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宣布:經中歐雙方商定,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將于4月5日至7日訪華。消息很短,只有一句話,卻透露出許多不同尋常的信息。
首先,外交部措辭非常奇怪,是“經中歐雙方商定”,而非慣常見到的“應中方邀請”。一般出于外交禮節,無論哪方主動,敲定訪華事宜后,中方都會發出邀請,即所謂“應中方邀請”。特別強調“經雙方商定”,這非常罕見,印象中是頭一回。至少說明兩點:一是馮德萊恩自己要來的,中方并未邀請;二是中方并不樂見馮德萊恩來,也不想掩飾這點。
對比馬克龍訪華的措辭,同為外交部官宣,這種態度差異就更明顯了。央視也很有意思,大篇幅報道馬克龍即將訪華的信息,卻對同期訪華的馮德萊恩只字未提。
就在馮德萊恩訪華前夕,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傅聰表示,他對馮德萊恩就中歐關系未來發表的講話感到失望,演講中包含大量對中國政策和立場的曲解和誤讀。“我想說,這篇演講稿無論是誰寫的,這位撰稿人真的不懂中國,或者故意歪曲了中國立場。”馮德萊恩來華在即,而傅聰大使相當不給面子。大使如此不客氣,馮德萊恩到底說了什么?
當地時間3月30日,馮德萊恩在歐洲墨卡托中國研究所發表講話。演講開場,便洋洋灑灑對中國一通警告,諸如尊重國際法和烏克蘭主權領土完整,解除對立陶宛的貿易制裁,解除對歐洲議會反華議員的制裁,就新疆問題給國際社會一個交待,降低歐盟公司進入中國的門檻和限制條件等。警告過后,又宣布她準備來華一趟,并稱將聲援那些遭受中國制裁的反華政客。后面是一些關于中歐關系言不由衷的套話,新聞都看得到,就不贅述了。
長期關注歐洲政局的朋友,對此并不會感到意外。因為一直以來,馮德萊恩本人就是反華急先鋒,歐盟高層最親美反華沒有之一。早在2019年歐盟委員會宣布主席提名人為馮德萊恩時,不少人就認為,中歐關系未來五年會面臨不確定性。因為此前,馮德萊恩曾就中國對歐洲的影響敲響警鐘。事實證明,此擔憂并非杞人憂天,自馮德萊恩就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后,中歐關系急轉直下。
長久以來,馮德萊恩一直以緊跟美國腳步而著稱。例如俄烏問題,其在美國授意下,不斷裹挾整個歐洲支持烏克蘭,不惜徹底跟俄羅斯撕破臉。所有人心知肚明北溪事件罪魁禍首是誰的情況下,她都能睜眼說瞎話為美國高唱贊歌:“在我們看來,美國參與破壞天然氣管道的說法似乎是荒謬的。在美國存在的所有這些年里,沒有一個違反國際法的事實或國際法框架外的行動得到確立和確認。由于美國國家無可挑剔的聲譽,歐盟委員會不考慮美國參與北溪爆炸的版本。”
此前有歐洲議員爆料,為歐盟購買46億劑輝瑞疫苗的合同,正是由馮德萊恩簽訂,而輝瑞比其他疫苗貴出數倍。馮德萊恩的丈夫是美國醫學教授,現供職于美國生物技術公司任董事,該公司為輝瑞所有,專門從事細胞和基因治療。更有證據表明,其全家九口人中,丈夫及七名子女均為美國國籍,獨她一人暫時保留德國國籍。按中國的說法,馮德萊恩就是百分百“裸官”!
