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東亞同文書院
1901年,日本在上海創立以進行“中國學”研究為專務的高等間諜學府——東亞同文書院。
書院在1920年之前只招收日本學生,組織歷屆學生對中國進行的長達四十余年實地調查,旅行線路700余條,遍及除西藏以外的中國所有省區,內容涉及地理、工業、商業、社會、經濟、政治等多方面,成果除了作為畢業論文的第一手調查報告書,還有各考察小組的紀行的《大旅行志》及大量考察報告,均作為當時日本對華決策的重要依據。
甲午戰爭前后,日本的大量間諜涌入中國,從官方派遣到民間自發。從最初的軍人基本技能、勇氣、向忍者精神學習的信念,到對天皇《御筆信》的忠誠。
他們前赴后繼,這些日諜開始滲透進中國的每一個角落。他們孜孜不倦的研究著中國的每一寸肌膚,在市井巷陌,在政客朱門;他們侵蝕著中國每一個細胞,政治、軍事、經濟,乃至國民意識形態。
隨著對華間諜事務的展開,龐大的工作,使一些諜報精英們意識到間諜培養是一門系統科學。于是,便有了荒尾精、根津一開設的漢口樂善堂到日清貿易所到東亞同文書院;有了上海虹口日占區井上公館;有了日本中野陸軍學校等等。如同一個個毒蛇的巢穴,培養出了數以千計的職業間諜,吐著駭人的蛇信,死死地纏繞在中華軀體之上。
日本人在中國開辦的東亞同文書院,歷時長達45年,培養了一大批從事中日經濟、貿易、文化、教育、外交等領域的人才,為中日文化交流曾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是,由于上海東亞同文書院所處的時代,正是中日兩國國力與國際地位發生劇變的特殊時期,也是日本侵華逐步加劇的時期,再加上該書院本身的半官方身份(接受外務省機密費資助),其所作所為早已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教育機構,更重要的是為日本的侵華戰爭和對華殖民需要服務。
東亞同文書院最引以為榮的是“大旅行”,最值得驕傲的是調查報告。從第一期學生到日本戰敗,書院的旅行調查持續了45年,參加者達5000多人,旅行路線700多條,僅第5期~42期學生的旅行線路達676條,足跡遍及除西藏以外的中國所有省份,個別的調查小組遠達東南亞、俄國的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被稱之為世界最大的旅行調查。
旅行調查的內容無所不包,僅第5期~42期學生留下的旅行志就達32部、數十億字的調查報告書,其深度和廣度超過了舊中國歷屆政府對中國的任何一次調查。
全面抗戰開始,東亞同文書院便撕扯下了學術機構的面紗,開始明目張膽地配合侵華日軍活動。以“學徒出征、翻譯從軍”為名,協助日軍作戰。
據1938年的調查,該院2684名畢業生中有1487人留中國,其中有415人在日本侵華機關和偽滿及蒙疆機關中服務,剩余的均在日本在華企業、銀行、商務等部門工作。
由于該院與日本外務省有不尋常的關系,其畢業生曾任職于外務省的有近200人之多,日本在華領事館內布滿了書院畢業生。
上海東亞同文書院曾先后派出14批“中國通”間諜,以旅行為掩護,到中國各地實況測繪5萬分之一標尺的軍用地圖。測繪路線包括新疆、內蒙古、西藏等偏遠地區。
這些地圖往往精確到地表的一棵樹一間房,將路徑、礦場、水源等相關信息全部涵蓋,標注尤其細致入微。這些事關中國生死的絕密地圖,在日軍侵華過程中,起到了極為關鍵作用。
東亞同文會及東亞同文書院,成為了日本在侵華戰爭過程中最重要的情報機構之一。骨干成員中僅擔任過日本首相的就多達6人。
余毒|霞山會
1945年日本戰敗,日本外務省下屬的東亞同文會,被盟軍司令部勒令解散,會長近衛文麿畏罪服毒自殺。上海東亞同文書院作為其下屬的間諜機構,被勒令關閉,在華人員遣返日本。
1946年,原東亞同文書院人員創建日本愛知大學,將東亞同文會遺留資料轉移至該校(現在該校還設有東亞同文書院紀念館),該校校友以“滬友會”為名活動。
