權進攻的基礎上,為此要丟掉一切霸權可能改弦更張、改惡從善的幻想。所謂“該結束了,這場害人害己的貿易戰”愿望良好,實際上卻是可憐的妄想。
總之,對于霸權,還是那句著名的老話,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霸權既是紙老虎,這是從根本上講;又是真老虎,這是立足現實面對現實應有的理性認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