馮德萊恩本人也有美國血統,其曾外祖父是美國人,查爾斯頓的拉德遜家族,南卡州名門,據說是最早到北美開拓殖民地的英裔商人家族之一。她曾用這個姓在英國讀書,父族源自漢諾威的高級公務員世家。比起德國人或比利時人,說馮德萊恩是美國人更確切些,至少精神美國人妥妥的。
馮德萊恩的幕僚長塞柏特,可以跟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以及前國家安全事務副顧問辛格直接談判。馮德萊恩本人和拜登也是聯系密切,不僅在七國集團等國際場合多次與其會晤,更兩次專程拜訪白宮。
馮德萊恩來華目的究竟為何?不少朋友笑稱她是想“站著把飯要了”,這還是站在歐盟委員會主席的角度思考問題。事實上,就在戎評碼字的當下,她正呼吁在訪華前采取更強硬的政策,稱歐盟將“重新評估”2020年與中國簽訂的貿易協定,并引入新的經濟安全戰略。顯然,馮德萊恩不是來談合作,而是來找茬的。相較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更像美國駐歐盟“總督”,比起歐盟利益,更多站在美國立場。據外交消息人士稱,馮德萊恩正競選新任北約秘書長,她一直想當北約話事人,這并非什么秘密。歐盟與中國尚有合作空間,北約跟中國,那就真沒啥好談的。
但是歐盟有自己的利益,歐洲國家不愿撤出中國市場,尤其不希望像美國那樣和中國搞所謂“脫鉤”。歐盟內部,德國、匈牙利、希臘等國對華一向持溫和立場。西班牙首相上任伊始便多次發表對華友好言論,且剛剛結束訪華。作為中國的主要投資者,德法也不希望與中國的商業關系出現動蕩。即便俄烏沖突爆發后,中歐關系變得更為敏感,美國也想盡辦法煽風點火,甚至含沙射影污蔑中國考慮為俄羅斯提供武器,但歐盟的反應至多也就模棱兩可。
馮德萊恩“聯美反華”不斷遭遇反對聲浪,歐洲理事會對其不滿尤為強烈,認為歐盟委員會在采取可能激怒中國方面的措施之前,應該先同各國政府協商。話里話外一個意思:事關中國,你該問我。歐洲理事會和歐盟委員會同為歐盟三大機構之一,歐盟委員會是歐盟常設執行機構,在貿易準入方面發揮核心作用。歐洲理事會是重要決策機構,成員主要由各國部長組成,代表歐盟成員國整體立場。歐洲理事會高層并不贊成跟隨拜登政府,對中國采取對抗性態度。與馮德萊恩不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至今還未去過白宮,倒是在去年11月訪問了中國。
關于中歐峰會的時間安排,成了歐盟這兩大機構新的交鋒點。歐盟委員會堅持認為,中歐峰會不應在美歐峰會之前,而中歐峰會原定于6月舉行。但是美國已經表示,拜登在6月之前不會參加美歐峰會,歐盟委員會試圖把中歐峰會推遲到今年下半年。在中美關系持續緊張的局勢下,圍繞歐盟在中美關系中的定位,歐盟高層的分歧在不斷加深。本質上,其實是歐洲利益與美國利益的角力日趨白熱化。借助俄烏戰爭,美國已經狠狠收割了一波歐洲。歐盟再把握不住自己的真正利益,沒辦法統一共同意志,那就真的只能等著被美國吸干了。
雖然關于對華立場,歐盟陷入內訌,但不能跟中國經濟“脫鉤”的共識還是有的。所以即便反華如馮德萊恩,也要來幾句政治正確的場面話,諸如歐盟與中國的關系不是“非黑即白”,和中國脫鉤“既不可行也不符合歐洲的利益”之類。1月達沃斯論壇時,馮德萊恩甚至特意找到時任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的中國副總理劉鶴,私下致意問好。這就叫形勢比人強,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歐盟對自身未來的整體焦慮。
近來國際風云突變,沙伊和解,中巴貿易拋棄美元,歐佩克+集體減產……美國面臨的外部環境越發嚴峻。歐洲各國此刻突然爭相訪華,自然不免讓美國產生疑慮。比起毫無存在感的舒爾茨,新上任的桑切斯,法國總統馬克龍明顯是歐盟關鍵人物,他的動作足以影響歐盟未來的走向。
非常有趣的一點,馬克龍前腳表達訪華意愿,后腳馮德萊恩就想搭便車。大約清楚自己不受歡迎,怕單獨來華沒人接待,蹭一下馬克龍面子上好看點。細心的朋友應該也發現了,馮德萊恩訪華行程與馬克龍完全一致,原本的中法雙邊會晤,變成了中法歐三邊會晤。如果僅僅是怕中方不接待,兩人一起來就行了,沒必要一起走,更沒必要全程跟著。
所以很難不懷疑,是美國不放心馬克龍,擔心中法之間突然達成什么協議,再整出個沙伊和解2.0,中巴去美元化升級版之類,特意讓馮德萊恩來當監工。老美最近確實是有些消化不良,沒有馮德萊恩盯著馬克龍,怕是睡不著了。最具諷刺意味的是,“馬克龍+馮德萊恩”各懷鬼胎二人組,訪華打出的口號竟然是向中國表達“統一的歐洲聲音”。
如何在監工盯著、專職找茬的情況下,達成既定談判目標?這就要考驗中方的外交智慧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