1948年,原東亞同文會人員組建“霞山俱樂部”,后更名為“財團法人霞山會”。
1967年,霞山會在東京赤坂設立東亞書院,開辦中文班,附設東亞文化研究所。該機構依然是日本外務省下屬情報機構,中國自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后,該機構以教育交流為名,開始重新進入中國活動。
現在|日本人學校
改革開放初期,為了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中國抱著開放的態度,引入外資,其中就包括大量的日企,而為了給這些外籍人員的子女在中國境內接受教育提供方便,中國允許在境內合法設立的外國機構、外資企業、國際組織的駐華機構和合法居留的外國人,可以依照管理辦法申請開辦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學校招生對象為在中國境內持有居留證件的外籍人員的子女,不得招收境內中國公民的子女入學。這也就是現在中國日本人學校的由來。
截止2018年,日本在全世界設立了86所日本人學校,但中國的日本人學校最多,高達13所,其中內地9所,香港1所,臺灣3所,加起來的數量已經快要和整個美洲的數量持平,目前這個學校數量可能又有所增加,而美國截止2018年只有4所日本人學校。
余波
2023年,3月28日凌晨,61歲的中國香港演員歐陽震華在社交平臺,再次發起了關于在華日本人學校話題的討論,歐陽震華發文質疑:
“日本在內地建了很多學校,但沒有一個中國學生,全都是日本人,而且禁止中國人入內,這些消息是真還是假的嗎?有沒有人可以給我合理解釋?謝謝大家!”
“一間學校無需要這樣式封閉教育,教育是開放的,如果在中國興建日本學校,不能給中國人參與小朋友的教育,甚至不能靠近,這真的是百思不得其解。”
不招收中國學生,只招收日本人,這是國家的相關規定,沒啥問題,但禁止中國人入內,甚至不能靠近的做法,確實有點霸道,有點像當年的上海租界。
而歐陽震華的擔心,并不是沒有道理,因為這些在中國的日本人學校,全部由日本外務省的外圍機構“海外子女教育振興財團”派遣教師和發放教科書,輔助教材由各學校自己選定。
而這就會存在一個問題,日本存在歪曲歷史真相,篡改教科書的惡劣行為,而在華日本人學校的學生,學習的教材就可能是這些“問題教科書”。
這不是憑空猜測和擔心,而是真實發生過,2015年大連海關就曾沒收大連日本人學校的“問題教科書”,將其“遣返”回日本,而日本媒體甚至還歪曲歷史反咬一口,所以對于日本人的監管,一刻都不能放松,不能給他們有趁之際。
而近日,剛有一名50多歲的日本男子因涉嫌從事間諜活動在北京被捕,該日本男子是日本在華投資最大的制藥企業員工,在中國分公司擔任干事。
所以歐陽震華的“在華日本人學校質疑”言論一出,立刻引起了網友的激烈討論,有網友擔心,這些日本人學校會不會成為日本人培養間諜的機構。
畢竟在這些日本人學校上學的學生,很可能就是這些日企員工的子女,如果父親是間諜人員,很難保證家里的其他人沒有從事間諜工作,必須要對這些日本人學校加強監管。
雖然有網友解釋說,這是正常現象,不用大驚小怪,在日本也有中國人學校:
“那個是日本人學校,日本人起的日本人出資的,只招收日本國籍學生,用日本教材日本老師。其他國家也有,比如加拿大學校,美國學校。反過來在日本也有中國人學校,收中國國籍學生,用中國教材中國老師。”
但畢竟日本前科累累,劣跡斑斑,歪曲歷史、篡改教材、參拜靖國神社,他們干的次數不在少數,賊心不死,對他們多防范一點沒有壞處;
以史為鑒!對于日本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對他們的野心要時刻保持警惕,不但要防范他們明面上的動作,更要防范他們的“軟入侵”(文化入侵),防止他們以教育交流為名,進入中國從事不利于國家的活動,進行文化侵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