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名日本男子在打算離開北京的時候被抓捕,罪名是涉嫌從事間諜活動,據《環球時報》報道,從2015年開始,有公開報道的,至少16名日本國民因涉嫌參與間諜活動被捕。
消息傳出后,日本共同社、朝日新聞等媒體跟進報道稱,這名男性是安斯泰來制藥集團的員工。安斯泰來公司的一位發言人告訴共同社,“被拘留者確實是我們公司的員工”。該名男子擔任安斯泰來中國分公司的干部。
安斯泰來制藥集團總部位于日本東京,CEO名字叫岡村直樹,安斯泰來中國是日本在華投資最大的制藥企業之一,在華總部設在北京,在上海、北京、廣州、成都和沈陽設有分公司,業務范圍遍及全國大中城市。該公司與美國關系很鐵,2019年,安斯泰來花了30億美元收購了美國基因療法公司,美國讓日本收購他的醫療公司,這比較罕見。
近代最死不悔改的日本間諜是誰?是岡村寧次,也是侵華大屠殺的兇手。1925年,岡村寧次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一起生活在上海,同時積極地做著他的間諜工作,為日軍入侵提供情報。
他的小兒子岡村武正在上海得了猩紅熱死了,年僅11歲,他老婆當年離開上海,回日本第二年,得了肺心病又死了。如果岡村寧次不來中國做間諜,老婆孩子也不會死,這或許就是罪孽深重的報應。然而他并沒有反思,除了做間諜,還參與了大屠殺。所以他的報應還在繼續,1962年,他50歲的大兒子岡村忠正突然得暴病死了,他孫子也死在他的前頭,他所有的厄運都是戰爭帶給他的。
然而他之將死,其言仍惡!在晚年快要死的時候,他和親戚中的岡村家族說,“你們的后代應該還要設法去中國,總有一天我們會得到他,大日本子民應該有這樣的耐心!”
日本對中國的間諜活動從沒停止,我認為從漢朝就開始了,他們自從發現這塊風水寶地后,就一代一代的惦記著,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日本對中國的研究,比中國人自己了解的還深,古書文言文之類的,對于他們來說,毫不費事。
秦始皇當年出游,場面宏大,劉邦感嘆了一句:“大丈夫生當如是”!項羽看到了說了句:“彼可取而代之”!劉邦意思是,做為男子漢大丈夫,就應當像他那樣!項羽說,你要是想成他那樣,你就把他取代了!
日本對中國的一貫主張是:“吾可取而代之也!”,古代史上無數次中日戰爭,都是因日本人挑釁起來的,到了晚清,還差點滅了我們。伴隨著戰爭,還安插了大量的日本間諜做情報工作,甲午戰爭前,日本派出大量間諜以中國人身份潛伏在中國刺探中國的情報,上到朝廷和戰大計,下到北洋艦隊虛實、艦上彈藥數量,盡在日本人掌握之中。
在1901年的時候,在上海還開辦了東亞同文書院,專門培養間諜,這些人都是為日軍侵華做了打頭陣的工作。日本人對中國的間諜工作的細致、嚴謹的執著追求,這一點是傲慢的美國人比不了的,而且和中國人長的幾乎一模一樣,非常隱蔽,很難識破他們的伎倆,自然危害要遠遠大于西方的間諜。
而且日本人還擅長養“二狗子”,通過行賄、資助、威逼等各種手段去蠱惑一些親日分子,讓他們加入到間諜的大軍當中。這些雙面人,也可稱之為帶路黨、漢奸等。破壞力往往大于間諜數倍,除了給日本人提供情報,還常常在群眾中間下黑手,扇陰風,點鬼火,造謠言。
如今日本又開始蠢蠢欲動,這和美國的縱容有關,美國霸權開始衰落,自己又不想親自下場,于是開始借膽子給日本,而日本也是正有此意,美國在松開拴在日本脖子上狗鏈子的同時,日本軍國主義正在借此機會快速復燃。
多年以來,日本在國內一直否認侵華歷史,而且培養極端狂熱分子,甚至給全國老百姓洗腦,把侵華戰爭當英雄事跡來宣傳,一直向老百姓強調,日本是正義之師,日本非常厲害,當年要不是美國阻撓,早就拿下中國了。他搞這些輿論預熱,就是打算再次侵華的時候,得到老百姓的支持。
這和當年二戰時期的日本多么像啊,日本四處侵略,日本全國老百姓是與軍隊這個戰爭機器保持同一方向的,平民忙著縮減自己的口糧,捐錢捐物支援軍隊,日本女人甚至賣身賺錢來捐給軍隊,在華日僑捐錢并在當地充當間諜,學校忙著教育軍國主義后備力量。
“九一八”事變發生后一周,日本滿洲政府就收到了數千元來自國民捐款的“慰問金”,數萬封慰問信,其中還有很多小學生寫來的,甚至還有血書。當時日本的舉國上下都瘋了,因為他們相信“大和民族征服世界”的美好未來。
如今美國松鏈子給日本撐腰,他們好戰好侵略的基因又被激發了出來,口出狂言,什么“臺灣有事,等于日本有事!”如今日本在小學課本上開始加強軍國主義教育,教什么“武士道精神”,當然了他們的說法叫愛國教育,本質上就是培養戰爭機器,從娃娃開始抓起。
如今看似和平的年代,很多人勸我們不要提仇恨,會影響做生意,日本人對我們太了解了,很容易寬容大度地對待仇人,所以才敢肆無忌憚地安插間諜進來。如果我們不保持高度地警惕,歷史的悲劇就有可能重演。
我想起了艾躍進教授的說的一句話:“中華民族富強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滅掉小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